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5年度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定位、内涵、要求
2015年07月01日 15:45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十届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4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认识到位了,我们在专题教育中的行动就会更加坚定、更加有力。
今天我就围绕这一段时间在调研过程中同志们普遍反映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基本解读。从实践定位、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这三个方面尽可能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清楚、讲明白。
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定位
坦率地讲,在中央做出部署之后,有一些党员干部可能在私下里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结束,又来了一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做会不会有点太累?这样一种情绪所反映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是没有真正清醒地把握住这次专题教育的基本定位。
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定位包含三个方面。
(一)“三严三实”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我们过去一年多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大家都知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最为明显的是在反对“四风”、转变作风方面。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趾高气扬、意气用事的官僚主义得到了较好地化解,扭转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成效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那么,如何把这样一种好的态势保持下去,就需要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继续往前走。这次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接着做、接着走、接着干。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破”为主。我们首先要反对“四风”,所以要“破”,不把这些不良的作风破除掉、消灭掉,不可能有好的作风,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也不可能有好的作为。“破”字当头,力度很大。要想解决问题,破是前提,破是必要,但是破完之后就应该立,不能“只破不立”。
破不可能真正做到破得彻底,也不可能把不良作风彻底根除掉,就好比地上有灰尘,我们打扫干净了,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在打扫干净之后再加上一层防护罩的话,新的灰尘还会落下来。所以我们不仅要“破”还要“立”。那么,我们的保护罩是什么?就是在破除掉不良作风之后,立出好的规矩、好的标杆、好的要求。
“三严三实”其实就是从正面告诉党员干部,在破除了不良作风之后,我们应该具有的好的状态、好的作为、好的要求。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抓手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从严治党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并取得了成果。2014年年底以来,又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两个字,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当代中国战略新布局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党管住、管好。全面从严治党就应该为我们党立规矩、搞好制度建设、搞好体制机制改革。
但是从严治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甚至我们把它称之为最核心的方面——治党先治人。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如果我们不把这个政党的成员管住,不让这个政党的成员成为先进优秀的个体,那么从严治党也就没有了基础。这次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主体来进行从严治党。这是很重要的抓手,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如果我们真正能让县处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成为先进优秀的共产党人,我们就能带动全体党员。
中央八项规定为什么能取得那么明显的成效,就是因为政治局先带头。政治局带头行动,中央委员会紧紧跟上,自然就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大批的普通党员干部起到了带动作用。那么,这次我们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么个问题。
当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先进优秀的时候,我们的普通干部、普通党员自然也就会见贤思齐。所以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抓手。我们要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给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确立政治标杆、思想标杆、行为标杆,这个标杆就是要充分体现“三严三实”。
(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常态化的探索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常态化的一个有益探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里很重要的一环。
这些年来,我们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办法和经验。比如说,我们经常进行思想理论的专题教育活动,这对我们党的思想建设有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通过这种专题教育活动固然能取得很大的成效,可是当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思想教育该怎么继续?是不是活动结束了,教育也就没有了?不能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一定要把党的思想教育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行为。
这次“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就是想探索出一条这样的道路,要把党的思想教育跟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明确强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场活动,没有开始,当然也就没有结束,不划阶段,当然也就没有间歇期。
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党的日常建设结合起来,和党组织的“三会一课”结合起来。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我们要在“三会一课”中以“三严三实”为主题,对我们的工作、行为、思想做出检查,提出要求。
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常态化的有益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党委书记要带头讲党课,要在不同的层面上与大家进行思想交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的意义更加重大。第一,能把自己带入进去。第二,能给普通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第三,有针对性、有切入点。我们相信这样一种教育形式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要强调的是,尽管它不是一场活动,我们也要以做活动的标准和要求做好专题教育。也就是说,虽然不是活动,但要有活动的劲头和规矩。不能因为它的常态化,就把它淹没在党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党的各个层面的一条主线,而且要通过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行为,让“三严三实”的教育真正也做到不偏、不空、不虚。
这一次中央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厚望。同时也意味着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行为模式和更高的政治觉悟对待这次专题教育。通过这次专题教育让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有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内涵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是今天我讲的重点内容。“三严三实”概括起来就是,“严”是主基调,“实”是着力处。
(一)“严”是主基调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严”作为整个教育的主基调,严格、严肃、严密。不是为严而严,也不是苛刻,而是始终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期待。严是为了解决问题。
1、严以修身
修身既不是要去锻炼身体,也不是要去美容,修身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中有特定的内涵。修身就是修心,立身就是立德。修身不是指体魄的强健,而是对内心道德的要求,是对道德修养、品德修养的一种提升。所以,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最关键的就是要修身先修心,立身先立德。
