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究竟何因造成“葛朗台式”双面贪官?

2015年07月21日 10:52

 

【事件介绍】

江苏官员受贿百万却不舍花钱:衣服开线了还在穿

民防工程成了他捞钱的“主战场”

朱冬生主政镇江市民防局的10年,正是民防职能与市场开发逐渐融合的阶段。“朱冬生化整为零,将手中权力分解为一个个交易的筹码。”案件承办人说,民防工程建设是朱冬生捞钱的“主战场”。

根据法律规定,民用建筑在建设时必须建设防空设施,也就是地下人防工程,平常看到的各种地下停车场就属于这个范畴。开发商在建设完成后,由民防局决定能否通过验收。如果开发商没有条件建设人防设施,则按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以总建筑面积测算,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用于择地另建。作为民防局局长,朱冬生通过手上掌握的权力,将开发商捏得死死的。

2007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一住宅项目,资金周转紧张。为了能如期开盘,总经理陈某找朱冬生帮忙。当年春节,陈某带上缓缴人防建设费的材料来到朱冬生办公室。说明来意后,留下了“心意”——5万元现金。朱冬生大笔一挥,同意缓缴。于是从2007年开始,陈某每年春节都会“孝敬”朱冬生,送上2000元的购物卡以及香烟等礼物。经查,从2007年到2013年,朱冬生先后同意32家房产公司办理“缓缴人防易地建设费”,共计受贿24万元。

人防工程谁承建,他也插一手

人防工程由谁承建,朱冬生也要插一手。朱冬生有一个重要的“掮客”刘海。刘海是个体包工头,没有施工资质,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施工队伍,经常挂靠在其他工程公司下面捡些基桩的零活。当朱冬生还是普通干部时,两人就是关系热络的牌友,朱冬生当上民防局长后,两人的关系走得更近,很多人防工程便在牌桌上一锤定音。2013年2月的一次牌局上,某建筑公司副总经理吴立听说镇江大市口地下工程招标,便向朱冬生表示想承包工程。此时朱冬生手气正旺,心情大好,满口答应。不巧的是,2013年1月镇江市政府新出台规定:要在原来的商务标、技术标的基础上增加信誉标,可吴立的公司信誉标分数不够。于是,朱冬生利用自己在单位的强势,按旧的招投标标准竞标,让吴立的公司中标。事后,吴立孝敬朱冬生10万现金。

2013年初,镇江某基桩公司中标东吴路地下人防工程,结果大市口与斜桥街连通工程发生漏水事故。朱冬生奔赴现场调查,发现是施工方偷工减料,把暗墩桩打少了。风险排除后,朱冬生火冒三丈,教训工程经理李峰,表示要扣工钱。李峰一听要扣钱,赶紧找来刘海商议。果然,刘海从中游说,希望“从宽发落”,并奉上25万元现金。朱冬生就此放了李峰一马。2013年10月,李峰的工程进入决算、审计环节,再次委托刘海送给朱冬生25万元现金。最终,李峰的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工程款不仅没有扣罚,反而如期全额支付。

“穷怕了”心理让他大肆捞钱同时抠门省钱

审讯中,检察官发现,朱冬生家属给他送的两件换洗衣服,衣服都掉色严重,而且领子都磨得毛边开线,“朱冬生确实吝啬到了极致,对自己都小气到家。”案件承办人说。经法院最终认定,朱冬生受贿金额为195.13万元。按理说,朱冬生大肆捞钱,其生活应该也很奢华。但检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朱冬生的日子过得非常节俭。

镇江市宝堰镇生产的豆制品物美价廉,名气很大,朱冬生一家都爱吃。他每次去买,必坐公交车。原因是他算了笔账——开车来回的油钱加上车辆损耗,“不划算”。

对于自己的吝啬行为,朱冬生解读为“穷怕了”心理作祟。现年59岁的朱冬生,中等个头,一副精明能干的模样。他幼年时父母离异,由祖父母养大。为了糊口,和哥哥曾在村里替人打零工生活,“在马路上跌个跟头都恨不得抓把泥回家。”朱冬生在案发后形容当时的窘迫。朱冬生中专毕业在自来水厂做了10年工人后,进入纪委工作。此后,在公用事业管理局、房产局、人防办公室、民防局,高居“一把手”15年。

他的原则是“有送就收” 贪来的钱都弄去搞投资

在“穷怕了”心理作用下,朱冬生的原则就是“有送就收”。他对收受购物卡情有独钟,积少成多后就将购物卡换购成金条;别人“进贡”的香烟,他统统拿去卖掉。朱冬生喜欢“抓”着下属打麻将,甚至连上班时间都不放过。每次朱冬生的手气都特别“好”。

