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交警“喇叭对骂” 为何如此任性!

2015年06月26日 09:54

 

【事件介绍】

曝交警用喇叭与群众对骂 哈尔滨警方纪检立案调查

在6月11日中午有交警在个人微信上看到“交警在查处车辆单双号限行执法过程中使用巡逻车喇叭与围观群众对骂”的视频,交管局纪检监察室随即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月9日14时许,哈尔滨市南岗交警大队民警在果戈里大街执勤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行驶,民警示意司机停车时,该车驾驶员未停车继续行驶,随后被前方交警巡逻执勤车截停,驾驶员与执法交警对执法依据发生语言争执,有围观人员出现不文明语言。此时,第二辆巡逻执勤车上民警通过车载扩音器喊出处罚规定,此举激化围观群众情绪,有围观者先辱骂民警,双方出现短暂语言冲突。

目前,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已经对这两名民警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举一反三,决定在全市交警队伍中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教育活动;同时开展更多“警民对话”活动,主动听取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警民携手共同打造文明、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

交警“喇叭对骂”是权力傲慢的惯性

当交警执法遇到抵触,当巡逻的警车用喇叭蛮横喊话,又与围观群众发生对骂,就上演了这场“好戏”。看上去这是几种意外情况正好凑在一起,才把这出“好戏”推向了高潮。这有点像老人们常说的“恶时辰”,意指这是一个看似阴差阳错,但在冥冥之中注定的出事节点。可不是么?要是这位私家车车主,像大多数违章驾驶员一样,老实接受交警的处罚;要是旁边没有交警巡逻车;要是巡逻车上没有喊话的喇叭,这件事也就不会闹得这么大。

然而,这仅仅是有关“时辰”上的凑巧,而对于“冥冥之中”的注定,应该是权力傲慢的惯性使然。前面做了那么多“要是”的假设,但要是警察能摆脱因地位强势而习以为常的傲慢,依法以理甚至以礼服人,就能躲过这个“恶时辰”。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起对骂事件,并非交警方面一反常态的强势,而是被罚的私家车车主的不配合,而且当巡逻车上的交警助威时,对于警方的生硬态度,路人也不像大多数情况下的视若无睹,而是奋起反击。促成事态激化的原因,是群众的态度不同于以往。也就是说,由于权力的傲慢遇到了阻碍,由于它的惯性留下了更明显的“拖印”。

虽然这起对骂是私家车车主违章在先,可能当事交警的执法方式也在“常规”状态,但由于遇到了一个“较劲”的违章车主,这个过程也就变得“讲究”起来。那么,作为巡逻车里的交警,即使不想下车而用喇叭喊话,为何要用“你不知道因为啥罚你啊”的生硬语气?为何要采取“走了,别在那儿磨叽”的不屑态度?又凭什么说出“罚200,扣他3分,给我扣他”的狠话?是不是交警执法过程中,难得碰上一个敢于“较劲”的主儿,就让当事交警产生了“反了”的恼怒?

近来,交警执法引发的冲突日渐频繁,究其原因,不是相关交警的执法态度更差了,而是群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了。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利能力的提高,应该属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在这种情势下,权力的傲慢惯性也到了该“刹车”的时候了。

当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时,公权力的属性也应该进一步厘清了。诚然,权力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因为依法而带有必然的强势,但归根结底这是相关的公共服务。纳税人花钱请的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仆”,而不是因为涉及管理,变成了骑在公众头上的“爷”;不能把理所当然的服务,当做对公众的恩赐。就拿交通执法来说,对违章车辆的处罚过程,也应该是普法教育过程,作为人民警察,更应该在执法过程中,给公民树立懂法律、讲道德的榜样。

这个道理必须成为所有公职人员的共识。否则,当权力意识超越了服务意识,必然会产生自以为是、唯我独大的傲慢和狂妄。这种官本位的陋习,如果说在以往还能我行我素的话,那么,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就有可能成为某些社会矛盾的起因。

 

交警喇叭骂群众,底气何来?

见过任性的,没见过这么任性的,哈尔滨交警利用车载喇叭,不是例行公务,为了疏导交通而喊话,而是与市民展开对骂,如此做派背离了文明执法最基本要求,很不靠谱,也很无知,这种语言暴力显然是一种野蛮执法。

交警的职责是维护一方交通安全,因此有权对违反交规的司机进行教育与处罚,如果当事人不服,不接受交警的处罚,这也没关系,只需告诫对方向交管部门提出申诉,直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议。

那么,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如果遇到车主不理解、不配合,究竟该怎么办?这种现象恐怕并不少见,我以为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坚持文明执法,向车主讲明处罚的理由,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二是如果车主拒绝执法、妨碍执行公务,不妨采取强制措施,维护法制的尊严。

然而,哈尔滨的某些交警并没有按常规“出牌”,或许是习惯了坐在车里执法,习惯了用喇叭与群众对骂,就你们这种蛮横霸道的行为与作风,要想赢得民众对你们工作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引发民愤才怪?