党员干部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社会的楷模。党员干部应该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扶危济困、诚信友善,一切良好的道德标准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但是在这方面,这些年来我们的压力不小,挑战也不小。最近这一段时间,在查处腐败分子的通报里面经常会有道德败坏等词语。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连做人最起码的品德都守不住,还谈什么修身?所以,我们说严以修身立德,注重个人的道德品德修养,做到洁身自好,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我们党员干部的德里面还有一个大德,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跟普通社会民众最大的差别就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也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没有了这一切,我们就会失魂落魄,成为行尸走肉。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信仰方面越来越不容乐观。整天嘴上喊得很响亮,但是口是心非,自己说的东西可能心里面根本不相信,甚至整天念的稿子都是“秀才”们给写的。甚至有些党员干部连嘴上都不愿意谈论我们的信仰,还美其名曰,时代不同了,世界变化了,那些信仰也不适宜了,等等。
有一位群众的话,我认为说的很到位。他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特别愿意听总书记讲话,因为总书记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从他自己心里面讲出来的,而不是像有些领导干部照稿子念,念出来跟讲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念,心里不相信也可以把它念出来;但是讲,如果心里面没有信仰、没有宗旨、没有对人民的爱,是讲不出来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严以修身就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们心里面清楚地知道,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它的信仰。如果一个政党没有了信仰,政党的成员没有了信仰,那么这个政党也就名存实亡了,甚至连名字都保留不下来。有一个历史的教训,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原苏共中央书记处有一位书记跟美国记者聊天的时候说,我是苏共党员,但是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因为我不相信共产主义。可是如果我不是苏共党员,我就不能成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所以我是把党员当成工具来干的。没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苏共垮台了。丧失了信仰也就丧失了政党,所以今天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讲,严以修身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最核心的就是要在信仰方面旗帜鲜明、义无反顾。
严以修身,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最根本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说得再严格点、严厉点、严肃点都不为过。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可能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但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思想上不合格。如果只是把党员的身份当成一个工具,只是在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这样的党员我们不要也罢。这样的不合格党员就应该在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间鉴别出来,能改正,很好;不能改正,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
所以我们说,严以修身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道德要求,最根本的是我们的政党信仰,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
2、严以用权
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特点是手中握有权力。领导干部就是权力的代名词,只要是领导干部,肯定有不同类型的、大大小小的权力。但问题是究竟该怎么去运用这个权力?应该说,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甚至把权力变成自己的私人物品、私人资本,跟党、跟社会、跟群众讨价还价,跟一些社会群体进行资源交换。这样的事情不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背后就是权力的运用没有了规矩。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严以用权。
第一个层面,严以用权要明确权力是为谁而用。来自人民的权力,当然要为人民而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是说不用权力,而是用权力为少数人服务,甚至给人当看家护院的打手。这样一种权力的运用,从本质上就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面。人民让我们掌握权力是要让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让我们拿着权力跟一小部分人勾勾搭搭,蝇营狗苟。
权,是权衡,是利益的调整。但是这个权衡不能由党员干部的个人意愿来决定,权力的运行必须得有规矩,依法用权。法律赋予的权力,就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运用。如果权力的运行不遵守法律,就算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我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给权力以边界。
现在政府改革谈权力清单,就是对权力规划运用的重要举措。把权力清清楚楚写在一张单子上,在这个单子上的权力可以使用,不在这个单子上的权力就不能去用。
第二个层面,严以用权要明确权力要如何运用。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用权、秉公用权。
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党员干部可能在过去养成了不规范用权的毛病。所以面对现在这种严格要求,他开始不适应了,开始有点撂挑子、有点矫情。这个也不让我干,那个也不让我干,那我干脆不干了。保证不乱作为,那就不作为。做起事来,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我们说,严以用权固然强调绝对不能乱用权,但是同时也绝对不能不用权。如果说,人民群众给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党员领导干部却什么都不干,那请问人民为什么还要用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当我们手中握有权力的时候,这个权力背后其实是有成本的。我们消耗了社会的成本,就必须得为人民群众干活。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不担当、不用权本身就是一种不严以用权的表现。所以严以用权在今天这种政治背景下,就是要勇于担当,规范用权。当我们把这些做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就会真正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利器,而不是为一些人谋取好处、获取暴利的手段。
3、严以律己
这些年来,党员干部的行为在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守规矩、没有约束、自以为是、甚至走向腐败堕落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对自身要求不严。我们有法律、有制度,但是很多时候,一些党员干部只是把这些法律、制度当成管别人的东西,没有当成管自己的东西。曾经有一位腐败干部在事后反省的时候说,其实有好多制度对于局级甚至省部级的干部来讲,往往是形同虚设。这固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让制度更加严密化、严格化,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再严密的制度还是会有漏洞。
如果我们作为遵守制度的主体,对制度没有一种敬畏感、尊重感,那不管制度有多严密,总会有人钻空子、打擦边球。如何杜绝这种现象?严以律己。要让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神圣感。所以,严以律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把纪律提到法律之前,做到“大节不失、小节不松”。
什么叫做大节不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大节就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坚决不能丧失。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其战斗力正是来自于高度统一和运行一致。小平同志当年讲,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当我们举手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与这个组织融为一体了,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个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讲,当我们自愿成为共产党员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政党组织上的一颗螺丝钉、一块砖,我们就要做到,党把我们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党把我们领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就是我们的组织纪律,这就是政党作为一个组织最根本的要求。要守住大节,必须做到与党同行,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必须做到高度统一,必须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这些方面,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容模糊、不容松懈,这就是我们的高压线。
