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小册子为何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

2015年07月02日 09:53

 

【事件介绍】

基层干部“背小册子” 答案一致才算考核过关

到基层采访,有村干部诉苦,现在工作太难做了:县里编印了党的政策、组织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小册子,让村干部熟记,乡里定期进行考核,回答必须和小册子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否则就算不过关。

应该说,熟练掌握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强化这方面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治理水平。然而,考核一旦变得教条刻板,就容易走向反面。事实上,有的村干部一看到领导来考核就躲,“被问到就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有时候就靠‘蒙’”。

考核是把双刃剑,不偏离目标才会有好的效果。类似死记硬背“小册子”的方式,与农村基层的实际工作脱节,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如果把小册子里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向基层干部解释清楚,再通过实际工作做有针对性的考核,效果无疑会好很多。

死记硬背也是一种“走过场”

的确,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前所未有,这就更加凸显了干部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要靠学习;干部成长,也要靠学习。

其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又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干部的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到同频共振、步调一致、方向同向,才能充分认识理解上级部门的精神、要求和部署,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富有创造性,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能力恐慌的问题。

然而,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如果只是让基层干部通过死记硬背来消化其内涵,未免有点差强人意。死记硬背本就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造成浅学滥用的现象。党的政策、组织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千条文,本身就是枯燥乏味且深奥,如果基层干部只是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就很容易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考核时被问到相关问题,嘴上功夫了得,能够讲到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一旦接触实际却束手无策,并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何尝不是一种“走过场”?

学习的效果很差,就相当于是“走过场”。这些生硬的条条款款,与基层工作脱离实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的基层干部对待一些问题反应不快、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没有到位。

在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这条路上,还应该广开门路,对症下药,改进干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一种集体的氛围,同时还要用好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充分发挥好其直接引导力,这样才能确保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为,不断提升其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

 

考核“背小册子”不如考核“用小册子”

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初衷是好的,促使基层干部了解掌握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过于教条,如果只是要求基层干部死记硬背,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基层干部反感。

基层干部的主要责任是宣传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基层干部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运用好党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不是说基层干部不该背“小册子”,而是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更应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把上级的好政策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当中,用好政策指导工作开展。

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考核基层干部,更应该树立注重实绩的导向,不仅要看基层干部会背多少“好政策”,更要看基层干部会用多少“好政策”。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是不是能把党的政策给大伙讲清、讲明、讲透,是不是真信、真懂、真用。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结合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注重了解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能力,给群众办实事的能力。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基层干部的实绩,给基层群众带来多大“福利”,群众日子是不是越过越红火。考核基层干部,更应看群众的口碑,多听取群众的评价意见,看广大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

因此,与其在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上下功夫,不如在考核基层干部“用小册子”上下功夫;与其乡里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不如群众考核基层干部“背小册子”;与其让基层干部把“小册子”记在脑子里,不如让基层干部把“小册子”记在心里。

别让“小册子”扭曲了干部考核

不否认,熟练掌握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强化这方面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治理水平,有利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必要、有裨益。但是,干部考核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学习党政党纪是一项常抓不懈、常提常新的任务,切忌的就是死板、教条、形式,这种死记硬背“小册子”的考核办法实为不妥,更是对干部考核的一种扭曲,是对基层干部的一种禁锢。

“回答必须和小册子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否则就算不过关”,看似如此考核严格刚性,实则虚弱无力,广大村干部的诉苦正是最有力的说明。将干部考核教条化、考试化,而且答案必须完全一致,无疑这回给村干部们增加无形的巨大压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背好小册子,努力学习小册子,这样必然大量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且会消耗很大的精神,造成工作任务出现轻重不分,工作重点出现偏差,更严重者会影响他们正确政绩观和考核观的树立,唯“小册子”化、唯书本化、唯形式化。

再退一步讲,基层干部学习党的政策、组织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实属应该,有利于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和党纪法律观念的提升。但是,搞好这些教育还是应该“常态化”,应该通过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都知道,上学的时候背古诗、背课文,为了迎接各种考试背各种知识,但是考试一过基本就忘了。小册子考核也是这个道理,考的时候倘使记住了,那么不考的时候呢?而且小册子这种形式还是十分机械化和死板化的,不能更好地调动基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实用性、可行性、针对性都有待进一步强化。

我们都知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而这根针就是基层。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基层条件相对落后,基层任务难度很大,而广大基层干部正是“用针”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知晓党政法规,了解组织规定是应有之义,但是对他们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否则就必将曲解干部考核的意义。基层干部考核还是应该接地气、重民意、看实际、有政绩,即使背住了再多的小册子,却脱离实际,没有指导意义,没有实际效果,那又有何用呢?面对晦涩难懂的“小册子”,即便村干部糊里糊涂地背下来,却难以应用到农村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去,如此考核又有何价值?

所以说,干部考核很重要,但别让“小册子”扭曲了干部考核,禁锢了基层干部。只要遵纪守法、为民办事、干出成绩,答案标不标准是无关痛痒的,因为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启示与思考】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的推进,汇集相关政策与条例法规的“小册子”是领导干部必须要熟知的内容。对于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来说,如果心里没有装着小册子,许多工作显然很难开展,甚至无法进行。

要求基层干部熟知小册子内容,本来无可厚非。通过适当的形式去了解基层干部的掌握情况,也在常理之中。问题是,会背诵的未必果真就能对政策心领神会,背诵不出的未必就不懂如何执行政策。相关部门热衷考核基层干部背诵小册子,说明自身首先就没有领会小册子精神,用形式主义的考核去针对基层,只会迎来抵触。基层干部如果把精力用在对小册子内容的倒背如流上,同样也是在用形式主义应付考核。

基层政府部门考核村干部,工作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全面挖掘优秀的村干部,不能在考核工作中太教条了,没有求真务实的思想,这样的考核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说如何将村干部考核好,还需要全面进行考核,切莫只在背诵“小册子”上做文章,让村干部为难,同时更让考核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2/820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