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现代版“桃园结义”:孩子们的模仿秀

2015年06月03日 10:36

 

【事件介绍】

模仿桃园三结义 三杯酒下肚“大哥”昏迷

前不久,四川攀枝花一个两岁的小男孩跟父亲去朋友家做客,在喝下二两白酒后,小男孩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死亡。而这样的悲剧,两天前险些在重庆市合川区上演。23日,合川某小学的4名小学生模仿大人喝酒结拜的场景,偷拿出家里的白酒搞兄弟结拜仪式,一男孩喝下三杯白酒后昏迷不醒,所幸被民警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男孩醉酒昏倒江边

23日16时,跑摩的的李师傅像往常一样在合川涪滨路揽客时,发现一男孩突然晕倒在自己的摩托车旁,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酒气。不知所措的李师傅拨打了110,向民警求助。

3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民警发现这名身穿白色T恤的男孩靠在李师傅的摩托车边上,双眼微微地睁开,面色发白。在昏倒男孩的周围,还站着两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身上也散发着酒气。“警察同志,这个小娃儿估计是喝醉了,喊都喊不醒……”李师傅说。听完李师傅的介绍,民警抱起男孩往附近医院跑去。经医生诊断,该男孩属于酒精中毒,出现了胃出血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洗胃和输液治疗。“如果晚点的话,男孩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医生告诉民警。半个小时后,男孩的班主任老师和外婆赶到了医院。

学生模仿大人结拜

醉酒男孩叫小唐,今年只有10岁,是合川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住合阳街道,常年由外婆照顾。当日午饭后,小唐的好友尤嘉邀约他、胡浩及其妹妹一起到家里玩耍。随后,尤嘉悄悄从家里偷拿出一瓶白酒。“我们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耍,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4个人的感情,我们悄悄将家里的白酒拿出去喝结拜酒。”尤嘉说,“我们都认他(小唐)当大哥,他当时很高兴,一口气连续喝了两三杯酒。”

在4个人中,小唐的年龄最大,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还经常组织班上的同学搞活动,很有号召力。小唐的班主任刘老师说:“小唐很阳光,学习成绩也很好,做事情很积极,就是有点贪玩。”

有目击者回忆,事发时,这4个十来岁的小孩在涪滨路一石凳旁边跪着,石凳上摆着4个小杯子,又是拜又是喝的,跟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场景一样。“当时,我还以为他们是在玩‘过家家’,所以也就没有管他们。”目击者王大爷说。

经救治脱离了危险

经过救治,小唐现在已无大碍。民警了解到,几年前小唐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唐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刘老师介绍,当天参与喝酒的4个学生,有3个是他班上的,平日4个小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成天都黏在一起。“除了尤嘉外,其他几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跟着外婆或者婆婆爷爷一起生活。”刘老师说。

民警找到了4个孩子的监管人,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要求他们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等行为。小唐的主治医生说,大量饮酒对未成年的身体会造成极大伤害,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死亡。

 

小学生“桃园结义”是“导演”缺位的模仿秀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是流传至今的经典情节。如今,这一幕在不过十来岁的四名小学生中另类上演,却直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大口的饮酒、豪爽的结义,在孩子们对古代偶像人物童真似的膜拜背后,是孩提时代本能的崇拜、模仿行为?还是缘于当今良莠不齐的影视剧中人或社会耳濡目染下的扭曲冲动?抑或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某种需求的渴望?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做梦的年纪,更是模仿秀的舞台。从模仿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的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学校的老师同学,再到荧屏上的影视剧人物。可以这样说,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都是他们梦想中的未来的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模仿即为梦想的现实,梦想则是模仿的放飞。

至于孩子们的模仿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那就与模仿的榜样息息相关了:四名小学生的“桃园结义”,显然有着三国中人及梁山好汉的影子;前不久,四川攀枝花一个两岁的男孩饮酒而亡,更是与现场的酗酒场面及家长的纵容脱不开干系。从某种角度上说,希望孩子们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们或老师们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习惯于乱扔垃圾的母亲,教不出恪守社会公德的孩子;动辄体罚、羞辱同学的老师,无法想象他的学生会开朗阳光。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

