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最新消息

人大要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正风提气

2015年08月25日 09:42

 

核心提示

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要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正风提气。

在议题选择上完善“四制”

完善监督议题的征集机制。逐步建立相应的议题收集反馈机制,及时把六个途径反映的问题和监督法规定的 “突出的问题”、“集中反映的问题”和“普遍关注的问题”准确全面完整地传递给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当然,议题的征集还要坚持紧扣时政原则,应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近期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地征集议题,确保监督议题的征集在思路上体现时代性。

完善监督议题的筛选机制。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确保议题来源体现广泛性。要对收集到的问题按一定标准,进行必要的提纯过滤,综合考量;对准备列入监督内容的议题,事前要组织可行性研究,分析预测可能的监督效果,确保议题的选定切实可行、利于操作。

完善监督议题的评价机制。在监督议题征集工作完成后,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建立必要的评估制度,对经过筛选的议题进行系统评价。还可定期对监督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形势发展和情况变化,对明显不合时宜的监督议题加以调整、补充和完善,确保在程序上体现规范性。

完善监督议题的公开机制。监督议题确定后,地方人大常委会应通过报刊、电视、网站等平台,将全年的监督计划、监督内容、监督议题及时向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开。

 

在监督工作上注重“四化”

监督意识要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强化监督意识,不搞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积极依法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等监督活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有的作用。

监督手段要硬化。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职行权过程中,往往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仅放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上、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手段上,对那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及时启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久而久之影响了人大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胆启用刚性监督手段,敢于破难点,善于抓重点,专于解热点,勇于碰硬点。

监督制度要细化。首先要创新。探索随机突访、明察暗访等新思路和新做法,力戒走过场。其次要完善。建立代表建议督办制度、视察调研、工作评议及专题询问制度,不断增强监督效果。再次要改进。把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结合起来,和引咎辞职制度结合起来,和审议意见督办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在改进中监督,以监督促落实。

监督问效要深化。无论是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还是在监督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都要加强跟踪问效,督办落实,对不能按时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意见和要求,消极应付、拒不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要严格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在突出发展上坚持“三不”

围绕发展要务不放松。要对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寅吃卯粮、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现象,敢于说“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敢于说“停”;对欺压群众、漠视民生、巧立名目、以权谋私者,敢于监督。要紧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及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服务中心工作不偏离。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办大事、决定大事的原则,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面子工程”要敢于调查,澄清事实。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热衷达标、糊弄群众者要敢于通过询问等监督手段弄清真相。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调查、视察、检查活动,在深入调研、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对策,破解工作难题,推进地方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树立大局观念不含糊。要发挥人大代表在服务大局上的作用,积极引导人大代表议政督政,对人大代表反映和关注的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借权营生以及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予以督处。要围绕服务大局开展有创意的代表活动,保证全局性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顺利实施,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努力使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大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

 

在自身建设上突出“四抓”

抓制度求规范。一是完善各项工作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机关工作有条不紊、规范运转。二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各项工作分解量化,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并提拔交流到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抓落实重实效。一是超前性。每月印发工作重点,对下一步应做好的工作超前考虑、及早安排,明确任务要求。二是创造性。对事关全局性、关键性的大事和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一些创造性、探索性、方向性的建议和对策。三是实效性。对一些急事、要事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及时协调,并注意协调方式、方法和效果,使问题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和落实。四是主动性。超前谋划,及早行动,有效避免被动应付、工作滞后问题的发生。

抓创新增活力。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只满足于办好具体事务向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转变。二是由只注意做好当前工作向善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超前服务转变。三是由被动应付完成领导交办任务向自觉开动脑筋、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四是由只注意搞好对内服务向增强开放意识、强化联络公关职能转变。

抓服务树形象。努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窗口”意识。对前来办事、联系工作的人员、人大代表和来访群众,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二是强化质量意识。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真正在摸实情、办实事、创实绩上花力气,在勤动脑、多思考、出良谋上下功夫。三是强化时效意识。大力倡导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在“热心办、马上办、办得好”上做文章,积极提高办事效率。

(作者单位:辽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5/832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