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科技助推智慧应急产业
2015年07月01日 14:33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智慧应急产业能够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智慧应急产业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城市应急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应急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推动社会民生等相关领域的智慧应用。
2014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意见》指出,发展应急产业,一举数得,有利于提高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
(图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
我国部分城市也出台了应急管理建设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北京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城市安全智能保障计划,完善智能应急响应体系,支撑社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抢险救险等领域的快速响应。《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城市运行安全的重点专项,计划建成具备多灾种早发现监测、灾害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2015年2月14日,武汉开发区提出率先在国内建应急产业园,按计划,应急产业园将逐步完成200亿元建设投资总额,引进国内外20家大型核心企业;到十三五规划期末,开发区应急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其中制造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应急服务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提出,重点打造智慧应急平台,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整合公安、民政、环保、交通、水利、卫生、广电、安监、地震、气象、通信、城市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信息资源,建立全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动态感知、智能监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图片:2015智慧江苏协同创新高峰论坛。)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龚怀进在日前召开的2015智慧江苏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正在全面走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智慧江苏建设全面开启,科技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来不断开拓市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事故频发凸显应急体系薄弱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事件调查报告认为,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国家行政学院宋劲松教授认为,该事件表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比较薄弱,“互联网+”等技术将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照中起到现代化的作用,实现人防、物防与技防的有机融合。
(图片: 2014年12月31日23时上海外滩人流量分布图。)
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一是灾害多发,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二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十多万人死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在千亿元以上。三是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四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着三点主要不足:
首先,相关部门和人员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观念,应急管理意识不足。江苏远望神州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旭东认为,多数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和工作中,或者有意愿和想法,缺乏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
其次,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沟通协调难度大,信息孤立封闭。应急管理跨越气象、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卫生、质监、工商、林业、海洋、水、电、气、工业生产等多部门、多领域,组织协调、资源调度难以统一,很多部门可能已有自己的应急和监控系统,但互相孤立,信息整合难度大,有时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发布还可能带来衍生安全事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才认为,目前国内的城市智慧应急大多还处在单向应用阶段,未来应向着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将独立发展的“孤岛”连接起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最后,应急管理科技运用水平低。很多应急系统对突发事件不能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对预案的定义和执行停留在手工和纸质方式,对应急事件的处理缺乏及时监控,部门之间通讯沟通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调度方式以人工为主,缺少技术支持和统一标准。
科技引领智慧应急可期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角度出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通过对城市的整体感知,增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全面、精确、实时地掌握各类风险动态,提前预防、控制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和突发事件,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实现人与技术的充分融合,使城市的应急管理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成永表示,国内应急产业发展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加强应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图片:兵棋决策系统应用于危机应急管理。)
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副主任牟显明在2015智慧江苏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介绍了将兵棋决策系统应用于危机应急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说,兵棋是一种演绎战争的工具,基于危机与救灾如同作战的理念,运用军事兵棋的原理和方式,用棋盘模拟重大灾害危机空间、回合模拟灾害危机时间、棋子模拟灾害危机状态及处置力量来体现应用灾害危机的要素,在走棋驱动中,实施人与灾害危机的对抗,形成连续、动态的灾害危机态势来体现处置灾害危机的过程,全面提升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群体等应对重大灾害危机的能力。
江苏远望神州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忠奇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借鉴军事兵棋推演原理和方式,服务于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管理,重点实现综合协调、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应急培训演练等网络化、信息化,同时兼顾更高层应急平台的垂直联动,能够向上级应急平台上报数据、图像、资料等。
南京栖霞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太平介绍了栖霞区运用该平台建设智慧应急体系的经验。他说,栖霞区已经形成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的40多套预案,重点围绕房屋土地、市容管理和治安管理三个方面,形成街道网格化指挥中心,配备了单兵作战仪,视频监控将从两千多摄像头扩展到覆盖全区两万多摄像头,根据城市运行体征、城市生命线系统网络,形成了从接警到事件定位、启动预案、接入监控、风险评估、资源调度、救援程序、协调和注意事项,直至总结报告的一整套智慧应急体系,目前在实际运行中表现良好,效果显著。
(图片:北京科博会上的的智慧城市三维数据动态监控云平台。)
智慧应急产业发展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发展智慧应急产业可以推动公共建设服务,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领域的智慧应用,带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产业创新,培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能可穿戴装置、车联网等新兴网络信息消费,形成了城市功能服务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有机结合的新业态,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1/8204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