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韩建新:如何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015年10月12日 17:08

 

11_副本

韩建新 北京城市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5/1012/842226.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1012/842222.shtml

今天主要就三个问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第二个,“三严三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个,怎样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对这三个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那么对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体的把握,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能够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我们梳理一下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一些论述就会发现,从他当选总书记的第一天开始,就强调作风问题。从2012年的11月到今天,不到三年的时间,公开报道的大概有30多次,那么显然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且我们看到的都是媒体公开报道的,还有很多总书记的讲话,没有公开报道,到底有多少,我们也不知道。所以作风建设,在新的一届党中央,是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来看待的。那么,它到底在整个布局中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这两个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把“三严三实”作为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2014年3月9号,习近平参加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里。2015年4月19号中央办公厅印发这个文件,开始正式将“三严三实”作为一次专题教育来开展。讲话和文件的意义还是不完全一样的,上升为中央的文件了,就是作为中央的一个决策来执行了。那么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我们应该把“三严三实”放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整体的工作布局中来理解,不能就作风建设来谈作风建设,就“三严三实”来谈“三严三实”。所以我们第一个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首先我们要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家知道,作为党的总书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你到底要干什么,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你到底要做什么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实际上是一个战略布局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党治国理政的方略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逐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2015年2月,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我们看这“四个方面”,第一个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也就是说,这一届领导集体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这个概念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那么注意,我们讲的小康社会的节点在2020年,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当选,一届五年,按照党章的规定,总书记可以连任一届,也就是说,如果他连任的话,他的卸任期应该在2022年,那么他要跨过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大家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后来的领导人,都提到小康社会,提到2020年有一个目标。那么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作为总书记,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实现不了或者说方向偏了,那么你怎么向前面的领导人交代?怎么向全体党员交代?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来实现全面小康,这是踏踏实实应该做的。我们说,习近平的总体思路,经过这两年的思考,应该是非常成熟的。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大家知道,全面深化改革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这两次全会把新的一届领导集体要做的事以及怎么样去做这个事的基本思路都阐述清楚了。就是说,你要全面建成小康,你应该做什么?最中心的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家知道,每一届中央全会里面的三中全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重要。那么为什么三中全会会重要呢?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大家应该也学习了相关内容。一届中央委员会五年时间,正常情况下,五年里大体会开七次全会。这七次全会里,有三次全会的议题是固定的,主要是涉及到人事问题。比如说十八届一中全会,就是十八大一闭幕,选出中央委员,马上召开一中全会,主要是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比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二中全会主要是在第二年的两会之前召开,在人大、政协、政府各个部门都要换届之前,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些人事安排的问题。到七中全会的时候,一般会讨论下一次换届的人事问题。所以,能够自由讨论的议题其实并不多。七次全会中人事问题占了三次。剩下的四次里面,有的议题也是固定的,比如说都会涉及到一次五年计划,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中央全会讨论问题,每次就一个重大议题,特别是三中全会,在一中、二中全会把人事问题基本安排好之后,三中全会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这一届领导主要做的事是什么,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题全面深化改革。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包括通过的文件,有200多项改革,这些年我们一项一项地在落实、在推进,总体目标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上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更加稳定、更加定型,来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是它的核心。那么怎么做到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怎么来做的事了。大家知道,2014年的四中全会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而且习近平同志说得很明白,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这两个主题或者这两个决议是姊妹篇。什么意思?三中全会讲的是要做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讲的是怎么做,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一个基本思路。

最后一个,叫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提出来很久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到现在,从严治党这种提法历来都有,每届领导人都强调这个问题。但是全面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加两个字“全面”,就不一样了吗?它的意义在哪儿呢?把它放在整个四个全面布局中,就会看到,前面有目标、有做什么、有怎么做,接下来谁来做呢?从大的方面讲,是全国人民来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来做。那么能不能领导好,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所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放在“四个全面”布局中来理解,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怎么样把“四个全面”建设到位的人的问题。你怎么把这个队伍带好,来实现我们要做的那些东西,最终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所以说,全面从严治党在整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就是人的问题了,如果人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所有的布局、所有的想法再好,它都落实不到位,很难实质性地推进工作。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就天津大爆炸事件专门听取汇报,然后专门对后续的事情做安排。网上报道说这是史上最严厉的措施。首先,政治局常委专门听取汇报,而且媒体当天报道,这是很少见的。十八大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只有六次。而且措施极其严厉,要坚决怎么样,一丝一毫也不放过,坚决避免这种事,都是用的这种措词。这实际上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全面从严治党做不好,队伍建设不好,那么所有的规划都不可能真正地落实。所以说,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大布局里,全面从严治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月29号习近平同志讲话时说“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形成的战略布局,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这是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的一个定位。这“四个全面”里,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环节,我们应该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到这个角度来理解。

