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相亲会变家长会 父母的爱不该被吐槽

2015年08月27日 10:41

 

【事件介绍】

 

沈阳相亲会成家长会 80%都是家长参加 恍如菜场

相亲会成家长会,孩子们都不愿意来,家长可就着急了。近日,辽宁沈阳有一起万人相亲会,结果相亲会成家长会,80%都是家长来参加,个人信息贴得到处都是,恍如菜场买菜。相亲,汉族婚俗之一,流行地区甚广,其实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相比旧时包办婚姻的青年男女可要开放许多。相亲会成家长会,有些家长甚至瞒着子女前来,希望能为孩子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

相亲亦称相门户、对看,汉族民间婚姻礼仪。即在议婚阶段换过庚帖后,由媒人联系安排见面,双方长亲见面议亲。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相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得两个男女约到一起,见面这天相亲的男女都特别注意个人的形象,力争给于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相亲这天女家也非常重视,要彻底打扫卫生,弄个窗明几净,内外整洁,女孩也要打扮一番,同时邀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让他(她)们评头论足,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

男女相亲相中之后,女方父母或家长在媒人陪同下,带着女儿(或不带女儿)去男方家“看过活”或叫“看家当”,全面接触男方家庭成员,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几亩、房有几间、窑有几孔、畜有几头、院落布局、室内摆设,斟酌女儿过了门是否有好日子过。过去有些家徒四壁,室如悬罄的贫寒之家,为了给儿子成就亲事,在女方“看过活”这天只得向亲邻借用家具、摆设、被褥以充体面,蒙混过关,讨的对方欢心。“过活”看上了,即可顺利成亲。

汉族民间男女相亲,在女方或男方家里举行外,一部分是在集上、庙会上男女进行所谓的“会面”。男女双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带到集会上,媒人隔人群遥遥一指,双方只能一瞥,看得真切。

万人相亲会变成家长会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给孩子们寻找婚姻和爱情,为了让孩子们的终身大事能有着落,父母可算是操碎了心。近日,沈阳举办了一场万人相亲大会,放眼望去,八成以上是大爷大妈,“相亲会”俨然变成了一场“家长会”。话说“相亲会”的主角本该是年轻人,结果“银发族”却成了相亲会的“主力军”,大爷大妈来了个喧宾夺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爷大妈们心急如焚地从幕后出谋划策的角色反转到亲临“第一线”为子女的终身大事亲手操作?审视之,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忙于工作,交际的圈子比较狭窄,不善于交际成为“代相亲”诞生的主因;加之当下择偶的结构性失衡,使人们感觉社会上“剩男剩女”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父母的焦虑。可是父母事无巨细的关心方式,年轻人真的愿意接受吗?父母代替子女去相亲真的就能让子女幸福吗?

当然,父母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其出发点是好的,毕竟生拉硬拽让子女去相亲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也正因如此,父母充当孩子的“代理人”,帮儿女物色合适的对象便成为父母给孩子寻觅姻缘的良策,从这种角度看,“代相亲”也是父母对子女关爱的一种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传统思维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所脱节,他们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子女身上却有着一丝“越俎代庖”的味道。

从新闻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更关注的是经济、属相、学历、职业等条件的匹配,而对于男女双方性格是否合适却无法考量。其实美满的婚姻是靠感情所建立的,而对于这一点,“代相亲”的父母却无法代替子女去抉择。父母的焦虑和心急想必子女都了解,但感情的事不是旁人可以代劳的,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要求子女显然有待考虑。

“父母代相亲”的方式本无可厚非,而且这种形式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的“媒妁之言”和“包办婚姻”。由于自由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见识片面而缺乏理性,有丰富的阅历的父母在感情方面可提供一些客观性的建议,从这一层面上讲,“代相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完全否定。不过儿女的婚姻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父母可以帮忙,但不能一味地自作主张。在相亲这件事上,一定要多与子女沟通,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只有把握好尺度才不会乱点鸳鸯谱,才能促成好姻缘。

 

相亲会不该成“家长会”

