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厉以宁:经济下行压力的缓解

2015年06月18日 14:09

 

20130307104101881835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PPT:http://www.71.cn/2015/0618/818331.shtml

我要讲的题目是《经济下行压力的缓解》。

一、如何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

这个问题在认识上一定要搞清楚,分几点来谈。

第一,经济下行的压力是指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与负增长毫无关系。我们不是在负增长阶段,而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过去相比缓慢了。比如,过去几年我们都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但高速增长并不一定符合客观规律,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是慢慢才被人们所察觉的,一开始都觉得高速增长挺好,10%、11%,即使降到百分之八九也觉得是很好的,但它的后遗症是慢慢显示的。

第一个后遗症是资源过渡消耗;第二个后遗症是生态破坏;第三个后遗症是某些部门出现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状况;第四个后遗症是低效率;第五个后遗症是看不见的,就是错过了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如果我们抓紧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抓紧技术的创新,那问题就会减少。恰恰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在技术创新上的力量不够,但这不是负增长。

第二,经济下行即使不是负增长,但仍然会造成企业亏损、倒闭和失业、税收减少等现象。如果经济增长保持在7%,比如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而税收的增加非常少,甚至是减少的,这就值得我们注意。这里经济下行带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税收的下降。

第三,经济下行以后,如果处理不当,不是没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这怎么会发生通货膨胀呢?因为现在的通货膨胀是新型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而不一定是需求拉动式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比较容易解决,财政闸门、信贷闸门一关,总需求就下来了。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就很难办了,它是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等上升所构成的,这种通货膨胀并不因为经济下行就会消失。这种情况下,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结合在一起就是滞胀,我们要防止的是滞胀。滞胀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先出现,经济学家没办法。因为经济学家过去都觉得总需求过大好办,压下去就行,所以尼克松听信了有些美国经济学家的意见,那些美国经济学家怎么来解释滞胀的呢?

经济中有两个刚性存在,一个刚性是工资刚性,工资只能涨不能跌,工资一跌,工会就要出来干预,工人就罢工,这样工资成了刚性。另外一个是价格刚性,价格为什么形成刚性?价格上涨容易,下降很难,因为它是垄断企业所控制的。有两个刚性,现在遇到了滞胀怎么办?给尼克松出的主意是这样的,就像小孩子在玩儿跳背游戏一样,跳背游戏怎么玩?一个小孩爬着,另一个小孩从他身上跳过去,这个小孩起来,另一个再跳过去,这个叫蛤蟆跳。所以尼克松采取了错误的决策——新经济政策。既然是两个刚性存在相互的跳跃,把物价拉上去,经济就停滞,怎么办?按住一个,顶多再跳一次就跳不成了。把两个小孩都压下去,不让你跳了,这样跳背游戏就弄不成了。因此,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就变成了物价冻结、工资冻结,但是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美国经济就乱了。整个70年代,美国都处在滞胀当中,到了福特和卡特都不解决问题。里根上台以后听取另外一个学派的经济学家的意见,就是供给学派,认为关键问题在供给不足。供给不足就要增加供给,增加供给不好销,那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出来的是新产品,这样就有销路了,打开了市场。80年代,美国摆脱了滞胀,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这是技术创新带动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当前真要担心的不完全是经济下滑,而是经济下滑造成滞胀的局面。

 

第四,经济下行是可以扭转的。不是没办法,是可以扭转的,关键在政策要对,选择的思路要对。

第五,不能夸大干部不作为造成的后果。有没有干部不作为?有,但并不多。我刚从厦门调研回来,主要是什么?他不知道怎么办,不是不想干,是没路子。过去的路子很简单,经济下行了就招商引资,一下子就起来了,我的土地很多,走这个路走惯了。现在这个不能轻易地做了,那怎么办?他找不到办法,这才是主要的原因。也不排除有人怕,左也不对,右也不对,我就不干了,但更多的是想干却不知道怎么干。所以,应该让他们理解经济下行。

