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小孩被讹获委屈奖,让好人不再委屈

2015年09月01日 10:24

 

【事件介绍】

 

四川三名小孩扶老人被讹诈 获5000元“委屈奖”

2015年8月22日,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在公安分局办公室,3名扶人的小孩和两名办案民警分别获得了由民间基金提供的“好人”奖励现金。

2013年11月15日,3个孩子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多位现场目击者曾表示,老人家是自己倒下的。“那个七旬老太摔倒的地方离我不到10米,我看得一清二楚,她是自己倒下去的。”在事发点不远处开副食店的陈女士说。

2013年11月16日,出院后的蒋婆婆被家人背着找到孩子家里,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11月19日,3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司法所进行调解。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此事引起全国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当年春晚以该此事为原型创作了小品《扶不扶》。颁发奖金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谈方认为,“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后,证明他们不‘傻’。”

小孩被讹获委屈奖,立法保护更重要

“做好事、行善事”,结果反被讹,这的确很委屈。近年来,不仅成年人遭遇到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讹的事件,而且一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也同样遭遇类似事件。上述这三个孩子被搀扶老人诬陷讹诈的消息在事发不久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现如今当地为三个被讹的孩子颁发委屈奖,虽然事隔26个月,属于迟来的正义和褒奖,但必竟迟来的正气也是正义,迟来的褒奖也是褒奖。

一直以为,对于当下时有发生的“扶不起”,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于对那些“扶不起”的老人——当然也不全部都是老人,也有中年人,没有一种有效的约制、处罚机制,与此对应的是,对于救助者,没有一个相应的保护机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下很多人都知道扶摔倒老的人可能被讹,风险很大,但还是有人会在善心、良知的驱使下去扶。我以为,委屈奖或许能挽回孩子的委屈,但难载立法保护公民救助保护之重。

如上所述,当下对摔倒的老人不是“扶不扶”,有没有人敢扶的问题,而是一旦发生了“扶不起”事件后,对这些讹人的“扶不起”老人要有相应的处罚办法。而这,就有力地保护了救助者。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仅单纯地是保护社会救助者,更是保护社会的正能量,保护的是社会正气和社会良知。

再说了,委屈奖并不能代表孩子们在搀老人反被讹后委屈的全部,换句话话,孩子们以及他们家庭受到的委屈不是几千块钱就能补偿得了的。

还应看到,达州针对三名小孩的委屈奖,只是个民间行为,而不是政府或相当组织的制度性行为。而这样的行为,持续性、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权威性都是不够的。因此,保护救助者不再委屈的关键,是要从立法上进行保护,如深圳,就拟出台“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虽然没有获得人大通过颁布实施,但它的“无过错推定”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以及受救助者涉嫌诈骗的,由警方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公民救助行为的保护,法律才是最有效的、最可靠的、最权威的。因此,应该加快全国统一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立法,让那些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做好事、行善事”的人们在做了扶人好事之后不再委屈,让那些心中还有一团助人为乐热情的人们不至冷却。

 

小孩被讹获委屈奖 严惩讹人者才是王道

按常理来说,能得到不菲的奖金终归是一件好事,值得高兴。可四川达州3个孩子近日得到的5000元“委屈奖”却让人难以为他们开心起来。2013年,这三个小伙伴扶起了一个摔倒的老婆婆,却被污为“撞人者”,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事隔两年之后,这姗姗来迟的“委屈奖”真的能治好孩子以及整个社会因“扶不扶”而受的内心创伤吗?

我们很难想象,这三个孩子日后还敢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也很难想像平白无故惹了一身麻烦的家长日后会怎么教育孩子,更无法想象看到这条新闻的家长和孩子日后会否“投鼠忌器”,不敢再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5000元奖金而去蒙受本可避免的“委屈”呢?答案恐怕是不容乐观的。更何况,这样的“委屈奖”不过是民间公益组织发放的,具有“偶然性”,谁敢说自己承受“委屈”后一定会得到此类补偿?

