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牛先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2015年06月29日 16:56

牛先锋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5/0629/820099.shtml
PPT:http://www.71.cn/2015/0629/820096.shtml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以《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题来谈一下党的作风建设。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而且,判断一个政党思想上是不是先进,组织上是不是有条理,制度上是不是健全,反腐败的力度是不是大,最根本的一条是通过党的作风表现出来的。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势
在不同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有不同的内容。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调研的时候,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所做的一次重要论述,他说,“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是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这句话是说,党的作风问题它是全面的、根本的、从本质上反映党的性质的一个问题,所以说党风问题是人们认识一个政党的时候首先要看的一个问题。
那么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有什么要求呢?最重要的就是以一个政党的理想和信念为根本宗旨。
面对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作风建设应重在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要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事,特别是当个人的感情和私人问题同人民的利益相抵触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的捍卫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说,党员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周围也有一些人际关系,那么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呢,就是要有人情味,就是说党员不是在神龛上来供奉的,他也是活生生的、有肉体、有感情的人物,所以说与人相交往的时候要讲究人情味,要不然你怎么与群众联系在一块呢。但是你办事的时候又得按原则办,当人情与原则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说原则的坚定性必须保持,要毫不犹豫的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党性的立场就是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第二个是党员干部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喜欢应酬,喜欢攀比,醉心于生活上的奢侈,奢靡,高档享受。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应酬。那么剩余的时间要干什么呢?要多学习,多充电,多消化政策,多下基层搞调研活动,这样我们说才能远离那些庸俗的,低俗的生活方式。
第三个要求就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这就要做到“三严三实”,今天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集中体现,就是要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
第四个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防微杜渐。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在一切利益诱惑面前要有高度的警惕,不要被这些事情所诱惑,做到防微杜渐。
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不同的时期的重点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党的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迅速布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新的战略布局,而这种战略布局就是我们今天党的作风建设所处的一种环境。
所以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有一个深入的论述,他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从2012年,十八大到今天,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做了这样几件事,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之后迅速在全党进行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今天我们又提出要在全国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进行一次“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目标,几年之后我们要达到目标,这个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那么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有动力支撑和保障,动力是什么呢?是全面深化改革。
但是我们说今天的改革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进行的改革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改革是遵循从先易后难的程度改的,到今天容易改的已经改完了,皆大欢喜的改革结束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既要打破思想上的障碍,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改革是进入了深水区,复杂的程度和所涉及的面都要比原来大的多,广的多。
