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案例 丨 离婚率递增 是社交网络的错?
2015年07月09日 16:23
【事件介绍】
我国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七年之痒”变“三年之痒”
近期,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离婚人数更是持续走高,从2010年的267.8万对增加至2014年的363.7万对。单北京市2014年就离了55944对,“领跑”全国各大城市。而结婚三年内申请离婚的超过40%,“80后”成为离婚大潮中的主力军。
专家指出,近年来攀升迅速的离婚现象,不少都藏着一个“隐形杀手”,那就是普及的社交网络。专家介绍,“在离婚官司中,一半以上的都涉及婚外情。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网路社交软件,就更可能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变为婚姻的‘新杀手’。”
从数据看中国式离婚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1953年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117万件;
■1980年婚姻法首次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后,1981年离婚绝对数即大幅上扬,较1980年增加了4.8万件;
■2001年4月婚姻法(修正案)颁布施行后,离婚绝对数大增;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大大简化了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离婚的手续,这一方面保障了离婚自由,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冲动型离婚或草率型离婚打开了方便之门。
■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专家称,普及的社交网络成婚姻“新杀手”。
“80后离婚咨询过半婚外情与网络有关”
难道网络社交软件真的成为打破幸福平衡点的“杀手”了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二中院专门审理妇女维权案件的庭长石磊。石庭长表示,最近拿聊天记录来打离婚官司的案件确实不少。石磊表示,新的网络社交媒体每个人都接触,比如某些网络社交软件,在办案中有很多人把聊天记录、往来邮件作为证据提交,这是涉及到第三者的离婚案件比较常见的证据。客观上社交网络的普及拓展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也提高了人们信息交换的频率,从这个角度讲也算是一个新的原因。另外,出轨一方接受诱惑的机会会提高。
据某婚恋网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找“小三”发生婚外情的案例在几年间增加了20%。心理咨询师刘莉萍经过对大量案例分析,发现约有40%的离婚是因外遇导致。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于琨从接触的实际案例中发现,80后的离婚咨询中,一半以上的婚外情都与网络有关。
网络社交软件等社交软件成婚姻“新杀手”
常处理民事离婚案的房山法院庭长卢涛则指出,除了社交范围的扩大增加了由出轨导致离婚的可能性,社交网络对人社会属性的挖掘与隐藏,也在客观上激化了婚姻内的矛盾。卢涛称,通过社交网络的交往,往往会把人更好的一面展现给网络另一边的人,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诱惑,通过网络认识,因为突破了地域限制对人的约束也相对小一些,不是在身边、附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也不需要承担一些责任,特别容易导致婚外情发生,被另一方发现就会对婚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专家卢明生认为,相对于离婚程序的简化和婚姻家庭中个人财产权的明晰,导致近年来离婚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社会节奏加快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生存压力增大,夫妻之间的理解和包容也会减弱。对婚姻的看法也不如从前那么神圣。”
此外,卢明生认为,婚外情增多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我们从一些律所了解到,在离婚官司中,一半以上都涉及婚外情。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网络社交软件等社交软件,就更可能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变为婚姻的‘新杀手’。”
擦不掉的“电子吻痕”
数据时代,出轨与离婚也有了浓浓的数据特色。如今,美国的离婚律师们都开始用“查找我的iPhone”等基于移动网络与智能手机的应用展开调查,连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OS9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统计用户的性生活了。当伴侣发现对方发生性行为的时间自己并没参与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是电子信息在衣领上留下吻痕。”长居英国的离婚律师山姆·霍尔如是表示。
美国新锐博客网站在一篇报道中称,早在2011年,电子数据泄密导致的绯闻曝光就进入了公共视线。当年,一名男子声称他用苹果一款名为“查找我的朋友”的应用发现,他妻子正在与一名可疑人士幽会,而非她短信所说的在市中心。“这些截屏将在未来我与她见律师时派上大用场。”
若是夫妻双方都使用可佩戴设备的数据来追查对方行踪,那么可以说他们的婚姻岌岌可危了。但有时这种监视完全是无意识的。山姆·霍尔描述了他的一位已婚客户离家参加朋友单身派对的故事。派对上,他与一名女性交换了一些挑逗性的信息。当他回家后,手机连接上了苹果网络云服务。暴露的照片吓坏了在平板电脑上无意中看到共享云端的妻子。
