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理论

“九一八”事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2015年09月18日 08:37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70周年。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十分特殊。尽管“九一八”事变已经整整过去了84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是,如果能够记取“九一八”事变的教训,反思这个事件,或许对于遏制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经过了80多年历史的见证,主流的国际社会都没有把它当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甚至经常忽略它的存在,或者只是把它当做是一次局部战争,局部世事件,才导致东方的战争和西方的战争,不断蔓延,造成了公认的世界大战的局势。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九一八”事变及其演变扩大。

现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通说,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侵略波兰。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在于,侵略波兰意味着欧洲战争的开始,也许在你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第二种观点认为,1941年12月8日(美国时间为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在欧洲、亚洲地区的战争扩大到了太平洋地区,美国卷入的战争,战争超越了个别的地区,因此这个日子和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三种观点认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侵略的战争从局部地区,延烧到整个中国,因此可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只有吉林大学教授陈本善等个别学者主张应将“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笔者不同意上述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主要3种观点,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于“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战争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主要根据有以下4点:

第一,是不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主要的判断依据,应该是判断其是否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性质?这是判断是否属于战争起源最重要的条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在1919年6月年达成了关于结束战争的“凡尔赛条约”,或者称为“凡尔赛媾和条约”,进行了欧洲地区的版图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分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地区的和平有了重要的依据。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达成了《四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体系,确定了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军备秩序。一直到“九一八”事变,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大的战争,是国际秩序相对安宁,世界各国处于较为和平的状态。但是,1929年开始,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国内经济萧条,工厂大量倒闭,民众大量失业,国内经济十分混乱,阶级矛盾异常激化这样一种状态,致使德日意等国家,企图通过对外战争和扩张的手段,摆脱困境,实现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在这样一个世界大背景之下,日本首先打破了世界和平状态,以局部战争的方式,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东北三省。至于无论日本学者,还是日本政府都竭力辩解“九一八”事变仅仅属于偶发事件,是日本关东军某些人违抗上级命令的个人行为挑起的事端,并非是日本国家故意而为之。这种说法和论调是极其苍白无力的,是属于为本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辩解。因为即使就狭义的“九一八”事变,即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地段铁路,然后进攻中国军营北大营,继而占领整个沈阳城,属于关东军个别人的行为,那么,紧接着,日本政府扩大侵略战争,派遣军队侵略和占领整个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向中国关内渗透进军则属于地地道道的侵略战争。因为这种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行为,用关东军中下级个别参谋的肆意妄为来解释,是完全说不通的。这种说法毫无疑问是在歪曲历史,也是在为侵略战争进行辩护和开脱。

上面这3个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方式,实际上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即以战争的规模和影响来判断战争的起源,这实际上是一种概念的混淆。起源是一个事物最初的源头,也就是一个事物肇始的地方,属于开端之处,和规模与影响并不是相同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一次大火烧毁了一个城市,我们要找这次烧毁这个城市失火火源的起源,最初的起源是在这个城市郊区的一个小茅草屋失火发生的,然后蔓延到了这个城市的街区,1个街区,2个街区,3个街区地燃烧起来,然后燃烧到了这个城市的一半,最后烧毁了整个这个城市。那么,如果探讨这次火灾的起源,你会认为是烧毁1个街区、2个街区的时候,还是3个街区,或者是烧到这个城市一半的时候是火灾的起源呢?如果你认为这是起源的话,那么显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过火面积的规模,而不是真正的起源。这是以火事的规模来判断起源。显然,这是一种起源和规模概念的混淆,而不是真正的起源。而真正的火灾起源,就是那个小茅草屋的火灾,不能够因为他小,而否定他作为这次火灾肇始者的性质。

就“九一八”事变而言,尽管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东北的一场局部战争,但是,如果将它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整个世界局势联系起来判断,它的确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肇始战争的性质。

