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让“廉政套餐”吃出反腐味道
2015年07月15日 10:51
【事件介绍】
义乌一餐厅开卖廉政套餐 试营业期间已卖出了700份
民以食为天。公务接待消费的这块蛋糕,快餐店也想切一块。
近期义乌一个老板开了一家很应景的饭店,推出了“廉政套餐”。这种套餐,面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提供价格15元至20元的快餐。正值暑期,餐厅虽然还没开始对外正式营业,但已经有4家社会培训机构向它预订了700份“廉政套餐”。还有两家社区和一家国企正在商谈合作。
饭盒上印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了突出“廉政套餐”的主题,这家店在外墙上新刷了几个大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廉政套餐文化餐厅”。
快餐的饭盒也挺有意思。一种印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另一种则印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怎么会想到开一家这样的餐厅?来看看老板余昌忠的“生意经”吧:我觉得公务消费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浙江“六个严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三公经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现在,政府、事业单位接待来宾的酒店、餐馆,消费水平普遍偏高。另外,如果遇到大型展会和活动,物美价廉的工作餐也不好找。我觉得,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实惠、卫生、营养的工作套餐,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对于能否成功开拓政务市场,余昌忠也没有很大的信心。他说,有政府订单更好,没有政府订单,就准备面向市场,给义乌快餐消费的“刚需”群体服务。
价格低是最大优势 公务员担心能否保证品质
义乌市场上最普通的商务套餐,价格一般在25元至30元。余昌忠的套餐更便宜,一份15至20元,他说想迎合政府的伙食费标准,吸引政府关注。“与大的餐厅相比,我们使用中央厨房,洗菜、切配、做菜、烧饭全由机器完成,生鲜蔬菜目前从遂昌一家基地进货。”餐厅负责人何亚东说,“在配送上,我们承诺义乌城区范围内24分钟内送达,否则免单。”
价格是“廉政套餐”最大的优势,不过公务员群体有更多的顾虑。在义乌某家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盛先生说,价格实惠是好事,但是吃得放心、安心更加重要。单纯追求低价而牺牲品质,就算短时间内有订单,也会被市场所淘汰的。
售价15至20元的廉政套餐,有政府机构会买单吗?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义乌一、二、三类会议的伙食费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天150元、130元、60元,分摊到三餐的费用分别为50元、43.3元、20元。义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义乌现在的公务用餐,尽量都安排在机关食堂、普通农家乐就餐,同城公务活动按照规定也不安排用餐。
记者在义乌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看到,三公经费开支是面向普通网民公开的。其中,去年的公务接待费1773万元,同比下降69.5%,但没有更加细化的信息。
公务消费,关键是透明化
本报在客户端上推出“义乌出现‘廉政套餐’能解公务消费的局吗”投票活动,结果51%的网友选择“不需要,订普通快餐即可”,49%的网友则选择“需要,公务员工作餐也要廉洁”。
“廉政套餐”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廉政”?网友“读友_881208”不以为然:“一旦形成垄断,又是新的垄断开始”。“读友_88388”则说:“真的廉政,不需要这些虚头八脑的称谓和形式。”
公务接待费用规范化、透明化,并非单纯是用得越少越好,关键是怎么用。网友“有朋自远方来”说:“标准也有好几个档次的,关键是每一笔钱都用在实处。”网友们更关注的是,三公经费的明细是否透明。网友“927号读友”说:“价格低就没有腐败吗?关键是政府三公经费名下的透明化。”
公示栏内“晒菜单”
公务接待消费,如何让老百姓更满意?记者也搜索了全国其他地方的一些做法。
例如,广州市番禺区在机关内部公示栏内“晒菜单”。“廉政菜谱”根据接待人数明确了食材数量和食材内容。又例如,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从2010年开始在网上逐笔公开账目。
餐厅开卖“廉政套餐”当真能助力廉政?
先不管这“廉政套餐”的质量如何,光看这家餐厅的外墙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廉政套餐文化餐厅”就很有噱头,完全切合当下的党中央提出来的八项规定中厉行节约的要求,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名头,看样子,这家老板还是很关注国家政治的,他自己也说知道中央八项规定和浙江省的六个严禁等一系列政策,还知道“三公经费”管理越来越规范。说明群众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很了解的。他能够想到“廉政餐厅”可能存在的市场潜力,说明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但如果把在这里就餐和廉政结合起来,这“廉政餐厅”再怎么整它也只是家餐厅,只是餐费可能相对便宜点而已,反腐的作用仍然有待观察。按照目前义乌市场上最普通的商务套餐,价格一般都在25元至30元,虽说15元的价格更有吸引力,但如果饭菜质量一般,那么就是再便宜可能也走不了多远,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干净整洁味道好,就是没有政府部门来订餐一样可以有人来消费,群众才是最讲实惠的。
“廉政餐厅”究竟能不能带来廉政效应有待考究。要抓好廉政问题还是归根结底要靠公务接待的公开化、透明化的的健全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当前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食堂,如何抓好食堂的管理和公开,才是防止腐败问题的关键。例如广州市番禺区的“晒菜单”,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上逐笔公开账目,都是很好的方法。
“廉政套餐”吃出反腐味道
浙江义乌一个老板开了一家很应景的饭店,推出了“廉政套餐”。
当然不能把反腐倡廉的重任寄托在一盒“廉政快餐”上,但是也不能否定它在反腐倡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否则,就很难解释一些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为什么逢年过节要向广大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廉政贺卡,甚至是组织党员干部和家属到关押落马官员的监狱去参观体验。可以说,这些方式或许另类,或许少见,但同样属于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部分。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以上说到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各地政府部门,由纪检监察机关主导的,而“廉政套餐”却完全是民间行为,这恰恰体现了普通老百姓对“腐”的不满与痛恨,对“廉”的期待与渴盼。为了突出“廉政套餐”的主题,店主在快餐盒上也是大做文章。一种印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另一种则印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警示语句。
所以说,不管最后吃“廉政快餐”的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廉政套餐”的出现,都是有益无害的,不宜以炒作、噱头等轻易否定。
【启示与思考】
“廉政套餐”看上去是一个商业噱头,打着廉政的旗号吸引眼球,以迅速开拓快餐市场,迎合政府推行的反腐倡廉、勤俭节约精神,可谓是一门不错的生意经,在快餐市场上独树一帜,推出就获得机构预订,说明广告效果显著。而且,“廉政套餐”的价格也不贵,只有15元至20元,相比其它商务套餐和政府会议伙食费标准,都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如果政府机构都采用“廉政套餐”的话,还是能够省下不少钱。
当然“廉政套餐”毕竟只是一份快餐而已,市场化经营不存在垄断,其他人也可以卖,只要政府机构不搞独家指定,就无需过度担心。廉政还是需要依靠制度化建设,通过法律和舆论监督来约束权力,让官员不敢肆意滥用权力,不敢再贪污腐败,让公务消费走向规范化、透明化。
不该用公款吃饭的时候,哪怕吃20元的“廉政套餐”也未必是廉政行为。如果定点、长期、大量采购,20元一盒饭也有回扣空间,就像一支8毛钱的疫苗也有几分钱回扣一样,所以也未必真廉。需提醒“消费者”的是,不该吃的饭一顿都不要吃,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要花,否则都有违廉政。
我们当然不会把反腐倡廉的重任寄托在一盒“廉政套餐”的身上,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在反腐倡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廉政套餐”的推出,尤其是经过媒体报道和坊间热议之后,势必会对当地的党员干部产生触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廉政套餐”的关注与热议,本身就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反腐倡廉的氛围。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15/8224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