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鲁山养老院火灾拷问养老安全

2015年06月05日 10:20

 

【事件介绍】

河南鲁山一养老院发生火灾38人遇难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再度灼痛了人心。

5月25日20时许,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截至26日凌晨4时30分,已有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

据悉,失火原因为线路老化引燃麦地起火后,燃烧至敬老院彩钢房,着火区域是生活不能自理区域,老人行动不便。来自民政部网站信息显示,民政部工作组已于26日上午赶赴当地指导协助善后处理工作。习近平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河南省和有关部门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和家属安抚工作,并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当这一惨痛的事件在微信圈刷屏时,已有很多网友将矛头指向管理方,晚上八点多,不能说很晚,何以一场火灾就造成几十人的死伤?随着相关信息的渐次发掘,彩钢房进入公众视野。据中新社记者现场发现,“着火的房屋均为铁皮板房,这些铁皮屋墙体夹层多由泡沫板填充,俗称‘铁皮泡沫屋’”;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现场家属亦证实,发生火灾的是一排彩钢“板房”。而从网友扒出的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此前的照片中,也可清晰看出一处处色彩鲜艳的彩钢板房。

资料显示,彩钢板具有轻质、强度高、安装便捷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地震等灾区群众安置板房,厂房、仓库、商店、售货亭以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性用房。由于彩钢板芯材多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实际上,彩钢板房成为生命杀手,并非鲁山一例。早在2012年10月19日,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公消〔2012〕303号),要求各地加大执法力度,对已搭建的可燃夹心材料彩钢板房,引导做好防火工作,劝其拆除,或更换为A级夹心材料彩钢板,并明令禁止可燃夹心材料彩钢板。

而这一通知出台的背景,则是2012年10月10日,陕西周至县陈河乡引汉济渭工程中铁十八局建筑工地一彩钢板活动房发生火灾,起火至建筑倒塌仅6分钟,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24人受伤。

殷鉴不远,灾难又至。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作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安居之所,居然也使用了原本用于临建的彩钢房或铁皮泡沫屋?这一项目又是怎样通过消防验收的?有关信息显示,该老年公寓2010年11月经县民政局批准成立,属于私营性质,可容纳130人入住养老。而在鲁山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该项目也与其他几处养老院一起被视为该县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的表现。既然政府将其视为一项政绩,何以又恰恰忽略了消防安全问题?

退一步讲,即便当年通过了消防验收,当地消防部门为何没有遵照2012年公安部消防局通知精神的要求,开展既有彩钢板建筑安全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事故发生后,河南省消防总队官博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证实发生火灾,并提醒大家时刻注意防火。诚然,“预防火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前提是消防部门应该首先履好职。

此外,这一事件也暴露出老年公寓在管理上的欠缺。其一,有消息说,火灾系线路老化引燃麦地起火所致,这未免让人怀疑,刚刚投入使用不到5年,线路老化的说法从何而来?管理方是否为了节省支出,采用了廉价的电线、电缆?其二,火灾发生时公寓的管理人员又在哪里?又采取了哪些积极的应急之策?

目前,相关抢险工作还在进行中,而随着调查的展开,真相一定会逐渐呈现出来。此前中铁十八局工地火灾事故,事后被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这一次,相信也应该有一个说法。而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老年公寓的一场大火,烧出了当下民众的养老尴尬。近年来,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产业也成为地方政府表现政绩的新领域,与此同时,各类资本也竞相进入这一领域。这本来也是好事,但好事必须做好,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不能因为老年群体议价能力、博弈能力的衰减,而随意降低设施标准,直至将一群行动不便、反应迟缓的老人置于危险的境地。这一事件也提醒政府及有关部门,养老首先应该是民众的福利,其次才是一门生意,而福利也好、生意也罢,底线是安全。

 

作为一场“收割”的鲁山养老院大火

现在回看来时路,一切终究成了拍案惊奇,或是冰冷的幽默。一个使用易燃的彩钢板为公寓建设材料的法人代表,却郑重进入了“有道德者”的行列;一个在事后证明,甚至达不到基本管理资质的养老院,却在两会中被当地主要领导广泛地肯定。然而,所有的悖论,也许又并不那么莫名惊诧,因为让这家不合格养老机构走到今天的,还有太多匪夷所思的情节。这家养老院在2010年即被批准成立,经营至今;院方违规建彩钢房舍却又通过了审批;面对涉事建筑是否符合养老机构的标准,鲁山消防部门更是含糊其词。

