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缩减兼职博导 推进学术“去行政化”
2015年07月03日 16:27
【事件介绍】
人民大学将大幅缩减兼职博导 部分省部级官员在列
6月24号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就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召开发布会,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介绍,既要大幅缩减在职博士生录取比例,又要大幅减掉兼职博导人数。
“对在职博士生培养,社会上多有诟病,而且的确官员、企业家比较多。”吴晓求称,他们通过各种数据统计发现,在职博士生本身对学术发展贡献较少,因此,人大希望将在职博士生录取比例控制在5%-10%范围。“今年,不含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的在职人员录取比例是16%。”
兼职博导,特别是在机关担任领导的博士生导师也要大幅减少,吴晓求说,这些人也要像其他博导一样,接受论文等考核,由学术委员会投票决定是否能够担任博导。
“别说副部级的,正部级的也有。”吴晓求对新京报记者证实,部分担任人大兼职博导的省部级官员也在缩减范围内,但其并未透露涉及哪些官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发言人王宏伟介绍,此次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若干要点》是人民大学深化综合改革的首个子项目,而人大综合改革方案今年4月已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
据介绍,此次人大博士教育综合改革共涉及19项制度,包括将博士生学制改为4年,实行预答辩制度、建立具备淘汰功能的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制度、严控在职博士生录取比例等诸多方面。
人民大学:没著作和像样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将严控包括官员、企业家在内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并缩减了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
在职博士生录取比例控制在10%以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发言人王宏伟介绍,此次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若干要点》是人民大学深化综合改革的首个子项目,而人大综合改革方案今年4月已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
其中涉及的19项改革措施,就包括严格控制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自今年起,除高校教师、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之外的在职人员,占全校博士生录取总数的比例,要控制在10%以下。
“对在职博士生培养,社会上多有诟病,而且的确官员、企业家比较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称,他们通过各种数据统计发现,在职博士生,特别是本人又不在科研单位的,对学科发展、文献丰富做得贡献非常小。
吴晓求说,今年,对不含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的在职人员,人大博士生录取比例是16%。
“因为没有著作和像样论文”
吴晓求介绍,之前人文社科学科会请很多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同时又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负责人,担任兼职博导,“因为他们了解中国实践和政策制定,还是起到作用的。”
但随着人大博士生培养目标任务转变,这个情形也在发生变化,“如同减少在职博士生一样,我们大幅减少了兼职博士生导师。”
吴晓求称,领导干部能否担任人大兼职博导,要看是否有博士学位,以及论文考核,让他们像别的教授一样接受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投票。
“有些人就是官很大,但学术委员会投票没过,因为没有著作和像样论文,只有讲话,所以我们就大幅减少了,这也是我们这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吴晓求说。
吴晓求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取消兼职博导资格的,包括一些正部级和副部级官员。
据其介绍,人大兼职博导已从150人左右减至100人左右。
人大博士生基本学制改为4年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称,从2016级博士生新生起,人民大学博士生基本学制将全面改为4年,最长可延长至6年毕业。
入口关,人大支持各学院实行博士生“申请审核制”,即要求考生在申请时提交已有科研成果和科研计划书,由学院和导师组对材料进行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方可进入复试阶段。
人大校方认为,此举力图破除“初试统考”模式过分注重分数的弊端,突出对考生学术水平、品德及专业发展潜力的考核,及学院、导师在博士生录取工作中的学术评价自主权。目前,学校在5个院系试点该制度。
入校攻读博士生后,人大还会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出国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或联合培养,但博士生也要面临学科综合考试的考验。
这门考试是具有淘汰功能的,吴晓求说,这种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安排在博士生第二学期末、第三学期初,以主文献为核心考核内容,至于如何淘汰和是否明确“首次不通过率”及不通过后的补考机制等,由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确定。
学生论文严重失范 导师也要被“约谈”
申请毕业答辩前,人大博士生需公开发表至少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标准由学院依据学科特点制定。
提交论文后,博士生将迎接人大今年新近启动的预答辩考验,吴晓求说,一般会给出两个结果,一个是要求学生暂缓答辩,另一个就是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修改后再行答辩。
而在正式答辩前,博士生还要接受论文盲审,“每年都要有5%左右的盲审淘汰率,也就是大概40篇论文呢不能进入答辩阶段。”
正式答辩后,人大还将建立答辩后论文抽检制度,通过“回头看”的方式督促导师、学生有效完善论文。
