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北大硕士弃公职干装修 大材不小用

2015年06月29日 14:38

 

【事件介绍】

港媒关注北大硕士生干装修:社会不应千人一面

港媒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生孙俊峰,目前职业为上海一装修公司的合伙人和工长。名校毕业当装修工人,一时间孙俊峰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表示,北大毕业不一定要去当公务员或者大企业,他去做装修会和普通工人不一样。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9日报道,1988年出生的孙俊峰2014年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选择了到上海创业,带领四名装修工人,在路边接活儿。今年年初,他的团队加盟上海某装修公司,如今每月能够拿下20多个项目,营业额超百万。北大毕业后当装修工人,孙俊峰从业选择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对于自己的选择,孙俊峰说,自己曾经也想从事如公务员这样的公职人员,但因为在读研时候有过半年的挂职经验,让他觉得公务员是一个阶层很多的体制,个人发挥有限。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装修行业,他表示自己的父亲就是做装修的,是一个油漆工人。他自己在学社会学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涉及工人研究。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在深圳的一个工地做了一个多月的体验观察,发现中国装修行业的问题:工人薪水低、装修材料价格高,这和国外完全相反。他称自己如果去做这个行业,或许能改变工人的处境。

孙俊峰说,家人对他的选择非常反对,因为自己的父亲是装修工人,他不想让儿子再做这行。家里希望他能考公务员,结果他还是选择去干装修,但让父亲觉得都很丢脸、很失望。即便他现在做出一些成就来,父亲对他依旧是不认可的态度。

先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现在又有北大出来的装修“工头”。对于舆论质疑他们是否在浪费自己的专业和文凭,有社会学家指出,时代改变,人们对就业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如果大学毕业生都拥堵挤到公务员这一条路上,难道其才能就不算浪费?

孙俊峰一再强调自己并非所谓的“成功者”,认为社会不应该千人一面,没有人说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去当公务员和大企业工作。

北大硕士干装修,大材未必小用

十年寒窗,埋头苦读,好不容易考上人人向往的国内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结果却放弃了原本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走上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常人看来,这的确难以理解。而作为家人,供其读书,含辛茹苦。因此,对于儿子的“意外”选择,父亲反对和不认可实属情理之中,可以理解。然而,笔者认为,外人的不理解和家人的不认可缘于世俗与偏见,毕竟北大硕士干装修,大材未必小用。

抛开偏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古至今,人们习惯用世俗的眼光看人看事,无可厚非。然而,世俗眼光有时会给人带来错觉,产生偏见。作为择业来说,什么职业最好最理想,并不是外人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本人。正如“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道理是一样的。作为公众也好,家人也罢,应该抛开世俗的禁锢,丢弃偏见,尊重他的选择,多一些鼓励和提醒,少一些批评和责备。这样,更有利于他创业发展。

作为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心怀天下,想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和勇气是许多年长者缺乏的,这一点值得肯定。孙俊峰放弃当公务员,选择搞装修,这似乎看似有些不合常理,认为高材生理所当然要成为高级白领,名牌大学毕业生就应该进入政府机关当公务员。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一定只有公务员才有奔头,“是金子总会发光”。装修行业同样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样能够开创一片天地,同样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作最好的自己,大材未必小用。体现自我价值,关键不在于什么行业,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自强的心。当前,社会上出现不少“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啃老”族最缺乏自强和自力。“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下定决心,选准了目标方向,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照样有用武之地,照样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假以时日,或许你就是下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马云、王石、潘石屹等就是活生生的成功典范。正如孙俊峰所说:“先难后易”。有了这个思想准备,还怕干不成事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材未必小用。

在举国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国内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如何创业、创新,这不仅取决于创业者的抉择,更取决于全社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态度和合力。惟有如此,年轻一代才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国家。

 

北大硕士放弃当公务员干装修 啥更“可惜”?