得致敬这个信息多元化的年代,因为它让细节为外界所看到,亦让火灾中那个暧昧的“当地政府”走到了幕前。我们承认,“银发”社会的加速到来,亦让县域内的养老成为格外急切的民生问题。但依旧不能接受,一家从成立初就问题频出的民办养老机构,竟然被当地官方认定为“比较成功”的典范。站在监管者的立场,最应该做的,其实是守住民办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是穷尽可能让安全底线得以完全兑现。所有截然相反的行动,不免都指向于此:鲁山更热衷于打造一个民办养老机构的“榜样”,既定的目标,由此蒙蔽了窥见危险的眼睛。

在火灾之外,这显然还是场内在的冲突:于鲁山官员的视野中,养老首先是政绩,然后是一门生意,最后才是公民的福利,于是有了对病态养老院的熟视无睹。然而,养老又怎能成无约束的生意,以及目空一切的政绩追求?在农村与县域中,民营养老机构往往是主要的养老载体,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再怎样的贡献,都不能混淆养老机构监管中的价值排序。这不仅是缘于,监管是养老等新兴行业成长的助推力量,更是缘于,生活在养老院中的人们,是一群失去基本救济能力的弱者。公共管理者有责任,首先来传递对弱者的安全保障福利。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那些陨于鲁山大火中的垂垂老者,唯愿你们安息,整个社会必须找出全部溃败的由来。最新消息是,据新华社报道,平顶山市政府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控制12名责任人,其中7名护工、5名工作人员,还有3人正在查找落实。我们不知道,会否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责任人被追究,但相随真相的披露,调查者们所必须直面的,已不仅是少数民办养老机构之不堪,更有公共监管者的刻意疏忽。如此沦陷与渎职不可回避。假如讲,惊天大火是一场收割,除去底线不存的养老院经营者,鲁山当地政府实际早已参与其中。

鲁山大火应当引起“养老产业”反思

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事故,对全社会反思养老事业的软肋和短板,无疑是一记极其沉重的警钟。38条生命在火海中离世,而他们就像襁褓中的孩子,连一点儿逃生的能力都没有,无情的悲剧和无尽的悲怆,足以让任何反思都不足为怪。

此次事故最先反思的自然是安全漏洞,落后的设施、低劣的管理……这些都为舆论千夫所指。和任何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一样,安全漏洞、责任问题永远是最容易被问责,也最容易被人们下意识聚焦的地方。所以,安全只是反思的1.0版本,它是一切事故的共性所在,如果要让反思痛彻心扉、深入骨髓,就必须继续深入,指向更深远的根源。

鲁山老年公寓火灾背后的几条背景线条,勾勒出一幅极具深意的曲线图:第一,该老年公寓是当地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养老院,其法人代表还被作为“道德模范”而受到政府表扬;第二,养老院创办者看准了一个政府与社会服务的空白区——空巢老人养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第三,尽管设施简陋、尽管消防安全漏洞百出,该养老院依然存在多年。

这几条曲线说明:养老这件事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介入极其有限,所以进入的门槛极低;在出事之前,养老院的创办者是带有公益和道德光环的,她愿意做其他人看不上、不愿做的“银发生意”。这才是酿成大祸的根源之一,正是极低的门槛、被普遍忽视的事业,才让一座不可思议的用铁皮做成的临时性建筑,竟然成了上百老人生命中最后的栖息之地。对于这些耄耋老人,给予他们的社会资源竟然是那样的乏善可陈,这样一种养老状况下,出事几乎是一种必然。

鲁山县的养老状况如此,那么放眼更广阔的地域呢?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目前的公共养老制度覆盖面还有很大缺口,而私人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正以极快的速度迎面而来,一场压力空前巨大的“养老危机”隐患重重。而类似鲁山大火一样的各种老龄化问题和矛盾,其实已经在各个层面反映出来,比如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年轻人赡养压力等等。

