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各种材料 汇报材料

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07月09日 14:50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初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围绕“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永泰”工作部署,主动融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奋力赶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快的较好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8亿元,增长12.1%,增幅居全市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两路)21.62亿元,增长43.3%,增幅居全市第二位;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3.44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增长34%,增幅居全市第三位;税性收入2.85亿元,增长33.5%,占财政总收入的8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9元,增长11%;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含实物)4044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4%,较好地控制在县预期目标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三次产业发展持续提升

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9.06亿元,增长4.5%,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1亿元,增长4.5%。林下经济发展面积1万多亩。油茶种植面积增加到12.5万亩。8家花卉苗木企业实现投产运营的面积2140亩。大棚蔬菜面积6000亩。正式挂牌3家森林人家。省级农业标准化西红柿示范基地1000亩,列入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国家级芙蓉李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与省农科院签订农业技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产业稳中有升,实现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14%,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22.92亿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97亿元,增长16%。界竹口电站下闸蓄水发电,胜华农业、中建(**)沥青、恒顺石材等新增长点项目已投产;中海创、朗宇环保、艾瑞数码科技以及华尔锦、顺达食品扩建项目等有望成为今年新的增长点。建筑业成倍增长。新增房建施工总承包企业6家,带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16亿元,增长103.5%。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15.6%,增幅居全市第一位。新安古街正式开街,香米拉酒店正在提速装修,汤埕温泉、冠景春城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对接“清新**”推介活动,举办“清新海西最云顶”等宣传推介活动,带动全县实现接待旅客124.5万人次,增长22.1%;创旅游产值3.67亿元,增长26.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7.45亿元,比年初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43.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8%。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内外需求指标稳中有增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两路)完成21.62亿元,增长43.3%,增幅比县预期目标高12个百分点,是历年来完成计划最好的一年。主要得益于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截至6月底,8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50项,开工率达62.5%,累计完成投资27.6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30.8%。其中:福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向莆铁路正在附属工程扫尾工作,9月底前可望建成通车;南城区旅游综合体、南江滨路等24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均超序时进度。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3.6%。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引进中国交建、**等一批集团企业,内资实际到资15.07亿元,增长73.5%,超县预期增幅5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764万美元,占县预期目标的52.7%;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596万美元,占县预期目标的60.2%。

(三)倾力提升城市品位,美丽永泰建设初显成效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对接福永高速公路开通,高标准建设并贯通南、北江滨路、站前大道等进出城大通道;完成马洋桥至下林段路面改造,北二环路、仙佛路已招投标,三环路正在抓紧规划设计。“三溪六岸”景观、县府路改造(国土局至北门三叉路口)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启动沙浮路旧屋区改造和沿溪步行慢道建设。青云山水厂已动工建设,南区水厂技改工程完成取水口论证。塔山公园南区扩建项目已招投标。基本建成樟树板大桥东侧、樟城影院等安置房项目,日出东方、云山蓝郡等一批商住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葛岭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嵩口、**、**等小城镇改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文明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9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43个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实施“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面积6.14万亩;扎实推进中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3万亩。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203省道“白改黑”和沿线美化工程,528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开工,实施造福工程300户,16个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陆续开工,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四)致力改善保障民生,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教育卫生事业优先发展。**、**中心幼儿园正在基础施工,13所乡镇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城建校教学楼近期可动工建设;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二次装修;精神病防治院项目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建工程正在主体施工;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县文体综合大楼即将竣工,开工建设“六馆一中心”项目,2013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正在积极有序筹备。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48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分别达11297人、1998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66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4%;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乡医疗救助1628人次;城乡低保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人数11961人;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766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市第二名。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深入实施普法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慈善、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综合以上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是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个指标增幅与县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受用林用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影响,54个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还有30个项目未动建;三是产业规模不大,税源性项目不多,税性收入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融资难等问题,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瓶颈制约;五是城乡统筹能力较弱,城乡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及采取主要措施

