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陈独秀的文化贡献

2015年06月12日 11:3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中汲取经验。经过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立足,成为劳苦大众改造旧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一时期的实践中,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陈独秀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研究五四时期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成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发起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扫除思想障碍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面临外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亡国灭种威胁着每一个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然而,几经斗争,民族危亡的阴霾依然笼罩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仍在苦苦求索救国之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反省到,辛亥革命最终没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与思想文化领域没有进行过一场深入的反封建斗争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彻底清除中国人头

脑中的封建思想与封建观念,让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新思想长驻人心,中国必须进行一场全面的思想文化革命。于是,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以此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对孔教迷信、封建伦常采取了猛烈攻势,率先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虽然新文化运动宣扬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但它挣脱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观念,为新思想、新主张、新理论传入中国扫清了思想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奠定了恰如其分的环境基础。

二、积极创刊撰文,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多种有效途径

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始终怀着极大的热情,通过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辩论等多种不同途径,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由此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1920年9月,陈独秀把他创办主编的思想界的泰斗《新青年》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使其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工具。这是陈独秀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贡献。 11月,他领导共产小组成员创办了《共产党》月刊,该刊物主要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等,发行量高达五千份。为了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领导创办了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劳动界》周刊。在该刊物及其他报刊上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工人运动的文章,以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向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受到工人的普遍欢迎。面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他带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奋起反击,与之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迅速广泛的传播。他还以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为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种方式。《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等都是他当时组织出版的系列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曾经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们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

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组织保证

各地党组织通过组织创办或利用已有报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宣传力度。上海的《新青年》、《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和《共产党》月刊,济南的《励新》半月刊,广东的《群报》以及湖北的《武汉星期评论》等报刊,都是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极有力工具,在其宣传下,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学说。各地党组织成立后,就把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觉悟作为党的工作重点。为此,各地党组织专门创办了以上海的《劳动界》为代表的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与此同时,各地党组织派人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在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创办工人补习学校或识字班。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人阶级觉悟得到极大提高,促使工人阶级进一步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化。青年是社会上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为了团结教育广大进步青年参加革命斗争,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其带动下,北京、长沙、武汉、广州、天津等地也建立了团组织。各地青年团集中组织团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党的事业造就了相当一批后备力量。党的早期组织领导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必要充分的准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12/8174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