接下来我们说,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又是什么关系?刚才我们说了,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如何带好队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那么,怎么样把这个队伍带好,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员队伍,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带好,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党的建设问题,把党的建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28年取得巨大的成就——从1921年到1949年建成新中国,有什么样的经验呢?毛泽东总结出三条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内容。

那么我们说,党的建设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我们刚才讲,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谈论作风建设,谈了有30多次。不光是作风建设,党的建设五个方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十八大以来,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都做了很多重要的论述,而且开展了很多重要的活动来加强队伍建设。比如说,大家印象比较深的,首先是八项规定,然后党的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再比如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这都是我们老百姓日常能感受到,而且确实有成效的。但是你注意,我们反腐不仅仅是说有腐败把它反掉就完了,更多的是希望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整体环境,要把这个队伍带好,单纯地就反腐去反腐,那么其实有时候效果并不特别好,特别从长期来看。

反腐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要不敢腐,第二是不能腐,第三是不愿腐。王岐山同志多次谈到,我们现在第一个层面(不敢腐)都没做到,这是我们现在反腐的一个重要目的。以前我们说反腐败要标本兼治,十八大以后,王岐山书记说什么呢?反腐败当然要标本兼治,但是在现阶段,以治标为主,为治本留出时间和空间。先治标,治标的目的就是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一种震慑。形成震慑了吗?我们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已经形成了完全的态势、是不是所有人不敢腐的目的达到了呢?也不一定。中央关于反腐在很多场合都不断地强调,十八大以后,有些人仍然不收手。所以说,单纯地去反腐,还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即使在封建社会、反腐反得狠的也很多。比如说,嘉庆皇帝反和珅。几百年了,一个大腐——和珅。其实嘉庆皇帝反腐还不止和珅,也曾经反过一些“窝案”。在和珅之后,当初的甘肃反腐,其实它反的状况比我们今天有些地方反得还要到位。整个甘肃省,从上到下的官员,被杀掉的有一百多个,那么没杀的还有很多,最后简直没法弄了,划一条线,只要把多少数额交回来,就既往不咎了。这处理得已经很到位了,最后以至于甘肃干部自己都选不出来了。那么从外地调官员,但是过了三五年之后,再去看,甘肃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又能怎么办呢?再杀一轮、再免一轮,可再过五年,它又回来了。也就是说,这和那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地往上接。你不能不考虑怎么长期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反腐,除了在表层治标这个层面要继续高压态势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怎么样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说,形成长效机制当然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管理。但是制度也是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如果人有问题,制度再严格,也很难执行。所以说,怎么样把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些关于作风建设的成果巩固下去,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最关键之处。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成果最直观的标尺。我们前面讲五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的效果最直观地体现在作风建设上。你说我们反腐败成果非常到位,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在哪儿?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如果工作作风没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反腐败、制度建设、其他的方方面面建设,其实就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或者说着力点。就像我们说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哪儿?体现在考的分数上。你说我特别地用工、特别地努力,方法特别到位,但是每次就只能考60分。这怎么能算啊?你说我不用功、不学习,但每次我都考98分、考100分,是不是?你考98分还是考60分,那是一个直观的表现,但是这个背后所代表的可能就是你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的程度。而作风建设,就是党的建设最直观标尺。

那么,要把反腐败的成果巩固下来,把群众路线的成果巩固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作风的改进,逐步营造一种良好的从政氛围,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抓一个,人们不认为是因为贪腐所以被抓,而是他运气不好;又抓了一个,认为是因为他上面没人。你看,人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那么,现在有多少抓多少,这不是说谁有没有关系,谁运气好不好的问题了,这是动真格的了。然后,大家说没事,过两天就过去了,这两天稍微收点手,这阵风过去了,咱该干啥干啥。这种风气没转变过来,还是不行的。所以要,长期抓。现在有一些官员觉得这不是一阵风,得彻底清楚考虑了,以前的那些想法不能有了,在那种生态环境下做的事不能做了。这个时候,外部的氛围环境一定要好。不能让大家看到,谁谁又找什么人了,然后贪腐又上去了,那这个风气很快又回去了。

所以说,把作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成为实现这一届中央领导人完成他的整个任务的一个核心的环节。作风建设必须抓到位。

 

二、“三严三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风建设很重要,那么我们要求的作风到底是个什么样呢?就是“三严三实”。

有同志说,关于“三严三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已经非常好懂了,说得非常直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是三严;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三实。“三严三实”已经说得很到位了,那么还有什么内涵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三严三实”每一个方面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我们需要简单地解读一下。另外一个,“三严三实”说了六个方面,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要做到哪些就算做到“三严三实”了?所以涉及到对它实质的理解。两个层面,先看“三严三实”每一句话它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看它的实质是什么。

