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作文原型遭“人肉”是一种网络暴力
2015年06月16日 10:07
【事件介绍】
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 引数万考生谩骂讥讽
今年2015陕西高考作文题《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题目中的原型女孩“爱心菇娘”微博被网友扒出,随机引来众多高三考生在微博评论下狂吐槽“多事”。其中不乏言辞过激者甚至称要将其人肉搜索的评论。其微博随后被刷屏,“爱心菇娘”不到半小时发了3条微博致歉,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评论瞬间超过2万多条,无奈,“爱心菇娘”只得被迫关闭评论。
今年陕西语文作文来源于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一位父亲(老陈)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作文要求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小陈)、警察写。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道作文题目,让高三考生“愤怒”了,随后,明华被人肉搜出原型是微博用户“爱心菇娘”,并对此博主进行恶语相向,疯狂吐槽。
6月7日,从13点13分至13点46分,半个小时的时间,“爱心菇娘”在微博中连发三条微博,先是表明“我不是小陈”,随后又“求放过”,到无奈的写道“是非自在人心。”均没有得到网友的“谅解”,继续在其微博评论中谩骂,有网友称:“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就为了劝你爸,简直是炸了,下次别这样了,毕竟是亲生的!”“什么事你不能好好和你爸谈?我刚看到这作文惊呆了,写信?我练了一辈子的议论文你让我写信。”随后,博主“爱心菇娘”在非常无奈的情况下关闭微博评论。
荒谬“人肉”,是谁的悲哀
这是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人肉”事件。从那些极其幼稚和极不文明的留言评论看,一些考生把自己没考好完全归咎在了这对“父女”身上:要不是他们整出这一新闻,就不会惨遭如此“厄运”。大有“睡不着,怪床歪”的意思,真是荒谬之极。
显然,他们如此责怪这对“父女”,并把自己考砸完全归咎于他们,是明显的看问题“跑题”。这一“跑题”的出现,不仅暴露出这些考生认识问题肤浅、善于推卸责任,更让文明素质碎了一地。这样一种极不理性、师出无名的情绪发泄和怨天尤人,让人震惊之余不免深思。
对于一些考题的“出乎意料”,考生发点牢骚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竟然通过人肉搜索、以网上谩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恐怕也非社会良才。
这起“人肉”事件,从表面看是部分考生的悲哀,从深层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好好反思:在上语文课时,是该着眼于应试教育写作,还是该立足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准备的是议论文,考试时变成写信,就觉得接受不了,这样的“脆弱”是谁造成的?
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纯属无理取闹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选题纷纷接地气,以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事件为原材料,供广大考生提炼、思考、升华。应该说,这种命题导向既是常识的回归,也是体现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必要担当。事实上,从隋朝开始,中国各朝科举考试科目尽管在不断变化,但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执政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
始料未及的是,新课标全国一卷“孩子举报老爸”的作文材料居然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波及无辜——大批高三考生居然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进而恶语相向。看此情形,笔者不免心生悲哀,为一些考生不懂命题设置的良苦用心而悲哀,更为他们至少受过12年教育却连一些基本法治意识都不具有而悲哀。
平心而论,面对“孩子举报老爸”的写作材料,考生既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写信,也可给孩子写,还可给警察写,考生的发挥空间很大;更何况,材料暗含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稍明事理的考生都不至于在方向上“找不到北”,只要中规中矩、冷静应答,得分肯定低不到哪去。要知道,新闻原型早已因“貌似很残忍,其实很温暖”被网友纷纷赞为“中国好闺女”;换言之,新闻原型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正能量,在社会中已有广泛共识。