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务实之举是穷尽一切先进开放的经验为我所用,用“年轻的思维”解决“老龄化问题”。这些经验包括把目前散落在多个部门、机构的养老管理和服务职能整合在一起,避免分散管理、九龙治水;包括尽快出台适合国情、未雨绸缪的统一的养老法律,从财政、市场、社会多个层面做好服务;包括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经验,像日本的农协和法国的农民互助会就在农村养老上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经验只要能有助于我们,都值得借鉴。

因此,鲁山大火的事实警示我们:应对“社会老龄化”,管理和服务思维不能“老化”。

 

鲁山养老院火灾折射养老之困

这次灾难折射出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一个写着“替天下儿女尽孝”的匾额被火烧得面目全非。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但实际上用于这方面的社会养老资源极度匮乏。大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公立的养老机构资源缺乏,民办的也十分匮乏。这次出现事故的养老院就是民办养老院,从有关资料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其基本的设施、设备十分薄弱。

这次火灾折射出有关方面安全管理的缺位。任何事故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管理缺位或管理失职的魅影,这次养老院火灾也不例外。据敬老院的老人讲,造成这次火灾的原因是电路出了问题,而发生过火的“‘生活不能自理区’房又是‘铁皮泡沫屋’”。按照常识,线路出问题一定是年久失修,而“生活不能自理区”也就是老人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处于完全被别人照顾的窘境,而这一区域更是安全的最薄弱环节。办院方长时间疏于管理,而政府有关部门也一定是疏于管理,这些安全漏洞长期存在,并发生如此重特大火灾就是明证。

火灾还折射出安全理念的淡薄。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但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坏的一面,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安全问题也符合这一定理。安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不安全则是常态,它总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出现,但这种出现并不是无迹可寻。任何安全事故的出现总会有很多次细微的预警,有很多的小的征兆,这就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发现这些预警、征兆,把这些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消灭不安全因素,让偶然的安全成为常态。俗语“小心驶得万年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造成38人死亡的重特大火灾,损失惨重,教训深刻,但归因却很直接而简单。但正是这常态化的简单的原因却没有做到位,这才是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我们已经迈入到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亿万老年人有很多人会选择到养老院中,可是当下的很多养老院并不能让人放心,就连最起码的安全问题就让人揪心。以38个老年人死亡的巨大代价为我们社会养老问题敲响了警钟,撕裂了当前养老问题的一个大裂口。社会养老问题任重道远。

【启示与思考】

近几年在中国,豆腐渣工程,还有偷工减料的建筑屡见报端,引发很大的民怨,而在养老问题更是今后中国一个大考验,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在独生子女没有能力或精力照顾老人的时候,老人何去何从呢?哦,去养老院,但现如今发生这样的一次火灾,恐怕是让人感到担惊受怕,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也是摆在当局面前要去解决的。

执政者,要把民生摆在第一位,而养老院大火之所以震动中南海,习近平和李克强都作出批示,因为这关系到中国未来老人的生存状况,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惩,这些都只是起一时的警示作用,而对目前中国来说,迫切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制度,否则一切都山河依旧,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只会让几个倒霉接受惩罚而已,而那些善未出事的,存在的隐患依然是存在。有一点,可能一直以来,大家都感到很纳闷,中国人到西方等国家建的建筑,都是很坚固,牢不可破,但给中国制造的时候,就开始偷工减料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原因,在西方国家政府,如果发现偷工减料,如果有官员参与其中,结果会很惨的。而在中国,很多官员都乐意参与这样的行为,他们用权力来掩盖,一层一层骗下去,因此出现竹竿当钢筋,用易燃的“铁皮泡沫屋”,这些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埋没了良知,所以说,不严惩,恐怕是无法给民众做交代的。

追责,直接当事人当然罪不可恕,但更要拷问:负有行政监管责任的各个部门,日常去哪里了、有何作为?该老年公寓用简易、临时、易燃的“铁皮泡沫屋”给老人居住,如此纰漏明显违规,监管部门不但没有发现,而且至今也未纠正,其监管已是严重失职、渎职,当然也要严厉追责,否则,不仅难以服众,而且也难以倒逼相关监管部门勤政廉政,进而减少各种类似悲剧的重演。

当下,老龄化已经来临,养老问题已成为民生重点。各地需要逐步放开养老机构市场准入,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开设养老机构,但行政机关必须跟上,须臾不能放松,尤其是消防安全,更是万万不能松懈,祛除一场场灾难背后的“人祸”魅影。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05/816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