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五道杠少年捐2万”值得表扬

2015年10月12日 13:38

 

【事件介绍】

 

五道杠少年捐2万奖学金 高中成绩大幅提升人缘好

日前,在武汉市水果湖高中的操场上,高三(13)班学生黄艺博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他将刚刚获得的两万元“武昌区政府奖学金”,正式捐入湖北省水果湖高中树人教育基金池。捐赠仪式结束后,台下不少学生仍窃窃私语,一些学生认出了黄艺博就是曾经网上爆红的“五道杠少年”。

“五道杠少年”自主捐出2万奖学金

2014年,武汉市武昌区设立“区政府奖学金”奖励辖区优秀学子,黄艺博被学校推选为候选人。记者看到,在他的申请表上,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类似“湖北美德少年”等荣誉有近20项。

黄艺博父亲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初黄艺博被学校推荐参加区里的优秀学子评选,当时孩子就表示,如果获奖就把奖学金捐给学校作为公益基金,专门帮助校内的那些优秀贫困生。“孩子捐出奖学金,完全是他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家长也很支持。”黄先生表示,他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家里每个月还要偿还分期付款的房贷,两万元对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奖学金是孩子获得的,他想捐出去,家长尊重他的想法。

在捐赠仪式上,黄艺博也坦言,“我要把这点钱捐助给学校,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水高学子感受到温暖。”黄先生介绍,黄艺博家住汉阳,高一、高二都在学校住读,周末从水果湖出发要转两三趟公交车才能回家,从来舍不得坐出租车。

风波过后仍坚持做义工

四年前,有关“两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描述,让黄艺博贴上了“官样”、“官腔”等标签。风波中,黄先生一度十分困惑,当时很多读者写信鼓励黄艺博,一家人最终走出阴影。

“我有一点委屈,但不怨恨任何人。”黄艺博告诉记者,挫折也是动力,他常常以此安慰父母,在接受采访时他甚至坦言,别人说他照顾孤寡老人是作秀,他并不在意,还会坚持做善事。黄先生表示,“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在河南,我们想孝敬老人,只能每年接老人们过来住几天,为了言传身教‘孝道’,后来我们想到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给孩子做示范。”

让黄先生欣慰的是,经过四年前的风波,现在儿子仍然会独自去敬老院做义工,在江汉区福利院、万松街公园社区和青年社区,每逢节假日黄艺博都会去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饭、梳头、捶背、照相、打扫卫生、读报纸、讲新闻,还相继把3位无儿无女、无生活来源、无人奉养的“三无”孤寡老人认作“爷爷奶奶”,与他们建立“特殊”的祖孙关系,在这些社区很多老人都认识黄艺博。

人缘好

四年前,因为“五道杠”风波,声势浩大的舆论角力中,黄艺博被喧嚣裹挟如孤舟,但是升入高中后,黄艺博却并未因此与班上的同学产生太多隔阂,现在他在学校担任校级学生干部,在班上同学看来,他十分随和、开朗。

“黄艺博中考成绩不太理想,高一在班上排名比较靠后,但是他十分刻苦。”黄艺博的班主任董仲明介绍,9月份高三调考,黄艺博考了518分,超过预估重点线,与他刚来的时候比较可谓突飞猛进。因为数学成绩比较差,常常能看到他抱着错题本温习功课。

事实上,黄艺博在同学中人缘也不错。董仲明说,一次班上后排两名同学闹别扭,一名同学找到前排的黄艺博,希望和他换座位,黄艺博未加考虑就答应了同学。父亲黄先生表示,一次班上有同学家长在学校遇到黄艺博的母亲,当即表示感谢,询问才知道班上一名同学割伤手指,是一旁的黄艺博帮忙包扎处理。“经历了一些事情,儿子变得更加成熟和勇敢。”黄先生笑着说,就像儿子的QQ签名写的一样:“认准的道路,跪着也要走下去。”他支持儿子的选择。

 

武汉五道杠少年捐2万奖学金,应点赞

武汉“五道杠少年”捐2万政府奖学金见诸微博后,用4个字来形容微友的态度:褒贬不一。我个人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无论高调还是低调,只要是为社会真金白银的捐赠,都应该点赞,从而鼓励更多的人进行慈善。大家还应该形成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共识:不捐赠,却对捐赠者指手画脚的,动机未必都是善意的。

此前,大家曾经见过乞丐给灾区捐赠,结果获得大赞。其实乞丐捐赠1块钱,和我们捐赠1块钱,从数量上和价值上都是一样的,没有因为人的尊卑而使这1块钱改变数量和价值。不过当时乞丐获大赞的时候,我还想,把不劳而获的钱进行了捐赠,难道比通过劳动挣来的钱还光荣?

