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最牛村支书”折射作风之殇

2015年06月08日 08:58

 

【事件介绍】

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追踪:爆粗口村支书已被免职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宣传部5月25日上午透露,经该县百尺镇党委研究决定,对在接待记者采访“油田占地”一事过程中,向村民和记者爆粗口的该镇南许村党支部书记邢永清给予免职处理。

据介绍,根据此前与当地政府及村委会的商定,2015年5月11日,华北油田采油三厂与蠡县百尺镇南许村村委会签订了《石油钻井、试油地面施工临时占地合同书》,明确了临时占地赔偿以及地上物赔偿标准。5月14日,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入场对麦地进行清理。因部分农户未能及时了解到具体赔偿标准,对施工进行了阻拦,并因此向相关新闻媒体进行了反映。

5月15日,采访记者到达南许村施工现场并对部分被占地户、油田施工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在用村民的手机对南许村支部书记邢永清进行电话采访时,邢永清言辞激烈。同日,采访记者在百尺镇政府核实情况时,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场的情况下,邢永清情绪激动、言语不文明,面对镜头扬言要扇死记者,并称自己带的村委会班子“一个好人没有、没干过好事”。之后,其他村干部就赔偿问题向村民进行了详细解释,被占麦田村民均表示认可。5月19日,南许村村委会与9户被占地农户签订了临时占地协议。

该“村支书爆粗口”事件发生后,蠡县县委、县政府对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迅速成立了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事件的调查处理。

5月25日,蠡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因邢永清工作失职、在媒体接待过程中爆粗口造成恶劣影响,责成百尺镇党委免去其南许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对百尺镇党委因管理不严、支油办工作不细,给予全县通报批评,待事情完全调查清楚后,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做出进一步处理。

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 不仅仅是素质问题

诚然,村级自治组织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正式的国家机构,但是村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共产党员的村两委干部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老百姓的关注点也往往落在村干部身上。

近日爆粗口的百尺镇南许村党支部书记邢永清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2015年5月11日,华北油田采油三厂与蠡县百尺镇南许村村委会签订了《石油钻井、试油地面施工临时占地合同书》,明确了临时占地赔偿以及地上物赔偿标准。5月14日,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入场对麦地进行清理。因部分农户未能及时了解到具体赔偿标准,对施工进行了阻拦,并因此向相关新闻媒体进行了反映。

村民找媒体反映问题,本身没有什么错,可这位村支书接到电话采访时候竟然暴跳如雷,邢永清情绪激动、言语不文明,面对镜头扬言要扇死记者,并称自己带的村委会班子“一个好人没有、没干过好事”。试问,这是一名群众选出来的村支书么?且不说一名村支书,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不能如此办事吧?

村支书破口谩骂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素质短板,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的应对措施。农村工作错综复杂,遇见这样的突发情况也理所当然,重要的是我们的村支书们要懂得如何面对,竟然有采访,就要淡然处之,能解释的就解释,不能解释的可以跟记者好好说,不懂的说不清楚的去咨询镇政府或者更上一级的政府。

当前该村支书已经被当地政府免职,笔者认为,这名村干部身上所具有的坏“毛病”不仅仅存在于他身上,在很多基层干部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遇见突发事件不是积极应对,而是消极暴躁,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学习,再遇到类似事件能够从容面对,让媒体记者们从中看到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曝光的岂止是匪气?

“村支书打人”;“村支书大喇叭爆粗口”;“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不言而喻,近日村支书又“火”了。这种“匪式”的“火”法,让众多网友一片哗然。

村支书是村里的第一的责任,是村民心中的主心骨,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路人。身上担着如此重任,却有精力辱骂村民和记者,频频语出惊人,实在不该。

村干部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品质的好坏、能力的高低、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村干部是村的父母官,懂得党的政策、方针,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在村里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频现村干部“匪气”事件暴露培养村干部素质漏洞。这表明,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必要而艰巨。

