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为娱乐节目限行封村 是权力还是任性?
2015年08月24日 10:34
【事件介绍】
湖南绥宁为娱乐节目限行封村 交警称为保密需要
日前,湖南省绥宁县政府发布的一则保证娱乐节目正常拍摄的通告,在当地引发热议。通告显示,为了这档节目正常拍摄,当地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限行、封村措施,还对可能出现的不听劝阻者提出严正警告。12日上午,绥宁县政府办、交警大队及关峡乡政府等多个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证实此通告属实。
通告:不听劝阻当场处置
这份在网上流传颇广的通告称,在该电视节目的拍摄期间,“8月11日上午7点半至13日晚7时,省道S319关峡至横路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所有车辆绕道行驶”,并要求相关路段,公路沿线禁止车辆停靠,“违者一律抄牌并强行拖车”。
除了限行,通告对拍摄涉及的村子出入也做了规定,“本村村民一律凭身份证、户口本出入”,并严禁村民围观现场,“严禁用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摄影摄像,严禁发微信”。
通告称,节目的拍摄是宣传、发展当地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通告最后强调,“凡不听劝阻,违反通告要求的,现场执勤干警有权当场处置,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告的落款是绥宁县政府。
交警微博称为保密需要
尽管通告未直接提到节目名称,但网友透露,这档节目是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封路,封村,封人员?不是搞个宣传片吗?这个动作有点大,扰民!谁给的权力?”针对通告,有网友在当地红网论坛质疑。当地一位不便具名者对记者称,通告在相应路段有张贴,虽然为拍摄节目有一些保障措施可以理解,“通告里的措辞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实名认证为绥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中队长的@绥宁杨交警,在微博中反驳网友:“为了拍摄顺利进行和节目内容的保密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限制一些人和车辆通行,你就这么大的意见吗?”其透露,县里为了争取这次拍摄活动,花了很大人力、财力,“现在很多县市也在争取拍摄机会,但还是被我们争到了。”
绥宁县政府办、交警大队及关峡乡政府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今日上午均向记者证实通告属实。关峡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称,作为保障人员,他们也没机会接近拍摄现场。
为娱乐节目限行封村中的舆论偏见
对于新闻中提及封村、限行的有关内容,笔者特意向知情人士进行求证,却发现报道陈述却不够全面。由于该节目的知名度和众多明星的吸引力,大批群众力图涌入节目驻地,他们的心情相信众看官都能够理解,但其不够理性的行为却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因而在当地政府“用词不当”的通告前碰壁时,他们自然就有些“不爽”需要发泄,之后媒体的有关报道也就“应运而生”。
尽管在后续报道中也公开了当地网友“封路只是封一小段,大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节目拍摄也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只是通告措辞有点严重”的言论,但这已于事无补,第一印象的太过深刻甚至于会让公众质疑后续内容的真实性,而报道对当地造成的负面影响早已难以估计。
谋求发展本是当地政府的职责所在,为了加快发展,当前许多地方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报道中涉及的真人秀节目曾经让重庆武隆、云南普者黑等之前少为人知的地方成为热门景点,这是当地政府怎么推广也难达到的效果,因此绥宁想借助节目提升人气的的做法并不难理解。
身处舆论场,公众还须多几分善意和担待。地方要发展,得靠群众多支持。尽管当地政府在发布通告时对措辞考虑不周,对群众感受顾及不够,但其良苦用心还须群众多理解。地方要发展,得靠媒体多关照。媒体在批评监督之时也需多几分善意和谨慎,以免伤及无辜。当地政府也要从事件中吸取教训,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多听群众言,多虑群众事,以群众为重,方显公仆本色,始能上下一体、团结一心投入发展改革大潮中去。
"限行封村"的不是娱乐节目而是权力
拍摄人气旺的娱乐节目,当地政府给予一些支持,是理所当然的,可现在不仅作出了“限行”,而且还规定“本村村民一律凭身份证、户口本出入”,并严禁村民围观现场,“严禁用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摄影摄像,严禁发微信”。显然,是要一切都要以“娱乐节目”的拍摄为中心了。这让人想起了以前少数“领导”的出行,既要警察开道,又要限行,可现在领导出行都不搞这一套了,为何娱乐节目的拍摄竟然要如此兴师动众?
