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爱的找寻”让广场舞更美

2015年06月25日 09:39

 

【事件介绍】

洛阳大妈创“错觉广场舞”跳动梦想

近日,一段“洛阳大妈发明史上最逆天广场舞”视频现身网络,该视频在微博微信热传。14日,记者了解到,“错觉广场舞”由洛阳59岁退休工人苏建芳自编,参与跳舞者都是50岁左右的大妈。记者从视频中看到,十几名舞者身着黑白相间的舞蹈服,头戴银白色装饰眼罩,配上动感《卡门》,颇为吸引眼球。

14日下午,在一小区内,8位大妈又跳起了网络热传的“错觉广场舞”。“今天有两个队员请假,队形对不上,要不效果更好。”苏建芳说。据了解,几年前,苏大妈从洛阳一家食品厂退休后,喜欢上了跳广场舞。“今年年初,在武汉学音乐的女儿看到一个视频,传给我看,我看的第一眼就喜欢得不得了,从今年2月份开始决定编排‘错觉广场舞’。”苏建芳告诉记者。

苏建芳身体并不好,但从她决定编排该舞那天起,就减少休息时间,从选人、选音乐到排练,每一项都是亲力亲为。“我们从舞蹈队选的12个人身材要求很严格,腿要一样长,胯要一样高,这样效果才好。”苏建芳说。

苏建芳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始,有人把我们跳舞的视频传上网络,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关注,但有网友说我们抄袭,看到后真的很委屈。“我们只是借鉴,‘错觉广场舞’的音乐风格和原舞蹈不同,舞蹈的编排及队形上也变换较多,还融入了恰恰和广场舞的成分。”苏建芳说,接下来她们还会对衣服颜色重新设计,不断改进舞蹈。

苏建芳说,起初编排“错觉广场舞”,除了喜欢舞蹈,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想凭借此舞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通过这个栏目呼吁洛阳宜阳县山区7岁小柯柯失联三年的父母能回来照顾她。“目前,舞蹈视频已经寄给《中国梦想秀》栏目组了,正在等音讯。”她说。

据了解,上小学二年级的柯柯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平常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想让珂珂的父母早点回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帮助这个小女孩。”至于是否能被节目组选中,苏建芳说她和队友们很坦然,“重在参与,我们在跳舞过程中已经收获了很多快乐,很知足。”苏建芳说。

 

 让“广场舞”多一些人文关怀

自编的“错觉广场舞”一经亮相,便受到众多网友的好评和鼓励,这无疑给广场舞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个全新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广场舞孕育而生。平常看似普通的广场舞,一经大妈的努力,很可能铺就成一条贫困儿童成功寻找双亲的道路。

虽然遍地开花的广场舞一次次将“广场舞”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不乏较多因广场舞扰民而产生的纠纷,例如:广场舞跳进公交站,管理方多次劝说无果;考生父亲因广场舞音乐太吵协调无果拳打广场舞大妈等。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广场舞的正面效应,它不仅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的“良药”,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的“补充剂”。针对广场舞这一“城市特色病”,我们应理性看待,只有政府和人民群众通力合作,发挥政府的“硬”性管理和广场舞大妈的“软”性自觉的作用,才能让广场舞真正为广大老年群体的生活增添无限春光。

政府作为社会的领航者,要扮演好广场舞“规范者”这一角色,重视居民精神文化场所的建设,使广场舞有一个“栖息之地”。诸如,加大对全民健身产所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音控系统,建立规范性的广场舞活动规章制度,“收编”广场舞等,从而切实解决广场舞活动场所“僧多粥少”这一难题,给广场舞活动提供坚强保障。这样,才能给广场舞增添人文关怀创造条件。

“广场舞大妈”作为广场舞活动的主体,应建立公共意识,多换位思考,在进行广场舞活动时应以不扰民为必要前提,同时将广场舞多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比如让广场舞融入公益色彩,给贫困的7岁儿童小柯柯寻找双亲。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是非常需要父爱母爱的阶段,“错觉广场舞”正好迎合了社会对7岁儿童小柯柯的同情与关爱的需求,无可厚非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当然,“错觉广场舞”作为社会的一个新热点,它能够吸引很多眼球,从而将“7岁儿童小柯柯寻找双亲”这一事件不断发酵,对帮助小柯柯寻找双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让广场舞多些人文关怀,是当下广场舞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下,有些地方政府已积极投入到广场舞“规范者”这一角色当中,诸如江苏将试点培训广场舞指导员。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广场舞发展必将转入规范性轨道,广场舞的人文关怀也必将与日俱增。

【启示与思考】

如果回顾过去中国的一个社会热点现象,大妈与广场舞必定不能被人忘记。这项原本不错的全民健身运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全民公敌”。“广场舞”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跳得太忘情影响到他人生活就会惹人不满了。其实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舆论之下广场舞大妈们也在慢慢改变着,从开始的肆无忌惮开着大喇叭跳舞,到现在的文明跳舞,大妈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顾及到了对他人的影响,这种意识也逐渐成为共识。广场归于公共空间而非私家属地,在公共空间里就有必要倡议公共理性,可以说,广场舞大妈们的转变正是公共理性的回归。

回头来看苏建芳和队友们帮助小柯柯寻找双亲的广场舞探索,其实是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上,将广场舞和社会公益联系在一起作出了更具大爱的事情。她们没有停留在有利于自己不打扰大家的层面,而是通过努力创造出对这个社会更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大爱是对公共理性的升华。广场舞是美丽的,更美丽的是苏建芳和队友们用广场舞蹈诠释的大爱真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5/819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