我们认为,做人与执法都必须有底线,交警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敢于与现场群众对骂,显然你们是有备而来,这种底气来自你们身穿制服,必要时还可以动用武力,老百姓在你们眼里根本就不屑一顾。可惜,你们忽视了对骂产生的后果,这就是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不知你们想到过没有。

交警用喇叭与群众对骂,堪称“奇葩”之事,司机违章必须受到扣分与罚款的处罚,而对于任性的交警,有关方面是否也要对其进行处罚呢?

交警喇叭骂群众 执法岂能如此“强硬”?

“罚200,扣他3分,给我扣他”等话语,通过执法车辆的喇叭喊出来,或许具有震慑的作用,但是警车是为了执法的,喇叭却不是用来骂人的,交警同志坐在车内对处罚人喊话,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与围观群众对骂显然就不对了。发生在哈尔滨的这起“交警用巡逻车喇叭与私家车主对骂”事件凸显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搂不住火”,在执法人员的情绪管理上尚有不足之处。

从相关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该违规车辆进行处罚的过程中,涉事的警车确实过于“强硬”了,对与交警发生争执的市民采用喇叭喊话的方式,对于执法者而言,可以说是不耐烦的表现。在这件事情上,通过报道我们可以了解,事情因为违规车辆对“违反标识规定”和“不听从交警指挥”等处罚原因不认同,而涉事警车上交警却强硬地喊出“罚就罚你了,还瞅啥啊”,既霸气又让人无语回击,很明显这是执法者“强势”的表现,即使违规车辆有莫大的错误,它应该也有知悉权,对于执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应该也有咨询的权力吧,为什么偏要用“你不知道因为啥罚你啊”这样的语言来堵住人家的嘴。

我们以往都对暴力执法进行批判,其实还有一种暴力那就是语言的暴力,在执法过程中语言的暴力也应该加以制止。这本是一次小小的执法案件,如果双方都能够心平气和,那么也不会发展到最后与围观群众对骂的地步。或许坐在车里的那位警察没有觉察到,他穿的是制服,坐的是警车,他代表了执法机关。在这起对违规车辆处理的事件中,他坐在警车内对群众用喇叭喊话,进而发展到粗俗的语言相向的地步,显然做得有点过火,这样“强硬”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硬性执法作为维护法制的权威是大有益处的,而交警部门上路处罚违规的车辆,对于疏通交通和维护交通秩序是工作所需,但是不能不注意形象的“强硬”执法,在这个强调和善为美的时代,不论是执法者还是被罚者,还要少一些怨气和情绪,毕竟都是为了这个社会好。

 

交警喇叭骂群众,公仆意识哪去了?

从这段长达3分钟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原因是一名私家车车主因不满处罚与交警发生语言争执,而后交警说出“罚就罚你了,还瞅啥啊”的话。位于私家车车主后方的巡逻警车中一名交警更是用喇叭喊出“你不知道因为啥罚你啊”“走了,别在那儿磨叽”“罚200,扣他3分,给我扣他”等话语,引起了周围群众的不满。作为交警,人民的公仆,如此当街对骂的行为,与“市井泼妇”有何不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一贯强调各级党政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是人民勤务员,执政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过,今天仍有个别党政干部以官老爷自居,不以人民为本位,不在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玷污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可能让群众们反感的是此交警的素质怎么会如此差?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骨子里头还是原来的官样子。虽然一些公职人员表面变得态度和蔼了,但在某种情绪突然激愤的情况下,就忘了那种伪装的面孔了,真实的心态一下子喷薄而出,雷人的话语也冲口而出。

虽然身为公仆,但并没有真正的公仆意识,所以才会出现与群众对骂的场景,才会摆出那样一副“主子”嘴脸“反骂”老百姓。所以当好人民公仆,还需地方政府官员自身提高觉悟,去真正了解身为一个党员应该做些什么,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形成长效机制,来规范、约束公务员的行为,达到知行合一。不管对当事人作何处理,我们只希望像他这样与群众对骂的公仆不再进入公众视野了。