朱冬生虽然抠,但他绝不把钱放到银行“冻”起来。只要有机会,他就让钱生钱。从出租门面店,到开办香烟店、网吧、彩票站、制鞋厂,再到投资房地产,朱冬生经营的“业务”很广泛。“2000年时房价还不高,他果断出手在镇江小米山、东门各买一套门面房。”案件承办人说,不过朱冬生投资所用的钱,大都是权钱交易所得的不义之财。

受贿195.13万被判11年

2014年8月,镇江市人民检察院接到关于朱冬生的举报迅速展开初查。检察官针对朱冬生的财务状况进行前期摸查,很快一张尾号为“8515”的银行卡浮出水面。

这张卡是以朱冬生的哥哥名义办理的,但有一笔某建筑公司财务会计汇入的10万元现金存款记录。检察官怀疑,朱冬生用哥哥的卡收受贿赂,掩人耳目。经过追踪,检察官发现,在这张卡上存入现金的并非某建筑公司会计,而是朱冬生的妻子。

随着进一步追查,“8515”银行卡的账目暴露出朱冬生更多的受贿行为。个体包工头王刚在陪朱冬生打麻将时,听说他要卖掉一处房产,便毫不犹豫地以高出市价40万的价格买下。不久,王刚尝到“甜头”,2013年初,在朱冬生授意下,王刚成功中标东吴路地下人防工程。而朱冬生卖房得来的钱款,一部分流入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一部分就转入该卡,“高价卖房”受贿的40万元就此锁定。

2014年9月24日,检察官向朱冬生表明身份,要求其配合调查。没想到,朱冬生意图逃脱。他一手撑着车门,一手胡乱挥舞,还狠咬抓捕人员的手腕。任谁都没想到,眼前这个撒泼之人是一名处级干部。刚进审讯室,朱冬生依旧端着他的官架子,傲慢地躺着,将脚跷在扶手上。当案件承办人走进审讯室,朱冬生倒首先开腔:“我们以前一起在纪委查过案子,现在倒在这里碰面了。”检察官一眼看透他想攀关系的伎俩,说:“我也没想到,你竟然走到这一步,什么原因你好好想想。”

接着,当检察官将尾号“8515”银行卡财务往来和其他查实的犯罪证据摆在朱冬生面前时,朱冬生的态度顿时180度逆转,痛哭流涕,表示愿意交代。最近,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朱冬生受贿195.13万元,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对受贿犯罪所得195.13万元及违法所得38.73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官员受贿不舍花钱,是“穷怕了”还是“会算计”

朱冬身为民防局局长,将民防工程建设当作捞钱的“主战场”,紧握审批权,将手中权力分解为一个个交易的筹码。在民防工程方面,根据法律规定,民用建筑在建设时必须建设防空设施,也就是地下人防工程,开发商在建设完成后,由民防局决定能否通过验收,而这一“关卡”就被这位“葛朗台”捏的死死的,只要给他留住“心意”,那么事情就变得很“容易”,这样的捞钱手段对公权力“动手动脚”让人憎恶。

从民防工程,到人防建设费,再到人防工程谁承建,他也插一手,他从中“任凭风浪起,稳坐贪污位”大肆捞钱,然而他的生活却并不奢华,与之相反,他连每次宁可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到乡下去买豆制品。“开车来回的油钱加上车辆损耗不划算”这是他算的一笔账,然而他却没有算好自己为官的“账本”,用贪腐换取了廉洁,用牢狱换去了剩下的人生。

“穷怕了”心理让他大肆捞钱同时抠门省钱,表面是“葛朗台”的贪官,实际在贪腐路上非常“慷慨”。因此,要挖掘“潜伏”的“葛朗台”,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让硬性标准打败“伪装官员”,不看说了什么看做了什么,不看“嘴脸”看“手脚”,将监管的网再织牢织密,让官场中的“葛朗台”上不了台。

官员受贿不舍花钱反腐警惕“双面人”

少年儿童时代我们将人单纯的判定为好人或坏人,长大后我们才明白人性是多变复杂的。贪官脸上不可能贴着“我是贪官”几个字,也就是说贪腐分子往往很会伪装自己,具有“双面”甚至“多面”人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反腐过程中警惕“双面人”。