为何大批考生人肉新闻原型呢?笔者揣测原因有:首先,寒窗十多载,只为提名时。我相信人肉女孩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自认为高考没发挥好的,当然,这些人未必作文没写好,也许其他科目没考好,但他们都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窗口,于是便迁怒于新闻原型,吐槽其“多事”。其次,在价值多元嬗变的当代社会,不排除有些考生打心底就不认同“孩子举报老爸”,但他们同时又知道如果文章主旨跑偏,写得再好也难得高分;同时,因为作文材料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打破了常见的可“一分为二”的议论文模式,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考生的发挥空间,“委曲求全”之下,自然也有考生责怪新闻原型多事了。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人肉新闻原型都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孩子举报老爸”成为高考命题纯属偶然,未必是新闻原型所希望,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很无辜。更何况,“孩子举报老爸”事件中,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是违法的,尽管被孩子一再提醒,但父亲不听劝阻,无奈之下孩子报警,孩子对己对人负责的做法并无丝毫无过错——据调查显示,开车打电话在不良开车习惯造成的交通事故中,事故率排第一,严重性排第三。
总之,大批考生无理取闹地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少学生情商不高、理性不强;另一方面,也隐喻了社会价值体系还比较紊乱,一些人在道德、法治面前表现得相当自私而功利。
作文原型遭“人肉”,问题出在高考外
且先不说这道作文题出得好不好,以现实生活作为考试题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这类来源于现实的题目,往往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何况,遭遇网暴的当事人已否认自己是作文题中的“小陈”,请求湖北高速交警出面澄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仍吐槽“三年的努力,就是因为你和你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给毁了”,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当然,这些大肆攻击当事人的网友,未必都是应届高考生。不管怎么说,这种做法都是非常不妥的,涉嫌违反网络相关规定,是对当事人的人格侮辱。若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可对涉嫌侵害自己名誉权的网友进行举报,或者提起法律诉讼。对于网络暴力行为,就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才能阻止有些人为所欲为。
为何那么多人把气撒在当事人头上呢?这说明,部分考生作文考试失利,可能是平时接受的作文训练有问题。以社会现实素材写信,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题型有所变化而已。在填鸭式教育背景下,许多学生只会一板一眼地按照教材或根据老师教的办法学习,不懂得触类旁通,作文写作的基础不扎实,所以碰到灵活一些的题目,也就难以应对。
这还可能和部分学生成长环境有关。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很少参加社会事务,对外部世界缺乏必要了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如此,反而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一旦在考试中碰到鲜活的题目,就可能发挥失常。在作文上丢分,有人难免感到懊恼,从而把气撒在错误的对象头上。
一道高考作文题,暴露了部分网友人格和知识上的缺陷。这场网络暴力事件所揭示的问题,已超出高考作文题以外。中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应试机器”,注重人格培养,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成功的。
【启示与思考】
当这些在考场中、纸面上充分展示其理性思考表达能力,展示其呼唤公共精神的考生们进入现实生活后,不少人却成了非理性行为的操盘手,人肉、谩骂围攻仅仅为这一题目提供材料的原型,以至于真正的原型需要警方的严密保护。甚至有人都不去辨别所谩骂的对象是不是弄错了人,只是人云亦云地爆出粗口,为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所裹挟。这不能不说是对高考作文题目所考查的理性思考能力、情感合理表达能力这一“高考理性”的讽刺。
不难想见,大批考生围攻新闻原型,实际上也并非这些谩骂者对于该原型有多么大的仇恨,不少人是发泄对于考试的不满,是告别3年高中学习的一场情绪宣泄的“毕业狂欢”,而被谩骂的原型,用一句网络术语来说,实属“躺枪”。
纾解心中压力当然可以,但不能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更不应该不负责任的谩骂甚至恐吓。走出中学校门的毕业生,在社会公共议题的发声上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群体。学会不偏不倚的表达能力,遵守公共秩序的“群己权界”公民意识,是结束中学课堂的标准化训练和演练后更重要的一课。
一张高考试卷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能力,而人肉搜索,则考察的是一个人道德与法制素养。显然,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或恶语相向者,其道德和法制“考试”是不合格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16/8178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