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张雪萍:用人格魅力感化人——曾国藩打造团队方略
2015年06月26日 14:29
用和谐的环境团结人。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亲力亲为上阵打仗,而是应该塑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您的下属在这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当中努力工作。一方面有硬环境,另一方面软环境,硬环境很好理解,干净宽敞的工作环境,另外一方面就叫做和谐的氛围,大家彼此之间非常和谐,而不是你争我夺。曾国藩就讲,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这样的团队,必然就要解体了。所以要想和衷共济,就应该先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如果你中高层干部有一分矛盾,到了中层就会变成三分,到了基层就会变成六七分,这个矛盾就会无形扩大,平时您可以去观察,如果您的单位比如说主要的两个领导书记和部长和处长两个人有矛盾,那这个团队肯定会分崩离析。
所以说曾国藩非常注意维护团队的和谐,有个人叫胡林翼,后来做了湖北巡抚。曾国藩后期在筹饷方面非常有赖于胡林翼。作为湖北巡抚,胡林翼为曾国藩筹措军饷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两个人就非常注意维护团结,胡林翼只比曾国藩小一两岁,但是胡林翼尊称曾国藩为老师。平时两个人有矛盾总是注意把矛盾扼杀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不让它伤及自己的团队,那曾国藩实际上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培养自己这种维护团结、维护和谐的心态。据说当年他在岳麓书院求学,本来他坐在一个靠窗户的位置,旁边坐着另外一个同学,那同学就说曾国藩咱俩换换座,因为你在那挡我亮了,等到晚上的时候同学们都睡觉了,曾国藩读书很用功,别人都睡觉他还在那读书,又是这个让他换座位的同学说他,曾国藩我们都睡觉了你还读书,你诚心吵我是不是。曾国藩二话不说由朗读变成了默诵。再后来,曾国藩考上了进士,他们同学都来祝福他,又是这个让他换座位的同学说他,曾国藩你太不地道了,我明明不是要坐在靠窗户的位置,你非要跟我换,结果怎么样?你中进士我没有中。明显这个人太不讲道理了,同学都说他,但是曾国藩没有说他,没有跟他理论,反而是宽慰他,说你别着急别上火,好好学下次你肯定能中。所以当岳麓书院的院长听了这个事之后就说,曾国藩这个人心胸开阔,将来可成事业,明明是那个人错了,但是并不跟他计较,反而是去宽慰他。
曾国藩经常给自己的下属讲一个“老者挑担”的故事,教育下属要团结要和谐。这个故事也很简单,说湖南农村有一个老头,这一天中午,家里要来客人了,所以让小儿子到集市上去买菜,这小家伙十来岁挎着篮子高高兴兴就跑了,结果快到中午了这个小孩还没有回来,老头有点着急,就上街去寻他儿子,走了一段还真发现他儿子了,他儿子干什么呢?挎了一个大篮子和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两人在田埂上僵持着呢。咱们都见过水田的田埂,田埂上往往是可以走路的,但是同时通过两个人就有些勉强,可是现在一个挎着篮子一个挑着担子,同时过去是很困难的。所以老头就问他儿子,说儿子你干什么呢?小孩说,爹,我们俩谁都不让谁,谁也过不去。老头就跟小贩商量,你看我这儿子个头挺小,水田的水又深,如果他下到水里面让你的话,我害怕水太深把他冲跑了,你能不能先下去让让我儿子?小贩说不行,我这个担子里面挑的都是贵重物品,万一被水打湿了你赔得起吗?那老头一看这个小贩不好商量,想了想说这样吧,你看我个挺高的,我先下到水里面我帮你挑着担子,等你们两个人都过去之后我再把这个担子还给你,你看行吗?这小贩想了想觉得还行。
这件事情就以老头的妥协退让成功化解了,曾国藩给自己的下属讲这个故事是什么用意?他说平时处理矛盾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总是用那种和平的方式,宽松的态度去处理问题,那周围就都是你的朋友,相反你总是用敌对的心态处理问题,那周围就都是你的敌人,就会增加你成功路上的障碍。我们都是一个团队里面的,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如果彼此之间有点小摩擦小矛盾,那就把它扼杀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当领导干部的更要如此。如果你们两个你争我夺的话,那肯定会伤及这个团队,这个是曾国藩讲的用和谐的环境团结人。作为领导,要善于塑造和维护和谐的环境,让你手下的人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努力工作,这是第三条。
第四,用人格魅力感化人。
