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政府为富二代开班也是一种好的尝试!

2015年06月26日 10:22

 

【事件介绍】

政府为民企富二代办培训班 迟到旷课罚款千元

迟到早退“罚款”1000元,为了上课从全国各地坐飞机赶来,开课前半小时先吟诵《孝经》。近日,一堂面对纳税上亿元的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在北京翠宫饭店再次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闽商子弟70余人参加了此次授课,最远的还有从台湾和西藏等地赶来的学员。

开课前吟诵孝经学习国学管理商业

13日8时30分,翠宫饭店的一间会议室里传来阵阵吟诵《孝经》的声音,随着主讲孝经的老师步入课堂,70余名学员起立向老师致敬,一名学员代表端上早已备好的热茶向讲师敬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吟唱起了班歌。

随后,一名儒家文化专家教授开课教授《孝经》,这堂课的主题是“《孝经》与成功人生”,主要讲授的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经商意识的结合。这是全国闽商“创二代”培训班第二期第三次课程学习的课堂。课堂上,专家以羔羊跪乳为由头,向学员们讲授起中国传统孝道和感恩为善的思想。讲台下的70多名学员,也都是来自全国知名闽商的孩子。

此次参与培训的70多名学员,是习惯性地被社会称之为“富二代”的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7岁,大部分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在海外留学归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将接受包括儒释道思想、责任担当和经济商业知识的培训。而被公众所熟知的安踏、七匹狼等知名企业掌舵人的孩子,也曾在这个课堂里接受过培训。除了课堂培训,学员们还会有素质拓展、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迟到旷课罚款千元为赶课程打“飞的”

在开课之前,作为班主任的尤小波还强调了课堂纪律。“小陈、小代今天请假,要捐款1000元!我多次和大家重申,要有责任意识,要知道敬畏。”尤小波表情严肃地和大伙通报了数名因故没能参加培训的学员。讲台下的学员们个个表情严肃,现场十分安静。班主任尤小波,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尤小波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赶来上课,不少学员都是前一天搭乘飞机抵京,最远的学生甚至有从台湾、西藏等地赶来学习的学员。因为航班延误,有的学员是昨天大半夜才赶到酒店,还有的学员为此只能请假一天。不过,按照班规,迟到、请假的学员需要交纳1000元的“罚款”纳入班费,这些钱最终也将用于各项慈善事业。如果学员要请假,还需要提前三天由其所在的企业或家长开具的请假证明才能获得许可。

“对于不少企业家的孩子来说,因为家庭条件殷实,常常会有优越感,而制定严格的班规就是要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尤小波说,根据班规规定,缺勤超过两天时间将给予警告处分,超过四天便被处以退学的处罚。

目前,闽商“创二代”课程已开设四期。尤小波说,通过系统的教育,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也都有所提高。让尤小波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培训结束学员们约定一起聚餐,自己还按照班规制定规矩,迟到一小时罚款1000元,缺席者直接罚款5000元。而作为班长的学员,由于事先没有将这个规定传达到每位学员,自己主动要求自罚2万元。在班长的带头下,一场聚餐下来收到“罚金”4万余元,同学们将这笔钱全部用于公益事业捐了出去。

企业家主动要求政府开课引导“创二代”

谈及政府为何要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开设此类课程时,尤小波告诉记者,思明区作为闽商集中的地区,曾经就有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在和政府沟通时表示,孩子从国外留学回来之后,却热衷于购置豪车,还时不时地参与飙车,让家人很是担心。这类事情让上一辈靠辛苦打拼攒下巨额家业的企业领袖们感到担忧。有企业家在接受纳税奖励的表彰会上就对当地政府领导说,作为纳税大户被奖励100万元不算什么,要是政府能帮忙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比任何奖励都值得。

受到众多企业家的启发,2013年,思明区政府开始针对辖区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孩子组织学习,结果报名时不少企业家都抢着让自己孩子入学接受培训,次次培训报名都人气高涨。“本来按照规定,一家企业一次培训只能报一个孩子,但有的企业家一下子就把全家三名下一代直系亲属都报来了。我们不得不劝他们等下次再报名。”尤小波说。

