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离婚率超结婚率 “限号”面前勿冲动

2015年07月14日 10:38

 

【事件介绍】

夏季离婚率飙升 广州实施离婚登记“限号”

近期,陆续有市民报料,想在天河区办理离婚,至少要等一个月。想在海珠区办理离婚,也要等上半个月,最快到7月17日才能办理。莫非近期离婚率连年飙升,民政部门悄悄对离婚登记“限号”?

7月8日下午4时,记者登录广州市婚姻登记网上服务系统的离婚登记预约网页查询发现,天河区离婚登记本月已经约满,如预约,最快要到8月9日才能办理离婚;海珠区除本月23日外,全部约满;白云区本月约满,8月8日前,仅3日和5日两天仍有空位;越秀区本月内已有多天约满,分别为10~18日及25日。

“我们人手严重不足。”老城区一个婚登处的负责人透露,以其所在区的婚登办理量为例,每天开放全部6个办理窗口,办理离、结婚约100对,办理无婚姻登记证明(俗称未婚证)约300份。“我们的婚登员都要满负荷工作,才能完成这个工作量。”他解释,一般办理结婚登记需15~20分钟,办理离婚和补办结、离婚证约需半小时,甚至更长,办理无婚姻登记证明约需5~10分钟。

记者深入各区婚登处采访了解到,天气暑热也易成为离婚爆棚的原因。“天气热,心情易烦躁是一方面,而周一、周二,是高峰中的高峰,很多夫妻,周六、周日在家吵了架,气不过,星期一一早就跑来离婚。”一位驻守婚登处的资深婚姻家庭辅导社工透露。据分析,中高考放榜后,为照顾孩子学习情绪而隐忍维系的家长舒了一口气,悄悄离婚。暑假期间,多数家庭面临着孩子养育、家务分担、老人照料等矛盾集中爆发的可能,争执增多,冲动离婚增多。还有,提前筹谋,为了买学位房技术性离婚也不少。

技术性离婚:为买学位房 赶在9月前离

“没想到现在离婚不但要预约,还要等足一个月!”市民林先生报料,他在网上办理离婚登记预约,输入个人信息之后,猛然发现,他户籍所在的天河区本月已经约满,而其妻罗女士户籍所在地海珠区,最快可预约在17日办理。林先生按照网上显示的热线,致电咨询,两区婚登处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礼貌地接听电话,“接线员态度都很好,都解释称,最好预约后再去办理,没有预约就去的话,可能要等较长时间,如果当天办理的人多,还不一定能办成。”

问及林先生的离婚原因,他很爽快地回答:“就是为了买个学位房。”他解释称,现有房产周边的两所小学都很一般,他觉得,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想要买入一套学位房,邻近地段的学位房,“学位房肯定贵啦!将近4万元一平方米,如果不办离婚,将首套房的政策利用起来,我们付不起首期。”林先生想赶在今年9月前,把离婚、买房、落户等一系列的事情办好。

至于会否复婚,林先生态度明确地说:“办妥一切事情,肯定去复婚。”

感情破裂离婚:女儿圆了中考梦 爸妈悄悄分手了

7月6日,老周和结婚16年的妻子何女士,专门请假去办了离婚。他们的女儿刚刚以720多分的好成绩,考取了的理想高中。面对为什么要离婚的问题?老周有点尴尬,何女士则表情幽怨。在办理过程中,何女士轻声地向工作人员说了一句:“他外面有人。”

婚姻家庭辅导室的社工看出,两人不是那种死都要离婚的类型,主动上前介入。其间,何女士倾吐老周出了“状况”,“我看他短信发现(他有婚外情)的,有两三年了,他说会(和外面的女人)一刀两断,可是拉扯了这么久,还是……”何女士痛苦地哭起来,由于夫妻俩时常争吵,日渐懂事的女儿也知道爸爸对家庭不忠,为了保护家庭挽回父母的关系,女儿曾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令夫妻俩烦恼痛心。为了让女儿安心读书,何女士一再隐忍,压制想要离婚的念头,日前,中考揭榜,女儿以720多分的高分考取了理想高中,“我觉得,舒了一口气,不想再忍下去了!”

