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动态
严以律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015年09月25日 10:14
去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围绕推进作风建设,发表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一、严以律己要心存“三畏”,净化“三个圈子”
1、要敬畏党纪国法,净化“生活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延安整风时期,毛主席提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新一届党中央又作出了“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敬畏法纪之威,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对法纪存有敬畏感,就会净化“生活圈”,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交的朋友坚决不交。只有心存敬畏,就会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志,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2、要敬畏权力,净化“娱乐圈”。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权力为民则利,为己则害。陈毅曾经劝导领导干部如何谨慎地对待手中的权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领导干部在如何过好权力关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到警钟长鸣,牢记宗旨,清正廉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当年,文运昌听说表弟毛泽东当上了国家主席,写信要求安排工作。毛泽东回信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对于亲友来信要求介绍工作的,毛泽东一概推辞。
3、要敬畏人民群众,净化“人情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忠实地为人民群众办事,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跳出亲情、友情、乡情等“人情圈”,恪守道德准则,严守法纪法规,赢得群众信任。
二、严以律己要做到“三慎”,坚守“三道底线”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严以律己除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还必须做到慎独慎微慎初。
1、慎独,坚守“人生底线”。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写道:“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就是谨慎独处。慎独是一个领导干部立身、为政、用权的基础性道德功课。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慎独,坚守自已的“人生底线”。
2、慎微,坚守“道德底线”。“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这些说法在提醒人们两个字:“慎微”,就是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小处,要谨慎,要慎重,要高度重视,否则,小事会酿成大麻烦,小节会变成大问题,小过会化为大错误。一个在小节、小事上过不了关的人,也很难在大节、大事上过得硬。党员干部必须严以律己,慎独慎微,将他律变为自律,始终做到一身正气,才能守住根本,仰不愧党,俯不愧民。
3、慎初,坚守“权力底线”。纵观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往往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节不保、小腐不断,最终必将因小失大,锒铛入狱。因此,党员干部要慎初,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明白“小者大之源”,杜绝与腐败沾边的“第一次”和“下不为例”,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这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方能多一些沉稳,少一些浮躁;多一些高雅情趣,少一些市井庸俗。
三、严以律己要做到“四勤”,做好“四种人”
(一)要勤于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关键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树立强烈的纪律和规矩意识。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守纪律、讲规矩,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对中央精神,不得阳奉阴违;对中央规定,不能自行其是;对中央决策,不能另搞一套。维护中央权威,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对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暗渡陈仓”。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团结意识,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历史证明,无论是文革时期的“四人帮”,还是现在的周永康、薄熙来之流,凡是搞团团伙伙的,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三是必须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决遵循组织程序。当前,有的党员无视组织程序,我行我素,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或是“大事小事一言堂”,该组织民主决定的却个人说了算;或是家庭发生变故、结了几次婚、子女长期在国外等个人重大事项,都不向组织报告。无视组织程序,说到底还是个人私利和权力观念在作崇。
四是必须牢固树立组织意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组织像铁,纪律如磁,有组织无纪律,就会像磁铁消磁一样,失去凝聚力,消解战斗力。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服从组织不讲二话,对待工作不讲条件,“革命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要我去堵抢眼,我就去做黄继光”。
五是必须牢固树立清廉意识,坚决守住廉洁底线。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心、平常心、进取心,干净从政,廉洁为官。要带头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管好家里的人,处好家里的事,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决不允许搞家族式腐败。
(二)要勤于自省,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应适时停一停,多自省、自查、自学、自纠,时刻以赶考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交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1、要勤于自我评介。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与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优点,认识自己不足,从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要勤于自我调节。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波浪挫折,产生消极情绪。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民众所赋予的权力,需勤于自我调节,不能将工作、生活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为人民群众中去。要以最好的面貌去面对群众,让群众感受到温暖。
3、要勤于自我教育。剖析一些党员干部贪图享受、追求金钱美色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学习,忽视自我教育,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减弱,思想“总关开”发生问题,游离了正确的人生坐标,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党员干部要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去对待。
(三)要勤于学习,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学习是贯穿人生全过程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生命某一阶段的事情。“古之成大事者,并非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位奥运冠军说:“我举得起手头的双扛,但我举不起自己流下的汗水。”我们要有常怀“本领恐慌”、常有“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才能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身的修炼,通过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远离低俗,涵养品性,陶冶情操,升级自我。
一是要耐得住寂寞。知足者常乐。周杰伦的一首歌叫《稻香》,里面有句词:每个人都应该知足,珍惜眼前的一切。凡事想得开,看得远,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成不足喜,心无挂碍,快乐就多。“无神则形不可活,形无则神无所生。”形神共养,协调发展。
二是要稳得住心神。心态决定成败,我们应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理想,把事业看重一些。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态,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身体上的疲劳和痛苦。”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能干事,拼命;不干事,读书,力戒贪婪心态。
三是要经得起诱惑。“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通过心灵的修养来“致虚”、“宁静”,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命律动,一旦洗涤了心灵上蒙受的喧嚣和尘埃,恢复了心灵的清静和空明,就能在深蓄厚养中实现灵魂的净化、人生的升华。宁静的外化,是诚实与纯洁;宁静的内化,是思想和艺术。正如一位高僧所云,出家,非遗世也,而是出小家,进大家。
(四)要勤奋工作,做检身修德的“规矩人”。
一是“勤”。要勤于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人生的过程在于不断超越。要超越自己十分艰难,要超越别人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我们要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乌龟一样,永不停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时,视名利如过眼烟云,才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外云卷云舒”。
二是“韧”。就是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因工作忙而放松对理论的学习,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坚定对党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在工作中有克难奋进、“愈挫愈勇”的意志。
三是“公”。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于正气。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为人正派,“宁肯不见报,不写假报道”,这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留给我的经典之话。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在采访完王顺友后,体会到生活永远是记者心灵的源泉;真实的,才是具有震撼力的。
四是要学会满足。论条件,我们现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要与那些条件好的人去比,多与农村的父老乡亲去比,何况,“良田千顷,日食一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儿孙有出息,留钱干什么?儿孙没出息,留钱有何用?”追求那么多物质享受干什么?且“贫穷自在,富贵多忧”。钱多了,存在银行是笔数,拿到手上是张纸。因此,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才会感到我们“吃苦不吃亏,辛苦心不苦”。
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仰,“万家忧乐系心头”的为民情怀,“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人生敬畏,“留得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系湖南衡阳市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张少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925/8397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