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开始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当然也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但今天我们的改革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生态建设、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所以说我们的难度协调的困难度都增加了。
并且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执政的方式也该发生了变化。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改革、要发展,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所以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法制轨道上运行,为我们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撑。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铁还须自身硬,共产党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得解决好。所以要全面从严治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从哪做起呢?党的作风建设是集中反映一个政党党性的根本标准,所以说要抓党的作风建设。
同时国际形势现在也是复杂多变的,尽管我们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大国之间的角力,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发展道路,都是我们在不同的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
习总书记提出要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这叫做合作共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点我们感觉到自豪,经济上综合国力提高以后,国际上的地位就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提升。原来你是在世界舞台的边缘,现在把你放到中心位置,你成主角了,那怎么来演好主角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那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他怎么想,能眼睁睁的、毫无想法的让你成长成第一吗?所以说美国我们说要搞战略东移,要搞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再平衡”就是原来这个地区已经平衡了,现在你突然长大了,那我就来把这个地区的实力再均衡一下。“再平衡”必然得找一些立足点,所以说我们周边的形势、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中国要搞现代化,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先把自己内部的事解决好,只有把自己内部的事解决好了,才能应对周边的环境,而自己内部的事要解决好还是不好,关键在党,所以说复杂多变的形势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
那党自身怎么样呢?目前党自身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首先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一个政党长期执政,而且在执政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失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长期执政也容易养成一个政党,特别是某些党员干部的骄傲自满情绪,这种情绪往往认为什么事情我都能够摆平,什么事我做的都对,再加上没有人给你提反对意见,这个时候特别容易自我满足了,膨胀了。同样,做错的事情的时候也没人敢给你提醒,这个时候你精神就懈怠了,失去了进步、上进的动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危险。
第二个是能力不足的危险。当今世界、中国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那么党能不能跟上形势,这是考验党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
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多快啊。原来是计划经济体制,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起来了;原来是行政配制资源的,现在市场是配制资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考虑考虑,现在作为一个干部,你是怎么来管理社会的,管理你的工作。你的管理方式变化了没有,好多是没有变化的,还按照原来的行政命令去做的,这样做有效果吗?肯定没有效果,你看你教育的对象,虽然他可能是表面上没有反抗力,但实际上他是不认可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不深入思考,不调查研究,掌握新知识新本领的能力缺乏,出现了本领上的恐慌,造成的是能力不足,老办法不管用了,新办法又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又不敢用。所以,守在那个位置上就无所作为、不作为,这是能力不足的一种危险。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可能也愿意作为,关键是能力不够,不知道怎么作为的时候,就是我们面临危险到来的时候。
第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这种危险现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危险,而是现实了。我们想在战争年代的时候,党员干部能脱离群众吗?吃的,住的,穿的,能跟群众不一样吗?要真是不一样,一眼就发现了,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党员、干部、党的军队和人民群众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今天共产党执政了,更应该想一想是怎么执政的,没有群众的支持你能执政吗?但是现在呢,时间久而久之就把过去艰苦环境下那种生存状况,那种精神,那种意志给消磨了,就认为可以高高在上了,我自己都能够把事摆平了,群众就得听我的。我说的对与不对就得听我的,所以说与群众之间由原来的鱼水之情,现在变成互不相见了,那不就脱离群众了吗。那脱离群众以后,不为群众服务了,那你这个政党发出一些指示,发出一些指令,那群众能去贯彻落实吗?你的带头作用就没有了,群众去做吗?所以说现在我们出现这种危险。