科技的发展正让侦察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可以加快离婚的速度。除了追查外遇,新科技还可以被应用于离婚诉讼过程中调查隐藏财产,离婚律师盖里·查斯特曼说,在线银行记录、医疗历史以及心理健康信息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中发现踪迹并被呈上离婚法庭。“没有什么痕迹会被永久消除。”查斯特曼说。
离婚不能只怪“工具”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社交网络不过是离婚率提高的外因,真正的深层原因还是转型社会中人们处理感情方式的变化。
律师董毅智表示,社交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让沟通更便捷,但不能说就是因为它造成离婚率上升的。整体来说,应该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面对情感问题时缺乏一种客观处理感情的方式,不是工具造成的,还是人主观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或更早以前,离婚不仅要过父母关,亲戚关,甚至还有单位关。所谓熟人社会,人言可畏。如今,人言依旧,但个体意识却更强烈。社会转型期“人”的主观变化才是离婚率屡创新高的原因。
对此,石磊总结了几方面表象:第一,人们观念的变化,原来认为离婚很丢人,现在觉得很正常。第二,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人的流动性和流动范围在加大,为出轨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第三,80后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善于妥协,奉献意识会稍微差一些。
夫妻最常见“查岗”看是否网上出轨
社交媒体对婚姻的影响,并非我国特例,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英国“斯莱特和戈登”律师事务所发现,在他们经手的离婚官司中,以Facebook、推特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离婚原因。该所委托相关机构调查了2011人,结果显示,17%的夫妇每天为一方沉溺于社交媒体而争吵,离婚夫妇中,1/7源于此事;夫妇间最常见的“查岗”原因就是看对方是否网上出轨。律所工作人员安德鲁·纽伯里说:“5年前,离婚时很少有人提到Facebook,现在这简直司空见惯。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新的婚姻雷区。”
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 70后80后成高发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龄结构看,目前22岁至35岁人群已成为离婚主力军,也就是说,70后、80后是离婚高发人群。而随着90后开始进入结婚年龄,90后离婚人数也有增加的趋势。
70后离婚:经济原因是主因
海珠区法院此前曾对十年来该法院审理的离婚案进行梳理,结果发现,70后离婚的最大原因是经济原因。多数70后已进入中年,很多人白手起家,赚得大量财富。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70后对“枕边人”有更多期望:“你也是搞IT的,为什么不能学学马化腾?”“为什么某同学买了豪宅宝马,我却只能跟着你租房搭公交?”……这种的比较,往往酿成分手的结局。
当然,经济原因并不是导致70后离婚的唯一原因,排在第二位至第六位的分别是:婚外恋、长年分居、女比男强、家庭矛盾、性生活不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女比男强导致离婚”在70后和80后的婚姻中都很普遍,这种经济关系颠覆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结构,让夫妻双方都比较容易产生困惑。一方面,丈夫固执地认为家务事就应该由妻子来做;而另一方面,丈夫在经济上却不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难免会产生“凭什么我养家还要做家务”的想法。
80后离婚:或因丈母娘干涉
不少社会学家认为,80后中很多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宠坏了”,80后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父母奉献型的爱。当他们结婚后,一方面常常认为“你要以我为中心,为我做奉献”,都想索取而不愿奉献,导致家庭矛盾升级;另一方面,由于可以从父母处得到大量亲情,对小家庭的感情没那么依恋,即使离婚也不会太“伤”,因此婚姻容易破裂。
相比于70后,80后离婚的原因更多来自“外部压力”,即父母干涉成为主要原因,尤其是丈母娘的横加干涉,导致相当数量的夫妻劳燕分飞。有一些丈母娘对女儿嫁人的期望值很高,把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全部押在女儿的婚姻上,进而对女婿设立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只要女婿没有辉煌的事业,或家境门不当户不对,或无法满足女儿或者说是自己的物质需要,她们在女儿恋爱时会反对,结婚后仍然反对。如果女婿感到丈母娘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或者厌倦了丈母娘的冷嘲热讽和白眼相加,就会选择离婚。
责任弱化手续简化 导致“离婚脱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离婚”已不再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敏感词。
某婚姻家庭咨询中心咨询师告诉记者,以前婚姻观念比较保守,女性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得过且过”观念的影响很深,一些家庭虽然经常发生热暴力和冷暴力,甚至夫妻双方长期没有性生活,也凑合着过。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夫妻双方对婚姻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只要一方有不良习惯、双方性生活不和谐,甚至一方感觉另一方情商低等,就有可能导致离婚。