因此,前述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观点,都陷入了以战争的规模和影响来判断起源这样一个概念性质上的错误,而忽略了真正的起源。所以,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搞清楚战争起源的性质,而不是用战争的规模,或者是战争的世界影响,以及地区影响,来判断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尤其是以德国侵略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观点,都明显带有欧美主导历史观,欧美中心论的立场。因为这两场战争,属于直接对欧美国家的作战,在欧美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受到欧美国家的广泛重视。而日本对中国及其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往往被欧美人士认为属于世界边缘地区的战争,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二,判断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这个战争,与后来的世界大战是不是具有连续性?这场战争如果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的其他战争是割断的,缺乏连续性的,只能认为它是一场孤立的,局部的战争,不能够认为是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性质的战争。只有这场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战争,是相对可以在时间上连续在一起的战争,那么,这个战争才可以界定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或起点。

“九一八”事变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的战争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首先攻克中国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城。接着日军挥师北上,进攻吉林、黑龙江等地,到1932年,全部占领了东北三省大部。接着,派关东军越过山海关,向长城一线渗入,兵临中国华北地区。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接着向华北地区大规模侵入,向华北地区的侵略遭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规模阻击,出现了所谓长城抗战。政府军的长城抗战结束以后,吉鸿昌、方振武、孙永勤等所领导的地方武装力量又坚持了1到2年的抗战。到1935年6月何梅协定签订以后,日本军队更加深入渗透华北地区,与中国驻军的摩擦不断,到1937年7月7日,就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紧接着,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29日占领天津,31日占领北平,1937年12月13日攻克南京。广东省1938年10月22日占领广州,1938年10月26日攻克武汉,1939年2月10日进攻海南,1941年4月20日攻占宁波。至此,日军基本上占领了中国东部、南部最富庶的地区。致使其有条件在1941年7月底进军并占领越南南部地区,并于1941年12月8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同时大规模进军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泰国、缅甸等各地。

从日军进攻的时间和节奏上来看,从“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开始,日本侵略战争的脚步就没有停止,尤其是在征服大半个中国以后,就开始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和侵略东南亚的战争,致使这些战争成为一个连续的时间表,中间并没有大的停息。因此,从“九一八”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日军的侵略战争在时间上并没有间断,而是一直在连续进行。既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世界性侵略的开始,那为什么不能把日军最初发动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而且要把中间的阶段性进攻和侵略,如“7·7卢沟桥事变”、或者是偷袭珍珠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呢?当然,德军1939年9月1日侵略波兰,这时间段上也在其中,又怎么能够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呢?由此可见,德军进攻波兰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欧洲战争的开始。但是,如果以欧洲中心石棺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日本对中国和亚太国家的侵略就没有那么重要,德国侵略波兰的战争就成为想当然的二战起始点。

 

第三,判断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三个重要的条件是,最初起源性质的战争,和后来的其他战争中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如果中间有着一定必然的因果联系,那么,这个源头性质的战争,从因果联系的视角而言,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先占领中国东北,再渗透中国华北,并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占领华北,占领华东,占领华中,占领华南部分地区,然后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入侵东南亚的战争。这些战争是环环相扣的战争,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如果不能够占领东北,并且稳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日本则没有力量进攻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日本侵略军控制华北以后,在中国部分地区殖民统治力量得以稳固,才能够抽出力量,进攻华东和华中地区,并进攻华南。在把这些地区基本控制以后,日本为了获得东南亚的橡胶和石油等战略物资,必然要入侵东南亚,但是,如果不对美国开战,不压制美国的势力,日本进入东南亚的战争必然失败。因此,这侵略东南亚的几乎同时,日本对美国开战,偷袭珍珠港,企图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获得在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稳固他在东南亚的侵略战争。所以,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链,因果持续演化的过程,各个局部和地区性的战争,串联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