先看第一个,严以修身。严以修身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修身,说的其实是理想信念道德的问题。我们讲到理想信念,有时候总觉得有点虚。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不这么认为,关于理想信念问题,他谈的比较多。他认为,理想理念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总开关,凡是出问题的,特别是高级干部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理想信念先出问题。包括一些大案要案,包括很多的腐败分子被判刑之后反思,说为什么出了问题呢?就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没有把好理想信念关,所以出了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好像是套话,其实不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特别是高级干部出问题,真的是理想信念首先出问题了。

我们说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说共产党人的基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根本想不到这些事了;说为共产主义奋斗,彻底没戏了;说共产主义远着呢,和我们十万八千里,那些都和我没关系。所以,放弃了理想信念。那么这其实是问题的最关键,心中没有人民,为群众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些观念一点都没有了,思想上放松了,然后在经济上才会出问题,经济上出了问题,生活作风上也会有问题,然后其他问题一个一个都来了。所以说,要严以修身,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严以用权。这个就比较具体了,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这主要是对有权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权力,所以严以修身和严以用权是一致的。如果说你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不再为人民服务了,不再联系群众了,那么权力就开始为自己了,就开始搞特权了。有很多人,他不是非得要吃什么、喝什么、坐什么车、住什么房,他就是要特权的感觉。这都是出问题的,这是对权力。

第三个,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也可以说在用权的时候心存敬畏,要求你应该怎么做,要求你不该怎么做,要严以律己。

这是“三严”,再看“三实”。如果“三严”更偏向于要求、标准,那么“三实”更加注重实际。

第一个叫谋事要实。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说,你要做规划,要谋划事业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别虚头巴脑,别动不动一拍脑袋,一个工程出来了,一个计划出来了,要实。这个“实”,对于干部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一个思维模式、一个路径。用我们中国最普通的话来说,那就是“是这么回事,就是这么回事”,这就是实事求是。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做的时候,特别在谋篇布局的时候,那不一定能做得到。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符合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你这个发展在整个大局中的定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子?你做这个事,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是不是掌握了?如果这些没掌握,那么“是怎么回事”就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了。所以,这是讲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模式、基本的路径,这个话从共产党成立第一天开始就这么说,到今天仍然强调,仍然有人会出错。这是习近平同志的第一个要求,谋事要实。

第二个,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世界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际。创业要实,我理解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要有能力去做这个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你要能把这个事做好,要善于解决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敢于担当。什么叫敢于担当呢?就是说这个事你要做,你要担起这个责任来。在生活中,有很多事规划好了,但他觉得这事对付过去就行了,别太较真,糊糊弄弄。那不行。要真的去做、去落实这个事。有人说,这可能会惹很多人,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然后我糊弄两年,说不定有个什么机会,我就调离这个岗位了,对吧?这是有问题的,敢于担当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要敢于担当。

最后,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心胸坦白、公道正派,这是做人的要求了。

所以我们看,“三严三实”讲得都很实在,特别是“三实”,说的是非常具体的东西。那么,“三严三实”六句话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刚才说了,其实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的准则,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了“三严三实”。

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的一些要求。第一个先是做人,修身之本。修身之本对应着“三严”里面的严以修身,还有“三实”里面的做人要实。我们前面解读过它的意思,严以修身说的是理想信念、道德层面的东西;做人要实说的是比较具体的东西,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所以修身之本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后两个是讲做事,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特别是为政之道,是针对党员干部的。作为干部,手里是有权力的,那么要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对权力要知道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要有敬畏之心,这是为政之道。做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你用权力来做事的渠道和方式。最后是成事之要,就是要把事做成,就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

所以我们看,习近平同志讲“三严三实”,就是在讲做人做事的要求。中国有句古话,做事先做人。先把人做好了,然后再做事,这是最普通的要求了,更不用说对共产党员、对于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了。所以,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最后落脚点,还要落在做人做事上。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个要求很具体,很明确。

 

三、怎样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我们说,知道为什么不难,知道是什么也比较容易,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做,怎么样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专题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完了就结束了,关键是你得真正地落到实处。怎么来落到实处呢?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六个字:深学、细照、笃行。做到这六个字,“三严三实”才会有效果。注意,习总书记讲 “三严三实”,不是一上来就说你要怎么去做,前面先有两个,第一深学,第二细照。你得把问题的关键点找到,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比照缺陷,然后再去做。深学、细照,然后再去笃行,三个层面。

我们先看第一个,深学。就是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什么呢?首先是理想信念,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实干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党章、党的纪律规律。要通过党课、专题讨论、民主生活会来加强理论学习,把“严”和“实”的要求树立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作为干部问题的总开关。也就是说,踏踏实实做事,遵守党的纪律,要不要遵守?为什么去遵守?心里要明白,要在理论上深入地理解。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你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对中国大局大势正确判定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正确判定,那你就是“墙头草,随风倒”,那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不好马克思主义,那么连家门都看不好,那要出问题的。

