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电子商务小平台,开创扶贫新道路

2015年09月21日 10:08

 

【事件介绍】

 

电子商务成为中国扶贫新利器

半年前,东北吉林省通榆县农民霍亮在政府鼓励下开办了一家主营小米的网店。现在,这家小店平均每月发货额在一千元左右,改善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

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主推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精准扶贫的利器。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日前在通榆表示,中国将着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将其纳入扶贫开发体系。

曲天军说,中国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全国依然有12万余个贫困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他们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

财政部、商务部近日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电商,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已有山东、甘肃等多地印发‘电商扶贫’文件,将通过‘平台+园区+培训’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曲天军说。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在通榆,葵花、杂粮杂豆、小米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已占总销量三成以上,农户增收千元并不鲜见。在甘肃陇南,全市开办网店近六千家,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甘肃将在贫困县市区、特困片带推进电商建设。

“电商扶贫就像做一桌大餐,需要不同食材的配合。”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说,“真正改善贫困人群民生还需要在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引导、品牌建设上持续投入。”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首届东北亚电子商务资源对接大会上,利用电商渠道进行精准扶贫也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

“互联网将给贫困地区带来巨大机会。”前来参会的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牟文健说,企业与全国多个县区合作,建立电商平台,培训电商人才,帮助农民打造农产品品牌,“真正做到优质优价”。

扶贫专家认为,电子商务能让贫困群众增加谋生技能,还能带动当地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培育、升级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可以通过培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帮助贫困农户对接电商平台。

“除了收入,电商给村民带了巨大的思想变化,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更加向往。”在通榆县跃进村挂职第一书记的张磊说,他是吉林省万名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工程的学员之一。

张磊所在的村庄有三分之二村民为贫困人口,他打算先修一条路缩短村子到市区距离,再把村里的绿豆、花生在网上卖出好价钱,让更多农民脱贫。

除了网上买卖,许多人也开始探索互联网改变中国贫困农村的更大可能。牟文健和团队研发了一款名为“云联乡村”APP平台,“网购之余,在平台上可以对农民进行包装设计、价格制定、渠道营销等培训。”牟文健说。

“云联乡村”通过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合作,未来还会根据客户需求陆续推出各类农村金融产品。黄祖绍认为,类似平台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信息不对称,让扶贫更加精准。

 

保靖探索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

电商直接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这是在保靖出现的新现象。

9月6日,保靖县委宣传部驻复兴镇茶市村扶贫工作队员余荣繁给记者展示了一份电商与扶贫村签订的合同。这份江苏阿土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章宇翔与茶市村村主任贾俊,在9月2日签订的《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合作框架书》以及《合作备忘录》,探索出了一条“电商+农户(精准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这是社区支持农业的csa项目在保靖首次实施。

根据合同,csa(社区支持农业)项目采取订单模式,阿土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茶市村委会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本地市场5%—10%的价格,收购精准扶贫户的家禽及农副产品。同时,公司向农户支付订单金额10%的订金,承担农户农业保险服务费用,负责农副产品后期的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工作及相关费用。

茶市村村主任贾俊告诉记者,该村地处保靖城郊,山林资源丰富,适合生态农业发展。此次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探索电商精准扶贫,村委会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记者了解到,江苏阿土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茶市村签约后,双方将充分挖掘山区特色农产品优势,探索将湘西山羊、湘西土鸡等绿色生产养殖项目融入互联网电商平台,用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建成小康社会。

商务部:未来将在全国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据媒体报道,商务部表示近期正在起草有关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根据近日《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方面,有三项措施:一是要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实施“快递向下、向西工程”,支持第三方平台创新和拓展涉农电商业务。第二是要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企业,支持组建区域性农村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物流解决、代理运营等专业化服务。第三是引导农民依托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就业,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和巾帼电商创业行动。

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发展。

沈丹阳:把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应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发展起来;推进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把电子商务纳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而针对近期京东宣布斥资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并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打通线上与线下一事,沈丹阳表示,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正起草有关政策性文件,促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

沈丹阳:O2O,也就是线上线下融合,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机遇下,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仍然大有前途,而不是相反。商务部支持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目前正在起草有关政策性文件。

 

【启示与思考】

在现实需求和国家政策推动下,作为“互联网+农业”的重要应用,农村电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成为了精准扶贫的新利器。

电商进村,总体来讲对于农产品“出村”是有利的。至少给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提供了产品宣传和品牌营销的一个便捷通道。“互联网+农业”的关键,在于要做特色农业,即有品牌的、有地理标志的、非同质化的农产品,才有可能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比较成功地“走出去”。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配套需要先跟上,如果基础设施上不去,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西部地区来说,那在农产品“出村”的竞争中可能就会更加缺乏竞争力。

事实上,农产品能不能“走出去”,“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如何解决也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完全依靠互联网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目前还不现实。”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问题相对突出的现实问题。要解决流通环节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物流体系建设上来。此次发布的《意见》也表示,今年将实施“‘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以完善中西部农村地区快递基础设施。除了需要加强物流支持,改变农村的消费理念也是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21/8381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