但是,要想真正守住大节,小节也不能忽略。如果小节守不好,大节也不可能真正守得住。什么叫小节?就是党员干部日常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就是能不能做到不坏规矩、不越雷池、不犯错误。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执政环境也是异常复杂的。在这么复杂的社会中,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把持不住,那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腐败往往是从道德败坏开始的,就是因为这些干部平时对自己的小节行为关注不够。往往就是在喝杯酒、洗个澡、打个球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落入了难以挽回的境地。党员干部要想守住小节就要远离诱惑、远离陷阱。对于有可能引导我们偏离共产党员基本行为规范的一些场合、一些交往、一些行为,我们要避之唯恐不及,千万不要半推半就。
守住小节,严以律己,看起来好像很苛刻。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模式以及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政治运行状态,客观上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不能在小节上犯错误。尤其对于握有重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就应该在这些小节上未雨绸缪,甚至做一些不近人情的规定。有一个行贿者说,我们不怕领导干部要求严,就怕领导干部没爱好,只要有爱好,就投其所好,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什么叫做投其所好?这“好”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缝”,要想守住小节,那就要把所有有可能的“缝”给消除掉。
严以修身管住了我们的心,严以用权管住了我们的权力,严以律己要管住我们的行为。当我们真正做到“三严”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就真正成为了一名能为人民群众所信任的、秉公用权的、光明正大的、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二)“实”是着力处
有些同志认为“三实”的内容好像有交叉。其实“三实”讲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在担当使命的过程中的三个层面的要求。“三实”中的每个“实”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1、谋事要实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战略构建一定要立足实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在研究战略做出决策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天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更加重大。随着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人均GDP虽然还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了。面对一系列发展的成就,一些党员干部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事情。比如,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总喜欢追求世界第一。高楼大厦,世界最高;交通运输,世界最快;宾馆饭店,世界最豪华。这些固然体现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实力,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尽管中国这些年来发展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可是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定位。
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讲,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的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当我们要搞建设、搞发展的时候,究竟是把重点放在少数人的拓展性需求上,还是放在最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上,还是放在有些群众的温饱需求上?
谋事要实,就是要紧紧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当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当我们还有相当多的人民群众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在许多方面我们就不能轻易去搞什么世界第一,去搞什么高水平、高规格。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才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创业要实
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要考虑取得实效。谋事要实是要坚持实际,创业要实是要注重实效。我们做事情要看效果,不能只喊口号,一定要考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有效益的。这才是真的政绩,不是水货,不是好看的数字报表,不是高楼大厦。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扎扎实实,让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些领导干部做的事情,不仅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还留下了负面效果。比如说,很多工厂违规排放污水、污染气体,造成了河流污染、空气污染。
所以,一定要让领导干部做出真实的、持续的、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政绩。所有这些政绩,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到这一切,我们的创业要实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3、做人要实
做人要实,是党员领导干部在社会关系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与组织交往的时候,要做到实诚。作为政党成员,要对政党忠诚;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对人民忠诚;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要对自己的良心忠诚。
应该说,在做人要实方面,这些年来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前段时间,腐败分子“两面人”现象引起热议,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贪赃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骄奢淫逸。“两面人”就是做人不实,不仅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忠诚,甚至对自己都不忠诚。
在讲做人要实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要把这个实给转到情上来。真正的实是本来状态的表现,而不是一整套表现出来的仪式和程序。现在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做什么事情都有程序、都有套路、都有礼节,甚至连吃饭给领导敬酒都是什么级别给什么级别的敬酒,是敬三杯还是敬两杯,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天衣无缝,但是缺少一种由内而外的真诚感情。这种真诚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必须做到一条,就是作为党员要跟党是一体的,作为人民公仆跟人民是一体的。用中国古代的话讲,叫做民胞物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大自然与我们都是合二为一的。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实实在在的表里如一。
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走到群众中间去,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真心把他们当亲人,那我们在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切都简单化了。因为我们都是胸怀坦荡、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因为对自己的亲人没有什么必要去隐瞒,而且也隐瞒不了。
做人要实,对于今天的共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把真诚的感情融入到对党、对群众、对同事、对战友的身上。做到这一切,我相信我们共产党的党员干部既能为人民做实事,又是能为人民群众所信赖。
“三实”说到底,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要立足实际,不好大喜功;在行为模式上,要求实效,一切以发展的实际成果为标准;在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组织相处上,要实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我们的事业忠诚。
三、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要求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要求?
