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杭州出租车改革何以值得肯定
2015年09月24日 10:35
【事件介绍】
杭州出租车行业改革拟退近1亿有偿使用金 涉2600余辆车
随着互联网技术持续进步,群众出行的需求日益提高,杭州市出租汽车行业新旧矛盾交织,改革是势在必行。杭州市《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也标志着杭州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杭州此次出租车改革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经营权无偿使用有限及管理,清理规范经营关系,规范经营权交易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经营权无偿使用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从2015年1月1号起,杭州出租汽车行业停止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实行经营权无偿有期限管理,每期是6年。期满之内,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作为主要依据,优先再配置给服务质量优良的经营者,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收回经营权。
据前期初步统计,杭州市将一次性退还2600余辆出租汽车近1亿元的有偿使用金。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陆献德说,仅此一项可以给每辆出租车每月减少400元份子钱。
在规范经营关系方面,意见明确了从2015年1月31号前申报登记为挂靠、买断、半买断经营关系的车辆,经过企业与实际出租人共同申请,按照经营权有偿使用金与车辆购置款实际出租的原则,将经营权和车辆产权由企业变更登记为实际出资人。
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张晓东说,此举将有效减少出租车经营利益阶层,提高一线驾驶员的收入,激发出租车汽车的单车的活力。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将放开出租车总量和价格的管控,并将组建公益性的国有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公司,为明确产权关系的出租汽车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并且为未来与互联网开展合作建立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租汽车运力规模还将逐步实现从动态调控到市场调节,定价机制将逐步由政府管制向市场调节价格过渡。
杭州出租车改革,能否影响全国?
所谓的“有偿使用金”在行业内部大都称之为“份子钱”。“份子钱”就是出租车司机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承包费用,既是前者的主要运营成本,又是后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出租车改革,不少地方都在搞,北京、上海、辽宁、南京、武汉等省市及城市都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公众需求进行相应改革。有的是直接降低“份子钱”,有的是像杭州一样拟取消“份子钱”。总的而言,降低“份子钱”已成为大趋势,而取消“份子钱”,实行经营权无偿使用,这是政府推动出租车改革的大手笔,对于出租车行业和公众来讲,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央广网此前有消息称,杭州10年来出租车“份子钱”上涨了70%左右。
每一项改革,就是一种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出租车改革也莫过如此。出租车改革,涉及出租车公司、出租车从业者和公众三方利益。从杭州及多地已经或正在推行的出租车改革情况看,显然都是在让利于出租车从业者和公众的。一旦出租车从业者不上缴每年几千上万的“份子钱”,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如果这种利好能向下游传导,当然就会给出租车乘客带来利好。
杭州如此而为,对于杭州的出租车从业者无疑是个惊喜。而它能不能得到全国其他城市的效仿是值得期待的。理由有三:其一,如上海、北京、武汉等这些城市已经都在做“份子钱”的减法,离完全取消“份子钱”只有一步之遥。其二,出租车从业者大都期盼取消“份子钱”以增加收入。其三,公众希望出租车改革能让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应有的红利。
杭州出租车改革 “破冰”之后迎来行业“春天”
9月14日下午,杭州市公布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相关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标志着杭州正式拉开传统出租车改革的帷幕。
在城市越来越拥堵,打车越来越难,专车行业风生水起的态势下,在各种租车软件激烈争夺市场的大背景下,出租车行业改革似乎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多年的行业垄断已经把“肥肉”变成了“硬骨头”,此次杭州传统出租车改革,能否在国内率先“破冰”,带领整个行业走向春天,我们都在翘首以待。
近几年,因为租车软件的泛滥和专车行业的爆红,网络上和出租车有关的话题热度一直降不下来。迅猛发展的“专车”服务因其随叫随到、车好价低、服务周到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喜闻乐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出租车因为“车难打、态度差、价格高”被抱怨和吐槽了多年。此次杭州市出租车管理改革重点包括调整出租车定位、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动态调控运力规模、优化运价机制、出租车经营权无偿有期使用以及清理规范经营关系、鼓励国有出租车企业规模整合等方面。其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经营权的无偿有期使用。
谈及出租车行业改革,首先要改革的就是运营成本,任何不谈降低成本的方案都是“耍流氓”。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份子钱”,从出租车行业兴盛时起已经被出租车公司征收了20多年,每天出租车司机睁开眼就要面临几百元的运营成本。运营成本降不下来,司机赚不到钱,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不说,无论如何也难以和打车软件较量。改革之后,杭州将一次性退还2600余辆出租汽车近1亿元的有偿使用金。但是不收“份子钱”,管理却更加严格了,出租车的经营权将实行有期限管理,每期6年。期满后,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作为主要依据,优先再配置给服务质量优良的经营者。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或协议约定收回经营权。
改革后,承包金降低了,同时给了出租车司机更多的选择权,鼓励形成传统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公司等多种经营主体,允许司机在不同身份间切换。解决杭州出租车行业缺乏规模化运营企业所带来的一些困境,支持和鼓励个体经营者参与出租运营,在规模化和个体化经营之间去寻求均衡发展。在这种机制管理下,在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下,出租车行业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拿出真金白银,杭州出租车改革有诚意
在各种租车软件激烈争夺市场的大背景下,杭州传统出租车改革将往何方,能否在国内率先破题,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经验?
