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走私冻品屡禁不绝 源头管控迫在眉睫

2015年07月01日 10:38

 

【事件介绍】

走私入境僵尸肉销往全国 10万余吨价值超30亿元

“70后”猪蹄、“80后”鸡翅……比一些消费者的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蹿上了百姓餐桌。

近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几十岁“高龄”鸡爪用漂白剂浸泡变白嫩

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随着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一些网络平台也成为其潜在销售渠道。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费者很难分辨。

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业内人士指出,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

长沙破获特大走私冻品案查获800吨 案值约千万

近期,长沙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打掉以黎某、钟某等分别为首的2个涉嫌走私冻品团伙,查扣涉嫌走私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约800吨,价值约1000万元。据长沙海关介绍,这是湖南历年来查获的最大宗走私冻品案。

“太臭了,整整一车厢,打开门差点吐了。”长沙海关缉私局警员张涛(化名)说。据悉,这两起案件共抓获涉案人员20人,其中包括17名湖南籍、2名广西籍和1名广东籍涉案人员。

当时在长沙共发现了3个用来存放这些走私冻品的冷库,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冷库中堆放了大量包装上写着外文的来源不明的冻品。黎某走私的冻品即存放在其中的两个冷库中,通过长沙市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到湖南省内14个市州和全国各地。据调查,黎某和家人近一年至少走私了数百吨猪脚和鸡爪。

“80后”缉私人员查处“70后”冻肉

占地面积180亩的红星冷库是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也是湖南省主要冻品集散地。据长沙海关保守统计,红星冷库每年吞吐量80万吨冻品中,约1/3是来源不明的境外冻品。

长沙海关缉私局副局长杨波说,走私的冻肉都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肉品,如果进食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细菌、病毒的冻肉,或会危及生命。根据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近期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专家指出,多年的冻肉品质上比鲜肉会差,但只要冷冻过程中没有发生解冻现象,从外观和口感上很难区别。但是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蚂蚁搬家”式走私 反复解冻肉已变臭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我国仅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智利、匈牙利等牛肉进口。

从湖南这起案例看,巨额利润促使不法商人铤而走险,最终形成一条国外发货、香港拼柜、越南中转、中越边境“蚂蚁搬家式”偷运入境、长沙收货的冻品走私链条。

据相关人员介绍,最常见的走私路径是:走私人员从境外以低价采购货品,用集装箱发至香港,然后发往越南海防,在中越边境的芒街拆解,雇佣边民“蚂蚁搬家式”将冻品运到境内。一个35吨的集装箱冻品由几十个边民搬运,一两个小时就能搬完。

由于冷柜车运输成本高,走私人员用普通车将冻品从南宁运输到长沙,历经12个小时路程后这些货品刚刚解冻,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腐败变臭。到达长沙的冻品被搬进冷库再次打冷,然后发往湖南各地以及广东、四川、重庆等地。

 

21团伙承揽京津订单 水客竟用行李箱走私

据了解,在红星冷库不少商铺将国产肉和进口肉掺在一起卖。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走私冻肉的链条牵涉多地。在6月的专项行动中,经初步侦查发现,自2015年1月以来,广东番禺、江门地区的陈某、黄某、温某以及辽宁大连地区的刘某等21个走私团伙,承揽北京、天津、重庆、河南、广东等多地货主的冻品进口订单,国外走私冻品由此源源流入国内市场。

皇岗海关、罗湖海关前不久在福田口岸旅检入境大厅开展冻品、海鲜专项查缉行动,更是发现水客利用行李箱、背包等走私冻品和海鲜入境。

 屡禁不绝难以查处 更要加强源头管控

业内人士指出,即便高压整治,但冻品走私环节多、非法利润高,一批走私团伙从承揽业务、到运输、清关、货物交付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而且在收取中间费用时,采用现金或网络支付,交易记录隐秘,难以查处。

目前冻品走私已经从家族式单打独斗,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抱团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冻品走私贩私人员建微信群、QQ群,有什么风吹草动互相通气。

专家指出,要有效打击走私冻品的行为,必须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在走私猖獗的边境地区设置严密的监控网络,堵住冻品走私入境的渠道。打击走私冻品需要靠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目前,各省份都成立了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海关、公安、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十几个部门,看似参与度很高,但有时常常是“谁都参与、谁都不管”。

受“僵尸肉”影响 四川泡椒鸡爪销量下滑

近期媒体曝光“超龄”“僵尸肉”走私入境并销往全国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这些超龄“僵尸肉”走私入境并销往全国,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长达三四十年,比缉私人员年龄还大。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变成“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冷冻肉制品如以往一样销路平平,而四川泡椒鸡爪的销量总体呈明显下滑趋势。

