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城管“碰瓷执法”背后的无奈
2015年08月25日 09:28
【事件介绍】
河北饶阳回应城管“碰瓷”执法:涉事人员已停职
就媒体报道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城管无故倒地‘碰瓷’执法,官方称系临时工”一事,饶阳县官方19日傍晚回应称,目前该县城管执法局对当事人的不当执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停职学习。
当日,有媒体以“河北衡水城管无故倒地‘碰瓷’执法,官方称系临时工”为题,报道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执法的城管人员与摊贩没有任何肢体接触,突然倒地,向同伴求救大呼“报警”。该事件一经媒体披露,便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事件发生后,饶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立即召集县城管执法局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问清事件缘由,要求县城管执法局立即对全局执法队伍进行整顿,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坚决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饶阳县官方称,目前,该县城管执法局对当事人的不当执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停职学习。同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教育各位城管人员文明执法,依法管理,维护良好的集体和个人形象。
据饶阳县官方向记者提供的关于该县城管执法局巡查人员不当执法行为的情况说明中介绍,饶阳县作为传统农业县,瓜果上市季节,瓜农菜农摊贩较多,县城管理任务重,城市管理压力大。按照分工,涉事城管队员常帅所属的执法中队一共五人,负责县城健康路等两条街道的沿街秩序维护,主要负责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行为的治理工作。健康路沿线居民比较集中,并且距离周边村较近,流动摊贩较多,同时该路段又是出入县医院的必经之路,为此,城管监察队人员对该路段实行每天不间断巡查,及时制止流动摊贩的占道经营等行为,以保证道路通畅。
情况说明中说,8月13日,常帅所属的中队从早晨8时30分开始进行日常巡查,发现该路段有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行为。当时,巡查队员对其进行劝离,引导其搬入指定市场经营,当时该摊点就摆在健康路商贸市场门口;1个小时后,巡查队员再次巡查至此,发现该摊贩仍未搬离,随即对其进行了再次说服教育;10时30分左右,巡查队员第三次巡查到此,该摊贩仍未搬离。
情况说明中称,常帅等两人再次动员其立即搬离至指定地点经营,并表示,如果自行搬迁有困难,可帮助其搬离,摊主拒不服从,与执法队员进行交涉。在三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又即将到来上下班高峰期,同时,巡查队员又无权采取强制措施,为保障道路畅通,常帅做出了不当行为。在摊主同意撤离后,常帅随即起身。期间摊主用手机进行录像,并在事后将现场录像掐头去尾上传至微信朋友圈。
饶阳县官方称,该县城管执法局对此事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反思,并接受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对执法行为严格监管,并建立了学习培训机制,定期组织队员进行学习总结,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确保文明执法,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
城管“碰瓷”执法,折射出文明监督困境
城管,在不少人眼中几近成了“土匪”“恶霸”的代名词,以致有报道称,一姑娘相亲知道男方是城管后果断拒绝。然而,在全民声讨城管暴力执法的态势下,城管也开始“示弱”。其中,不乏有城管打出“我要生存、还我尊严”横幅游行,也有城管面对顽固商贩“眼神执法”的过程,更有商贩对城管泼尿的囧事。那么,城管“示弱”就是社会文明取得胜利了吗?
当然,城管改变了粗暴执法的方式确实是一大进步,少了很多治安和意外事件发生。但是,一些商贩占道经营、不遵守社会秩序的不文明行为会因为城管文明执法就“销声匿迹”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能有些商贩因为城管的“让步”更加大行其道,没有了有力监督,更加有恃无恐。如果造成市民出行不便,自然会迁怒城市管理者。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直接和不文明商贩“交锋”的城管,则陷入两难境地,退则有上级部门考核面临失业,进则与商贩冲突面临触犯众怒,搞不好依然会丢掉“饭碗”。
小贩和城管,看似老鼠和猫的关系。其实,大家都是为了生活、生存,只是角色不同而已。所以,商贩和城管在大家的眼中都应该视为生活中的“弱者”,大家出来“混”,都不容易。但是,城管作为执法一方,很容易被定义为“强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犯众怒。如果,城管文明执法了,社会文明秩序能得到保障吗?
希望有关部门要给城管和商贩及早“定位”。城管既要维护城市文明,且不可暴力执法,但绝对有权制止不文明行为。当然,更需要有关部门结合城市发展要给商贩创造经营生活环境,让其有空间发展。如果,仍有人不在规定范围经营,妨碍了社会公共秩序,该制止应当制止。
反之,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硬性考核完成执法任务。社会文明监督将面临更多的困境,那么,类似“倒地碰瓷”无奈执法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城管“碰瓷执法”是无奈还是无赖?
马路上最怕遇见的碰瓷的,那可真是讹死人不偿命,还要讨要各种损失费。通常我们见到的碰瓷大多数是往豪车前冲,轻轻一碰便倒地不起的“中国大妈”,然而如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城管在执法时因抢电子称未果,便倒地长时间不起。如此“拼命”执法,究竟是市井耍无赖,还是执法难的无奈?
