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阳光跟帖”集结网络正能量

2015年08月24日 16:35

 

【事件介绍】

 

争做好网民“阳光跟帖”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你带来清风,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你迈步向前,才能跨越前方的障碍……”8月14日,“阳光跟帖”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据主办方介绍,“阳光跟帖”行动旨在通过开展阳光公开课、阳光微剧、“阳光随手拍”微视频大赛、高校“阳光言论·理性声音”辩论赛、“求阳光”校园互动跟帖活动、“阳光跟帖”社区万人签名活动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倡导广大网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理性评论、文明跟帖,壮大跟帖评论正能量,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活动专题网站、认证微博、微信也已于近期开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30多家媒体单位和70名网友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青年演说家梁植、腾讯网编委李游分别作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和网络媒体代表发言,呼吁网友们善用“网言网语”,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青少年偶像组合TFBOYS被聘为“阳光跟帖”行动首批宣传大使,并现场宣读了《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阳光跟帖”行动倡议书》。

据悉,“阳光跟帖”行动还将推出主题歌MV、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推动全社会弘扬“阳光跟帖”理念,共同参与网络环境治理,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阳光跟帖”行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起,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百度、奇虎360、今日头条、58同城、四月网、独家网、当当网、去哪儿网、淘在路上社区、天涯社区、秒拍、人人网、中青盛世、遨游网、合一集团、华视传媒、华语传媒、分众传媒、榕树下、益云、杨桃传媒、一点资讯等新闻媒体、网络机构联合倡议开展。

“阳光跟帖”,点亮网络文明的火炬

互联网时代,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各类事件的观点,对于别人的看法、观点,都可以跟帖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大多数人跟帖能够做到文明、理性,但也有少数人跟帖充满着暴力、戾气,对网络文明产生了负作用。

“阳光跟帖”,为的是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之前,相关部门对谣言、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进行了整治,使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少了很多。谣言、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充满网络,会让网络乌烟瘴气,使用互联网的人就会被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所困扰。打造清朗网络,为的是让互联网健康、积极、向上,让互联网成为弘扬主旋律、集聚正能量的阵地。这样,人们才能从互联网上汲取到有益的养分并使其为我所用。如果负面信息掺杂其间,就会使信息变得好坏不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受影响的将是每一个人。

“阳光跟帖”,让网络洒满阳光。好网民,“好”在集聚正能量、摈弃负能量,“好”在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好”在不给互联网添乱。营造网络文明,需要每个人增强主人翁精神,不能因为自己力量弱小就什么都不做。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弱,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几亿网民的力量能够聚沙成塔、滴水成冰。营造网络文明,每位网民应该从跟帖这样的小事做起,跟帖的时候要做到文明、理性。暴力、戾气只会让人感觉你的道德文明素养非常低下。有理不在声高,不是说谁更暴力、戾气谁就有道理,而且你的跟帖充满了暴力、戾气,总想着将观点强加于人,别人就不会乐于接受你的观点,还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你就会感到赔了夫人又折兵。跟帖,为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和、理性与暴力、戾气之间,无疑是前者更好。你平和、理性,娓娓道来,人们才会乐于倾听,才会乐于接受你的观点。

“阳光跟帖”,呼唤中国好网民。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有了个“麦克风”,使用“麦克风”要有“把关人”意识。跟帖是你发表意见的渠道,你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做到文明发言、理性发言。“你怎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世界就怎样”,你文明、理性,世界就文明、理性。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的愿望,都愿意成为好网民,那就应该从跟帖做起,文明、理性地发言,以实际行动为网络文明的大厦添砖加瓦。

“阳光跟帖”,点亮网络文明的火炬。愿每位网民都能积极参与“阳光跟帖”行动,让互联网洒满文明的阳光!

