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最美睡姿”医生获赞美 医务人员需关怀
2015年07月13日 09:38
【事件介绍】
最美睡姿:医生衣柜里睡着
“这是我们医院的医生,由于太累,在衣柜里睡着了。”近期,一张身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在衣柜内睡着的照片在网上热传,“最美睡姿”,“真让人心疼”,一时间,众多网友为这位医生点了赞。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医生连最基本的休息都无法保障,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也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手术间隙赶紧打个盹
照片上正在打盹的医生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副主任医师蒋丹,照片拍摄于7月1日,当时蒋丹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主刀了一台宫外孕急诊手术,整个手术花了两个半小时。术后,蒋丹已疲惫不堪,但因为下午还有台手术,所以她只能利用手术的间歇打个盹。
有同事看到蒋丹靠在衣柜里打盹的情形,就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中,没想到被大量转发。事后,蒋丹知道了这一情况,还要求发布者删除照片,因为她觉得这是本职工作,这样太高调。
众多网友为医生点赞
不过,蒋丹还是“火”了。在网上,很多网友为其点了赞。“@小宝327122”留言说,希望这样负责任的医生多些,但要休息好才能对病人负责!“@大Z小y小小z”也认为,感动归感动,但休息不好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错误,医生一定要休息好才行。
6日下午,记者致电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一位值班医生表示,医院目前确实没有专门的场地给医护人员休息,在衣柜打盹已成为大家的习惯。记者表示希望能找到蒋丹时,她说,“蒋主任还在做手术。”
医生累倒事件频发
记者梳理发现,因为长时间手术而在手术台旁累倒的医生不在少数。去年6月2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十几名医生从上午9点开始做手术,一直到22日下午5点,整整32个小时,成功摘除了一位患者的两个肿瘤。手术结束后,在病人逐渐转入浅麻醉的间隙,几位医生直接躺倒在了手术室的地上。今年4月,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医生陈兴澎,在进行了十几个小时手术后,汗流浃背,直接躺倒在地上休息。但即便是休息,他还在用手机看一名病人的彩超报告单。十几分钟后,他再次走上手术台。
就算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网上仍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收那么多钱,做这么长时间手术也是应该的”等。对此,有医生就表示,这些话虽然刺耳,但仍然希望得到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因为这是他们连续奋战的最大动力。
后续:最美睡姿医生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三等奖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衣柜里,疲惫不堪的她,斜倚着打盹,让人心疼,更让人深思。”女医生蒋丹手术后太累在衣柜中睡着的照片被同事抓拍后传上朋友圈,被网友赞称“最美睡姿”,7月4日经报道后,受到更多关注。昨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奖公布,最美睡姿医生获得三等奖。
“这对医护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蒋丹表示,从事医疗事业的工作者的确很累,但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能解除患者的病痛是最开心的事。蒋丹特别强调,辛苦不是她一个人,而是整个行业都辛苦。
“近年来门诊量、住院人次明显增加,为缓解看病难、手术难的问题,医院只好把医生的休息室、值班室、办公室、更衣间等改小,想方设法把腾出的空间改造成治疗室、手术室等。”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绍明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院新的业务大楼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医生的休息环境和患者的就医环境都会得到改善。
“最美背后”:医务人员也需要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蒋医生绝非个案孤例,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中,我们看到过医生护士睡地板、睡椅子,也看到过他们吃盒饭、啃面包……种种辛苦不必多言。他们是医生,也是别人的父母、儿女、妻子或者丈夫,推己及人,看到这样的图片,怎能不心疼?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敬业者,医务行业也不例外。“最美睡姿”就是对医疗行业敬业者的生动写照,折射最美医德。这些年,谈起医院,很多人被医患纠纷遮住了双眼,被大处方、红包及看病贵堵塞了心智,一个行业的负面形象被放大了,并将责任全算在医生头上。其实,大多数医生还是能守住道德底线的,为患者康复殚精竭虑。“最美睡姿”为医疗界注入了正能量,让人肃然起敬。
但是,仅仅心疼一下,然后赞之以“最美”,口头或者手动点个赞、送上伸大拇指的图标,就够了吗?转过头去,在自己或者家人看病不顺、医患沟通不畅的时候,该吵架吵架、想施压施压?抑或在看到某些患者处于弱势的新闻报道时,反过来大骂医生没有医德的人里,有没有今天转发“最美”的人呢?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最美××”有着泛滥的趋势,恰如蒋医生所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那么为什么一个人做了他该做的事情,反倒要被赞为“最美”呢?这种便利店式的、来得快去得快的表扬和感动,不仅在无声中降低了普通人对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也掩盖了“最美”后面的矛盾。
当然,跟盛赞“最美”比起来,改善医疗环境要困难得多,缓解医患纠纷就更难,理顺医药卫生制度难上加难。而这一切,都是更值得在点赞、盛赞最美之后,下功夫去改变的。
“最美睡姿”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冲击,还有心理上的震撼。“最美睡姿”只不过是医务人员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医护人员的高强度工作是一种必然。面对患者“等不及”“伤不起”的就医诉求,医务人员只有“不等不拖”,才能承载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信任。可是,医务人员作为劳动者,在有限的时间间隙里,能否休息得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医务人员不是机器人,他们也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正是由于劳动权益保障设施的匮乏,让医务人员“睡一会儿”的利益诉求无处安放,最终艰辛又无奈地依靠在衣柜里打盹儿。就此而言,“最美睡姿”虽然契合道德审美,却暴露出医务工作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短板。
说到底,医务人员也需要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否则难免会不堪重负。
【启示与思考】
在眼球效应时代,“最美睡姿”之所以打动人心,显然不是因为睡姿本身,而是因为医生的角色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和社会认同。身心俱疲的医生利用两台手术的间隔时间争分夺秒休息,显然已经顾不上形象,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医务人员的爱与痛。
区别于一般职业,医务人员经常面临着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任务,加班、上夜班更是家常便饭,“最美睡姿”只不过是医务人员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医护人员的高强度工作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面对患者“等不及”、“伤不起”的就医诉求,医务人员只有“不等不拖”,才能承载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信任。可是,医务人员作为劳动者,在有限的时间间隙里,能否休息得更有品质?
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曾让人们认识到了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然而,医务人员不是机器人,他们也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正是由于劳动权益保障设施的匮乏,让医务人员“睡一会儿”的利益诉求无处安放,最终艰辛和无奈地倚靠在衣柜里打盹儿。
让医务人员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固然需要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观念和角色意识,但也离不开对他们权益的保障。说到底,医务人员也需要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如果竭泽而渔,医务人员难免会不堪重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13/822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