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国民经济稳中向好,为下半年释放积极信号

2015年07月24日 14:05

 

【事件介绍】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今公布 经济运行处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近日将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投资、消费、居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指出,上半年经济出现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随着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

上半年经济处合理区间

2015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将在今日正式揭晓。在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的情况下,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究竟怎样,备受外界关注。

事实上,在数据发布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做出了整体总结。在7月6日会见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全体代表时,李克强透露,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随后在7月9日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指出,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处于合理区间,许多指标出现回升势头。

先期披露的多项经济数据也印证着上述判断。其中,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处于全年3%左右的目标之内;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连续4个月微高于临界点;上半年进出口同比下降6.9%,但二季度以来出口形势好转,6月出口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对记者分析,二季度以来稳增长力度加大,简政放权、金融等改革不断取得突破,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双双发力,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这些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出现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

下半年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

在专家看来,随着前期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延续近期的好转态势,下半年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触底反弹的迹象,随着稳增长政策从二季度起开始加码,一些前期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对冲,预计中国经济三季度会出现小幅反弹,全年增速也能够维持在官方设定的可控范围内。而在曹和平看来,当前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容小觑,要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李克强在7月10日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进行了定调:“经济增长动力和下行压力并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议,要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务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 和“互联网+”行动有效落地,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消费环境,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率,货币政策尤其要进一步疏通传导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将“前低后稳”,全年增速有望在7.1%左右。

 

2015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透露的经济“表情”

一项项蕴含丰富内涵的经济数据正式发布:GDP、投资、消费、外贸、就业、收入……围绕众多的宏观经济数据,有事实有分析的权威解读不断给出。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出怎样的真实“表情”?

表情1——坚毅:不惧复杂形势,实现7%平稳增长

GDP增长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7%;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温和波动;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附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4、5、6三个月分别为5.9%、6.1%和6.8%。

中国上半年7%的GDP增长,超出了此前一些机构的预测。GDP、CPI、就业等数据都共同指向一个字:稳。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逐月回暖。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

“上半年GDP增长7%,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但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在国新办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7%来之不易,因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体量巨大,GDP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是一个非常大的绝对量。同时,7%的GDP增长率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复杂背景下实现的。从国际形势来看,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复苏总体上比预期低,目前仍然是缓慢复苏、分化明显。并且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幅度比较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从国内来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有所加大,而且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

“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盛来运指出。

仔细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出现逐月回暖的走势。三大需求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上半年出口增速尽管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一系列数据证明,中国经济在复杂形势面前有着巨大的韧性。“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整个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盛来运说。

表情2——自信: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盛来运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充满信心。

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结构继续优化,增长质量有所提高。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同时,民生继续改善,居民收入“跑赢”GDP的同时,居民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盛来运认为,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从先行指标来看,预期比较稳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6月份,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53.8%,今年以来一直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综合以上情况,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盛来运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仍然居于7%~8%之间,能够支撑中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韧性、空间和回旋余地很大。

“这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盛来运指出。

未来,中国政府将坚定信心,掌握发展主动权,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表情3——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亿万人智慧

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网上零售额增长速度将近40%。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

大疆创新,被《华尔街日报》称为“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无人机领域的“苹果”。2014年,大疆创新营业收入在5亿美元左右,大致相当于2013年营收的四倍,而今年的销售额则有望增长至10亿美元。

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大疆创新缘起于一个五六人的研发小团队,2006年创办初期在深圳的一个城中村里租农民房办公。如今的大疆创新已搬到了科技公司扎堆的高新园片区,迎来自己发展的黄金期。千千万万像大疆创新一样的创新、创业型企业也将在中国大地上快速生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改革创新相关的红利会得以继续释放。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增强。”盛来运告诉记者。

日前,华为荣获全球通讯业首个5G大奖——“5G最杰出贡献奖”。华为坚持投入、持续创新,提出了多项革命性的5G新技术,在世界通讯业,正在成为创新引领者。华为无线首席营销官杨超斌告诉记者,华为已经投入6亿美元,在全球9个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投入300多个顶级科学家开展5G网络研发。

据盛来运介绍,从新产业角度来说,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不断涌现,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翻倍,有的达到50%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经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盛来运说。

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民生证券:下半年宏观面对牛市的支撑力可能弱化

经济总体情况

2015年二季度GDP 增长7.0%,环比1.7%,虽低于近三年均值2.0%,但较一季度明显回升,超市场预期。分产业来看,回升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仅增6.1%,比一季度进一步下滑,显示传统工业去产能压力仍大,第三产业从7.9%大幅回升至8.4%,预计和牛市带动金融业收入增加以及房地产销售回暖有关。

全年来看,由于前两个季度占比只有45%,能否保住7%还要看下半年。目前看压力不小,一方面房地产下行、制造业产能过剩、出口增量有限的中长期背景没有改变,传统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另一方面,6月股灾后牛市预期受到影响,IPO放缓,交易萎缩,这些都会影响金融业对GDP的拉动,而这是上半年回升的主要力量。所以,要达到7%的目标,下半年的稳增长还要继续发力。

政策走向

不过稳增长的思路可能会有所调整。从货币政策看,前期连续的降准降息已解决银行间流动性,下一步央行的宽松将更加重“质”而不是“量”,主要是通过降准、定向宽松(PSL、再贷款)等方式降低长端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的传导渠道。从财政政策看,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下滑依然是最大束缚,下一步主要是通过加快PPP项目签约和城镇化基金扩容来解决融资问题,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明显回升。

市场含义

稳增长的思路逐步从加“水”转向加“面”,边际上对市场流动性的刺激作用有所减弱,再加上发改委保在建工程等系列稳增长措施,实体信用萎缩的情况有所缓解,下半年宏观面对牛市的支撑力可能弱化,全局性疯牛难现。但考虑到居民从不动产到金融资产的重配以及改革转型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市场依然不缺乏结构性的机会。

【启示与思考】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透过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效应陆续显现。此外,从消费、就业等情况看,多项数据好于预期,物价总水平涨势温和,并无通胀压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等良好态势,也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增添了砝码。这个“总成绩单”可以用“来之不易”形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面临的任务很艰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得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7%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还能保持7%的增速,从全球范围来说,绝对属于中高速。可以说,7%的增速是一个积极的、逆势而上的数字,是经济“进”的表现,而不是“退”的表现,反映出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有所增强。

取得企稳向好的成绩单,主要应归因于稳增长的政策见到了显著成效。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上半年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全方位的稳增长措施。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也给经济注入活力。投资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看来,这些因素都在拉动经济增长,政策集成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已现缓中趋稳势头,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总的来说,上半年增速缓中趋稳,延续了一个“稳”的轨迹。稳,是经济增长可持续的一个重要信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24/8241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