二、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我们分析一下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第一,前一阶段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还在陆续显现。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如果不注意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那么将会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这些是相互影响的。为什么呢?如果现在不调结构,该关停并转的不关停并转,还出现产能过剩,这就是个重要问题。所以,即使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改变现状还得有个过程。

第二,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越大,增长越困难。因为基础大了,增长率每一个百分点所包含的内容比过去更多了,现在要增长百分之一,是过去经济基础小的时候的好多倍。这个是事实,所有的国家都遇到了这个情况,我们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再盲目地增长经济,只能给将来造成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第三,国际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大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经济现在总算好一点了,而且各方面为西方国家所羡慕,但欧洲不怎么样,新兴国家也遇到了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不行。整个国际市场还处在一个不景气的状态,这对中国的出口是有影响的。所以,有好多企业到福建去,到浙江去。现在东西不好销了,我去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去年圣诞节跟往年不一样,圣诞节的礼品过去是畅销,现在圣诞节到了,没那么多人买。这是我们自己不能决定的,因为这是一个世界形势,中国的市场压力跟这个是有关系的。

第四,结构调整不可能那么顺利。因为结构调整是一个阵痛期,每个企业遇到结构调整的时候就是阵痛问题。即使忍住了阵痛,还有一个磨合期,因为这个调整要与新的情况相适应,所以这往往要拖一段时间,就看企业能不能坚持下去。

第五,技术驱动需要有相应的准备过程。它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它有一个多年培育的过程,多次试验的过程,逐步改进的过程。所以,不能够性急。

第六,如果不了解这次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而盲目照搬过去的模式,大刺激、大投入,添乱,只能使将来问题更难解决。所以,为什么要把宏观调控它变成定向调控呢?这次两会也强调这一点,定向调,这就是结构性的调整。因为关键在调结构,过去的宏观调控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不是没效,可是大家都知道,大水漫灌往往是水资源的浪费啊!定向调控的政策现在已经在做了,要坚持下去。比如税收,什么企业应该免税、减税,什么企业的税不变,什么行业税收还要增加,这就属于定向调控。银行贷款也是一样,什么样的贷款需要加大,什么样的贷款应该减少等。在这里要谈一个问题,我在政协会上讲过几次,人民银行新的东西学得不够,它不了解钱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会有钱荒。在两会上,建行的行长说了一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什么呢?银行是弱势群体。大家听了都笑了。事后跟他谈,他讲得也有道理,道理在哪?他说银行给哪个企业贷款,哪个大集团贷款是上面定的,你得帮助他,给他贷款。他说,我明明知道这个贷款不好,但没办法,我不是弱势群体是什么?我看到我要赔,看到我的钱收不回,看到效益差,我也要贷。

中国的钱荒问题实际上与货币紧缩是有关系的。银行的贷款难,银行感觉到了坏账在增多,银行就不贷了,就减少贷款。银行现在只贷给某些有关系的大型国有企业贷款,一般的民营企业没法搞到贷款了,于是就有人想办法从国有企业贷款中转贷一部分。所以国有大企业往往还做起了转贷款,自己不需要那么多钱,贷吧。但是仍然是少的,结果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叫“现金为王”。什么叫“现金为王”?就是现金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想法子保留现金,这最大的好处是防止资金链的断裂,因为资金链的断裂与产业链的断裂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太大了。于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可以说基本上都有超常规的现金储备。那再多的货币也不够啊!所有这些都是造成经济下行的原因。那么该怎么办呢?

