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王新生: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及历史经验

2015年06月18日 17:00

 

QQ图片20150615150841

王新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5/0618/818403.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618/818412.shtml

PPT:http://www.71.cn/2015/0619/818596.shtml

党的先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能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所在、力量所在,是战胜种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顺利完成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任务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已近94年,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94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28年的奋斗,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到今年为止,党已经执政近66年。在党近94年的历程中,党总是把先进性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抓,紧紧围绕不同历史时期所担负的任务,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党情,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因而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严峻考验,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程及历史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理论与中国最先进阶级相结合的产物,诞生仅一年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先进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当时中国人民在各种流行的思潮中经过比较后最终的也是必然的选择。尽管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党,但它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从诞生时起,就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后召开的中共二大,就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当时其他政党根本做不到的。这表明,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将它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反映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在制定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同时,党注意自身建设,明确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

(二)与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推动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有利于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进程。国共合作建立后,国民革命以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速度发展,推动了大革命高潮到来,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使革命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工农运动迅猛发展,革命思想空前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到1927年4月也发展到近五万八千人。

由于当时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革命知识分子倒在血泊之中。

(三)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方针,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而是以武装起义的实际行动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接着召开了八七会议,批评、纠正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八七会议后,党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变。由于党的事业代表着人民利益和希望,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一些追求进步的人士,在革命危难的时候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如当时年逾半百的老教育家徐特立、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和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的贺龙、叶剑英、彭德怀等,都在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和努力探索,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分布在十多个省的边界地区。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创建红军和根据地的同时,还加强自身建设和理论创新。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同志起草了会议决议,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这个决议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问题,初步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问题。1930年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还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式道路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

 

(四)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党在白区工作几乎丧失百分之百。由于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博古、李德在战略转移中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战略转移成为一次大搬家行动。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物资,行动迟缓,因而在渡湘江时——即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遭受惨重损失。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中国革命又一次面临绝境。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左”倾军事指挥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打开了革命新局面,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因为只有先进的政党才能正确直面自己的错误,并能够自己纠正错误,制定出正确的方针。

(五)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这时,国民党实行的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很快丧师失地,军队一溃千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参加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制定了正确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作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华北、华中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针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妥协倾向,党制定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

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党非常注意加强自身建设。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同年的五六月间,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支部》等文章,系统阐明党员的标准、支部的基本任务和地方组织如何领导支部等问题,要求党员要做到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努力学习,做群众的模范;要求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教育党员的学校,并在各项工作中起领导作用。刘少奇同志在同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说,阐述了共产党员进行革命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张闻天同志从9月起,连续发表《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六篇文章,对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中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

1942年春天起,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次整风,使全党受到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增强党性的教育,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使全党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党的七大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延安整风运动,找到了一条通过集中教育处理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的建设,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路子,为党积累了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先进性建设卓有成效的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党还进行了理论创新。毛泽东在延安从事大量理论研究工作,并集中全党智慧,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于1939年底至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它已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是走向社会主义前途的过渡阶段,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并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和理论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到抗战胜利时,党员已经发展到120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220万人,在开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六)抗战胜利后,党制定了和平民主方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根据解放战争的进程,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并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建立其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抢占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中国共产党根据人民需要和平,医治战争创伤,逐步实现社会改革,发展中国民族经济的要求,制定了和平民主方针,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毛泽东亲自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根据双十协定,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撕破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在1947年7月进行战略反攻。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党又根据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党还根据战略反攻的新形势,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讨论了土改好整党两大问题,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各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土地改革运动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各解放区党组织在开展土地改革同时,根据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关于整党工作部署,开展整党工作。通过这次整党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提高,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1948年秋到1949年1月底,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伟大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党牢记两个“务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迅速实现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完成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时,一些干部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争待遇。一些人生活上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1日发出指示,要求全党范围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经过整风,克服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中下级机关的命令主义,纠正了干部、党员中的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经过整党,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被清除出党,不够党员条件的人自愿退党或被劝告退党。同时按照党员标准吸收新党员107万。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对革命有功,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由于贪污数额巨大,被处以死刑。历时半年的“三反运动”,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腐化分子,有力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