如果学生论文出现严重学术失范、导师未尽到责任,吴晓求称,人大此次还将通过约谈制度“警告”,“连续两年被约谈,就要暂停导师招生。”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人大博导?吴晓求介绍,条件包括拥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学术委员会投票通过、科研教学考核合格等方面,每3年遴选一次,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大全校707名博导中,副教授博导已增至54人。
官员兼职博导仅有缩减还不够
“兼职博导”本身就是一个学术怪胎。众所周知,我国是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国家,但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却并不高,除了生源质量的问题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博导数量不足。在很多国家,一个博导带四五个博士生,而在我国,一名博导带十几、几十名博士生都不罕见。这种情况下,博导还是“兼职”的,几近于形同虚设。而所谓“兼职博导”,也说明博导本身还有正职,其有多少精力花在指导博士生上,甚至其本身有多少学术能力,也十分值得疑问。
哪些官员在高校兼职博导?吴晓求说,“别说副部级的,正部级的也有”,可见都是一些高级别的官员。不可否认,现实中不乏一些学而优则仕的学者型官员,这些官员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从能力上说担责博导并不一定就不合格。但显而易见的是,一旦进入仕途,担任领导职务尤其是高级别领导职务以后,行政事务缠身,根本无瑕顾及教学事宜。更重要的是,学术的归学术,官场的归官场,这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需要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者根本无法兼顾。
说起官员型“兼职博导”,两个人不能不提。一是王国平。2009年12月,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国平受聘中央美术学院兼职博导。院方的理由是,其在“在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有卓越成果”。而事实上,王国平从未教过书,也从未学过美术。另一个是王立军。2010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学将一份博士生导师的聘书颁发给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的王立军,从而使其多了一道学术光环。最后的结果不难猜想,这两位官员顶着“兼职博导”的头衔,却从未履行也不可履行博导的职责。
全国有多少大学请了官员博导?具体数字很难统计,但据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的估计,只要是设立了博士点的大学,大多数都有官员博导的身影。这种“时尚”,说白了就是学术与权力的交换。对官员来说,这就是一种包装术,捞个博导的称号,就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既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也利于仕途发展。而对高校来说,官员博导大多是位高权重之人,可以成为高校争夺资源的重要砝码。这是一种相互利用、互利互惠的关系,双方都不吃亏。但结果却是,既损害了教育公平,也会误人子弟。
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导师,首先应该是一名纯粹的学者,要把全部精力用在学术和指导学生上,本身要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并且醉心于学术以及有学术追求,这其实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官员具备这些要求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大幅缩减官员兼职博导是件好事,但还远远不够。仅有缩减,不过提高了官员兼职博导的门槛,加大了竞争性,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与权力进行利益交换的病根。在笔者看来,官员应该完全彻底地退出博导队伍,大学也应该自觉地在教学中拒绝权力的染指。
【启示与思考】
大学里聘用兼职教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受到编制等因素的限制,相关领域、相关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也容易受限于工作生活的城市和大学,而大学与专家签订劳动合同聘请兼职教授既会对本学科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又会促进学校间、地域间的学术交流。
然而,兼职教授中,却也有非学界人士。许多省部级高官,也进入大学当起了兼职教授,而且这一现象并不少见。针对这种现象,人民大学拉下面子,缩减部分担任人大兼职博导的省部级官员,可谓是对这种学界乱象的一种纠正。虽然这种“清理门户”给人以“迟到”的感觉,但这毕竟是一种价值回归——迟到的正义也终归是正义,同时,人民大学也能够为其他各所高校带好头、作表率。
官员尤其是高官在大学里兼任博导,可谓是一种“双赢”。一方面,大学能够通过省部级高官的兼职,让自己更有面子,同时,如果学校有求于政府部门,还可能靠这种“校友关系”寻求开绿灯的机会;另一方面,兼职博导也基本都有工资,如果在带学生、论文或科研中有贡献,收入还可能会增加;同时,对于一些高官兼职博导,许多学校还开这样的绿灯——即便只挂名也可以拿工资,如果说得严肃一些,这无异于“吃空饷”。
大学与官员的“双赢”,实际上对学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一些兼职博导的官员,在学术圈里并没有建树,也基本不搞科研工作,仅仅凭着一顶官帽就能够让自己跻身博导位置,这显然并不利用学术圈的风清气正。要知道,许多科班出身的青年教师,或许熬半辈子,都不一定能有博导头衔,但这对一些官员而讲却意味着唾手可得。这已经形成了学界的怪现象。除此之外,高官兼职学校博导,还容易干预学校事务,甚至能引发一些之如招生、基建方面的腐败。
在大学去行政化已成改革趋势的背景下,大学何以自处?显然,大学不应消极等待来自上层的改革,也应该有自己的品格和骨气。大学也坚守学术本位,停止以“博导”等头衔与一些官员进行资源置换,以学术注水而向一些学术一般的官员献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大这么做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大学借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3/8209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