三、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基本思路

第一,由于高速增长刚开始转向中高速增长,所以对转变有一个适应过程,也就是现在说的适应新常态。政府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既避免企业走弯路,更能够鼓励企业,给企业以信心,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民营企业都在惶惶恐恐,不知道怎么办。前几天浙江有几个企业家,因为是EMBA、MBA毕业的,来我家里说,你给浙江想个办法,浙江现在日子很难过。我说,浙江本来可以很好的,上海自贸区发展起来了,浙江的南面是广东、福建刚批准自贸区,都是很好的形势,自贸区最大的优势是给你一个负面清单。什么可以干?不在负面清单中你就可以干,而且权力是下放的,它注重的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的优惠。自贸区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在上海自贸区在发展,福建、广东又新增加了自贸区,浙江应该赶快争取,把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搬过来,整个沿海一带不就通了吗?除了此以外,其他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说他们现在的办法是要钱,要钱干什么用呢?打入非洲,因为非洲很需要浙江生产的义乌小商品,他们都到这里来买。他说,如果把这个市场引到非洲去就需要钱。所以贷款问题仍然需要放松,我去年在全国政协开会的时候讲过一句话:此时不降息,更待何时?所以,定向调控是对的,但是要考虑到“钱荒”由来这个问题来做。这是第一个思路。

 

第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要“走新路”。不久前,“两会”之前,我到河北沧州肃宁县,肃宁县几百年来都是裘皮的集散地,所以那里建了一个国际裘皮城。但是皮草行业感到很困难,他们请我题词。我写了两句话:第一句话,让产品更个性化。现在要将消费品打出去,必须是个性化的,如果产品不推陈出新,没人会买。第二句话,让服务更人情化。去年冬天,我访问台湾,参观佛光山,佛光山整个都变了,现在就更人情化了。我跟里面的和尚交谈,他说,你要让来这里的人们信佛,一定要和蔼可亲,如果都是些阴沉恐怖的东西,小孩害怕,大人看一次也不会再去了。他们那里现在盖了很多佛堂用来出租,金婚在那里办,银婚在那里办,结婚十周年在那里办,甚至结婚也在那里办;过寿,80岁、70岁、60岁、50岁都可以在那里办。人情化,进了庙门就是大厅,大厅有饮食,有各种日用品,到处都是凳子,到处都是厕所,与人方便。把寺庙搞成人情化了、个性化了,来的人就多了。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因为没有新产品,谁来买你的东西?一定要推出新产品,一定要让产品个性化,一定要让服务更人情化。参观结束后,我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把品牌打到国外。中国的皮裘质优价廉,必须将品牌都打出去,中国产品在世界上销售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品牌。一次我到国外去,问一个外国人记住了中国的哪个品牌了。他想想说,就想到了茅台酒。第二句话,把顾客留在国内。

把这四句话连在一起,就是让产品更个性化,让服务更人情化,把品牌打出去,把顾客留在国内。

第三,应该看到,当前创业是大好形势。我几年前就跟一些人讲过,你们到中关村来看看,看了那些新开的咖啡馆,全是年轻人,都是些高等学校的博士生、博士后,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高校的年轻教师。实际上都在谈创意、创新、创业,几年前就是这样。所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当时写北京印象时讲,北京最值得关注的不是GDP增长多快,而是中关村咖啡馆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很有前途的,中国将来不走创业、创新的道路是不行的。

“互联网+”是未来的希望,互联网加什么?互联网加制造业,加服务业,加资本市场,这都是不得了的。我们的变化是非常快的,所以心里得有信心。现在网上出现一个新的自我标榜,在网上把自己的个人资料公布,马上就有人来找,等等都是当前的新景象。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文件,必定在中国的广大市场上起重要作用,对高等学校、对科研院所起重要作用。

第四,处理过剩的机器设备。该卖掉的就卖掉,可以卖到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去,被撤掉的不一定是落后的设备,有些可能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因为产能过剩,也需要处理掉。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各国的国情不同,没有全世界统一的新常态,中国的新常态与美国的新常态不同,中国的新常态与西欧新常态不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常态也不同。立足中国国情、经济规律来办,这样我们就会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加了解。

第五,目前,企业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企业家既是经济下行压力的承受者,又是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担当者。中国需要有经过磨练的企业家,企业家也一定要有这种气魄,只要我们按照刚才这个思路去做,经济下行的压力不会太久。

第六,对中国的GDP要有信心。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18/8183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