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认真按照县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以及“两路”开通等重大机遇,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确保全面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推行项目“一线工作法”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对26个在建结转项目和已动工建设的2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组织调度,上足机械设备和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各个项目按序时或超序时进度推进;对于未动建的3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强化项目工作班子力量,加快项目用林、用地报批和施工图审查、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化解征地拆迁等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快速推进,争取尽快开工。与此同时,要做好“5·18”、“6·18”、“9·8”等签约项目跟踪对接服务,推动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投产。靠前谋划,充分调研、分析与论证,策划生成一批生态产业、民生领域项目,争取列入上级投资补助盘子,运用代建、BT、BOT、PE等多种模式,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二)加快发展休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接旅游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发展休闲农场、农耕体验、农家乐、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快花卉苗木规模化发展,以现有的花卉苗圃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发展。做大林业产业,培育壮大油茶和茶叶;打造林下经济,发展林下养鸡、养羊、种植中药材、套种珍贵树等。发展设施农业,以大棚栽培为重点,发展大棚果蔬项目。注重品牌带动,改造提升李果和青梅两大传统产业。依托山塘、水库等水面资源和良好水质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积极探索塘前芋坑、**下苏、**连山、**等农村发展模式,做好土地流转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农田、山地等资源入股,推动农民增收。另外,要千方百计防止耕地抛荒,抓好粮食生产,做好县级粮食储备轮换。加强以农田水利、防灾减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保障水平。

(三)培育壮大工业和建筑业,促进第二产业提速增效

做大工业体量。抓好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及时兑现工业稳增长的优惠政策,促进存量企业增产增销。抓好新上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对界竹口电站、中建(**)沥青、胜华农业、恒顺石材、朗宇环保、中海创等一批新增长点企业,要确保在下半年申报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生统计产值;力促华尔锦纺织、三连制衣、嘉锋好家俱、顺达食品扩建项目和协昌制衣、恒龙制衣、艾瑞数码科技、葛岭搅拌站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大力推动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闽江北水南调(平潭引水)工程、梧桐工业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整合城峰与马洋工业区资源,提升效益。做强建筑产业。加快建筑工程公司重组进程,鼓励建筑企业发展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综合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建筑企业晋升更高一级资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省内外建筑市场。

(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现有景区品质。加快建设云顶景区三期工程,力促打造成**旅游新地标;完善天门山、赤壁等老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旅游集散能力。打好温泉度假名片,加快推动建设闽商生态园、梧桐汤埕温泉、青云山温泉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高端温泉项目;谋划筹建温泉供应站,促进温泉资源有效利用。打响山地运动品牌,以筹办2013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契机,加快环大樟溪自行车赛道及体育景观等配套设施建设,引领休闲运动发展。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加快海西文化创意园建设,力促**影视城尽快开工建设,精心包装古民居、古寨堡、古镇古街、宗教信仰以及名人名贤等文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开发高山避暑旅游,依托高山地区气候特点与优势,积极发展高山避暑度假旅游项目。同时,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开拓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管理,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完善智慧旅游服务,探索并完善旅游统票机制。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力促香米拉酒店尽快营业,确保在年底前纳入限上法人企业统计;强力推进南城区旅游综合体、冠景春城等一批商贸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奥特莱斯”项目,促进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做好“两路”互通口周边物流节点规划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提速发展;着力发展金融服务、通讯网络、居家养老、咨询评估、电子商务等服务业。

(五)致力统筹城乡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抓紧编制太原和清凉组团控制性详规,提速建设北二环路、仙佛路,加快三环路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争取尽快动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建成南江滨路和县府路改造项目,重点组织北江滨(二期)、刘岐大道、龙头大道等项目推进工作,力促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快速推进“三溪六岸”景观工程、沙浮路旧屋区改造和沿溪步行慢道建设、203省道“白改黑”及沿线美化工程;加快南区水厂技改工程、青云山水厂等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尽快动工建设三木·中央天城和状元首府商住项目;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园林、卫生“三城同创”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果,确保通过环保部行政验收,力争年底前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抓紧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打造一批布局优化、村落绿化、庭院美化、环境洁化的美丽乡村。

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确保13所乡镇附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秋季投入使用,力促**、**幼儿园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实义务教育,切实抓好校安工程和扩容工程建设;办好高等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扎实推进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和城建校教学楼、一中大涛艺术馆建设;支持发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医院门诊综合楼、精神病防治院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面竣工;加大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尽快动建;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计划,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建成县文体综合大楼,加快“六馆一中心”项目建设进度,抓好嵩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鼓励文艺创作,多出文化精品。

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各类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扎实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建成天境陵园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从严抓紧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老干部工作,建成离退休干部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综合用房。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法制与文明素质。抓好科技、双拥、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9/821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