作为一个团队,还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我们天天讲领导,什么是领导?我想领导首先就是要影响别人,然后让别人按照你们所设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这叫做领导。通过良好的人格魅力怎么影响?曾国藩在去世之后,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他说曾国藩每遇一事,“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曾国藩遇到事情,即使知道前面有祸患,有诽谤之言,但是只要是认准了就坚持前往。正是因为他这种良好的品行,大家都非常尊敬他,进而都去效仿他。
李鸿章的哥哥叫做李汉章,他说曾国藩是“人乐为之用”,大家都高兴被他所用。表现在哪儿呢?据说后来曾国藩出来带兵的时候,很多考上科举的学生都不去当官,都来投靠曾国藩,官都不去当来投靠曾国藩,给曾国藩做幕僚,可见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强大的。
曾国藩说,君子要想做成大事,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要想成事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孔老夫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当领导的要靠自身修养来保持你的管理地位,有这种良好修养的人就像天上北斗星一样,只要你在那个位置上,满天的星斗自然会围绕你转。不用所谓的什么强制措施,你必须得听我的,你不用,你只要是有了这种良好的人格魅力,只要你在那个位置之上,大家自然会围着你转,自然会听你的。
具体来说,曾国藩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总结了这么几条。第一个叫做勤俭,一个是勤奋一个是节俭。曾国藩说“俭以奉身,勤以治事”,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曾国藩本人是非常勤奋的,可以说曾国藩的天资不是很高,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他非常勤奋。据说曾国藩每天晚上都要学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比如说多长时间要看完一本书,多长时间要写一首诗,多长时间要写一篇文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曾国藩在打仗期间经常是两口箱子不离身,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装的都是书,每天晚上要学习要看书,勤奋,不断地学习。
再有叫做节俭,曾国藩说“居家不可留有余财”,家里过日子不能留太多闲钱,所以曾国藩非常推崇一个人就是林则徐。据说,林则徐给自己孩子留的钱就几百吊,曾国藩非常欣赏这个,曾国藩自己过日子是非常节俭的,据说他在30来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青缎的马褂,结果穿了好几十年还是跟新的一样,每年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拿出来穿穿,平时都不穿,就喜欢他老婆给他织的那件粗布衣服。对自己的子女也是要求如此,据说有一次曾国藩两个女儿接到了李鸿章家的邀请,邀请这两个女儿去李家作客,两个女孩子自然想打扮漂亮一点,可是这两个姑娘就一条绸缎裤子,谁都想穿,老大说这该给我穿,老二说不行,你年纪长我该给我穿,结果两个姑娘争执不下找曾国藩评礼,曾国藩说好姑娘别闹了,如果你爹我明年还能做总督的话,我就再给你俩买一条。
你看堂堂一个总督大人连一条绸缎裤子都舍不得给自己闺女买,而且他闺女这条绸缎裤子还是儿媳妇送的,再后来曾国藩嫁闺女给了多少钱陪嫁呢?200两的陪嫁,这200两简直太寒碜了,曾国荃不相信,但是打开自己侄女箱子一看真就200两,又说服不了自己的哥哥,只能自掏腰包掏了400两,凑足600两才风风光光把自己的侄女给嫁出去。所以你看曾国藩非常崇尚节俭,最后他给自己子女留的钱也是非常少的,以至于曾国藩去世之后,家里给他办丧礼的钱都不够。
再有一个叫做“有恒”,有恒心。“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人要是没有点恒心和毅力,一辈子什么事也干不成。曾国藩的饮食起居,皆有时节,数十年不变。每天早上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早饭,几点钟开始处理公务,到晚上几点钟开始读书,几点钟睡觉,几乎常年不变。尤其是曾国藩这个人有一个特点,他喜欢记日记,从27岁开始记,27岁到47岁这20年偶尔会有间断,从47岁到去世,一天都不曾间断,无论是在前线打仗还是生病在床,每天都坚持记日记。在日记里面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就是想今天哪个事情做得不妥。这一点我想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不信您可以试一试,反正我是试了好几次都坚持不下来,他每天都坚持记日记,有恒心有毅力。
