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中国梦——365个故事 编导手记

昆虫链

2015年07月21日 15:48

最初想要采访王冕,是因为他的农场做了一个24小时视频直播的系统,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在家监测农场的种植情况,通过这个系统让消费者确信农场作物全部都是无农药种植。“从种到收全程直播”,这是当初王冕的农场留给外界的标签,也让我以为这也许是个用互联网创业的好题材,可没想到第一次与王冕交谈后,之前全部的预想设想都被推翻打乱,彻底凌乱了。

好在多年的采访经验让我在与王冕的交谈中渐渐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索,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个很特别的选题。就是这种直觉选择让这个片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几易其稿,现在回想却也是值得的。

片子的制作过程之所以颇为波折,在于我最终决定的主题,不同于以往对有机农场的惯常做法。大多数有机农场的片子发力点在于经营者的诚实守信,种植过程的艰辛不易。王冕亦有如此特点,只不过他想的更远。他除了是一个农场经营者,还是一个开拓者。他正在做的事情简单说就是通过自己培育益虫,在大棚里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用这种以虫治虫的方式实现农作物无农药种植。这也是片名定为《养益虫》的原因。

养益虫,乍看起来容易理解,实际上要解释清楚王冕做这件事的意义却并不容易,尤其是要在如此短的篇幅,向大多数没有农业生产经验的观众说清楚,需要深入浅出,提炼精准。对于没有多少农业知识的我来说,这次采访首先是个学习的过程,好在王冕也很耐心,蚜虫、蚜茧蜂、烟蚜茧蜂,平时没怎么见过的专业名词,迅速脑补。其实之所以把采访的其他内容全部舍弃,只保留王冕繁育益虫的这部分,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冕本身并不是学农业的,从国内房产审计的工作辞职,一步迈进农业圈,基本上靠的是自学,这种学习能力让我很佩服。而他现在做的这件事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一个空白,通过技术手段让益虫能够大规模繁殖,保持温室里益虫害虫的生态平衡从而脱离使用农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这种方法,也是王冕的梦想。

跟王冕聊天你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和清楚地认知,对农业技术的理解和对发展大局的思考他都侃侃而谈,有时他也会跟你聊聊未来的新构想新创意。可他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创业五年,他居然聊不出几个完整的“故事”,也许中间的过程对他来说都已“过眼云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也许这就是他的本色,朴实、无华。

他的技术化表达困扰过我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我们不是一个只面向专业人士的节目。好在最初敲定选题方向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也算是一种尝试吧,我想也许是王冕那种踌躇满志、从零做起的积极状态也给了我创作的动力。

如果说优秀的人都会有种自负的话,王冕的自负深藏在骨子里,细水长流,需要你慢慢体会。如果说热爱是坚持的最大动力的话,我想对采访的热爱也是深入我骨髓的气质了,从像王冕这样的人那里感受到积极奋进的状态,尽管制作过程曲折,回想仍是一件快乐的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21/8234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