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活动 历史天地

500人大刀队用生命书写抗战传奇

2015年07月24日 10:48

 

喜峰口战役遗址。

喜峰口战役遗址。

“忠魂碑 喜峰口國境警察隊長魁生政五書”,这是一块碑上的文字。如今,这块碑扑倒在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内,任万人踩。园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伪满洲国警察为纪念在喜峰口长城抗战中战死的日本关东军而立的。如今,这块碑成为了每一位到大刀园的游人的记忆痛点。一看到这块碑,大家的思绪就回到了1933年,回到29军战士与日军搏杀的那个初春。

喜峰口

29军将士拼命驻守的英雄地

河北迁西是一个以板栗闻名的地方。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就在迁西县境内,长城脚下。1933年,喜峰口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老婆山就在大刀园内。一路颠簸,汽车到了李家峪村,便可以明显感觉到眼前的山与别处的不同。山势险峻,如一道道天然屏障横亘在眼前。已经可以看到山脊上的烽火台了,这意味着,喜峰口长城也就不远处了。

1933年,这里四周都是战场。如今,82年已经过去,当年的黄毛小儿可能都已经不在人世。但山还在那,长城也在,它们成为了那场惨烈战争的永恒见证者。

喜峰口雄关大刀园还在山的那头,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路途不远,路标上显示只有3.5公里。但一路的上山和下山,显得这一段路十分漫长。越往山里走,人的思绪便越离不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1933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接着用武力将其占领。自此,长城抗战的序幕被揭开。1933年3月7日,带着军长宋哲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驻山西阳泉的29军官兵奉命接替喜峰口长城一带的防务。当年,不知道赶赴喜峰口战场的战士们是否走的也是脚下这条延绵的山路?

1933年3月9日到4月13日,在一个多月内,喜峰口战役格外惨烈,喜峰口也是几经易手。最终,29军势孤不支,不得不按照军分会的要求“放弃喜峰口、冷口”,在1933年4月13日“忍泪撤退”。英雄虽然撤退,但这深山却成了英雄之地。

 

忆当年

500名勇士挥舞大刀与敌搏杀

“(我军)虽遭受敌人之强烈炮火,亦不稍退。……吾军用手榴弹投掷较远之敌人,较近者则挥大刀砍杀,杀声震天,血光满地。”这段出自大公报战地记者的描述,便是29军在喜峰口与敌人近身搏杀的场景。

1933年3月9日,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联合先遣队进犯喜峰口,29军109旅王长海团奉命前往喜峰口御敌。到达前线时,天已昏黑,王长海团官兵即刻投入战斗,与日军拼杀,夺回山头高地的同时,29军伤亡很大。3月11日夜晚,109旅旅长赵登禹亲自率领士兵携带大刀和手榴弹,分两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大刀队的官兵趁着夜色悄悄摸上日军占据的山头,冲进日军营房,大刀挥舞,重创日寇。第二天,日军主力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喜峰口发动了全面进攻。此时,赵登禹和他的大刀队则潜伏下来,待日军炮火一停,便发起冲锋,大刀队从天而降,与日寇展开了肉搏。这一仗,共砍死砍伤日军超过1000人,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飞机1架,还有日军御赐军旗、地图、摄像机等。

张国华是喜峰口当地人,今年61岁的他对喜峰口长城抗战很有研究。张国华称,喜峰口战役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老婆山。当时,29军500人的大刀队趁夜摸进敌人的驻扎地,与日军展开生死搏杀。经过激战,大刀队将驻扎地的日军砍杀干净,但也付出惨重代价。500名大刀队员,最后只剩下23个。

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内有一长城敌堡(御敌的堡垒),它曾见证那场惨烈的战斗。如今,岁月和炮火,使这座堡垒不复当年的雄伟之姿,但登上这座敌堡,耳边山风呼啸,29军战士的喊杀声仿佛还在耳旁。

 

大刀队

以冷兵器抵御日军的抗战传奇

2003年,张国华将29军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开发,取名叫做“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叫大刀园,是因为29军的大刀队。

张国华现在的头衔是喜峰口长城抗战文化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张国华儿时的记忆里,《大刀进行曲》是一首永恒的旋律。长大后,张国华开始寻访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他研究得越深,对29军大刀队就越钦佩。

29军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西北军一些零散部队退到山西,经张学良整编,组成第29军,宋哲元任军长,下辖冯治安的第37师、张自忠的第38师和刘汝明的暂编第2师。经过刻苦训练,29军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战斗力。但是,其装备却奇差。资料显示,29军全军只有十几门野炮和山炮,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仅有两挺。无奈之下,只好发扬西北军的传统,让士兵们背上大刀。

29军使用的大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刀,非常利于劈杀。早在西北军时期,冯玉祥就聘请了一批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适合对付敌人刺刀的刀术,让部队勤加练习。不曾想,这应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为了后来29军的重要武器。

29军留下了大量训练时的照片。年代久远,照片已经泛黄。但从泛黄的影像中,依旧可以感觉到战士们的飒爽英姿。

大刀园内有几把以当年29军实用的大刀为基础铸造的巨型大刀。其中一把在老婆山的半山腰上,在大刀园门口就能够看到。景区工作人员吴瑞林称,把大刀架在那里,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见证。象征着大刀精神,见证着当年的抗日传奇。

新闻辞典

喜峰口战役: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发生在河北一带长城隘口喜峰口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主要战斗之一,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对战日军的关东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24/824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