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扩大教师注册试点 打破职业终身制
2015年08月10日 15:44
【事件介绍】
教师资格注册试点扩至28省 将打破职业终身制
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称,今年将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浙江、湖北等15个省(区、市)试点基础上,新增13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其中,北京、江西、河南等7个省份将于今年秋季启动改革试点。
新增13个试点省份
通知透露,此举是为了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按照教育部工作总体安排和有关省份的改革意愿,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浙江、湖北等15个省(区、市)试点基础上,新增13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其中北京、江西、河南、湖南、甘肃、青海、宁夏等7省(区、市)于2015年秋季启动改革试点,天津、辽宁、黑龙江、广东、重庆、云南等6省(区、市)于2016年春季启动改革试点。新增试点省份原则上选择1-2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资格考试有效期3年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一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2015年,按照规划我国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区内,教师资格考试有效期为三年,教师资格证须每五年注册一次。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考,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在校专科学生大二、大三可以报考,本科学生大三、大四可以报考。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试点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扩大改革试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的准备工作,研究出台本省(区、市)试点实施细则,并要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理解、支持并参与到改革中来。
教师资格证三年一审倒逼教师终身学习
原本一劳永逸的终身制被打破,三年一审,会不会让老师们感到压力?是否影响教师资格证的效力?市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资格证注册的初衷并非为难一线教师,而是为了让老师终身学习提高道德和专业素养,规范教师队伍。注册不合格者虽持有教师资格证但不能再教学,但非公办中小学教师不受此政影响。
“不会给日常工作 带来额外压力”
《方案》规定,首次注册合格后,相关教师进行定期注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才算合格:取得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表现合格;注册周期内,每年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360个继续教育培训学时;身心健康,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采访中,老师们对《方案》的规定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张店一中老师王慧军告诉记者,注册教师资格证并不会给他们工作带来额外的压力。“注册合格的条件都是基本条件,是平时老师都在做的常规工作。但会起到督促的作用,防止部分老师从中投机取巧。采取这样的考核方式对新老教师一视同仁,因此很公平。”王慧军说。
“实行教师资格证注册,可以有效规范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终身学习。”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工作人员徐晓飞介绍,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从而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
不合格教师能否重返讲台还未知
如果注册不合格的教师还有机会重返教学岗位吗?对此,教育工作人员表示,《方案》没有对注册不合格教师以后能否有机会重返教学岗位做出规定。《方案》规定,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且影响恶劣的,一个周期内累计两年及以上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被撤销或丧失教师资格的,这3种情形列为不合格。“不合格多属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如涉及到违反师德以及撤销教师资格证等问题,恐怕以后回归教学岗位就很难了。”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对教师的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合格,大多数教师都能达到合格,这是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准则,因此多数老师都是合格的。”王慧军表示。
打破教师终身制关键是重塑职业信仰
师德沦陷为公众关切和忧虑,在教育体制和机制弊病丛生的处境下,教师资格改革,也许将激荡这潭死水,重新激发教育的活力。当然,此番改革,不仅仅是为师德改善,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教育现代化深化、建立长效机制的改革举措。
长期以来,教师处于体制化壁垒之内。在计划经济时代,终身制的职业保障通过降低风险和荣耀激励,让教师成为最敬业也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不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样的保障却产生了负面效应:倚仗体制的退路,不少教师在谋取私利和私欲的道路上狂奔,教师的光环和圣衣之下,隐藏着的是复杂的灵魂。
事业化的神圣,终究还是需要职业化的基底来支撑,信仰不应该永远虚无地在空中飘荡。由此意义而言,以终结教师资格终身制来实现教师的职业化,与其说是进步,倒不如说是回归。圣坛最终难免成为祭坛,祛除终身制光环,重新厘清教师的资质和责任,恪尽职守的朴素价值才能重新体现在教师群体的身上。更重要的是,如此教师资格改革,不但为教师资格准入建立了竞争机制,更是建立了淘汰机制。
当然,改革最终能否契合公众预期,恐怕需要依靠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资格改革还在小范围内试点的时候,就有民众提出质疑:资质认证会不会制造教育管理者兜售权力的灰色空间,会不会成为行政化校园里排除异己和异议的手段,职业的危机会不会过度消耗教学的精力……如此种种,不仅仅表达着教育从业者和民众的公平忧虑,更攸关此番改革最终是否会与初衷相背离。
从内心而言,身处师德沦陷焦虑下的公众,是很希望和很欢迎来这么一场教师资格改革的。当“铁饭碗”被打破,在职业风险之下,教师们能够对这份职业保持虔诚,提高门槛很重要,但既然引进竞争机制,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也很重要。打破围城,通向师道尊严的路途,还是藏污纳垢的泥潭,关键在于制度的对接是否严密和完善。应该意识到:教师这种职业培养的,不仅仅是人才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更是我们的未来。
【启示与思考】
教师师德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孩子的成长;其是否严谨治学,传道授业,为人师表,学生和家长心中自有一把秤。同时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必须让广大学生和家长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打破教师终身制的关键是谁说了算。有必要将权力交给广大学生和家长,让民意决定教师的去留。如此,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定期注册制的客观公正,促使教师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每一名学生负责。
一个行业只有不断优胜劣汰,新老交替,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热忱,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与时俱进,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破教师终身制更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参与和支持。但此举付诸实施则需要努力建设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应与教师待遇改善同步进行。
在多元化社会里,任何职业都不应该有终身制。改革教师“终身制”就像改革公务员“终身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关键是怎么改、如何操作,确保改革科学、合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但是,不能因为打破教师的“终身制”而分散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思和精力,让学生成为这种改革的牺牲品。毕竟,要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让被淘汰者心服口服,还需要周密的配套措施给力;否则,这种改革之举可能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10/828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