再一个消极腐败的危险。十八大之后我们反腐败的力度比较大,叫做全覆盖不留死角,苍蝇老虎一起打,打下来以后我们发现这些事情是触目惊心的,就是一些所谓苍蝇式的腐败那金额也不小,它们都在腐蚀着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威信,使党的作风败坏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得抓住“严”和“实”这两个字。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任务
“三严三实”是2014年3月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政府报告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他说主要是针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那怎么做呢?要做到“三严三实”。“三严三实”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做事干净,勇于担当。
那么要做到这样一个好的干部,我们说就要落实这六个方面,一个是严,“三严”。
第一个是严于修身。严于修身着重是从党的党性来谈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实际上我们说首先党员也是人,你得做好人。中国从来不缺乏做人这样的硬道理,加强个人修养。首先是正心,就是说做人心得正;然后得意诚。在正心诚意的基础上我们修身,来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内在的修养主要是什么呢?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是两千年来我们的伦理道德。只有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之上,我们说才能把你这个家整理好,叫做齐家,然后才治天下。所以说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古人给我们提供的一个修身的一个路径。
那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人,做人就要按照这样做,然后你加入了党组织,要按照党的要求来做,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你首先要信任这个党,要不然你加入这个党干什么,你信这个党,你信这个党什么呢?你得按照这个党的宗旨来做,这个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那你得信仰马克思主义。那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你得把这个理想的旗帜举起来,然后在现实中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件事。所以说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这就是党性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看作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说精神上就会缺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信仰迷盲,精神迷失。这个话说得是非常深刻,也是非常严肃的。但是我们看一看那些贪污,那些腐败不廉洁的人被抓进去以后,我们发现他缺钱吗?好像也不缺钱。就像已经到了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你说他缺权吗,好像也不缺。更不像一般人说的没有房子住,没有车开,根本不是这样。那你说他缺什么?说到底,还不就是没有信仰嘛,不知道该信什么了,迷失方向了。人啊,我们说他既有自己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有精神需要,当一个人只有物质需求而没有精神追求,不知道精神追求是什么的时候,他肯定要出事,也就是说他就失去了做人的那种本质的东西了。人们判断一个人怎么判断呢,当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得到保证之后,你说这个人怎么样,你不是着重看他的行为,看他的修养嘛。
原政协副主席,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他在忏悔录里写到,为什么犯罪,他说根本原因是修养较差,表里不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扭曲了。他说主要教训是亲情大于党性,大于原则,丧失了党性,丧失了原则。而且作为一个省的省委书记,一把手只要出现了问题,你带坏的是一大片,所以他的家就成了金钱交易所了,他自己就成交易所的所长了,然后家里面的老小都参与腐败。带坏了整个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最后是政治生态就发生问题。
所以说,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精神状况确实是确定这个人行为内在的东西。这个地方如果坏了,我们说你干什么事出发点就坏了,出发点站不对,肯定问题就出来了。所以说作风建设着重是要解决信仰问题解决理想的问题解决信念的问题。
第二,要严于用权。总书记讲严于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以权谋私。这里面谈严于用权,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用权为民。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权干什么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二我想大家都要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认识,你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你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你的权力,所以我们说权为民所用,他的前提是权是人民所授予的,所以二是权为民所授。权有一个特点,谁给它的权力,它就为谁所用。如果是人民给予的权力,它肯定得为人民所用,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它是跑来的,买来的,要来的,那你说它会为谁所用,它肯定为这个途径所用啊。所以我们说现在查处案件的时候一查是一窝,一串。为什么一窝一串呢,因为这个权力都是在这一条线上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所以说党的领导干部始终要知道,权为民所授,是人民授予的权力,人民授予的权力你不为人民所用的时候,能给你收回来。有权力授予,就有权力监督,就有权力收回,这就要求你用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则,按照制度行使权力。所谓按照规则,按照制度行使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运用是有一个圈子的,就是说权力是有一个边界的,是一个范围,你不要逃出这个圈去用权力,那就是不按规律,不按规则来办了。那你说我这个人比较谨慎,跑出去用,别人也不知道。没有这一说,你要想搞点腐败,搞点受贿,那别人不是得给你行贿,你要是搞贪污,那不是得有人给你做假账吗,别人能不知道吗?你说没事那都是我的铁哥们,人家说了出了事他顶着,出了事他给你顶着吗?凡是拍着胸脯在你面前说出了事我给你顶着,那些人都是顶不住的,都是比你官小的人,他能给你顶住吗,出了事自己能跑的跑的可快了。