8月22日,辽宁沈阳,家长们将征婚信息贴在高出期望得到更多关注。当天参与“万人相亲会”的人有八成以上是大爷大妈,一些人甚至瞒着子女前来,希望能为孩子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人们自发地将打印或手写的征婚信息摆在地上或贴在墙上,看到适龄的人便上前询问年龄及家庭情况。(8月23日中新网)

自从电子产品迅猛发展之后,一些孩子从小就沉迷在虚拟世界里,在网络上与人聊天头头是道,活灵活现,可真要走出户外,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的语言就那么顺畅了。其思想、情感、灵感都始终难以进入状态。甭说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家人,也懒得多说几句话。比如:他们在家庭聚餐时,常常保持沉默寡言,一个姿势只做个“低头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成家这些人生大事也是不得不考虑了。说实话,现在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能够自强自立面对生活的还真不太多。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在父母长辈们的羽翼下成长生活,家长对他们处处都精心呵护,孩子也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整天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那么对就业和婚姻就根本不想考虑,所以才急煞了父母长辈。于是,在很多招聘现场、相亲现场出现家长代劳也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帮子女代劳就业和相亲也是家长们的无奈之举,谁不想自己孩子具有独立沟通交流的能力,谁不想自己孩子在就业、相亲上活灵活现,可事实上,有些孩子就是做不到。尤其是在招聘现场,面对招聘单位人员的提问,应聘者家长在那里一一作答,而一同前来的孩子却自顾自地在那里埋头看手机。此情此景,让人看了实在是大跌眼镜。

沟通与交流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本能,不论你学问有多深,素质有多高,没有语言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一切都无从谈起。就业是这样,相亲更是如此。婚姻是两个人情感交流的过程,单靠家长从中穿针引线还是远远不够的。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各种自立能力也应当得到进一步增强。笔者认为,做家长关心孩子、疼爱孩子本是无可厚非。但要知道,院子里遛不出千里马,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大。作为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不要什么事情都越俎代庖。否则,孩子将来就真要一事无成了。因此说,相亲会不该成“家长会”,相亲还是让孩子自己亲力亲为吧!

 

【启示与思考】

沈阳举报一场万人相亲会,但是前来参与活动的大多数却是上了岁数的家长们。因此有人感叹道,如今的相亲会都变成了家长会,有时候帮助找子女更在意的是对方的“家底”。父母们这样做,真的是有点“多管闲事”。

在终身大事面前,父母的做法对于子女们来说,似乎有一点多此一举。但是,在这多此一举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父母那颗为子女一辈子都操碎了的心。或许,父母们那种瞎操心的心态,让很多人吐槽这样的相亲会变成了家长会,却不知道这背后,是一颗颗炙热的父母之爱。

从出生时候的嗷嗷待哺,再到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陪我经历这么多却依然未曾缺席的只有我们的父母。而他们一生中唯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没有自己之后,是否还能够一个人照顾好自己。倘若不能,他们又怎么能够安心呢?看似父母爱多管闲事的帮我们去相亲,其实背后更是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

虽然,当下流行着不婚和晚婚。但是,我们也应该体谅下父母对于自己的爱。他们瞒着自己的孩子去物色孩子的对象,会引来很多人的反感。但是,没必要对于这种情况上纲上线。毕竟,在他们心里,只有孩子真正成家了,才能够安心去对待明天,才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游荡着。万人相亲会成为一场家长会,其背后更是当下中国式父母之爱的一种反应。

我们总是爱抱怨生活的困难,也在逆境中无数次痛哭流涕。但是,当我们看到父母们日渐斑白的头发,看到他们依然为自己而操碎心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埋怨生活的困难呢?此时,若我们不能够去为自己勇敢的拼搏出一份未来,又怎么能对得起他们对我们这一辈子的付出。难道真的忍心,当他们老了,自己还不能成为他们的依靠吗?

懂得感恩和珍惜,当别人吐槽相亲会成为家长会的时候,其实他们没有感受到那些父母们对于子女一辈子的爱。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27/833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