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幼师虐童事件”何时休!

2015年08月21日 10:11

 

【事件介绍】

 

广东幼师用脚猛夹男童下体 男孩尖叫挣扎

近日,海丰附城镇中河某幼儿园发生老师虐童事件。在视频中,一名穿着白色上衣的老师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教训”男童,另一名穿着灰色上衣的老师摄像取乐。随后,又“转移阵地”,白色上衣的老师不断拉扯男童衣服,并用脚夹击男童下体。

整个过程中,孩子不断哭叫,在场的老师没有一个人加以阻止,而是袖手旁观。现在有不少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报道事件,结果都受到舆论一致谴责。该名老师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看着孩子惊恐的脸和哭叫声,试问:谁来保证幼儿园孩子免于被虐的恐惧?

据海丰县教育局8月14日通报,2015年8月9日,有网友在汕尾市民网上发“海丰某幼儿园变态女老师用脚夹击男童下体”的网帖及上传相关视频。8月13日,视频在网上及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并引起围观。

获悉该情况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沈木荣、县长陈德忠相继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县教育局、附城镇及公安派出所等单位迅速核查调处,关注幼儿家长情绪,稳妥处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县教育局主要领导立即带领相关股室负责人和附城镇中心小学班子成员,会同附城镇、公安派出所开展处置工作,对涉事幼儿园进行调查,第一时间联系视频中被虐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安抚情绪,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在公安派出所的全力配合下,及时将涉事幼儿园举办者、视频拍摄者和肇事幼师等召唤到位,进行调查询问,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

经调查,该视频拍摄于2015年7月11日,拍摄者张某兴(女,海丰县附城镇人,原为该幼儿园幼师,7月27日后已辞职离开该园),视频于8月9日上传汕尾市民网;涉事幼儿园为海丰县附城镇东欢幼儿园,举办者为郑某嘉(女,海丰县大湖镇人),肇事幼师王某瑶(女,海丰县附城镇人),受虐儿童为陈某(男,6岁,海丰县人)。至8月14日凌晨2时30分左右,事件处置完毕,涉事各方初步达成调解协议,受虐幼儿家属情绪稳定。另外,责成视频拍摄者、上传者张某兴必须将该视频在网上删除,同时对该幼儿园作出停业的处理决定,并于8月14日发出停业通知。

 

幼师用脚猛夹男童 虐童事件为何一再发生

相对儿童身体上受到的折磨,幼小的心灵受到的伤害才是更可怕,甚至导致儿童性格变化、影响一生。儿童没有完全行为能力,说话做事全凭主观喜好,有的孩子安静一些、有的调皮一些,全是天性和家教使然,谁也不能保证每一名送到幼儿园的孩子都是“乖宝宝”,幼儿园的老师有责任承担教育、照顾、监管孩子的义务。而体罚、打骂、虐待儿童,不仅仅是道德的缺失,更是监管部门管理的缺位。

个别幼儿园教师资质不全、素质低下是主因。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不仅要求“能歌善舞”,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经培训后才能“持证上岗”,而很多幼儿园聘请的幼教却无从业资格、没有经过正规教育,不懂儿童心理、缺少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虐童事件发生,教育监管部门亦难辞其咎,新闻中的幼儿园负责人接手幼儿园3年,发生虐童事件后,教育局才发现该幼儿园没有登记注册,属违规办园,涉事幼师没有资质,笔者不禁要问“早干嘛去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无证办园、无证任教。

减少和杜绝幼师虐童案件,需要相关部门肩负起监管职责,用法律为孩子保驾护航,加大对虐童人员的处罚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幼师素质、改善幼师待遇、加大幼教经费扶持……反思幼师虐童,我们不仅需要道德上的拷问,更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让每一名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闹着玩”,幼儿园的回应“一语中的”

幼师涉嫌虐待幼儿,幼儿园回应称,幼师和孩子闹着玩儿,不过动作粗暴了点。听闻此言,难不成幼儿园平时就是这么“玩”的,只是动作没这么大,这次事件只是不幸被爆出来了。对此说法,笔者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幼儿园的常态管理,办学教育就是“闹着玩”的心态?