我们看现在查处腐败案件,好大多数都不是直接发现他的问题,而是发现他周边人的问题,由查案逐渐引出来的,纪委在查案、办案中还能发现好多案子。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接受谈话,“双规”的时候很快就把一切东西都给交代清楚了。你说你的事能不知道吗,所以说什么时候都要严于用权,千万不要在权力的边界之外去用权力。三是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把这个笼子得编好,我们现在不是没有笼子,但是笼子过于疏、过于宽,所以说我们一方面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我们的制度建设牢了。制度只要牢固,我们说让制度管人,这一点更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研讨班上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要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要紧握法律的戒尺”。意思就是说领导干部你要经常反思一下,想一想你的权力是从哪来的,你要这个权力是怎么用的,你在领导这个岗位上你能干点什么,你又干了点什么。我想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每一年就抽一点时间静静的闭着眼睛就想,到底我要权干什么,我这个权力又能干点什么事。或者再通俗点说,你想想哪些事你敢干,哪些事你不敢干,你把这个事想清楚了,你就知道权力怎么用了,你就不会出事了。
第三是严于律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说白了,你得有些东西害怕,你心中啥东西都不怕,那这还了得。我们说规范社会行为的有这样几把尺子,第一把尺子是道德。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你肯定要受这个社会环境的伦理道德来规范你的行为,哪些事该干,哪些事该干,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不是有伦理道德嘛。道德是一种软约束,主要通过社会议论、社会的谴责和自身良心的发现、自省来实现的。伦理道德在传统社会中很起作用的。如果你这一个人在你们这个村子里面做了有害、有违伦理道德的事,可能你这个一家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在这个村子里面就抬不起头的,这就是伦理道德的约束。
如果说伦理道德是一种软约束的话,那么法律制度,第二个手段就是一个强力的约束。它规定你哪些事不能干,干了就要把你抓起来了,要判你的刑了,要审判你了,这叫法律的底线。那严于律己呢?我想这两条底线你把握住,但我们现在出的问题就是这两条底线上屡屡被突破,不讲道德,你说你不讲道德,他说道德不值钱,所以说,我们说现在有违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事儿他就做了,做了你也拿他没办法,也不讲法律,你说违法了,他说谁说了算,他的话比法律还大,法律拿他没办法,我们看有多少现实的事例。出了错群众集体去告他,有的就不惜身家性命要告他,结果在他的地盘他说了算,你根本告不了他,他把你关起来,打击报复,也就是他把法律也不当一回事,法律的这条底线也能够突破。
那最后一个就是信仰,那共产党人应该信仰什么,应该信仰共产主义的。可是他这种理想信念有没有,我们说西方社会人家最后还有一个上帝的存在,信仰上帝,上帝会惩罚他,那大家说我们这不是也有些人信佛教,拜观音菩萨。有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你说他拜观音,拜菩萨拜的目的干什么,目的求你保佑我干这个坏事别让中纪委知道,那最后知道了,知道了他就把菩萨踢翻了。所以说是既没有道德上的修养,没有道德底线,又没有法律底线,又不害怕上帝的惩罚,那在这种情况下啥也不怕了,你想一想他这个人不可怕了吗,他什么事都能够干得出来了吗,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够做了,所以说严于律己首先要有一种敬畏感,我们说党的作风建设要敬畏什么,要敬畏党的纪律,党的规矩,要敬畏党章,要敬畏人民,要敬畏法律,依法办事。
至于慎独慎微,其中“慎独”,就是我们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公众场合表现的挺君子的,像一个领导干部挺有派头的,但是呢,一到一个人的时候,一到独处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或者说台上台下两个样,台上大谈党的理想,党的纪律,党的信念,党的宗旨。那台下呢,独处的时候这一切都成笑谈了,他就不算回事了。所以说,单独或者独处的时候和在公开场合的时候,判若两人,这不就是两面派的做法嘛。“慎微”说的意思在小事面前你得谨慎,我们的领导干部你看进去以后,一开始是逢年过节有人给送个红包几千块钱,还胆战心惊的敢该不敢该还在做思想斗争,最后接下了,接下以后那再一次不敢多接了,在往后面就要去要了,所以习近平说了要慎独慎微。还要“慎出”,就是第一次你就别让他出现,如果出现了,后面就不堪设想。所以说严于律己,第一要有敬畏,第二要慎独慎微,你心中总要有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党纪国法吧,你不要啥都不害怕。
我们古人清朝有一个官,叫做叶存仁,他做官是清廉的,刚离职的时候老百姓就是说同僚就送,送他的时候,他看到情况随手做了一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明月清风夜半时,就是他要离任了,别人送他,为什么等到晚上去送呢,这个人为人不错,白天要送他点东西,看到的话不好看,他又不要,所以说,就等到晚上去送,送一出东西。那叶存仁接到以后说感君情重还君增,感谢大家来看我,来送我,但是你们赠的东西我还得给你还回去,别人说你看半夜晚上也没有人看见,他怎么说呢,不畏人知畏己知,就是我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我自己知道,那我就心里面就不好受,我就不能拿,这是我为人的底线,做官的底线,所以说他是严于律己的,我们总是说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在做,天在看,人可欺,天不可欺,你欺上瞒下,上下都不知道,老天爷知道,会遭报应的,所以说严于律己我们也要做到心存敬畏,慎读慎为。
第四是谋事要实。总书记说要“从实际出发来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这是要说要做决策,要办事情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反腐强调的内容。