“近年来,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幸福和婚姻自由权利,而忽视婚姻生活应秉持的道德伦理准则和应有的奉献、应尽的义务。”中山大学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宁利教授认为,当人们对婚姻不再抱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和期待之时,婚姻的“信号”功能和约束力就随之减弱,从而引起离婚率上升。
在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审批期后,中国事实上成为世界上离婚手续最简便、离婚最快捷的国家之一,离婚夫妇当场就可拿到离婚证。有婚姻登记员表示,在证件齐全的条件下,办理员在办理离婚手续时无法多言,一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劝阻。一位离婚登记处工作人员坦言,办理离婚的效率提高了,手续简便了,但大家对婚姻的态度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更草率了,“一周婚姻”、“一月婚姻”、“半年婚姻”现在已非个别。
不少法学专家在分析离婚成本时均指出,婚姻越是容易解除,人们对婚姻的承诺就越少。如果允许“想离就离”,那么结婚者花费在婚姻搜寻上的时间就会更少,结果是夫妻更不般配,这反过来又会增大离婚的可能。
离婚率递增不能归咎于社交网络
据报道,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有专家表示,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变成婚姻新杀手。
专家的意思是,离婚官司中一半以上涉及婚外情,而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就可能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此外,报道还提到生存压力增大、离婚手续简化以及“离婚避税”等原因。
不过,指称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严格来讲也不对,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事实上,正因为有“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这个因,才会有社交软件“诱发婚外情”这个果。如果夫妻关系牢固,怎么可能说外遇就外遇,说散就散了呢?这肯定不科学。
离婚率高不高,固然有社会学上的统计意义,比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家庭稳定程度;但对个体而言,总体的离婚率高低影响甚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离婚率走高了,也跟风赶时髦离婚一把。
婚姻,归根结底是夫妻双方之间的事务。正如有人所说,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男女双方因何走在一起,又为什么分道扬镳,各自最清楚,也只应由双方作出最终抉择。如果个人认为离婚对自己最好,谁也无权干涉,这是婚姻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国内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很难得出这个社会出了什么乱子的结论。
当然,这同样不意味着离婚是好事。因为人不是孤立的原子,完全自由是不可能的事情。男女双方一旦结合,就意味着互相的一份承诺,以及彼此的一份责任。尤其是有了子女以后,婚姻关系还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成长。结婚前没想到这么多,可以理解;如果要一拍两散,就不能不有所顾忌,而不能任性为之。结婚不能草率,离婚也要慎重。回到报道本身。社交工具当然只是工具,最终怎么用,还得靠自己去把握。
【启示与思考】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离婚率递增,显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 正因为有“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这个因,才会有社交软件“诱发婚外情”这个果。婚姻,归根结底是夫妻双方之间的事务。结婚不能草率,离婚也要慎重。
离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审慎对待,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塑造成熟的婚姻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给离婚戴上沉重的“道德枷锁”。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时代里,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婚姻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塑造一个理性的婚姻观;另一方面,也要以“异质思维”来面对离婚者。说到底,离婚不仅是一种法律契约的结束,也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笔者认为,二者相生相伴,不可偏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难免经历阵痛。“鞋子舒不舒服脚知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婚姻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这就需要两个人共同肩负起婚姻路上的责任,也需要两个人在携手的路上共同成长。聚散离合如果是场戏,让夫妻二人做主角,少一些配角,乃是最佳态度。
当处在离婚率越高的社会里,一种婚姻保卫战迫在眉睫,在婚姻的国度里,夫妻双方多多包容,相互体谅和尊重,这种和谐就不会被打破,以理智克服冲动,以善意克服抱怨,以关爱克服冷漠,维系婚姻的那份深情也许会更加醇厚并把夫妻双方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9/8217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