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难在哪里?
2015年08月17日 14:09
【事件介绍】
带薪休假难落实:怕影响前途和收入
最近,北京宣布将对带薪年休假的落实情况实施监察。在北京一家国有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很兴奋:“太好了!真希望政府这么一查,我们就可以带薪休假了!”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然而,人社部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有50%。
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的张女士和陈女士一样不敢休年假。“领导都没休假呢,我们怎么好意思休?万一给领导留下不勤奋工作的印象,以后调动、升迁都麻烦。”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中,按规定休假会被视为“偷懒”“事业心不强”,很多人想休假却不敢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42.4%的职工“不休或未休完带薪休假”的原因是“担心休假影响前途”。
也有一些劳动者是自己不愿休假。“我做销售,工资大部分都是提成,底薪很低,带薪休假的‘薪’是指底薪,还不如不休。”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黄先生说。
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的孙女士放弃带薪休假是因为申请手续太麻烦:“休假得给公司打报告,还不一定批准。就算准假了,老板也可能会在休假期间安排工作。”孙女士说。
还有人不知道自己有权带薪休假。“我干了一年多了,没听说过带薪休假。不干活儿谁给你钱啊?”李先生去年1月开始在北京做保安,除了春节放了几天假,基本上全年无休,包括周末。
企业应认识到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将改变,带薪休假可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刺激消费、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都是有好处的。”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落实带薪休假,也可以缓解黄金周出行人流过于集中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
为什么带薪休假难落实呢?刘俊海分析,一些企业认为,员工休假不仅客观上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还可能对企业生产流程造成一定影响,影响企业利益。同时,劳动执法力度偏软,也导致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劳动者只好忍气吞声。
有人说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发展到全面落实带薪休假的程度。刘俊海说:“我国把职工享有带薪休假写入法律,就说明发展阶段不能成为拒绝落实带薪休假的借口。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注重劳动者休假权,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刘俊海建议,企业方面要认识到就业市场供需关系迟早将发生改变,带薪休假可以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劳动者方面也应加强维权意识。
当然,劳动者通过法律主张自身权益,前提是社会舆论和法律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执法者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严肃性,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应鼓励劳动者这样做。“北京等地对带薪休假落实情况实施监察,是个很好的开端,相关的执法部门应继续加大监察力度。”刘俊海说。
强制带薪休假应完善配套措施
早在几年前,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相继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推行强制休假制度。如按照苏州市的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将根据自己的年假时间,在下半年轮流休假。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外出度假的费用由本人自理。单位按照员工的实际休假天数,每天发给一定的补贴。苏州市为了保证年休假制度落到实处,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休假台账制度,将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休假情况登记记录在案。放弃休假的不仅不发补贴,甚至还有可能被取消年底评选先进的资格。
不言而喻,轻轻松松在家休假照样可以拿工资、补贴,是每名工作人员求之不得的事;而辛辛苦苦来上班干活,不仅拿不到补贴,甚至还有可能被取消年终评先创优的资格,则是大家都不情愿干的事。让人感到蹊跷的是,带薪休假这样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却需要政府出台硬性规定强制执行。究其原因是由于已经实行20多年的年假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早在1991年,国家就恢复年休假制度,随后出台的劳动法进一步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实际享受带薪休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不是很多。
事实上,大多数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权利的人,并非个个都是工作狂,不知道放松心情或不顾及身体健康。问题是,良好的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据媒体报道,唐先生是沿海某市经济主管机关的中层干部,其有假难休的尴尬就颇具代表性。他已有20多年的工龄,按规定每年可以休假14天,然而自从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10多年来,他一次假也没有休过。因为他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日里隔三岔五都要加班加点,双休日也难得休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休假的事情。更主要的是,不少人思维中都存有着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的固有观念,自己休假之后势必会加重其他同事的工作负担,所以很难开口提休假的事情。倘若别人又顶不上自己的岗位势必又会影响工作,所以有些人这么多年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休假的事情。