一方面“限行”是有法律规定的,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行,比如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行交通管制,可拍摄娱乐节目显然够不上“限行”条件,另一方面“封村”更是荒唐,这是在侵犯公民的权利,有违法的嫌疑。
本来,当地政府可以事先作好宣传,请求当地老百姓为拍摄娱乐节目尽可能提供便利,而当地政府也可以加强安保,以免出现意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使用“限行封村”的做法。
“限行封村”的做法,明显是权大于法。不过,深究下去却不难发现,这是权力为求得“政绩”而不择手段,甚至狂言,“凡不听劝阻,违反通告要求的,现场执勤干警有权当场处置,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居然要以依法治公民,真是莫大的笑话。在老百姓看来,不过是一个娱乐节目,为何要扰民?可在当地官员看来,这件事却无比重要,其最终的秘密是——县里为了争取这次拍摄活动,花了很大人力、财力,“现在很多县市也在争取拍摄机会,但还是被我们争到了。”——对于一个娱乐节目,竟然要花很大人力、财力才能争取,这背后有腐败的嫌疑,上级部门应该介入调查,究竟花了多少财力?是否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比“限行封村”更需要追查。
限行封村,是娱乐节目任性还是政府妄为?
除了限行,通告对拍摄涉及的村长出入也做了规定,“本村村民一律凭身份证、户口本出入”,并严禁村民围观现场。
节目的拍摄能对当地进行宣传,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带动效应,因此很多地方都希望节目选在当地拍摄。据说,很多县市都积极争取拍摄的机会,绥宁县是花了很大的人力、财力才争取到。县政府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拍摄机会当然会对节目组一切要求都“来者不拒”。即使“限行封村”、“查证出入”也在所不惜。
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央领导出行都轻车从简、禁绝扰民,一个娱乐节目就让县政府发布限行封存的通告,真令笔者惊叹。从表面看这的确是娱乐节目任性,但是当地政府这个“帮凶”更是胆大妄为。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单纯为经济指标服务的。限行封存、查证出入势必会给当地人民带来不便与影响,因此通告惹得当地群众纷纷吐槽。作为政府,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为娱乐节目限行封存,政府有这个权利吗?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绥宁县公安局交警在微博中反驳网友质疑,“为了拍摄进行和节目内容的保密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限制一些人和车辆通行,你们就这么大意见吗?”若真的有法可依,网友至于有质疑的态度吗?不允许群众反映意见,这是政府的作为吗?
政府的任何行为都代表着自身的形象,希望政府在做决定前多为民考虑,保证一切行为有理有据。政府作为不妄为,还会有质疑与反对的声音吗?
【启示与思考】
为了一档娱乐节目的正常拍摄,湖南省绥宁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行、封村措施,还对可能出现的不听劝阻者提出严重警告。政府出台措施不是为了服务百姓,而是为了一档娱乐节目,据说这档娱乐节目还是和其他县市争取过来的,绥宁县政府如此卖力为哪般?
众所周知,娱乐节目的录制地往往都会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前,各地政府都把招商引资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招商引资做为加快本地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于是,在《爸爸去哪儿3》这档热播节目选址拍摄的时候,当地各县市都想把“金凤凰”引到自己的“山窝窝”里,据说绥宁县争取到这次拍摄机会,花费了很大人力、财力。虽然绥宁县发展旅游业是为了人民,而为了发展旅游给当地老百姓造成日常生活的损害和困扰的话,那说什么发展都不切实际了。在强调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公权力扭曲行为,是一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的表现,是一种崇拜GDP的短视行为,是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是赤裸裸的“有奶便是娘”的表现。
然而,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宣传发展旅游业是好事,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却不应被过多打扰。大家都看过《爸爸去哪儿》节目,为了顺利拍摄和节目内容保密需要,管理部门出台一些临时措施无可厚非,但像通告中列出的这些规定,却难免有些反应过度。退一步来说,就算真的需要如此戒备森严的拍摄节目,那么相关部门也应提前和当地居民进行细致沟通,把原因都说清楚了,相信老百姓也是能够理解和配合的。如果沟通不到位,却只是登出这样一篇措辞强硬的通告而已,那么也就难免让大家心有怨言、议论纷纷了。
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其他热播节目,相信今后还会吸引更多的地方争相承办。在这里,笔者也希望能给后来者们提个醒,光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愿望还不够,在与民众的交流上也应及时、到位。否则的话,好心也难办成好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4/8325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