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案例 丨 期待身份证异地受理早日落地
2015年06月18日 16:52
【事件介绍】
居民身份证有望异地受理挂失 目前仍须回户籍办理
公安部近日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扩大)会议,研究审议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表示,要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为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更多便利。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此次会议由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主持召开,研究审议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要求,要根据审议意见抓紧修改完善有关制度草案,并按程序报批。郭声琨强调,要以法律为依据,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为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更多便利。
公安部表示,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群众异地办证难、丢失居民身份证挂失注销缺乏渠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着力改革运行机制,依托公安机关建成的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
据了解,按照目前规定,一旦发现身份证丢失,应到户籍所在的当地派出所进行挂失。挂失后还需要在网上进行必要的声明,以免别人使用自己的身份证进行操作。之后,需要拿着户口本到当地派出所进行补办。
生活关注:身份证应尽快实现挂失即失效
专家推算,我国每年丢失、被盗的二代身份证可达数百万张。不少丢失、被盗二代身份证被用于冒名开银行卡牟利,或被用于掩护诈骗犯罪,或被用于变身他人、隐身作案,给丢失者带来严重困扰。
公安部门多次重申,身份证被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丢失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并一再强调有关部门要负起“人证一致性”审核的责任。
但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由于丢失的二代身份证在挂失后,仍然可以读取信息、继续使用,对金融、电信等有关部门而言,单纯地利用肉眼来完成“人证一致性”识别任务,确实十分困难。
如果一时做不到挂失即失效,那就需要尽快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使金融、电信等有关部门能够通过联网读卡或查询的方式,迅速识别已被挂失的证件。
2012年《居民身份证法》修订,增加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指纹信息,次年起公安部开始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由于加入了指纹这一生物特征,借助于全国联网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人证一致性”审核难题将彻底解决。
身份证异地受理 期待早日落实
居民身份证的用处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这个人口流动越来越大的国家里,就业、居住等等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确实,媒体报道中,经常有人因为不在户籍地,需要办理或挂失身份证时,要亲自跑回老家。运气不好的话,还得不断来回奔波,媒体也直言不讳指出这是“给群众找麻烦”。因此,建立异地受理、挂失、招领制度呼声日益高涨。
好在这一窘境被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并解决。应该说,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招领制度,人们确实需要它、更期待它!据此前报道,今年2月份,《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公安部为自己设立了在2020年之前全面深化公安改革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00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公众广为期待的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推行驾驶人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等等。
可以这么说,在主要任务设定之后,改革便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了。接下来,公安部要在2020年之前,一一完成所有公开承诺的100项改革措施。所以,四月份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办主任座谈会传出消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涉及的110余项措施,目前已经分工到各警种和部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啃下100块“硬骨头”的任务已经分配到位,而就在这次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今年内,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将展开改革试点”。当时间进入6月份,又宣布要“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招领制度”。能够看得出来,既定的改革目标和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和推进,我们正在一块一块啃那100多块“硬骨头”了。
所以,宣布“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这只是改革的既定步骤,我们当然乐见改革在推进,期待到2020年都能一一完成任务。
身份证可异地受理是进步也是考验
一直以来,对公民而言,无论是身份证到期了,还是身份证丢失了,都只有一个办法,本人回户籍所在地办理,家人及亲戚朋友都不能代办。如果你不及时办理,那么你将寸步难行,在交通上,火车、飞机都需要查看你的身份证;在生活上,你随便办点业务也需要用身份证……
源于这样的现实,对于身份证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办理,一直都是争议与质疑不断,而呼吁“异地受理”的呼声,也是从未间断。
如今,这样的尴尬现实有望得到改变,公安部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倘若“身份证异地审理”这项制度能及时照进现实,无疑是民生之福。
可以说,当前将“身份证异地受理”提上议程,就是对民意的一种尊重,也必然能带给公众最大的便利。最起码,今后公众若是换身份证,就无需辗转多地、浪费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这对公众而言,就是最大的利好。
就此来说,“身份证可异地受理”无疑是一种进步。自然,任何的进步都是有契机和背景的,那么此项进步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呢?答案显而易见,来源于简政放权。
此前,福建曾规定,一孩无需准生证,一时之间被公众解读为简政放权的基本红利;同理,此次的“身份证可异地受理”,同样是简政放权的基本红利。毕竟,简政放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公民少跑腿,这些政策的推进,显然达到了这样的基本诉求。
不过,“理想总是丰满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这样的俗语在任何时刻都应清醒地记住。在“身份证可异地受理”的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一些现实的考验。一则,如今既然已经着手研究,将此事提上议程了,那么就应该尽早公布时间表和路线图,以确保公众能进行更好的监督;二则,在制度设置上,也应尽量从简,而不能将程序搞得很复杂,若程序太过复杂了,那么身份证可异地受理便无太大的现实价值了。
因而,身份证可异地受理是进步也是考验,一方面,自然是需要配套措施的无缝对接,以确保该项制度能尽早照进现实,也能更好地得到执行,而不是沦为“观赏性规定”;另一方面,身份证可异地受理,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护照等事务,也应尽早实现“异地受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希望简政放权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让更多公民收益。
【启示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流动性增强,群众异地办证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一些省市曾推出过异地受理身份证的业务,但其大多局限于“认可异地定点照相”等,相关手续、证件办理和发放等依然需要用委托的方式,让申请人到户籍地的公安部门去完成。这样的“异地办证”与群众期待尚有距离。
此次公安部建立新制度,不仅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地受理,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体现出了政府的人文精神。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期待尽快落实。从报道看,公安部给出的说法是“加快”。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当然需要时间,但最好还是能给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它早一日成行,群众便早一日受益。
二是期待提高效率。异地受理居民身份证,要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精心研究,周密部署,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严密操作规程,严把身份核验关,但同时也得注重提高效率。如果居民身份证在异地受理所耗时间与回原籍办理差不多,那就不是改革的应有之义了。
三是期待安全实惠。居民身份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丢失,很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异地受理时,安全防范工作必须跟上。比如,如何让挂失了的身份证能够及时失效,如何防止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等等。同时,收费也要合理,不要借机新增收费项目。
推出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无疑将使百姓受益,我们期待这项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身在异乡的群众总是面临异地办证难、丢失居民身份证挂失注销缺乏渠道等诸多问题。居民身份证在便利公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等制度,尤为重要。
推出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无疑将使百姓受益,我们期待这项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小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18/818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