为什么张书记在这修一条路,李书记来了以后不接着修,把它放了,非要自己再修一条呢,为什么上一届班子没干完的事这一届不接着干,要重来呢?原因是自己要干自己这一套,自己要创政绩。我得有政绩,我得跟别人不一样,就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我先干,干出一点政绩然后我就提拔我就走了,那根本就不考虑实事求是的规律,总是好大喜功。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干事情有一个优势,优势就是依党执政,依党执政无论是张书记,还是李书记,你都是党的书记,这事情应该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结果我们现在,总不按蓝图来做,各绘各的一张,这就是谋事不实。那真正做到“谋事要实”怎么办呢,那就要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就是说你做决策的时候,你不能说这事就这样定了,定了以后谁干,我干,干完以后谁说好话的,我自己在说这件事干的挺好,没这一说,决策有做决策人负责,执行是执行人,监督是监督人,那么三者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实行责任倒查制。什么叫责任倒查制?这项工程出问题了,先查这根漕怎么断了,是不是你施工的问题;你一查施工没问题,那是不是你设计的问题;设计没问题,这是不是你决策的问题。一步一步要查责任,而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你总不能说我交学费了,原来你交学费你没有经验还可以,现在多长时间了,你还总是交学费,拿出的钱都让你交学费了,我换一个人交不行吗,非让你交,你交学费可以把你的身家性命拿出来交,你不能拿纳税人的钱来交。所以说责任只要明确了,进行追究了,而且终身追究,你不要认为退休了,就没事了,退休了也不是没事了,追究到底,这样就能从制度上保证你做事能够实实在在,使每一个共产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久久为功,工程不必在我,不要只图眼前的利益,眼前的政绩,总书记上说像定钉子一样,要一锤子一锤子的敲,总有一天把这个事做成的,做成这是谁的事,这都是共产党做的事,是我们党做的事,不要急于把这个功绩往自己脸上贴,这叫谋事要实。
第五是创业要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事迹”。创业实和谋事实,实际上他们是连着的,只要从实际情况确定要干这个事,然后里做的时候就得实实在在做了,敢于担当起责任,担当起责任就要直面问题,不能见问题绕着走,见困难躲着走。那你要干的活你要重视长远的那种利益,那经得起实践检验,所以我们现在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也好,有很多事他不重实际,不重实践,过一段时间就证明你这件事错了,更别说人民检验了,历史检验了。大家想一想历史能够经得起检验的那些大工程,我们今天都能够记住,比如说都江堰,李冰父子来做的,如果他当时就想我为了赶快做点政绩我去当官了,他能做出来这个事吗,他做不出来的。那历史把他的名字留下了,历史检验了,那我们今天谁知道历史上那个皇帝名字叫什么,你不知道吧,因为你没有留下多少事,那都江堰这个工程建了,今天人们还记得你,这就是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情。
第六做人要实。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公道正派。我们说这里面既阐述了做人的原则,做人的原则就是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你能干什么事,你就说你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你就说你不能干,不要不能干你也把功劳揽到你身上,老老实实尽快摊牌,能做的不要回避,我们说做人都要讲点正义感,讲点诚实,讲点诚信。朋友让你给他做点什么事,这个事既不违法也不违背规律,又是他能做了的,你帮人家一个忙就做了,好,你答应了,行,我帮你做,结果你没有给人做,再有一个朋友找到你了,你还是答应了,没有给人家做,久而久之你想想你还有朋友吗,你不就把朋友失去了,最关键的时候那你要有事的时候,谁来帮你啊。你得考虑这个事啊。那作为一个党更是这样了,你对人民,对组织,对党你得实在啊,你就答应要做的事你得做,你答应什么了,你说答应什么了,你入党的时候说什么了?我自愿加入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厉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对人民都要忠诚,甚至你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你入党的誓词吗,入党誓词不是你举着拳头,对着党旗宣誓的吗,那就差一句了,如果我不这样做的,就天打五雷轰,就这一句了,他宣誓不就是发誓吗,不就是诅咒吗,你发了的誓,诅了个咒你现在做了没有,没做。那没做你不就不诚实了吗,你不诚实了,你怎么样让人民信任你啊,你怎么能埋怨人民不理解你啊,作为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讲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首先你要依靠人民,背后的执政点是为了人民,你不能我凭什么需要你,要让你依靠啊,你肯定得许诺,你说我依靠你咱们共同干事,干成事以后,大家都能享受到我们做这个事业的成果,结果大家跟着你去干,干了以后白干了,那你说人家能相信你吗,下次还能够让你依靠吗,你还能依靠住吗。
所以说我们说“三严三实”,讲的是什么呢?讲的就是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那么在具体一点就是说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党忠诚,做事干净,敢于担当,这是我们今天作风建设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具体要求我们看在这一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提出“三个见实效”。第一要在作风建设这上面见实效,说要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前一轮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家有目共睹,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见了实效,特别是在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那这成果能不能保住,这是人们担心的事,因为我们之前也开展过很多党的作风建设,结果是作风建设进行的时候好一些,过一段时间又反弹了,那这次我们说我们开展“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着重就是要把上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把它公布下来,然后要深化下去。