(一)要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在调研过程中,有的同志反映说,感觉“三严三实”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和内容跟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来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内容没有什么变化。我认为,这就对了!因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而且我相信90多年之后,也将是一以贯之的。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仰,有崇高的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全体党员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没有变,也不会变,也不能变。“三严三实”同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要求,这是精神,这是灵魂。这是不可能变,也不会变的。
但是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有变化的,灵魂没变、宗旨没变、主题没变,可是针对性变了、切入点变了。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问题意识。我们不是为教育而教育,不是为上课而上课,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中间存在着一些现实的、与我们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与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并且改正。
比如,要通过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局部领域、某些部门,政治生态已经开始退化,甚至恶化了。有一些地方发生了塌方式的腐败,塌方式的腐败背后是政治生态的恶化。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为什么总书记把环境和生态分开讲?因为生态比环境更为重要。即使环境恶劣了,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有好的东西出现,比如我们经常讲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但是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被破坏了的话,那只能生出恶之花来。
在查处腐败干部的时候,经常说这个干部过去还是个好干部。有很多群众不理解,他都已经腐败了,还说是好干部。我们说,他过去可能真的是一个好干部,但是由于身处的政治生态坏了,他不去适应那样的环境,就生存不下去。所以我们说,政治生态是很要命的。
我们就是要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解决这样的问题,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可能有的同志认为,政治生态主要是靠体制机制决定的,跟我们党员干部没有关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生态之所以是生态,正是由每一个个体行为所组织形成的。如果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能做到“三严三实”,请问不良的政治生态从何而来?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在面对不良状况、恶劣环境时守住“三严三实”的底线,不良政治生态还有存在的可能吗?还有蔓延的条件吗?
所以我们说,在一以贯之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同时,我们是有重点的。重点是突出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用每一个党员干部自身的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要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
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仅仅知道是不够的,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尽管思想教育很重要,但是最终的落脚点还要让同志们通过学习之后,转化成行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目的同样是要把教育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转化成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施的有力行动。
由于这次是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的,所以我更想强调“知”和“行”里面“知”的重要性。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原原本本深入、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央关于“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不仅要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还要认真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等一系列理论联系起来。真正明白了一些深层理论问题、逻辑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在谈中国共产党员思想教育的时候,经常有一些人提出党性与人性的问题,说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人,所以不要总是谈党性,也应该给谈谈人性。
中国共产党员当然是人,肯定有人的七情六欲,有人的所思所想。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员不是普通人,是有先进信仰、先进觉悟的人。用过去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员是有党性的人。党性是什么?党性就是我们的宗旨,就是我们的主义,就是我们的信仰。党性跟人性矛盾吗?不矛盾,党性是人性的升华。中国共产党员把对自己父母的爱、对自己儿女的爱、对所有自己所爱的人的爱与对全体人民群众的爱有机融合在一起。把自己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发展、个人的成功跟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跟中国社会的事业、跟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这就是党性。所以,党性不是压抑了人性,而是把人性的光辉充分发扬光大,而且有效避免了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放纵和堕落。
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的时候,既要把一些基本要求讲清楚,也要把这些要求背后的理论问题讲清楚。比如说,现在经常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讲,中国共产党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一点利益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观点在很多党员干部中间很有市场,但是我们一定要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不是空话,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决定的。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而且还是中国宪法所确定的唯一执政党,有了自己的利益,还有什么资格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可能有些同志说这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凡是这样说的人,从心里面其实就已经把执政当成了一种权力、一种利益。但是事实上,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执政不是权力,也不是利益。执政是一种责任,带领中国社会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执政不是我们为所欲为、借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
所以,这些问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深层把握的理论问题,当我们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了,同志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必须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也就明白为什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知”和“行”固然落脚点要落在“行”上,但是“知”,尤其是知根本、知基础、知逻辑,对于我们能有更好的“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践定位、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给大家讲清楚,那我们就一定会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专题教育的过程中间去,并且把这次教育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党的建设联系起来。通过这次专题教育真正培养和造就出当之无愧的、先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真正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队伍建设基础。这就是我今天跟同志们交流的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701/8380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