毋庸置疑,一些地方政府出台强制休假制度,其本意无非是确保应该享受带薪休假的人员能够真正享受这一权利,从而保障大家的休息权和身心健康。但这一利好的事情,执行起来结果却有可能出人意料,如在很多地区大多数应该享受的人并没有因此获得很好休息。究其原因,既是因为现行带薪休假制度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的不足,也包括单位乃至整个行业的休假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制约因素,更有社会对于劳动者休息权缺乏应有尊重的传统思维的桎梏。
应该说,一些地方政府以关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出台强制休假制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仅有强制性规定,缺乏必要配套措施的话,带薪休假制度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要让带薪休假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除了切实转变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息观念外,更主要的是应在进一步完善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工作等方面加以细化和改进。如实行年度计划安排、轮休、换岗、家庭成员休假衔接等制度。相信只要能给大家创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科学方便的休假环境,无需麻烦政府出台此类强制性规定,带薪休假制度就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
落实带薪休假,别跑偏了
近来,为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细则。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带薪休假已开始趋于“强制性”。其中,兰州规定符合条件的必须休年假,应休不休的年假不再补贴;广西总工会则要求把休假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评优评先条件,不执行年休假的企业,一律不予通过。“不休假就不能评劳模”一说,遭到了许多网友“吐槽”。
凡事喜欢搞“一刀切”,这是不少政府部门的老毛病。这次,一些地方老毛病显然又犯了。
推动带薪休假,既是落实国民的休息权,也为刺激经济,助推旅游消费业。多年来,国内带薪休假推行情况一直不是很理想,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本是制度配套,结果变成瘸腿走路。这才有建议采取强制带薪休假一说。只不过,强制云云,主要针对那些执行效果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是带薪休假的重灾区,外来务工人员是休假权的受损群体。
人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起来相对较差。兰州等地的强制性规定,针对的却是机关事业单位,这部分机构原本执行的情况并不差,再行硬性规定,不免显得矫情。
当然,这些地方可能比其他地方执行效果差,但毕竟属于行政权力能够有效抵达的地方。“不休假不能评劳模”,也难免矫枉过正。在这些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带薪休假,关键是做好工作安排和交接,让休假者能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否则,在一些“长官意志”较为盛行的部门,哪怕工作人员想休息,也轻易不敢提出来。
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地方的做法,其实是念歪了经,既没有把握带薪休假的政策内容,也误读了强制休假的舆论呼声。
带薪休假,带薪和休假缺一不可。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二是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此外,根据相关规定,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
这就是说,职工既有休年假的权利,也有未休年假获得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权利。上述地方如此强制休假,显然扭曲了制度规定,损害了职工权利。此前,各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些企业不给假也不给薪,或者只给假不给薪。上述地方一定要给假,否则不给补贴,或者不给评先进,并非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而是不折不扣地与政策唱反调。
要么给休假加正常工资,要么不休假给3倍工资,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越搞越复杂?
【启示与思考】
众所周知,带薪休假是所有职工的一项权利。然而,多地出台的落实细则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强制带薪休假实为强制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率为50%,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贡献”。
这些地方细则之所以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概是因为:其一,地方细则制定者或许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不便干预企业管理,带薪休假是企业“家务事”。其二,地方政府本来就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有各种考核指标,这次把带薪休假纳入考核,只是增加一项考核内容而已。但是,对企业似乎没有更好的强制手段,因为很多中小企业不会在意政府的考核、评优。其三,由于企业为地方贡献税收,地方政府在制定细则时就会重点考虑是否影响到企业利益,继而影响地方利益。
强制带薪休假要落实好,必须注意对象和方式。强制带薪休假应该强制的是不守法的单位,而不应该强制职工本人。职工能不能带薪休假,决定权首先在用人单位。地方细则把休假与个人的考核、评优挂钩,完全搞错了对象。这样做,似乎以提高带薪休假落实率为目的,这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某些单位在落实率上造假。
如果,强制带薪休假的背景和时机还不具备,强制带薪休假就可能用错了力:强制机关事业单位带薪休假,这些机构实行带薪休假本来就不是什么难题;强制个人必须带薪休假,让带薪休假成为一种强迫性权利,这干扰了个人的选择和自由;强制企业必须执行带薪休假,导致企业转移压力,弄虚作假,也可能给企业造成经营压力。
虽然,强制带薪休假似乎可以带来美好结果,但是,期待不能先于理性作用于信息,制度的善意未必能带来更好结果。在面对带薪休假落实难时,需要更务实地分析问题,更严谨地提出解决建议,在务实理性中逐渐解决问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17/829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