我们看上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的很清楚,说“四风”问题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我们集中力量要把“四风”问题解决好,就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条件了,那我们现在不能说“四风”问题已经解决好了,我们说取得初步成效,现在是要把它深化,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条件了,包括我们解决四风的时候搞的反腐败,反腐败我们说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我们当时就是标本兼治,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你总说你治本的,表面上群众都能够看得见的这种腐败你就不管,你总说建制度那能跟的上,群众没心思在等你这个事了,所以我们先把标要治一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我们要坚决治,治了以后赢得民心,赢得时间,然后我们再在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上面下功夫,所以我们说这次作风建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要巩固原来的成果的,要在这方面见实效,要把上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已经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看一看落实了没有,没有落实的要尽快落实,已经落实的我们要巩固成果,这是我们作风建设的一个内容。
第二是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要在哪个方面见实效呢?要在守纪律,讲规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守纪律,讲规矩。任何一个组织都有纪律,都有自己的规矩。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就没有方圆。不讲纪律这能是组织吗,那不是组织。我们共产党有8千多万党员,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组织,我们都是追寻党章的,党章是讲同一个纪律的,讲的很清楚的,但是你按规律来了吗,没有把规律当回事,没有把纪律当回事这样就出问题了,那么一出问题出的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的是塌方式的腐败,断崖式的腐败,一串一串的,一窝一窝的,那出这些事第一不讲纪律,不讲规律。人们说池塘里面死了一条鱼,那是你这条鱼的体制有问题,就死了,如果死一片鱼的时候可能就是水有问题了,那就是这个池塘的生态就不行了,那我们看有的地方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事,那不就是这个地方的问题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有问题了吗。
我们说苏荣就是我们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他说他在江西的时候,有四十几个厅级以上的干部就牵扯到这里面。我们还有一个县,说有七十个干部都与这个县委书记腐败有关,都送过,结果你想想在这个地方你要工作,你怎么工作,你能做个好人吗,可能你做好人就难,你要是正正派派的做人,你可能受到排挤,受到打击,你是另类,你做出政绩你也可能得不到重用,得不到提升,因为你没送啊,这不就出问题了吗。
所以说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那么我们说要作风建设你首先把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搞好,让积极向上忠诚于党敢于担当守纪律讲规律的人能够得到重用,把这些投机取巧,贪污腐败,阿谀奉承的人让他没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说你这个政治生态就好了,正气就起来了,邪气就压下去了,所以我们讲党的作风建设还是要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上面见实效。
第三要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所以这次将要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一开始我们就说了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着许多艰巨和复杂的任务,那么在面临这么复杂的任务面前,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你得担当起这种责任,得做啊。但现在出现了一些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揽政不干活,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够平安的过去就行了,这种心思怎么行,你能解决问题吗,能改革吗,改革就是利益调整,利益调整就要得罪人。正确的政策制定以后,关键是看干部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的少数,你别看干部他是少数,但是他是关键的少数,抓住这些就能够把党的政策推进落实了。
所以在第12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会的时候呢,就提出要把那些想改革没改革尚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也就是能者上,懒者不干活的下去,你不要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演变成这样的人的话,改革发展稳定也搞不上去。所以我们看这一次党的作风建设他有它的基本的要求,这叫“三个见实效”,一个我们说要在针对四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成果上要见实效;第二要在政治生态上见实效;第三要在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
总的来说党的作风建设是服务于我们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我们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都要搞党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这个时期着重就是要把“三严三实”落到实处。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于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29/82012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