真的离了,怎么向女儿交代?“现在还没想好。不过,她又长大了一点嘛,以后找机会慢慢跟她说吧!”何女士十分无奈地说。最终,他们还是办了离婚。接到离婚证时,何女士感慨地说:“实在过不下去了,不想再勉强了!”

离婚“限号”有人叫好

“‘限号’离婚好!就应该限一限。”白领黄先生的看法颇具代表性。他表示,离婚率不断飙高,“给人的感受是现在的人不懂得珍惜婚姻。”“限号”为意欲离婚的人们腾出了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按照规定,我们绝对不能也不会对市民离婚‘限号’,但从过往十七八年的工作经历来看,现在离婚实在是太容易、太轻易了。”一位从业18年的婚登员这样跟记者说。近几年,冲动离婚越来越多,由于法律明确婚姻自由,无论结婚还是离婚登记,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自愿结合和分开,都必须当即予以办理。

也有专家和市民认为,“限号”离婚,限制了市民的婚姻自由,为市民办事婚姻登记带来不便。而多数受访者能够理解,因为办理量大,而又人手不足,民政部门对办理婚登实行“限号”。“这种原因的‘限号’,有关部门应着力监督,不要让它变成登记员偷懒的借口。”公务员陈女士这样指出,得到其他受访者的认同。

 

离婚"限号"需等1个月 被指系"权利限制"

离婚太多,让婚姻登记机关难以应付,采取登记“限号”也自在情理之中。不过,“限号”同样构成一种权利限制,客观上的确能让离婚率不那么难看。

尽管相关方面限号讳莫如深,却不能掩盖将限号作为限制离婚的一种手段。其实,有地方就直言以限号来干预离婚的动机。譬如,2012年浙江慈溪市民政局推出了预约离婚的做法:夫妻要离婚,需度过一周的冷静思考时间。2014年,针对西安市长安区民政局办理离婚每日“限号”10到15个,排完不再办理引多方热议一事,当事方回应称,他们不干涉婚姻自由,采取此项措施旨在挽救盲目离婚家庭。

如此看来,相关方面可谓用意良善。不过,按照婚姻法规定,个人结婚自由,离婚自愿,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涉。而且离婚也好,结婚也罢,办理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许可,而不能随便延长时间,更不能以“限号”的方式进行拒绝。因为对于离婚诉求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婚姻登记机关一天究竟可以办理多少个号,对其限号的合理性无法进行鉴别。

更何况,在以服务为本的宗旨下,婚姻登记机关本应最大程度满足离婚者的需要,否则其用意就值得怀疑,再加上西安长安区等地的做法,对婚姻登记中心的限号行为就应强力给予监督,不要让它变成登记员偷懒的借口。比如,一个人一天究竟能够承担多少婚登办理量,应当进行科学测算。同时根据离婚率升高的现状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能一次能办完的事,排号或需要两三次办理,增加了离婚当事人的负担。

事实上,无论是限号离婚,还是预约离婚,以此控制离婚率是个伪命题。离也好,合也罢,其实都是一种自由选择。即便一时的冲动离错了,同样有复婚的机会,跟所谓的“限号冷静”并无多大关联。

因为离婚率高就想着要降低离婚率,并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并在管理手段上升级,这显然有悖行政伦理。离婚率高或许在纸面上并不好看,但对于个体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新的选择。

让政策性离婚远离生活

南京市民政局称对离婚采取排队领号的做法,只是一种临时应急措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离婚限号”。

事实上,面对业务量的突然增加,无论是离婚还是结婚,各地民政部门都会采取排队预约领号牌的方式,当天的号全都发放完毕,超出的第二天再来排。这是一个帮人节约时间的便民措施,与购房、购车的限号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如此看来,所谓的“离婚限号”,确实有媒体过度解读的嫌疑。