三年经济恢复后,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正确的选择,为我国此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1957年底,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党的八大提出国家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从1956到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10年间,尽管历经曲折,但仍取得很大成就。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还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文件方针。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这次会议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并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效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八大还强调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方针,要求重视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反对个人崇拜。鉴于党成为执政党后手里有了权力,入党要求的人迅猛增加,其中不免夹杂着个人利益的动机的新情况,邓小平在报告中指出:“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党在人民中间的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末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因此,八大修改后新党章,增加了许多有关党员先进性的内容,这是适合当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10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许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贡献的大批共产党员。在这些先进的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下,尽管历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曲折,10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我国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国防科技成果比较突出,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宣布:我们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66年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宏伟的任务由于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而没有能够按照计划付诸实施。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非常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粉碎“四人帮”后,“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由于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论,我国又经历了两年徘徊时间。1978年12月中下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受到严重破坏,党的纪律松弛,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一些干部中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改革开放后,党十分注意加强党的建设。陈云同志曾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存死亡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坚持党的路线、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等12个方面的问题作出原则规定。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根据十二大的决定,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这次整党分三批进行,历时三年半,到1985年5月基本结束,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三种人”被清理出党。不合格党员受到各种不同处理。经过整党,总的说来,全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四个方面,都有了进步,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上严重不纯状况有了改变,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经验。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

1989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向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至2000年,全党有70多万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活动。“三讲”教育成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次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是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全党认真学习,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开展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底,中共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这个活动收到了“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三)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一年半,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200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次活动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实现了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中央政治局成员带头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局常委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近平同志联系河南兰考县。2014年3月中旬和5月中旬两次到兰考,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彻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号召大家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明显,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以转变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改革开放以来,党重视先进性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就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收入快速增加,粮食连年增产,科技发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这一切都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近94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重要的原因。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地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者政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方向。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所有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成后立,很快就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社会状况和国际形势出发,在党的二大提出先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解放。然后,进行第二步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党的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既坚持和包含了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又第一次明确提出现阶段的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这就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来,又科学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要前提,完成第一个历史是为了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开辟道路的,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然后才能解决后一个问题。从而找到了中华民族奔向光明前途之门。此后,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党都是围绕着这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在根据本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及特征来制定具体任务和目标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大历史任务完成,开始了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的奋斗。面对世界社会主义方兴未艾、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大规模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及时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果断采取改革开放的决策。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第二大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90多年党奋斗的历史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标明和任务,我们党才能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始终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的统治是为了了解放人民。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其他党不能使他们解放,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他们翻身解放,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拼了命保护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用小车推粮食、军用物资支持共产党,支持解放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顺应民意、顺应历史。因为在中国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人民富强起来。党提出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同样是顺应民意、实现人民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无往而不胜。

 

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近94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和“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些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反映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全国抗战爆发后的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制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解放战争时期发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历史表明:只有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看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如何。党自诞生后,在各个历史阶段始终能够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且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目的,是解决党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中存在的不适合实现党的任务的突出问题,使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更好地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在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党的中心任务能够顺利地实现。因此,建党近94年来,在各个历史阶段,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加强党的建设,所要达到目标和任务也是不同的,是在不断发展中提高的。历史表明,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在不断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第五,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没有发生过。近94年来,党从当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现在430多万基层组织、866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期间经历过多次的失败、严重的挫折和风浪,党都能够战胜,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如前所述,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把党的建设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找到了一条通过集中教育处理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的建设,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国内环境,面对党所担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又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解决提供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总是首先动员和组织党自身的力量,以自己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夺取胜利。历史表明,只有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我们党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立严密稳固的组织体系和科学有效的领导制度,形成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最广大载体和最可靠的制度保障。

如前所述,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此后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当然,随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新鲜经验补充进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经验,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站在历史的潮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不断发展中国,为世界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有所了解。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18/818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