有人辩论过,是有1万元的人捐赠9000元有意义,还是亿万富翁捐赠100万有价值。其实,捐赠和钱多钱少关系不大,只是人的一种爱心,是一种对公益的态度。事实上,有的人非常富有,却不喜欢捐赠;而有的人相对贫穷,却慷慨解囊。

陈光标有一本书叫《陈光标如是说》,里面有4篇我赞扬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文章。只要是真金白银的做慈善,无论怎么去捐赠,社会都应该点赞。武汉“五道杠少年”捐2万政府奖学金也是真金白银,所以我们应该点赞。别人做坏事,我们要指责和批评。如果做好事,再有人去指指点点,那么就会打击那些好人的积极性,社会正能量就无法形成。

“五道杠少年捐2万”的善举值得尊重

四年前在微博爆红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现如今将他的2万元奖学金慷慨捐赠于他人,如此满满的善心是很多同龄的青少年所望尘莫及的。出生于工薪阶层的他愿意关注同学们的生活疾苦,愿意把自己获得的2万元政府奖学金拿出来帮助他的同窗,此等善举理应得到全社会的赞许和尊重。

然而,这样一则少年慈善义举的新闻,却引来了不少人的非议。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是网络炒作和当下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但愚以为我们不能用不怀好意的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一行为。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很多家庭富裕的孩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坐享其成,而相对于这样一个工薪家庭的孩子来说,却可以做到将“善心”化为“善行”,无疑是值得很多孩子去学习的榜样。不管他作出此举的出发点是什么,哪怕其中只有一丝一毫的爱心成分,起码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更何况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且难以做到应保尽保,这一背景下的慈善更值得拥有掌声,更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去呵护。

据了解,黄艺博自六七岁开始就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也曾是武汉市社区民政系统年龄最小的扶贫帮困、爱老助幼的志愿者和小义工。单从这一点看,黄艺博本就乐善好施,而很多人将其与追逐功利的假慈善相提并论,如此对比似乎有些欠妥。其实慈善本义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一种善举,慈善的初心也是为了帮助困难的他人,而那些“伪慈善”却只是顶着慈善之名,未行慈善之实。想必那些仅仅“论迹不论心”的慈善人在看到这一纯真善良的少年时,内心也会有些许羞愧吧?

由此想到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国家的命运和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梁启超先生希望我们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些关注,多些呵护,多些扶持。因此,对于“五道杠少年捐2万”之举社会应该少一些唏嘘和感叹,而是为这一少年投以嘉许鼓励的目光,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同时更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在成长的路上心怀善心,将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路勇敢光明地前行,真正让“慈善种子”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启示与思考】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青少年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

“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种荣誉不胜枚举。几年前面对社会上关于他“两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舆论风波,黄艺博不怨恨任何人,坦然面对,直到现在仍然会独自去敬老院做义工,在江汉区福利院、万松街公园社区和青年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去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饭、梳头、捶背、照相、打扫卫生、读报纸、讲新闻,还相继把3位无儿无女、无生活来源、无人奉养的“三无”孤寡老人认作“爷爷奶奶”,与他们建立“特殊”的祖孙关系。

我们的社会需要许多的“黄艺博”作为榜样。在青少年学生时期,他们的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初步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但是由于阅历浅,鉴别能力不强,易走极端。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在多种价值取向面前,青少年往往表现出迷茫和无所适从。有了“黄艺博”这样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青少年便容易受到感染,容易跟着学、跟着走,这样有助于青少年顺利度过个性发展的“动荡”阶段,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一名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12/8421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