要在认真做好村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村干部培养的实际需要,分类制订科学实用的培训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培训,解放思路,给村干部“找事”干,让其工作上有抓手,尽快转化角色,锻炼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扎根在基层,需要的是头脑灵活、素质较高、有致富能力、有为民服务思想的带头人。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赋予的,如果不能为老百姓办事,手中的权力再大,也不能任性演绎。

 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 三个问题拷问“最牛村支书”

河北再现“最牛村支书”,到底有多牛呢?牛得可以在上班时间饮酒,牛得可以对着村民与记者当街发飙,牛得可以大闹政府,牛得可以扇死村民,可谓是相当不得了,然而迟滞的通报,缓慢的调查进度,敷衍的态度让人赶不到不安,令人感到狐疑,而整件事情的真相犹如雾里看花,真真假假让人分不清楚,笔者认为“最牛村支书”背后还有三个问题值得拷问。

“16亩麦苗被铲光”究竟何事?此事一经曝光便立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理由也简单粗暴:支书很猖狂。而笔者却认为在这之后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村民口中的“16亩麦苗被铲光”究竟何事?从整件事情来看,这16亩麦苗应该是“导火索”,而村民已经将此事反应给了当地电视台,那么可以说是确有此事,并且在此之前也应该向政府反映过而没得到解决才会向电视台求助。很显然,这个问题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解决。

“一个好人没有、没干过好事”,邪某究竟带出了怎样的村委会班子?对于邪某的这句话,有网友这样评论“终于说出了心里话”,那么事情真相又是如何呢?从整件事情来看,邪某从头至尾都非常嚣张,并且无视党纪国法,在上班时间饮酒,辱骂村民与记者,甚至扬言要扇死村民,正所谓“酒后吐真言”,就算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这种“臭脾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必定是在平日里“牛气”习惯了,那么在这样一位村支书的带领之下,村委会班子又是否像其所说的那样“一个好人没有、没干过好事”呢?真相是什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否则如何让百姓心安?

政府内发飙,工作人员“看热闹”,纪委暂未回应,“最牛村支书”“牛气”何来?邪某对村民与记者爆粗口、辱骂,甚至是人身威胁都没有收到任何阻止,最终还转移阵地到政府内继续发飙,而自始至终都无人阻扰,领导和在?纪委和在?而且在事发两周之后官方却仅仅抓住了他喝酒一事,没有了其他任何回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地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严重滞后,对党员干部的管理严重疏忽,对干部的监管十分不力,对违纪的查处缓慢懈怠,从而让某些官员敢于“牛气”,当地的“水”有多深?谁又该检讨?

在面对问题时,真相最重要,希望当地纪委以及相关部门及时查清此事,在面对公众质疑的时候要坦然面对,做到公开透明,透明是解决一切困惑的根本,遮遮掩掩只会让“误会”更深。

 

【启示与思考】

“任性”,作为一种率真而为的个性,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村民群众眼中的领头人、当家人,直接“任性”到飞扬跋扈地自称所在的村委会“没有一个好人,没干过一件好事”。可见,他作为村支书并没有充分尽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除此之外,还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村支书身份的从何而来。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本担任村支书的重要职务?他真的是通过合法程序由广大村民心甘情愿的选举出来的吗?

据视频画面显示,村支书邢某后来到当地镇政府继续“发威”,而在场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并未阻止这名不断爆粗的村支书,还一副事不关己、隔岸观火看笑话的心态,在一旁发笑。面对邢某的“任性”之举,保定蠡县县委宣传部回应称,村支书邢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喝酒了”。在当前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下,工作日饮酒上岗,无疑是违规违纪之举,不能成为邢某蛮横任性的理由。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对于邢某的“任性”之举如此任之纵之,相关管理部门均不能推卸掉两个字:失职。

村书记的狂妄之言、失态之举,折射的是作风之殇,气势嚣张爆出“扇死你们”的干部不但自毁了形象和前途,更是给政府抹了黑。相关部门对于此类事件的查办决不能止于免职,必须切断根源,将类似于邢永清的干部“赶出”村干部的队伍,严把村干部的个人素质考核关口,同时还要加强村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个人素质,弥补德行“短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选拔和培养出造福百姓的“贴心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08/8166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