一是贪官为了躲避党纪国法的惩治,通常利用“双面”人性来伪装自己。例如:朱冬生,一方面他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另一方面,他又在生活中极端节俭。徐才厚平时十分伪善,贪腐却十分猖獗。河北秦皇岛供水公司马超群小官巨贪,一方面搜刮许多钱财,另一方面早上只吃一碗牛肉面。可见许多贪官都有“双面”人性,来伪装自己的贪腐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在反腐时一定要警惕“双面人”。

二是通过制度反腐,建立广泛的群众监督制度,让“双面人”贪官无处遁形。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反腐切勿只听片面之言和只看外在以貌取人。需采用多样化的反腐手段,建立广泛的群众反腐监督制度,反腐立体化无死角。让“双面人”贪官无处遁形。

总之荀子说:“人性本恶”,每个人在金钱、财富面前都可能动心。不同之处在于“君子爱财是否取之有道”。我们反腐在加强反腐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需要警惕“双面人”贪污腐败。

“葛朗台式”贪官真是“穷怕了”?

朱冬生在“东窗事发”之后,对于自己为何会走上贪腐之路的解释是“穷怕了”。这样的说辞,把自己腐化堕落归咎于贫困,存在逻辑上的荒谬,并且难逃开脱罪责的嫌疑。从朱冬生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官员,何其之多,经历过比他艰难环境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就能心系百姓,勤勉工作,而朱冬生就要落得贪污腐败,最终锒铛入狱呢?也就是说,“穷”并不能推导出贪腐的结论。

一个“穷怕了”的官员本该知足常乐,毕竟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千百倍,吃穿住行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可是,朱冬生却走向了一个极端,一面肆无忌惮的收受贿赂,一方面却是一个抠门吝啬的“守财奴”。朱冬生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经济的改变而提升,贪欲却伴着权力的膨胀在暴涨,一个现代“葛朗台式“的贪官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近年来,随着中央反腐的深入,在被打落马的“老虎”“苍蝇”之中并不缺少“葛朗台式”的贪官。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衣着朴素,为人低调,上班坚持骑自行车,但是其贪腐的金额竟然上亿;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原局长曹培武,一件背心能穿三十年,在民众的惯性思维里,应该是个好官吧,可是却受贿200多万。“葛朗台式”的贪官,往往都是“双面人”,A面生活节俭,为人低调,B面手握公权,欲壑难填。此类官员在落马之后,都会言及“穷怕了”之类的言辞,但这不过是博取舆论同情的戏码而已。

“葛朗台式”贪官往往都是机关单位上的领导干部,或者是单位的“一把手“,工资待遇自然不错。这虽然钱财谈不上富裕,但是能算小康。再说,被查出的”葛朗台式“官员,哪一个不是涉案金额巨大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金钱堆满屋,和“穷”真是沾不上半毛钱关系。因此,“葛朗台式”贪官在金钱上,并不贫穷。

“葛朗台式”贪官真正“穷”的是为民服务的思想,“缺”的是遵纪守法意识,“少”的是恪守官德的底线。正是这些短板没有及时补齐,才酿成了这样一处又一处的人间悲剧。所以,这给那些“官念”跑偏的官员再次敲了一回警钟,必须时刻注意严以修身,践行正确的为官之道。别再让“穷怕了”的奇葩理由,成为官员贪腐的借口。

【启示与思考】

说起贪官,人们脑海中冒出来的通常印象是脑满肠肥、油头粉面、挥金如土。但如朱冬生这样的“葛朗台式”贪官却也时不时暴露出另一种贪官的形象。一方面他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另一方面,他又在生活中极端节俭。若不是中央的反腐败力度加大,将这些隐蔽性很强的贪官挖出来,这些贪官搞不好还要被当作清官的典范进行宣传。

节俭是美德,在什么时候都是美德,在什么人身上都是美德。贪官的贪腐行为确实应该批判,但是并不能因为批判的对象是贪官,就连节俭也成了罪状。当然,有人会说,贪官的节俭,不过是一种伪装,是贪官带上的画皮,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纪委的监管。这样的说法,有几分道理,但是贪官那么多,为何就不能有一种贪官是具备节俭的美好品质的呢?一个人伪装一天容易,可是要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伪装,那就不是伪装了,那是一种行为习惯。

批判贪官是应该,哪怕是“蚁贪”也必须在道德舆论上予以该有的谴责。但是,贪腐归贪腐,美德归美德,两者本质上就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还需区分对待。节俭并不是贪官的罪状,相反还是我们的官员应该学习和保持的一种传统美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21/8233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