同时,就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战场关系而言,日本曾经企图要在中东与北非地区与德国会师,并且北上与德国一起夹击苏联。但是,由于陷入中国战争的泥潭,日本军队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去进攻东南亚,同时,也由于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反攻的牵制,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以至于日本要进攻印度的战争,在进攻印度的初期,从缅甸攻打印度英帕尔高地的时候,由于兵力严重不足,没有打通交通给养运输通道,而遭遇惨败。

其现实的结果是,因为没有拿下印度,所以,日本无法进一步向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动进攻。同时,也由于日本军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无力抽调更多的军队北进西伯利亚,也就无法同德国形成夹击苏联的态势。这种局势使日本和德国,没有能够形成相互支援的犄角局面,从而保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亚太战场和欧洲战场,能够联合在一起,对德意志轴心国3个国家,构成各个击破的局面。

 

第四,判断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四个重要的条件是,发动这个源头性质战争的国家,是不是具有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也就是说,发动这个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是仅仅为了争夺某一个个别地区呢?还是以这个地区为开端,作为其侵略世界战争的开始呢?如果这个国家有侵略世界野心的话,将这场战争作为侵略世界的开始,再加上其他3个条件的配合,那么,就可以清晰地做出判断,这个局部地区的战争,的确是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是在扩张当中完成的。先以大和地区为中心,扩展到整个本州,又扩展到九州、四国,在近代之前控制了北海道。日本国家这种形成的历史,使日本古代就有向外扩张很强的张力。明治维新以后,明治天皇要“布国威于四方”,实现“八纮一宇”,已经表露出了日本要对世界扩张的野心。1927年6月,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11天之久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会后不久,田中义一首相向天皇提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的根本政策》(也就是所谓的田中奏折),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这一战略为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扩张的方式所实践。任何想否定田中奏折不存在的说法都无法自圆其说。

这些情况说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和扩张方针,在20年代末期就已经确定。因此可以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进而吞并整个东亚,向世界扩张的开始。在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时,日本高层统治者实际上就已经策划好了侵略世界的蓝图。因此,日本政府和最高统治者才能够借着“九一八”事变,追认关东军的侵略行动,并进一步扩大战争,整个中国东北全境,并以此为依托,继续逐步向中国内地入侵。

第五,就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而言,也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尽管在“九一八”事变当天晚上,张学良将军对东北军指令不抵抗,但是,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北大营的东北军多少还有一些零星的抵抗。东北军第7旅620团团长王铁汉打响反抗日本侵略“第一枪”。东北军当晚打死打伤日军25人。

这以后日军由南向北推进的过程当中,在吉林、黑龙江等地区不断遭遇到中国军民的抵抗战争。尤其1931年11月初的江桥抗战最为著名。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兼军事指挥,以大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齐齐哈尔嫩江江桥以北地区,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坚持抵抗日军优势兵力约达14天之久,最后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撤出战斗阵地,毙伤敌伪军6000多人,并在其他地区继续战斗。除此以外,在日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军余部和当地人民自发地组织起了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多支抗日武装与日军进行游击战争。中共满洲省委动员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参加抗日义勇军。1932年1月开始组建自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作战,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一部。1933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和同其他军队共同抗日的方针后,各游击队开始和抗日义勇军、抗日山林队共同作战,并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到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统一改名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先后组建了6个军,到1937年扩大到11个军,兵力达到4万多人,牵制数十万关东军。1938年下半年,日军加大讨伐力度,东北抗日联军损失惨重,1942年8月,为抗日联军于部退入苏联境内,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并作为苏联红军的第88旅,一边进行整训,准备反攻;同时经常派出十几个小分队,深入中国境内进行侦察活动,为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做前期准备。从1931年至1945年8月,共致日本关东军死、伤、病17.82万人。东北抗联当中的杰出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陈翰章将军等都壮烈殉国,东北抗联旅长级以上的将领战死者达100多人以上。卢沟桥事变以后,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中国则进入了国共两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阶段。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即构成了日本侵略世界战争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和源头,同时,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导、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18/837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