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农民工数量增速下滑的挑战与机遇
2015年08月04日 13:34近日,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仅同比增长1%,农民工不再是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蓄水池”,人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农民工的增速,从2010年起已连续4年出现下滑。(8月3日《京华时报》)
如果稍稍对近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变化有所了解,来自人社部的这一关于农民工数量的统计结果,相信不会令人意外。一来,从2010年开始,农民工的增速已连续4年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农民工增速同比增长仅1%,不过仍是既有趋势的延续和加深。二来,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16至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出现绝对数量下降。
因此,农民工增速的下滑已经是一种必需接受的事实。如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的持续减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数量出现增速下滑,是一种必然。再比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特别是在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提升的背景下,青年农民工的减少,也将令农民工数量的增加趋缓。可以预见,农民工增速的下降在未来还将持续并加剧。
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本质上其实是我国人口红利式微的一个缩影,其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驱动,主要靠“世界工厂”来维持,而支撑这一发展模式的重要优势就在于,数量众多且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而农民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换言之,农民工数量增势递减,首先将对于这一产业模式带来不小压力。事实上,数年前就开始显现的民工荒,已经证明了这种影响的存在。如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珠三角外省农民工年均减少30万人。
另一方面,随着青年农民工的减少,农民工的高龄化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有统计显示,截至去年,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由2010年的65.9%下降到56.5%,降幅近10%;而50岁以上农民工比重则由2010年的12.9%上升至17.1%,增长了4.2%。那么,这批高龄化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高龄化将对经济生产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高龄化农民工与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破解?这些都亟待评估并作出及时的应对。
当然,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挑战的另一面也意味着机遇,即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不再,将不可避免的倒逼企业进行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企业来讲,提前预见这一趋势,并作出相应的转型升级,就能更主动规避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整个国家层面,则要加大对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以尽快缩小产业转换之间的过渡阶段,适应低人口红利模式下的发展新常态。
另一种“机遇”还在于,随着农民工数量增速下滑,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的好处将更深刻的被社会各方所认识。过去那种把人口视为负担和洪水猛兽的看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由此带来的观念变迁,或将为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更多动力。
农民工增速的趋缓,不应该只被视为是某一劳动力群体的结构变化。而更应看到这是人口红利消失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开端。可以预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窗口内,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必将承受这一发展趋势所带来的现实影响。而影响是大是小,是挑战多于机遇,还是机会大于压力,关键取决于相关改革和应对的力度与科学性。
责任编辑:郭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04/8262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