按说,炒作也炒过了,辟谣也说清了,事情到这儿,基本也该风平浪静了。但公众的讨论却并未因此罢休,为什么离婚多到连民政局都忙不过来了?婚姻的神圣性到底还有没有?讨论到这里,原来那些在民政局苦苦排队等候离婚的人,突然就从被同情者变成了被批判者,似乎他们不仅亵渎了婚姻的神圣,而且还突破了“基本的道德底线”。

而事实又是如何呢?今年3月份,随着“国五条”的出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出现了离婚登记人数成倍增长。今年3月份,南京有4684对离婚,是去年同期的2.4倍;最夸张的是,一个月开出去的单身证明23627张,是去年同期的2.55倍。除了今年的“国五条”,此前的“限购令”等诸多调控政策,都让不少人选择离婚等手段来减少“损失”。

前些年,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校里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很多女老师都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去办离婚,有的一家三口在办完离婚后还要吃顿大餐庆祝一番。记者调查采访后发现,这些离婚闹剧的背后,是一些中小学校规定已婚女教师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所以“不够条件”的已婚女老师才想出了如此对策。

住房交易税费也好,取暖费也罢,都只不过是些短期利益。为了经济利益,就放弃神圣的婚姻,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对于丈夫下岗领不到取暖费,靠自己微薄工资养家的哈尔滨女教师来说,那区区一两千块钱的取暖费,可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那张婚姻证明的红本本又有什么呢?

住房限购、学区划定、福利分配等等,我们的不少规定其实都是在扮演着“法海”的角色:你要想保持婚姻,就得受到一定的惩罚,或者新房买不到,或者孩子上学受限制,或者连取暖费都领不到。各项政策规定附着在婚姻关系之上,而且还都是负相激励,在利益最大化面前,人们作出离婚这一“经济”的选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有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离婚率已经超过了结婚率。“新离婚时代的来临”,既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观念剧变的结果,也是核心家庭转变过程引发的阵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护婚姻的幸福美满,就是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公序良俗上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修改完善易诱导“离婚”的相关政策法规,让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富有人文关怀,防止政策性离婚对家庭生活的破坏。

【启示与思考】

开车限号,那是因为路上的汽车实在太多了;离婚也限号,那也是因为离婚的人实在太多了。现在,被一套房子、一个学区捆绑与左右的婚姻,就这样走在离利益越来越近、离情感越来越远的路上。

当地承认,“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如果是结婚,他们就算是加班到夜里12点,也会让新人满意。但离婚不行,公然说为买房离婚的更不行。之所以限号,是为了让这些要假离婚的夫妻多点时间再想一想,假戏真做后果可能很严重。

这么说起来,“离婚限号”似乎也不乏道德善意。比起那些动不动举起道德大棒“打击假离婚”的做法,类似离婚限号之类的做法,显得分外用心良苦。它留出了一段等待期,让人们重新审视与思考自己的婚姻,并期冀人们以反思重建婚姻与道德,重新找到情感的微光。

不过坦白说,恪尽职守,提供本职工作内良好的公共服务也是对政府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离婚的人太多,民政机构应该做的,是调动足够多的人手,提供良好的服务,减少为结(离)婚办手续的人们的奔波之苦,该调解就调解,该劝和就劝和,实在劝不了的,也应充分尊重别人离婚的自由。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离婚,不管是否真假离婚,婚姻自由都是公民的合法权利,既然法定的婚姻受法律保护,那么离婚也是公民的自由。如果因为认为婚姻中掺杂有利益驱动,存在道德瑕疵,就试图通过“限号”等方式,减小人们离婚的几率,不仅与公共部门的职责背离,实际操作效果也存疑。因政策激发出的婚姻价值困境,需要重建制度本身去消解,公共部门不能越俎代庖,特别不能以重建道德为由,限制别人的合法权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14/822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