 

“阳光跟帖”:集结阳光的力量

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红利”,也饱受着其野蛮生长衍生的种种问题的困扰。给网络世界设置规则,让亿万网民凝聚思想共识并化为点滴行动,是迫在眉睫的重大社会课题。不难设想,在一个充斥愤怒、阴暗、戾气甚至是暴力、淫秽的网络世界中,所有人都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受害者。

“阳光跟帖”行动就是要集结阳光的力量,营造一个理性、文明、有序、净朗的网络语言环境。正像这句广为流传的警句所言:“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从很大程度上讲,网络世界会怎么样,就掌握在像你我一样普通的网民手里。

是的,很多时候,一缕阳光,就可以温暖整个世界;一个微笑,就可以灿烂所有春夏秋冬。毫无疑问,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本能地排斥绝望、狂暴、虚假、丑陋等阴暗的一面,也发自肺腑地渴望文明、阳光、温暖、善良等美好的一面。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向他人和世界传递一份阳光和善意,温暖自己的路,也照亮他人的生活。

事实也证明,正能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要我们人人拿出行动,集结起7亿网民指尖上的阳光,就没有驱逐不了的黑暗,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所以,这次“阳光跟帖”活动格外突出了参与性和互动性,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基本涵盖了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新闻媒体的深度宣传报道,必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习惯。

“阳光跟帖”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其实,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并不难,可以说举手之劳。首先,要有底线意识,把“七条底线”当成须臾不可碰触的网络红线;其次,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抵制、举报有害信息,并在驳杂的信息面前拿出一份定力和耐心,保持冷静和克制;再次,对一些事和人,多一份理解、宽容和尊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传递一份正能量。只要做到这些并形成习惯,网络就是美好的人间。

不可否认,世界并不完美,还有不少人和事时常刺激我们的神经,比如最近的天津爆炸、陕西滑坡等事件。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坚守理性发言的价值取向,拒做“键盘侠”,不让鼠标键盘跑过理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敢于发言、勇于发言,更要学会发言、善于发言,发更有价值和意义、更具建设性和人文关怀的言论。任何时候,都不要一味宣泄情绪、放大阴暗,因为你要想得到阳光,就首先要让自己阳光起来。

网络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亿万网民,冷暖相知,风雨同路。在前行路上,只要集结起阳光的力量,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启示与思考】

“阳光跟帖”,一个恰如其分而又期待已久的名称。如果说,以前有些人存在“看书看张皮,读报读个题”的囫囵吞枣现象,那么,时下流行的网络获取与解读信息,则也不乏“思维随跟帖”的盲从表现。开展“阳光跟帖”行动,不只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不断壮大跟帖评论正能量,着力改善跟帖评论生态的明确号召,同时也是用理性强大自我的历练过程。

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网络空间亦难免鱼龙混杂。在众声喧哗中,囿于认知的差异以及价值观的多样新,出现形态多样的表情符号和表达内容,其实并不奇怪。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在偏见和傲慢的惯性思维下,对某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进行上纲上线的审查,那些在偏执情绪的裹挟下,对某一个体或是群体带着有色眼镜的打量,甚至是罔顾事实本原,按照自己设定的真相,去恶意揣测甚至诽谤他人。

这些值得警惕的跟帖,不仅是对互联网包容性的戕害,更是对新闻当事人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破坏。从更深层次来看,如此表达,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伤害呢?要知道,对他人的中伤,就是对自己的鞭挞;对世界的偏执,就是对自己的轻视。

阳光跟帖的倡导,其价值正是在于,对这种不正之风的纠偏,让网络世界成为现代人得以共享的一方净土。依然需要厘清的是,所谓阳光跟帖,并非要求每个网民违心跟风,或是成为点赞的工具,正如这次阳光跟帖活动所倡导的——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如果稍有打量阳光跟帖所着眼的行为规范,它所对应的其实正是个体认知成长的现实路径。

防范网络暴力,所对应的是个体的思考能力,识别网络谣言,所对应的是个体的辨识能力,举报有害信息,所对应的是个体的价值决断能力,而媒介素养与公德意识,所对应的则是个体的学识与修为。而这些能力最终所凝聚的能力,便是一个人温和而坚定的表达能力——表达他对世界的认知,表达他对世界的介入,表达他对世界的思考,伴随其中的,便是与自己的不断和解与对话。

“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你带来清风,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你迈步向前,才能跨越前方的障碍……”的确,正如“阳光跟帖”行动的倡议书所仰望和畅想的,看似无形、极其深邃的网络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个微小分子的共同作用、互为影响。故而,积极超越了颓废,热情覆盖了冷漠,及至理性有力抵消了种种情绪化和非理性的因素,人们就会普遍感受正气昂扬,遇事首先想着去伪存真,自然而然也不易被那些假冒伪劣的“真相”或“内幕”骗得晕头转向。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4/8326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