固然,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以玩代教也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而且,孩子天性好玩,不约拘束于规规矩矩的课堂也属正常现象。但是,作为教育单位的幼儿园却不可有“闹着玩”的心态,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教育以哄孩子为主,对师资队伍不认真管理,随之任之,出现这类虐童事件看似偶然,却也必然。

再看校方回应。想必涉事幼儿园随着事态扩大也看过相关视频,但是,其回应却让人咋舌。没有诚恳道歉,刻意淡化事件,有意无意大事化小的口气也暴漏出自身办学不负责任的心态,可谓是欲盖弥彰。

幼儿园如此“任性”的回应,也颇能反映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些乱象。

幼儿园发生类似虐童事件绝非此例。一再发生,必有其因,也有必要究其因。幼儿园申请办学资格是否轻松“过关”,选择师资是否“信手拈来”?借此事件,也呼吁教育管理部门要严审办学资格包括师资资格,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管,发现违规现象一律严处,不要让一些不负责任的幼儿园利用孩子的“无知”,搞起黑心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梦魇。

 

避免“虐童”事件须提升幼师职业门槛

根据视频显示,老师用剪刀脚夹幼童下体取乐,面对老师如此行为,幼儿园副主任的解释却是,“涉事老师当时是和孩子闹着玩”。看到这个回复,民众不寒而栗。在这个幼儿园,老师竟然用“猥亵”的方式来玩乐,如此方式被“教育”出会是怎样人格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幼师“虐童”事件,不是个案。有爆踢孩子的、有拉着耳朵提起孩子的、有让孩子舔地板的,等等,诸多例子加在一起,简直一部科幻片,“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作为孩子的“灵魂的工程师”,幼师本该是一个满怀爱心、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知识的工作者,然而事实上,幼师的“虐童”手段却让人匪夷所思。

每每遇到“虐童”事件被曝光,涉事老师或者园方多是将事件解释为“一时冲动”、“玩闹”等不痛不痒的原因。如果真是基于这些原因,那么不论涉事方如何进行“痛彻心扉”的反省,“虐童”事件依旧会再次发生。

要防止“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从根源上预防,那就是提升幼师职业门槛。目前,对幼师的理解,多是带着孩子玩儿的“孩子王”,所以,对幼师的要求,往往是不需要过高的专业知识,进入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大。

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是说,3~6岁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也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幼儿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幼师。

【启示与思考】

人们通常把孩子称为“祖国的花朵”,象征着朝气与希望。把教师比作“园丁”,工作就是修修剪剪,良性引导,让花儿绽放出应有的芳香与美丽。但诚然,在“花朵”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顺风顺水,规规矩矩,也不可能言听计从,不犯错误,需要“园丁”的时刻紧盯和谆谆教诲,必要时还要假装家法伺候,软硬兼施。但过犹不及,粗鲁、暴力地“修剪”并将适得其反,再坚强的花儿也禁不起“下体取乐式”的玩闹。

幼儿园是成长的起点,有着最原本的天真无暇和无忧无虑,是性格的养成阶段,也是心灵的塑造阶段。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童年的快乐。然而,事与愿违,频发的幼儿园虐童案件然人不寒而栗,汕尾东环幼儿园的“玩闹”行为更是令人胆战心惊,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影响孩子的发育与成长,更使孩子的幼小心灵埋下了阴影,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行为,增加了孩子的暴力倾向,性格的养成很有可能因为受教育的扭曲而发生偏离。对孩子、对家庭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我们在为孩子受到的伤害而感到痛心,对幼儿教师令人发指的行为而愤怒时,更应该防微杜渐。笔者将孩子送到了一新办幼儿园,这里安装了全程监控系统,随时可用手机或电脑端口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实时视频,吃饭、睡觉、学习、游戏尽收眼底。笔者在见证并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欣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积极、健康、安全的,这样自己工作地也很安心、很踏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此外,还要扫除“杂牌军”,推崇“正规军”,通过提升待遇、加强督促等手段,提升幼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要完善国家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增强对虐待行为的威慑力;还要加强幼儿园的把关作用,加强师生家长的沟通活动,等等。

习总书记曾讲过,“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国家的呼吁,也是公众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撑起快乐成长的蓝天白云,让无暇的笑容永驻孩子脸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1/830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