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评论 丨 乱交友,乃为官之大忌
2015年06月08日 15:15
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接受审判时,在法庭上有个陈述:“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在交往中失去了底线,不讲原则;失去了界限,不分彼此;失去了防线,不加防范。朋友关系变成了‘礼尚往来’。”无独有偶。近日,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原局长宋建国因被指控借为他人办理“京A”车牌,索取、非法收受财物价值2390余万元,在法庭悔罪书中,他有同样的自省:“围着我追着我的很多人都是看重我的职务和权力,利用办事获取利益。我不加约束无原则的乱交友,既害了自己也害了朋友,是极端错误的。……”(北京青年报2015.05.26)
这个宋建国,虽够不上“老虎”的级别,但由于身处首都要地、手中握有要权,其自省与季“老虎”蛮可匹配、异曲同工:乱交友,是走向腐败的加速器。那些整天“围着”他们“追着”他们的很多“朋友”,看似关系很铁、感情很深,说穿了不过“都是看重我的职务和权力,利用办事获取利益。”因此,这种关系也压根儿没有什么友情可言!这种出自铁窗面壁的感悟,对那些抱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信条而乱交友的领导干部来说,无疑是一重磅思想警钟。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孤独行走,大家都需要他人帮助,也都应给他人以帮助,交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领导干部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交朋友。但是,领导干部又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交友不慎,吃亏上当仅限于个人,一般不会给公共事业造成危害。领导干部则不然,由于身居高位,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交错一个朋友,往往就是掉进一口腐败的陷阱,不仅毁坏个人声誉,还会殃及公共事业。因此,乱交友乃为官之大忌,慎友乃为官之大事,且权位越重,要求越高。
孔子曾把交友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友直”、“友谅”、“友多闻”,一类为“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并称前者为“益三友”,后者为“损三友”。领导干部慎友,从本质上讲是怕误交“损友”,做出违反组织原则和党纪国法的事情。古语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有畏才有警惕,才能谨慎。领导干部“有所畏”,无论对党的事业还是个人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比如,怕违反党纲党纪,就不会滥用手中权力;怕渎职失职,就不会尸位素餐、消极怠工;怕愧对群众信任的目光,就不会拿群众意见不当一回事,等等。很显然,慎友乃“官有所畏”题中应有之义。于是,交友中就会注意甄别筛选、分清益损,知人而交、择善而从;就会“面壁成佛”,心中有“红线”、手中有“准绳”,确保不逾越法纪围栏。从这个意义上,提防“损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
领导干部身处要职、手握重权,讨好、巴结、奉承的人肯定会多,连老婆孩子也会被奉若神明,有呼风唤雨之能。这种情形下,身为领导干部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自命不凡,三教九流滥交;不要江湖义气,为人情和面子“埋单”;更不要自我膨胀为巨无霸,通吃三江、便宜尽占。实际上,不管商人也好、朋友也好,刻意与领导干部交结,看中和想利用的都是其手中的权势。如果抵挡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最终会导致腐败变质。事实表明,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要强化自我改造意识,越要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给的、应为人民服务,始终不移公仆之心。纵观一些因交友不慎而跌落尘埃的高官,无论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之辈,还是刘志军、季建业包括宋建国之流,无一不是起始于头脑失聪,抑不住欲望膨胀,管不住老婆孩子和身边人员,为无良之人人情进攻留下了缺口,以至毁誉坏事、悔不当初。
有位外国政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政治家没有私生活可言,一举一动都有政治。”这一政治特性所规定,领导干部交友必须谨防“私”字作祟,亦即不交私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远离“小圈子”。领导干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本质应为民众服务,如果与“私”字牵蔓扯藤,便极有可能异化为搞“小圈子”,危害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所以邓公小平曾深刻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他还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凡是搞“小圈子”的,出发点都离不开一个“私”字。不管圈子里的人给自己的“小圈子”披上多么漂亮的外衣,最终目的还是一个营“私”,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西谚有云:“要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交什么朋友。”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往往成为人们研究其志趣、境界和追求的晴雨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交友,既要注意净化社交圈、“近君子远小人”,像习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更要重视“定性”修炼,固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品格,自觉慎初、慎独、慎微,尤其在经济工作中,要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坚守“官”“商”交往有道,相敬如宾而不勾肩搭背,“君子之交淡如水”,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如是,才能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出有悖于党性原则和纪律底线的糗事,不发生有损于领导干部身份和形象的丑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自2013年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赵思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08/8167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