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遏制景区价格上涨不能靠倡议
2015年08月31日 15:03昨天,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表示5A级、4A级景区要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对此,国家旅游局昨天表示,支持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的倡议,鼓励各类景区特别是高等级景区,要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8月29日《京华时报》)
每每景区“禁涨令”一到期,各地景区就迫不及待的动议涨价,并掀起了一股涨价的狂潮。此轮涨价风潮自然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个别宣布涨价的5A级、4A级景区,还入选了国家旅游局2015年5月公布的“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从自律的角度出发而发出倡议,主管部门在此时表示支持的态度,也说明涨价过快和过多引发了普遍性担忧。
现行的《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需要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如此看来,如同其他公共资源的涨价一样,需要通过严格听听证程序,并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才能均衡各方利益,让涨价处于一个相对公平和合理的区间。
为什么涨价,涨价的依据是什么,涨价幅度的标准又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实现涨价利益博弈的过程。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门票价格当然越高越好,因为这可以一劳永逸增加收入;当然对于游客来说,门票价格越低越好,这样自己可以减少门票支出的同时,用于其他服务型消费。据统计,目前国内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已过百元,部分甚至超过300元,这样的门票均价,在我国居民月收入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一项针对游客的调查也显示,有高达89.2%的网友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严重影响旅游热情”。
曾有例子显示,黄山景区的打包价格,把法国卢浮宫、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全部都玩一遍还都花不完,国内景区价格之高由此不难看出。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景区的营运模式过度依赖门票,很多地方搞旅游开发也是为了“门票经济”,如同高速公路收费一样,优质景区的门票收入也成了部分政府的“钱袋子”,管理者和营运者只注重了算门票账,而没有算总体账。事实上,西湖景区的免费说明,舍门票之小往往可以获得综合收入之大,门票收入没有了还可能会有管理支出,但游人如织带来的综合效益,既会藏富于民也会让政府受益;二是在价格的管控上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法律规定的涨价程序没有发挥作用,涨价成了景区“一家之言”。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景区价格的约束还缺乏统一的规则,“各地为战”的情况下,就难免存在涨价的随意性。其实相比于如何遏制价格上涨而言,解决控制景区门票价格的认识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虽然门票的过高,会严重影响旅游热情,而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模式,最终也会影响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很显然的是,在短视的利益的驱动下,各地景区营运模式正陷入“涨价——受影响——再涨价”的恶性循环中。自然,对于当然愈演愈烈的涨价风潮,如果不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只是停留在倡议和鼓励的地步,靠景区的自觉和良心作为支撑,何尝不是监管孱弱的讽喻?
责任编辑:郭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831/834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