交警喇叭骂群众 请别让不当用语颠覆了形象

当时,一名违反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规定的私家车车主正在接受两辆巡逻警车处罚,处罚过程中该车主因不认同“违反标识规定”和“不听从交警指挥”等处罚原因与交警发生争执。

其实,交警执法是完全正当的,而车主则涉嫌抗拒执法。站在警察角度看,遇到一些人不配合执法的确很窝火,但是只要不涉嫌暴力抗法,仅仅语言上的冲突,行为上的耍赖,还真的不能强制。有时,遇到蛮不讲理的,你还没碰到他,他可能就会恶人先告状,大喊大叫“警察打人啦”。所以,警方也一再教育民警,执法时要懂得克制,注意文明执法。

但是,人都是感情动物,要理性、要克制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在长期的执法中,一些警察也总结出了“经验”: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你要横一点,才有“执行力”。按照这个逻辑,于是,当时,哈尔滨的一位交警就对违章车主说,“罚就罚你了,还瞅啥啊”。另一名警察也许是下意识地说出了,“你不知道因为啥罚你啊”“走了,别在那儿磨叽”“罚200,扣他3分,给我扣他”等话语。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是用高音喇叭喊出的,也没有考虑到会引来长期被警察保护的群众的围观。

也许,这位警察觉得围观的群众多管闲事,也许觉得自己是正当执法,也许是觉得不能丢了警察的面子,于是与群众对骂。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高调对骂式”执法竟然会被好事者录下来,也没想到记者会“小题大做”,将其舌战群众的形象报道出来。

我很想说,我们非常理解警察同志的付出,警察同志辛苦,警察同志的牺牲。在刚刚发生的枪战案中,人民警察身先士卒英勇牺牲的事迹非常令人感佩,我们都痛感惋惜。每当我们看到大街上指挥交通,使交通秩序井然的交警时,我们也常想到他们在为我们充当“马路吸尘器”。这些光辉形象不胜枚举。

然而,人们又常常对人民警察、警察叔叔苛刻了一些。他们既要求警察面对危险困难能迎难而上,又要求他们对待普通群众、轻微违规者和执着维权者时能不那么强势,能文明用语,甚至“微笑执法”。说白了,做警察你不能随便发脾气。

于是,我们理解,做警察真难。但我们也常常听到警察说,谁让我们是人民警察呢?瞧这境界!其实,人民群众并不想为难警察,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同志。其实,一些批评家轻易也不想批评警察,因为还有千千万万个警察正在做出无私奉献。但是,总有那么一些警察,常常莫名地有了一些执法者的高高在上的骄傲的感觉。而带着这种感觉执法,往往就会不自觉地表现为语言上的骄横。

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可以让人跳。不经意的一句话,便会颠覆作为警察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想对有些警察说,同志,请慎言,因为你们是人民警察。

 

【启示与思考】

有人说,交警的情绪失控了。有人说,群众的情绪失控了。有人说,车主的情绪失控了。其实,在这起事件中,失控的不仅是情绪,还有权力。

这起事件原本很简单。交警在处罚车主的时候,车主提出了质疑。按说,车主有质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车主有疑惑的时候,当然要允许车主对执法提出疑问。在这个时候,交警需要做的就是解释,就是普法。假如,执法是无懈可击的,那就应该用法律讲道理。假如,执法确实存在漏洞,那就应该进行纠错。如果做到了这些,也就不会有了围观群众的义愤填膺了。不是群众仇视权力,而是权力不愿意透明。

遗憾的是,处理事情的交警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用喇叭高喊:罚你就罚你了还瞅啥。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于执法环节有质疑的,可以提出质疑。这是车主的权力。问题是,法律赋予了车主的权力,交警为何不能坦然接受?

作为一名有素养的警察,在执法中与市民发生纠纷时,就应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尽管这样做人格受到了侮辱,但却换来了交通秩序的井然,也会赢得更多市民的支持与赞誉;更重要的是,交警用这种工作方式,为工作赢得了主动,维护了执法的公正与文明。再看哈尔滨交警支队的几名交警,对违章者态度恶劣,恶语相向,甚至与群众“高音”对骂,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弄得警民两败俱伤。

因此,只有文明执法,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交警,才代表了公平正义。换言之,“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是每个警察必备的基本素养。否则,如果警察以恶制恶,势必会使公权脱缰,成为伤害群众的“利器”。当然,警察在言行上的“示弱”,不代表其在执法时也软弱无力,这就要求公安部门应给予警察充分的信任与强有力的支持,维护执法者的威严;同时,应给“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警察颁发“委屈奖”,让他们的工作既体面又有尊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6/8197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