考虑到这一群体的需求,政府便开始面对全国的知名闽商的第二代开展培训。区政府只负责制定培训方案、邀请专家授课。至于培训期间的往返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则由学员们自理,但培训期间的食宿要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任何人不能讲价钱享受特权。

尤小波表示,培训的意义在于培养“创二代”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意识。培训班的学员大都已经在父辈开创的企业中工作,并且有的已经开始接过接力棒,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很容易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社会上也存在不少对他们的片面看法,但他们也在努力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创二代”。

“我们是幸运者,有父辈给我们打下的基业,但父辈给我们的财富其实也是一种压力,我们要站在这个压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最终为社会多做贡献,跟着国家一起发展。”一位参与培训的学员说,他们也希望通过培训加深各地闽商之间的合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扭转富二代负面形象 根源在于富一代

频频传出的富二代“坑爹”、败家丑闻,屡屡把他们送上道德的审判台,甚至司法的审判厅。富二代,在挥霍着父辈的财富时,也在为他们赢着一个个差评。富二代身上的问题,首先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只知道自己有钱,却不知道钱从何来;只知道怎么“炫富”,不知道如何“创富”;只知道财富为人生添色,却不知道道德同样点亮人生。缺乏行为规范的富二代,只是一次次为花边新闻提供丰富的佐料。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反观富二代的差评,根源却常常源于他们的父辈。李天一是李双江老来得子,过分的宠溺,是其不断滑向深渊的引力。许多富一代,往往出身贫穷,在自身的努力和各种机缘之下,终于打下了一片财富的江山。他们不愿儿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他们往往怕亏了孩子,便用金钱给他们更多的补偿。也有富豪,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疏于对儿子的管教,往往用巨额的花费把他们送往海外,以为就此可以完成孩子的教育。更有一些富豪,他们本身就是靠钻制度的空子成功,因此他们虽也重视教育,但却把道德修养从中剥离开来,直到铸成大祸。

事实上,富二代也不全是纨绔子弟。考察这些人的成功,我们同样会发现,富一代对他们教育的巨大影响。在这个方面,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做法,被许多富一代们奉为培养接班人的金科玉律。李泽钜、李泽楷八九岁时,就被安排在公司董事会上,静坐一旁,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杨国强同样效仿了这种做法,在杨惠妍只有十三四岁时,杨国强就将她们姐妹俩带到董事会会议列席旁听。会后,杨国强还会向她们解释为什么他在会议上这样说话以及如何批评下属等等。2005年,获得父亲碧桂园的股份之后,杨惠妍以个人总资产达到74亿美元,成为2007年亚洲首富,至今仍是财富榜常客。

富二代的问题,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又不止是个人的问题,他们可能连累整个民营企业家群体被打上“差评”,甚至影响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那就不是经济问题那么简单了。有了钱,生活当然可以有质量,但更应该有责任,把钱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实体经济、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显然需要对“富二代”和年轻企业家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行为规范。

政府为“富二代”开班 扭转富二代负面形象

光鲜亮丽的“富二代”培训班并不鲜见,民间培训、高校办班、政府试水。早在2009年,江苏省委组织部就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接班人。2013年11月,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列举这样的事实,能够看到政府部门在历练“富二代”群体和补足信念养分上所做的努力,但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江苏民企接班人还是全国闽商弟子,在过眼云烟的培训班上成效几何,总能招致专家质疑和社会热议。

议论之声足以表明事件尚具讨论的价值,以政府搭台的“富二代”培训班更该向着体验式、实践化前行。动辙打“飞的”赶上课,迟到早退拼罚款,是培养规则意识还是慷慨赴“宴”?