再有就是倔强。关于这一条我多说几句,为什么曾国藩屡败屡战?就是源于他过人的毅力,倔强的性格,他说“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男子汉大丈夫受到点磨难就受不了了,放弃了,上吊自杀了,那是最大的耻辱。打脱牙和血吞,咬牙立志、不甘失败,历尽千辛万苦终不改其志。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把太平军镇压下去?与他倔强的性格有关。虽然曾国藩在这个过程当中屡遭拂逆,比如曾国藩说,“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被长沙官场所唾骂,被江西官场所唾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那么多人骂我,我又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但是我每次都咬牙坚持。我办理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但我咬紧牙关将局面维持了下来,而后终于有了重振的机会。安庆没有合围的时候,祁门大营十分危急,黄德的局势也很危险,大家都建议我撤安庆之围,以支援祁门、黄德,但我咬紧牙关不撤,终于打下了安庆。至于南京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城,易守难攻,我却以孤军将南京围了起来 ,大家都说恐怕要蹈清军覆辙了,然而咬着牙坚持下来,最后竟然立了大功。
通过以上种种的经历曾国藩就总结,人做事没有志气是不行的,这些所谓的艰难困苦就是上天要把你磨砺成英雄的好机会,天下事只在于人如何去做,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如果这个事情你连坚持都不坚持,那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曾国藩说要坚持、倔强。
那什么是倔强呢?曾国藩说,“自胜为倔强”,自己战胜自己叫做倔强。比如,我每天早上不喜欢早起,我非得要求我早起,6点钟就起床,这叫做倔强。我不喜欢跟那个士兵吃大锅饭,我就喜欢吃小炒,但是我非常要求跟士兵同甘共苦,自己战胜自己这叫倔强。而且曾国藩说,“明”是倔强的基础,什么叫做“名”呢?“明于士,明于己,明以仁”。以“明”为基础的倔强就是看清问题的本质,然后坚持到底的决心叫做倔强,和刚愎自用不一样,刚愎自用就是说这个人顽固偏执,拒不接受他人意见,明明是自己错了也不肯承认错误这叫做刚愎自用。而倔强首先你要看清问题的本质,然后坚持到底,这叫做倔强。
第四个就是磨砺。曾国藩磨砺自己品格,磨砺自己修养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毛病缺点也不少,年轻的时候也爱抽烟也爱喝酒也爱睡懒觉,但是后来非常注意磨炼自己的这些品行。曾国藩曾经给自己改号叫做涤生,什么意思呢?涤,就是洗涤自己以前身上的缺点;生,就是要取了袁凡的话,“从前种种,譬如昨天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像洗衣服一样把自己身上的缺点都洗掉。所以你看曾国藩给自己改号叫做涤生,说明这个人有着强烈的自律意识,日日反省,天天自新。
无独有偶,梁启超也是这么评价曾国藩的。凡自古以来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自制之力很强的人。西方人不必说,古人不必说,就让我们看看最近的人物。曾国藩自少年时就有吸烟及晚起的毛病,后来决心戒烟,开始的时候烟瘾十分顽强,无法克服,而曾国藩视之如大敌,一定要拔其根株而后已。他此后能镇压太平天国,正与他能够克服十几年的积习是同一精神。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岂不以为区区小节,无关大要吗?而不知道“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在是人生品格的第一大事。
关于曾国藩打造团队的方略我就讲这么多,那最后我想简单总结一下,我认为曾国藩的湘军的成功不是某一方面的成功,而是一个系统的成功,这里面有思想的凝聚,有目标的引领,有体制机制的规范,当然也有领导的魅力,所以他是一个系统的成功,成就了当年的湘军。那同样曾国藩的成功也不是他某一方面的成功,我们都说曾国藩做官做得好,可是你会发现曾国藩工作得好并不是投机取巧造成的,而是曾国藩有超出常人的承受力、自律意识、实干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真功夫。眼下正在进行“三严三实”教育,如果您仔细联想的话您会发现,实际上在曾国藩身上也体现了“严”和“实”,所以我说历史是一个智慧的长河,里面有很多智慧,孕育了无穷的智慧,如果您仔细品味,这其中肯定会有很多东西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玉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6/8198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