简单梳理相关方案,其改革重点包括调整出租车定位、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动态调控运力规模、优化运价机制、出租车经营权无偿有期使用以及清理规范经营关系、鼓励国有出租车企业规模整合等方面。而改革重点中的亮点,莫过于经营权的无偿有期使用。
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为杭州出租车改革开了个好头。运营成本降不下来,司机赚不到钱,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不说,无论如何也难以和打车软件较量。这样下去,传统出租车行业前景不乐观,司机群体的生存状况堪忧。
有消息披露,交通部正在起草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确立的就是牌照无偿和有期限使用的原则。杭州在地方层面率先试水、果断写进改革方案,值得叫好。更何况,这次杭州还准备拿出真金白银(清退有偿使用金)来推动改革进程。可以说,涉及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任何不谈降低成本的方案都是“耍流氓”。成本不降下来,有何改革可谈?
当然,国内出租车行业改革仍需面对更多问题和挑战,杭州公布有关方案只是抬起了脚。这一步会落在什么地方,接下去该怎么走,仍存在不少变数。比如说,出租车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出台,杭州版方案届时可能面临刚出台就修改的尴尬。又比如说,杭州版方案只涉及传统出租车这一块,尚未触及打车软件领域,两大模块到时候会不会玩左右互搏,或者出现传统出租车改了半天“依然没有什么用”的情形,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还要看到,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不等于司机从此不用交份子钱了。份子钱的构成非常复杂,至少包括司机人工成本、车辆相关费用、场地租赁费、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等40项以上经营费用。这里头,有些是必须开支的费用,还有些是合理名目下产生的不合理费用。
所以,有必要算一笔账,经营权无偿使用后能给传统出租车行业降低多少成本,在这之后又能否提高对出租车司机的效益激励?不言而喻,这是涉及改革成本的关键问题。
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以前不易,现在更难。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有关部门既不能怕挨骂,更不能畏惧既得利益者的阻拦,要多花心思,下力气调研,多听取各方意见,形成改革共识。
【启示与思考】
“打车难”是中央关心、群众关注的大事。在不少城市,“打车难”已经成为市民出行之“痛”,打车难、服务差长期没有改观,交通出行不便,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和城市形象。出租车驾驶员也感到不堪“份子钱”重负,收入低,工作强度大。
这“两头不满”的背后,正是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僵化、利益固化所导致。在一些地方,政府实施的数量管制、严格准入,实质上造成出租车市场的垄断经营。既得利益者用种种方式促使政府严管数量、限制准入,以确保垄断收入。此外,经营层级复杂、产权不明,都导致层层加码,出租车驾驶员不堪重负。最后,这一切问题都转嫁到乘客身上。
为了缓解“打车难”,各地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公众之所以感到效果不明显,是因为这些措施根本不触碰最核心的利益壁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矛盾焦点“绕道走”。尤其是在经营权和价格是否市场化等关键问题上缺乏明确思路,所以治标不治本。而面对“网络专车”等新生事物,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又缺乏深入调研,征求公众意见不够充分,措施简单,从而容易给人留下“抱着既得利益不撒手”的印象。
民生难点,必然是改革焦点,改革就是要触碰现有利益格局。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操盘者不能再“绕道走”,要有直面矛盾、打破既得利益羁绊的勇气。
杭州出租车改革的一些措施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其效果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改革直面矛盾的态度值得各地借鉴。期待各地深入调研,对出租车管理推出切实有力的改革举措,不要让群众年复一年“打车难”。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24/8393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