慷慨之余,纷繁的“富二代”培训班少不了的标准动作是做慈善。江苏省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训班全体学员捐建希望小学的牌匾仍在熠熠生光,我们当然不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富二代”做慈善,但倘若捐款慈善成为“富二代”培训班的告别仪式,这样的规定动作难免让善意多了一抹酸楚的味道。不论是组织者,还是不远万里汇集到北京的闽商弟子,恰恰深谙此道:迟到一小时罚款1000元,缺席者直接罚款5000元。更甚者是,“作为班长的学员,由于事先没有将规定传达到每位学员,自己主动要求自罚2万元。在班长的带头下,一场聚餐下来收到“罚金”4万余元,同学们将这笔钱全部用于公益事业捐了出去。”或许,这是学子们从培训班上学到的“责任担当”,但比拼罚款、追加罚金,这样的培训班式公益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培训班变身捐款仪式,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哀,政府开班更应把焦点回归培训的本源上来,争先恐后地做慈善,亮高姿态倒不如日行一善来得更实在。“富二代”培训班上搭车慈善,政府又何不是在“做慈善”?与其花时间去培训本就资源丰厚、背景深厚的“富二代”,不如花点心思到“穷二代”身上,把名贵的师资、高端的课程一把手揽给“富二代”们,岂不成了替富人做慈善?办班无错、培训在益,但如何将一碗水端平却是考量政府的一门学问。

近日,中央统战部官网刊文表示,要对中国“富二代”和年轻企业家们进行引导,树立行为规范。而在此前,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刊文讲话,无不是在为年轻“富二代”成长指路。培训也好,慈善也罢,围绕着“富二代”的争议总是停不下来,或许,“富二代”躬下身子、抛开面子,沉入社会的底流,学到的应该不比培训班上的少。

 

开班培训富二代是政府的手放错了位置

平心而论,政府开班培训富二代,并非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据统计,未来5至10年,我国大约有300万“创一代”即将退休,“富二代”们即将批量性的子承父业。但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许多富二代缺乏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却热衷于购豪车、炫名牌、追女星。让这些富二代仓促接班,不仅可能会搞砸企业,甚至可能有此引发失业上升、财政收入下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不能坐视不理。

但问题是,开设培训班就能培养出“国家情怀和责任意识”,帮富二代顺利接班么?显然不能。据相关人事介绍,培训班的主要课程包括,儒释道思想、责任担当和经济商业知识。但仅仅诵读半小时《孝经》,讲几堂儒道思想课,就培养出修身之性、齐家之德,这岂不是一厢情愿?而且,纳税上亿元的福建民营企业家子女,才有资格加入培训班。显然从形式上看,这更像是“富二代版”的EMBA班,除了给富二代营造结交机会,并无它益。

退一万步说,培训班即使真对富二代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有一定裨益,政府也不能越位而行。中央一直强调,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管住政府那只有形的手。显然,无论初衷是多么的善意,政府都不该跳出市场经济的逻辑,插手企业的“家事”。更何况,与富二代的培养相比,还有更多问题更需要政府关注。前不久,毕节市4名儿童服农药自杀,再次引发舆论哗然。试想,地方政府把培养富二代的精力,放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上,会酿成如此悲剧么?显然,开班培训富二代是政府的手放错了位置。

事实上,富二代炫富、冷漠,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表现。创一代长期创业,忽视了家庭教育,造成许多富二代物质上富有、精神上贫瘠、行为上荒诞。而这个问题,在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同样严重。因此,政府与其点对点的关注富二代,不如在家风家教问题上撒大网。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家长关注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增强下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此岂不比单独惠顾富二代更有意义?

【启示与思考】

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生得好。这句话反应一个人的成功发展也是要受到不少外界因素影响,有时还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像最近发生的胡斌案、“宝马男”、飙车党等新闻事件,让“富二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反映过惯物质生活的“富二代”大部分均教育匮乏,人性的淡化,道德的缺失,法律的淡薄。他们真的会致富思源吗?

“富二代”在创业路上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和条件,并且不少“富二代”还在国外学习深造,更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看问题具有国际视野观念,能更好的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富二代”在物质的光环下,显得光彩夺目,开名车,带名表,住大房子,却在精神上显得萎靡不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蔑视法律、恃财傲物,常表现在,飚车、打人、炫富、挑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断加强“富二代”的自身修养,让他们明白父辈创业的艰辛,社会责任的重大。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消除他们的骄奢之气。不要总以为有钱就是万能,无法无天,最终变成了众人不齿的社会祸害,那么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对于“富二代”来说,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辛、很曲折,要以成功“富二代”的案例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真正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6/8197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