退一万步讲,就算每个受“委屈”的人都能得到价值不菲的“委屈奖”,这“委屈”就可以随便受了吗?这不是鼓励碰瓷讹诈成为某些人新的“发财手段”吗?这钱花得可是相当的不值。不论是做好事的人,还是民间公益组织,抑或国家政府财政,都没有义务和理由为讹诈者的小阴谋和小诡计来“买单”。

所以说,发放什么“委屈奖”给被讹诈者不过是“扬汤止沸”,遵循法律法规,对讹诈者进行重罚才是“釜底抽薪”之道。如果不通过严厉的惩处从根源上杜绝讹诈者的侥幸心理和阴谋诡计,再多的“委屈奖”都只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唐僧肉”,再多的补偿也无法弥补因此而给社会诚信和道德造成的伤害。此前,上海市拟出台的地方法规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救人免责和追究讹诈的法律是对好人的最好保障,也是对心怀不轨者的最有效震慑。防患于未然,把事情做到头里,不等“亡羊”便去“补牢”,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小孩被讹获委屈奖 物质奖励更需要制度保驾护航

现在,当人们面对老人摔倒,是否“扶”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选择。而上面的3名孩子得到5000元奖励,暂时为大众的寒冷的心理带来了稍许暖意。因此,尽管时隔2年,这则新闻还是引起了多数人的关注。毕竟这种事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在大家身边,与其息息相关。

但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还不足以重新唤起人们“扶起来”的风潮。有时候“扶起来”的代价太大,以至于好人伤了心,受了委屈,而令旁观者更凉了意。例如,前几天,14岁的善良男孩雨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被污蔑索要500元的新闻,让多少人再次唏嘘。其实近年来,这类新闻数不胜数,为什么好人反被诬陷的情况仍旧屡屡发生?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人们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理由都是充分的,但是若是长久不扶,这个社会岂不要变得冷漠,历来先贤们倡导的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岂不要失传,这恐怕有点危言耸听,但长此以往,又有谁说的准呢。

不让好人受委屈,除了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更要用制度来保驾护航。其实大多数人在做好事时,并没有想过要奖励,只是希望不要反被诬陷。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被“扶”之人要乱点“罪魁祸首”,那么就由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处罚,道德上的谴责是对君子而言,对小人,法律制度必不可少。

首先,有了相应的法律制度,相当于给好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让他们受委屈,这才是从根本上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很多人想做好事,就怕被赖上,做了好事,还落不得好,无论是谁都不愿见到这样的情况。而法律制度可以为好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至少,人们可踏踏实实做好事,不用再提心吊胆,让他们觉得做好事跟做坏事一样。

其次,法律制度也是对被救助者的震慑,并不是说所有被扶的人都会污蔑施救的人,但对那些想要污蔑他人的人是一个严厉的警告,告诉他们,只要你这么做了,就可能面对法律制度的制裁,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教育,很可能是罚款,甚至是负刑事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其知晓这么做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让其不敢去乱“指认”。

最后,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也是和国家倡导的依法办事是一样的。有些错误,道德可以原谅,但有些错误,需要法律制度来纠正。例如,在国外,某个商家食品出现问题,法律就会让其不准再从事这行业,并且其会面临高额罚款,这是一样的道理。尽管有人说扶不扶是社会的“信任危机”,但“信任”都是相互的,从来没有一方的“信任”,而法律制度可以保护这样的信任。

 

【启示与思考】

“路遇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已然成为考验国人爱心和良心的大问题。扶,有可能反被讹诈,不仅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甚至可能还要承担法律风险;不扶,又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良心难安。而当“不敢扶”蔚然成风时,大家便陷入了“救人有风险”的思想怪圈。当所有人面对跌倒老人,都“害怕惹麻烦”时,我们的社会风气就真应了那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

四川达州的这3名孩子,因为好心扶一位摔倒的老人,被指认肇事并遭索赔,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是无辜的,尽管事发后,3家人承受较大精神压力,但他们教育孩子“做好事、行善事”的观念从未改变。没错,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单纯的,美好的,为什么?源自于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救人被告”的案例就成为我们“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借口。3名孩子的善举,这里面除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和他人起码的信任外,更多的是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需要倡扬的精神元素。他们得到“委屈奖”,受之无愧。

四川达州这次颁发委屈奖给3为小朋友的做法却让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努力和诚意,虽然这些奖金并不一定能抹除孩子及其家长对扶老这件事情的消极影响,但是起码可以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更多的委屈,证明他们并不“傻”,还好人一个公道。

四川达州为三位小朋友颁发委屈奖这种做法为社会风气做出了正向引导,是很值得提倡的,我们应该为这种做法“点赞”,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事后诸葛”,更希望的是看到“扶老被讹”的问题不再出现,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能够在危急时刻接到援手,也让所有的施助者都能得到最公正的待遇,不能让他们付出了还要寒了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01/8348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