城管局是中国内地城市管理中负责综合行政执法的部门。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城市各管理部门间综合行政执法缺乏制度优势,导致城管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烂摊子”,所管都是各部门不想管、不好管、管不好的“老大难”。城管执法人员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样一来,五花八门的执法手段轮番上演。2013年5月,济南一城管在扣留商贩物品时,面对下跪的女商贩,也只能下跪;无独有偶,去年11月,江苏宿迁一城管在面对摊贩老太太时,手拿没收的秤向老人下跪。如果“倒地碰瓷”是耍无赖,那么这些无赖之举未尝不是出自无奈。
然而,城管作为一线执法人员,时刻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不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会破坏形象,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赖皮不起来,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不管是无奈之举还是无赖行为都不可取。
那如何面对执法中的“难缠”呢?执法不能不择手段,一味追求手段技巧反而误入歧途。破解执法难,制度保障是后盾。执法不能“投机取巧”,下跪执法、碰瓷执法、钓鱼执法都难逃作秀之嫌,之后并不能“一劳永逸”。要想破解城管执法难问题,还应该健全法律制度和机制。以法律为后盾,以机制为保障才能为一线执法提供更多的“底气”,减少执法阻力。
破解执法难,部门协作是助力。城市管理执法不是一个部门的“战斗”。其他城市管理部门应有所担当,对于权力交叉区域或权力盲点要敢于去负责,协助城管局,多方协力,共同教育,才能使被执法者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才能主动配合执法。
执法为构建和谐城市保驾护航。和谐城市的构建需讲大智慧,不耍小聪明。面对摊贩等棘手问题时,应集思广益,注重疏导、规范行为、加强引导。当一味的驱赶、抢夺不起作用时,不妨转换思路,帮摊贩找出路,换被动执法为主动引导,例如,建立规范集中的市场等措施,端掉饭碗的同时给了一条出路,便不会把双方逼上了绝路,像“碰瓷执法“这样的闹剧便会没有了销路。
城管“碰瓷”执法,街头管理就能“水到渠成”?
近年来,小商贩被打、生活生产工具被收缴以及苦苦哀求等一些比较极端的城管与商贩互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到现在出现的“倒地碰瓷的新招式”也颇受人们关注,笔者也经常听到“城管来了,快跑啊”的“街头明号”,“猫捉老鼠”的戏码如播放老电影般,上演了一遍又一遍。
城管“人人喊打”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倘若城管在执法的时候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动之以情,触及心灵,情况是不是会好很多呢?
不可否认,有种现象是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公共交通,又对城管的执法的“负隅顽抗”。究其背后,大家谁不是“先生存后生活”?谁愿意用“私权利”来对抗“公权力”?谁愿意用“此起彼伏”的吵闹声、强硬冷漠的态度对抗执法者?谁不愿意安安稳稳生活、平平静静处事?总有人说他们影响城市形象,但是有没有想过他们就是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在美国夏威夷著名的瓦胡岛,人流量非常大的街头,一到夜幕降临,就有许多小商贩兜售以及街头艺人表演行为,也算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是呢?
有时候,城管为了公共利益去执法,是合理合法的,但为何总是会“好心办坏事”呢?这就说明体制上存在缺陷,假如也对流动商贩搞“双规”,即: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方,机动性地经营或者在城市规划中也可以将一些时间和空间利用起来,让流动商贩们有立足之地和合法空间。估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会“心甘情愿”。
要努力改变城管形象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城管自身要努力改变工作思维、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确立适当的执行程序与相关的惩处措施,要有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别“政策执行隔层纸,处罚措施隔座山”;再次,加大公众媒体对城管的监督力度,做到“有案必举,有举必查,有错必究”。最后,改变城管在公众心中“怪怪的、坏坏的”形象,化解城管商贩之间的矛盾还需要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倒地碰瓷”办事决不能水到渠成。
【启示与思考】
继眼神执法、献花执法、举牌执法之后,城管的字典里又多了一个新的词汇,“碰瓷执法”。不过,同样是碰瓷,城管的目的还是把摊贩赶走,这与个别不法之徒借机敲诈勒索有着本质的不同。
当然,任何事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没有程序正义,那么实质正义也就不复存在。尽管饶阳这位城管人员的本意是为了推动工作,但采取碰瓷的方式的确不妥,有损执法的严肃性和正当性,也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点,城管部门对其作出辞退的处理,无可厚非。
诚然,城管“碰瓷执法”值得商榷,但他确实也有无奈之处。而且“碰瓷执法”和以前备受诟病的暴力执法相比,已经算是一种难得的进步。这名城管队员被辞退,可以寻找新的工作,而由此事引发的关于当前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思,无疑更有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们得承认,随着媒体不断的曝光和公众的质疑,现在全国各地城管执法确实文明了许多,已经鲜见暴力执法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微笑执法”、“眼神执法”、“鲜花执法”、“下跪执法”,以及最新出现的“碰瓷执法”。当城管执法手段由刚变柔,一个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其负面新闻少了,城管部门的舆论压力也小了。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城管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改变以后,城市环境是否也得到了改善。如果城市环境比以前变得更差、更乱、更糟了,那就说明城管部门所谓的柔性执法仍有缺陷,并不值得肯定。值得欣慰的是,自从一些地方的城管转变执法方式,开展柔性执法以来,至少从媒体和公众的反应来看,各地的城市环境并没有变得恶化,有些地方反而因为引导有方、管理有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一方面说明,相比于原来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柔性执法更容易为被执法对象所接受,效果也更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城市管理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给流动摊点、小商小贩留一席之地,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回到河北衡水市的城管“碰瓷式执法”,尽管其方式不当,但背后体现出来的理念,却是无可厚非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5/8329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