“泡椒凤爪”一直以来深受四川人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有媒体猜测,黑心商贩伺机或将超期鸡爪销往四川。因此,四川也成为了走私冻品的重灾区。据业内人士介绍,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

市场:冻肉和泡椒鸡爪销量下降

“原来特别喜欢吃鸡脚,现在这个事情发生后,哪个还敢吃嘛!”某超市,一位年轻的市民告诉记者,想想都觉得反胃,不知道过去是否吃到过这种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僵尸肉”。

而在冻肉区,一位市民拿起冻肉后,又将其放回了冷藏柜,他告诉记者,自己对于“僵尸肉”事件不知情,而他家中本身就很少购买冻肉制品,在从记者处了解了该事件之后,他表示对于不良商家这种丧心病狂的做法深恶痛疾,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据某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该事件曝光以来,类似于“泡脚凤爪”这类零食产品的销路受到了影响,该负责人也表示,作为大型超市,他们一直以良心来回报消费者,因此在货源方面一定是选择优质的食品,请消费者放心选购。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不定期检查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更关心的莫过于目前市场是否潜藏着这种令人作呕的“僵尸肉”。记者采访了该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尚未在辖区内查获被称为“僵尸肉”的不合格肉及其制品。他们会继续加强监管,不定期对市场进行检查,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同时,该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购买肉食及肉制品时,要仔细看清标签标识,尤其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保存好购物凭证,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僵尸肉”走私入境 网友:监管去哪了?

事件发生后,不少网民指出,“僵尸肉”走私入境,摆上餐桌,令人作呕。必须拷问的是,为何这些“僵尸肉”可以突破层层监管,堂而皇之地进入百姓之口?可以说,这已不仅仅是走私的问题,而是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此,要严格监管,完善法规,强化问责,加大处罚,让“僵尸肉”无所遁形。

或许是冰山一角

“这样的肉制品别说食用,想一想都恶心、可怕,但是作为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我们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经把这么恶心的东西美滋滋地吃下肚。”网民“庞岚”说。

网民“于静”说,“70后”猪蹄、“80后”鸡翅纷纷上餐桌,“僵尸肉”的奇幻漂流令人作呕。难道,从此以后只能舍弃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改吃素了吗?

网民“李文杰”说,走私“僵尸肉”蹿上餐桌虽然是首次被揭露,但谁也不敢保证之前是否就已经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是没有被查处而已。从此次海关总署统一行动取得的“战果”来看,最少已经说明这些走私“僵尸肉”决非一次性流入国内的。可见,此次被查到的“僵尸肉”,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

网民“张立”说,“僵尸肉”横行,并非一日之功,其泛滥之广,已经盘根错节,这样长的时日,这么广的范围,监管去哪了?

网民“舒圣祥”说,“僵尸肉”上餐桌已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正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让走私进来的“僵尸肉”得以畅通无阻地在市场上流通,极大地降低了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为了暴利铤而走险。

网民“湖白”说,我们当前对食品安全的多头管理体系,需要重新审视。比如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看起来参与度很高,但常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由于各部门都不承担首要责任,因此一旦出现监管失职现象,问责起来并不容易。

加大处罚力度

有网民称,“僵尸肉”也能上餐桌令人警醒,亟待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网民“刘晶瑶”说,要填补监管漏洞,除了完善现有法规(比如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起施行),更需要有关部门建立职能问责制度,将纸面上的职能落到实处,从多个环节入手,改变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失范的现状。例如在海关环节上,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建立跨国食品安全执法合作机制;在物流和储藏环节上,加强执法监督,让运输在路上的冷冻“僵尸肉”无路可走;在终端销售环节上,加强对食品厂家的抽检,生鲜电商市场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等等。

网民“霍计武”说,相关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违法走私、贩卖“僵尸肉”商贩的处罚力度,严惩违法者,使之从此不敢再犯。

 

【启示与思考】

走私肉不仅远远超过保质期,其运输条件恶劣,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此外,后期加工环节中,不法分子往往大量使用过氧化氢等违禁添加剂,从而对公众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走私“僵尸肉”屡禁不止,一方面在于经济利益驱使。以鸡爪为例,一吨冷冻鸡爪的进货价仅为4000~5000元,经过解冻、加工、包装后,一吨售价高达2万元,利润不菲。另一方面在于监管部门群防群控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各省份都成立了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海关、公安、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十几个部门,看似参与度很高,但有时常常是“谁都参与、谁都不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走私“僵尸肉”一路狂奔,严重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坚决挡在餐桌之外。除了打击冻肉专项行动,有关部门更需要厘清职责,明确分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监管体系。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各地质监、工商、食品监督部门应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在流通环节严把第二道防线。目前,互联网购物平台已成为非法入境冻品的“集散地”,为此,必须明确电商平台的连带责任,促使其对入驻商家进行切实有效的严格监管,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1/8203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