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90后“闪辞族”是否需要多一些理性

2015年09月23日 10:38

 

【事件介绍】

 

90后“闪辞族”进入职场跳槽频繁 大多半年内离职

毕业季已经过去,许多毕业生也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但是近日记者在人才市场发现,有的毕业生又回到人才市场求职。记者发现这类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人们通常称他们为“闪辞族”。相关专家表示,90后大学毕业生个性张扬,追求另类新奇,因为各种原因频繁辞职,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今后的职业生涯。

故事:因为考研 没去报到就辞职了

赵婷婷(化名)今年毕业于省会一所一本院校,学习法律的她还没毕业就与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这家房地产公司在石家庄本地还算出名,想着先找个保底的工作吧,就签了劳动合同。”小赵告诉记者,她大四上半年一直在忙着准备考研,因此错过了不少企业的招聘。考研结束之后,她就将全部心思放在找工作上。

“上学期间我就考取了律师证,找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一般的大公司都设有法务部,并且待遇都还不错。”小赵说,今年4月份石家庄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到学校招聘,她和同宿舍的一个姐妹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才杀进了最终面试环节,最终小赵应聘成功,而她同宿舍的女孩却意外落选了。

本该7月份到公司报到的,然而小赵却犹豫起来,“听我一个学姐说,这家公司虽说待遇不错,但是工作很累,经常加班,并且晋升空间不大,学姐建议我继续考研。”小赵说,她本来已经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笔试,但是在面试环节却被淘汰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

经过几天的考虑,小赵最终放弃了在这家房地产公司做法务的工作,选择继续考研究生。但是,因为小赵已经跟公司签订了正式的三方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不得不支付5000元的违约金。

一年多辗转两个城市辞职三次

去年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的张文目前待业在家。毕业一年多,她辗转两个城市,换了三份工作。

学习新闻专业的她坦言,工作并不是特别好找,来学校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很少要新闻专业的,在网上投的简历也大部分石沉大海。“去年7月份,我独自一人去了北京,在一家团购网站做编辑,月工资4000多元。”小张告诉记者,工作琐碎,有时候还得值夜班,她在北京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有什么事情只能自己解决。说到第一次辞职的原因,小张告诉记者,是因为和同事的一次争吵,于是一气之下就递交了辞职信。从7月中旬入职到离开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

接下来的一份工作,同样也只干了两个多月,有些心灰意冷的她在家人的劝说下回到了石家庄,找工作依然不是特别的顺利,在一家网站干了才不到两个月,她再一次递交了辞职信。待遇不好,经常加班,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工作能力不足,种种原因使她彻彻底底变成了“闪辞族”。

数据:38%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

记者上网查阅了最近一份针对于大学毕业生的网络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有38%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就选择离职。其中“211”院校毕业生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达33%,高职高专院校45%。

而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毕业一年以内,有40%的人会选择跳槽,毕业两年内会增加到50%,毕业三年内到达60%,也就是说,有60%的毕业生三年内至少跳槽一次。

已经跳槽好几次的小王同学告诉记者,一旦发现对工作有了厌烦情绪他就会辞职,然后再去找一份新的工作,他觉得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去尝试尝试,多接触点行业,这样才能不后悔,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哪行,也为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打下基础。

说法:90后员工“闪辞”让用人单位无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家用人单位也表示,90后进入职场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批和80后员工有点不太一样的群体。

“有时候其实真的挺不理解的,刚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也没有任何理由。”一家做环保产品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说,工作一个月,员工根本就无法对企业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甚至同事之间都还不认识,新员工就选择了辞职,他们也一直在寻找其中的原因。

另外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招聘新员工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并且这个成本会越来越高,如果员工频繁辞职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也为了帮助新员工度过“职场浮躁期”,许多用人单位也正在考虑用新的办法来对新员工进行挽留。其实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进入到社会,身份和环境的转变让他们感到不适应,易出现浮躁的心态,也希望这些职场新人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用人单位也会帮助这些新人,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完善用人制度,帮助他们度过“职场浮躁期”。

探究:“闪辞”有个人原因 也有用人单位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少大学毕业生成了“闪辞族”呢?据一家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有五种情形最可能成为引发大学毕业生跳槽的理由: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学不到东西、感觉领导管理不善和不能学以致用。

而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老师则认为,不少大学生成为“闪辞族”,这其中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对单位无法认同,到了新单位,大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企业的文化,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文化与之前自己熟知的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自己没有存在感,渐渐对单位文化失去认同。其次是就职单位的发展前景,有些单位确实是夕阳产业,本身就面临着许多生存压力和挑战,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单位的未来过于理想化,但是报到之后大失所望。还有是对工资待遇不满,工作后,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希望能找一个收入高的单位,但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却让他们大失所望。最后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喜欢。有的善于与人交往,愿意到外边跑,适合做营销工作,可是领导非让他做资料整理工作。有的专业不对口,对工作毫无兴趣,上班时常常闷闷不乐。