说起四个孩子的“桃园结义”,不能不提到影视剧的导向作用。一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其渲染的价值取向以及剧中人的一犟一笑,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绝对不可小觑。我们常常在大街小巷中看到孩子们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情节的游戏,或许可以印证这种影响力的存在。因此,从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着眼,一方面期待有责任感的影视剧编剧及导演们,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提示我们,影视剧分级的事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们鉴赏能力的局限,他们学习模仿的,往往是表皮上的东西。譬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或许是前人驰骋疆场前的豪情迸发。但孩子们的童稚思维却显然无法进入其间。他们所能记住的,更多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有就是那冲天一拜。这时候,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的谆谆教导,孩子们的模仿秀就会沿着他们自身设定的轨迹上演,正如这四个孩子一般。我们看到,在整个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没有人注意到四个孩子过分亲热的蹊跷之处;亦没有人去作适时的引导;更没有人告诉他们:小孩子结拜兄弟为什么不合适,喝酒的危害性又在哪里。所以,成人“导演”的缺位,是孩子们演绎“桃园结义”现实版的重要原因。

据悉,那位因结拜喝酒而导致昏迷的男孩,性格阳光,成绩优良,只是有点贪玩。或许因为贪玩的天性,使四个孩子走到了一起。这本身并不奇怪,但好到结拜兄弟的程度,就一定有原因了。笔者注意到:四个孩子中就有三个孩子没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属于典型的“隔代抚养”。父母在孩子身边的长期“缺位”,或多或少会造成孩子们的“亲情饥渴感”,而他们热衷于结拜兄弟的行为,实际上在其中寄托着对亲情的一种补偿。由此看来,孩子们对亲情的渴求,以及缺失“导演”的模仿欲,才上演了这场差点喝出人命的“桃园四结义”。

孩子虽小,亦有自己的世界。模仿和梦想,亲情与关爱,虽然不是孩子们的专利,但却是他们柔软内心最为渴求的期盼。期待家长及老师们,以及影视剧的创作、表演艺术家们,能够更多的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孩子们的身上,并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成为孩子们模仿的最好样板。

【启示与思考】

前有小学五年级的两位女孩只为“穿越”相约跳河自杀,今有10岁“大哥”义结金兰险些喝酒丧命。四名小学生跪在江边上演“桃园结义”,本是电视剧中的剧情,如今却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让人颇为惊讶。惊讶之余,因喝酒结拜导致酒精中毒的结果也着实让人唏嘘不已。其实“拜把子”本无可厚非,但出现盲目跟风模仿电视剧中“喝酒”的剧情却值得家长、学校乃至社会进行深刻反思,笔者不禁想问,我们究竟给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审视当前的社会环境,不难发现:某些影视剧极力渲染“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以博众人眼球;有的家长也“不落窠臼”,好吃喝,拉关系,注重讲究江湖义气;有的学校一心只为“升学率”,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会出现“拜把子”喝酒险丧命的闹剧。

喝酒中毒事件发生后,影视剧《三国演义》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影视剧一下子成为了小学生喝酒中毒的罪魁祸首。但据班主任的介绍,那名喝酒中毒的学生平时性格很开朗,就是有点调皮。从某种角度讲,出现这场闹剧也是孩子们天性使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提时代的他们少不更事,面对纷繁芜杂的成长环境,难免会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会使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如此看来,我们绝不能把小学生喝酒中毒的悲剧简单归咎于影视剧中“桃园三结义”的剧情,而应从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善恶混杂、良莠不齐的社会环境寻求该事件出现的根源。

新闻中提到:“几个孩子多是留守儿童。”设身处地地想,这些孩子们的家长长期不在身边,“义结金兰”自然能够填补他们内心亲情的空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规范未成年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可否认小学生“拜把子”喝酒中毒有深受影视剧情节的影响在里面,但把所有罪过通通怪在影视剧上实在有违客观性,小学生喝酒中毒的事件并不少见,悲剧频频发生主要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监管的缺位。所以,把反思回归到正道才是王道,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03/8162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