北大硕士孙俊峰毕业后,放弃了当公务员捧“金饭碗”的机会,而是自己创业,干起了又苦又累的装修。有人认为这是人才的浪费,实在可惜。有人认为这是自讨苦吃,不撞南墙不回头。北大硕士放弃当公务员干装修,也许并不可惜。

高学历就职平凡岗位并非首例。当清华毕业生在街头卖肉时,曾引起一片热议。当看到“海归”硕士甘愿去当村官时,人们露出的是不解。人们在对人才流失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见怪不怪。但北大硕士放弃当公务员干装修,仍旧引发争议。为何呢?北大硕士干装修,也许能够让人接受,但是在放弃当公务员的前提下则让人有些大惊小怪。说到底,比起北大硕士干装修,还是北大硕士放弃公务员身份更让人觉得可惜。

说起公务员,的确让众多毕业生神向往之。犹记得“不缺钱只缺官”的父亲逼女儿考公的新闻,不曾忘记一些考生漫长的公考路。无论考试还是辞职,公务员似乎总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对北大硕士放弃当公务员新闻引起关注的最好解释。笔者认为,我们应跳出公务员的身份,对孙俊峰的行为进行评价。如果仅仅是北大硕士毕业干装修,决不可能引发什么轩然大波。

正所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对于孙俊峰的选择,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支持和理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高蹈的今天,北大硕士投身商海干装修,未尝不是社会的需要。在有可能打破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的背景下,放弃“众人挤独木桥”的职业,未尝不是智慧的选择。所以,北大硕士放弃当公务员干装修,并非“可惜”。也希望孙俊峰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更好的发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北大硕士干装修是大众创业的生动案例

堂堂的北大硕士毕业生,竟然干起了装修的行当,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孙俊峰自己也未必没有落差,但是孙俊峰的“小有成就”,却又不失为大众创业的生动案例。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严峻,即使是百年名校北大,其毕业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所谓人各有志,到外企去、考公务员固然是一条出路,但是选择自主创业也未必就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孙俊峰的成功,对于初出校门的创业者而言,至少有两点启示:

一是要敢于放下身段。大学毕业生头上有着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创业不免会有“我是大学生怎么能干这个”的心理包袱,却少了“我能干什么”的实事求是,这样的创业难免好高骛远,设定的目标脱离自身实际,降低了成功的可能。孙俊峰从北大毕业,却主动去从事装修行业,看似从天上跌落人间,实际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如果其舍不下北大毕业生的身段,也就不会有今天创业的成功。

二是要甘于哈下身子。一些大学生因为受过高等教育,隐隐中会有高人一等的自我感觉,会觉得从事重体力劳动是跌份,再加上别人说三道四,脸上就更挂不住了,最后干脆半途而废,撂挑子不干了。而孙俊峰不在乎别人“没出息”“家里的钱白花了”的嘲讽,只是哈下身子专心干好自己的活,这样不仅最终能够获得成功,也将赢得人们的尊重。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就是需要百花齐放,北大硕士干装修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应该被过度解读,当更多的毕业生不拘一格来创业,一个美好的时代也将被开启。

 

【启示与思考】

在多数人的眼里,堂堂北大的硕士毕业生居然混到去干装修,干着与硕士学历极不相称的职业,多少有些给母校的面子抹黑。可是,正是这个极不相匹配的职业,让孙俊峰能够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买房,以他辛勤的劳作换取了物质上的补偿。试问他同届的高校毕业生,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此,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质疑这是对人才的浪费?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思想在国人的脑海中留有刻板印象,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阶梯体系,而过多地崇尚学历和名校。每年的高考,大批的学子在“独木桥”上挤破脑袋选择好专业、选择好学校,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在每年的毕业季,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宁可“啃老”也不肯放下身价去从事较为低端的行业,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不体面”的,而这个“体面”正是其父母以及社会给予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枷锁”。所庆幸的是,又有很多人挣脱了这份枷锁,能够哈下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在反对传统择业观的斗争中,像孙俊峰这样的人无疑是斗士。

俗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喜欢,只要能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干什么工作都有人生的精彩。这位北大的硕士孙俊峰,其内心也许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才辞去公务员工作,到劳动第一线,干起了最普通的工作,并且经过他的努力仅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在上海买房,其奇迹的创造更应该让百姓刮目相看,通过两年打拼在上海能够买房者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他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棒。

孙俊峰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踏下心来干实事,只要自己喜欢这职业,又何必在乎别人眼光呢?再者说干事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哈下腰来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正是有这样的思想,他才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每一个人都有理想,实现理想不能好高骛远,实现理想不在于职业的尊卑,只要能够静下心,只要能够努力拼搏,专心于事业,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能够打造出人生的精彩。当年的北大屠夫能够演绎人生的与众不同,今天北大装修工,照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干精神照亮人生的前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9/820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