建议:频繁跳槽并不利于职业发展

有些人认为,跳槽可以加薪,可以让自己尝试不同的工作,看清自己到底适合哪个行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贾老师说,实际上,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尤其是转行时,求职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单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先有个心理准备,尽量降低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其次毕业生“闪辞”关系到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如果对当前的工作确实很难认同,可以考虑辞职,但是一定要经过慎重的全面考虑,不要盲目辞职。如今好多大学生都想着社会能够适应自己,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恰恰相反,应该是大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现代社会中,有一技之长的就是人才,而许多找到不错工作的人学历其实并不是很高。

他还说,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高利润,把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更是促成了大学生的闪辞,会让他们更加浮躁、更加不能吃苦耐劳。大学生度过了四年舒适的大学生活,往往眼高手低,很多不经过认真思考就更换工作,但是新工作并不见得比之前的要好。大学生应该克服浮躁情绪,在单位踏踏实实干几年工作,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选择更好的工作单位完全是可以的。或者等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工作之后,也会对工作产生兴趣,如果实在感觉自己不太适合,再考虑辞职。

 

闪辞,何尝不是在用“跳槽”学会成长

“闪辞族”指的是频繁更换工作,每份工作的时间都不长,甚至只干了一天半天就辞职的一类人。“待遇低,压力大,环境不好,领导操蛋,同事不好相处,干着没劲……”在“闪辞族”那里,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是他们“想走就走”的理由,而且在年轻人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说,频繁跳槽于个人职业生涯并无益处;有人说,热衷“闪辞”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表现;甚至有人说,闪辞就是在用“跳槽”逃避成长。笔者认为,对待“闪辞”倒不必一味担忧指责,这何尝不是年轻人学会成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闪辞族”的“主力军”是90后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他们的父辈或者是哥哥姐姐,他们个性更加张扬,对个人价值的期待更大,成长过程中的失败挫折经历更少,从校园进入社会,阵痛期和转型期肯定会更长,而长期的职业规划,仅凭他们个人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抉择。于是,“跳槽”成为他们与社会和职场磨合期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在“跳槽”中,他们逐渐看清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渐看到了自身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差距,逐步度过了青春的焦躁和迷惘,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逐渐磨掉了满身的“倒刺”和“尖牙”,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沉淀的过程?

“上山时,时常改变方向的人不可能最先到达顶峰”,这话不错。可是,没有最先达到顶峰的人可能也没有错过沿途的风景。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到达顶峰”并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也没有必要非拿出“干一行爱一行”的老观念来“苦口婆心”劝告年轻人。

“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不配得到我最好的一面。”有人用玛丽莲·梦露的话劝告“闪辞族”学会积累、忍耐、沉淀,确实有道理。可是,这句话也可以拿来劝慰对“闪辞族”和“闪辞”现象过分担忧的人:如果你不能忍受年轻人试着生存、学会成长的一面,你也就看不到他们拨开迷雾,铺就锦绣的那一天。

【启示与思考】

当今社会高学历的人才比比皆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也像海浪一样,不断拍打着苦苦追寻工作的人们。求业者在梦想与现实间徘徊着,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然而,现实很残酷,一切都不会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无奈的坚持自己梦想中选择了安身立命的工作。就这样,社会出现了一大批被称为“闪辞族”的年轻人。一些专家认为,这些90后的大学毕业生个性过于张扬,无法适应工作,不懂得肩上的责任,因此频繁跳槽。但是,“闪辞族”频繁跳槽的背后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还有对自己梦想的那份坚持。

大学生回到市场再次寻找工作,这是一种勇气与决心,试想如果一个人真正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谁愿意再次浪费精力并背负不负责任之名跳入求职的浪潮?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对工作过分挑剔的人,他们不顾责任、不顾家人的反对,对工作过于挑剔和苛刻。然而,我们知道,这种人还是少数,更多的“闪辞族”还是前者居多。

因此,我们应该给“闪辞族”们多一些包容与谅解,看到他们频繁跳槽背后的无奈。“闪辞族”们也应该多一些理性,在决定跳槽之前,从各方面多考虑,切忌意气用事,只有用理性换来的辞职,才不会让自己后悔,也定会换来自己理想中的那份工作。

对于此类就业现象,希望人们多一份理解,更希望“闪辞族”多一份理性,毕竟,“‘闪辞’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23/8391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