还有一个要求,要深入剖析反面典型,查找严重违纪违法的思想根源。现在反面典型很多,大“老虎”很多,小“苍蝇”也不少。分析反面典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不能说他只是运气不好,他上面的靠山倒了,这不叫思想根源,这还是心存侥幸。所以,针对这些反面典型,要剖析他们政治上为什么会变质?经济上为什么会贪婪?道德上为什么会堕落?生活上为什么会腐化?这也是一连串的。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政治上出问题了。只要政治上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经济上一定会出问题,经济上出了问题,道德上就没有底线,道德上出了问题,生活上就会腐化,这是很自然的事。关键点在政治上变质。所以,要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上,从党性原则上,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从道德品行上剖析根源,弄清实质。实质在哪儿呢?就在习近平同志讲的总开关上。要学清楚了,不但正面学,还要反面学。学反面典型,这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是有明确要求的。

第二个,强化问题导向,就是细照,仔细地对照。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已经出了严重问题的反面典型之外,作风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那到底有什么问题呢?中央的表述、文件里面说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说的非常直接明白,列了这么三大块的问题。

第一,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这是一个对照,需要对照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说要坚定理想信念,那理想信念动摇了没有?信仰迷茫了没有?比如说共产党人信什么?烧香吗?拜佛吗?去教堂吗?这就是现实的问题了吧?大家知道,共产党是无神论者。当然共产党不反对宗教信仰,共产党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这个没问题。但是共产党员是不能信教的,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你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信仰。那么你再信教,不论你信上帝还是信菩萨,这都是信仰迷茫的一种表现,是信念动摇的一种表现。有人说,那怎么办?你可以信,你可以退党啊。你要在党内,就不能信,这是基本要求,这是涉及到最根本性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宗旨意识淡泊,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缺失修养,不讲党的原则。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做的事是不是为老百姓在考虑?你的心里面是不是对人民群众有敬畏之心?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第二,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后面讲的这部分好理解,说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了,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还有滥用权力、设租寻租。设租寻租什么意思?这和后面的官商勾结是一个道理,就是说我有这个权力,那么你找我办事,必须给我好处。他不理解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说你给我好处,就相当于你租用我的权力,这叫设租。寻租就是没事我也给你找点事,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得好处,你给了我好处,这事就没事了,你不给我好处,它就有事,这就是寻租。你付我租金,我的权力给你用一下,给你盖个戳。这些问题就是具体的表现。

第三,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大家知道,最近中纪委通报的一些大“老虎”,讲到出什么问题的时候,除了违反政治纪律,还有一个就是违反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什么区别呢?后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讲过这个问题,说政治纪律,比如说党章里面规定的,包括党的一系列纪律文件,包括国法等等,这些是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明文可查的,这是纪律、法律,这是不能违的。政治规矩,习总书记解释说,它其实就是不成文的一些规定。政治纪律讲的是成文的规定,政治规矩讲的是不成文的规定,是多年来经过党的实践证明,确实是好的东西,虽然还没有成文,但是在党内是作为惯例来执行的,这叫政治规矩,比如对党忠诚。我们现在看通报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人就是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巡视组去了,他就给你糊弄,不配合调查。

我们现在讲巡视是很厉害的。正常巡视,一个地方住三个月,你说你在这个地方称霸一方,你干的坏事那么多,人家派一个巡视组在这住三个月,能不把你巡视出来?你还不能影响人家,人家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三个月查不出你来,那才怪呢,除非他不想查。所以,这个巡视很厉害,类似以前的钦差大臣那个角色,还不太一样。现在的巡视组是没有处分权的,他的权力是了解实际情况,巡视完了直接报告中央,怎么处理由中央来决定。你要给他处理的权力,那他的权力太大了,也是个问题。这个过程中除了群众的反映,还有干部谈话。所以,有一些干部,有相当一部分老虎,就是巡视的时候巡视出来的。

这些事就是仔细对照,对照到底有没有问题。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摆到哪里面去?摆到前面那些着力解决的问题里。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还要以反面典型为例,把自己摆进去,看自己有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说“三严三实”在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里面其实是很严格的。

最后一条,笃行。深学、细照,照完了再去改,要见实效。作风建设不是说有问题直接改了就完了,前面是在找根源,找思想上的根源和行为上的根源,然后再去改。怎么改?要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列出问题清单,一项一项整改,进行专项整治,严格正风肃纪。列出问题清单,学了没有?照了没有?学完了,照完了,现在改,改什么?

第一,你有什么问题。你说我学完了,也照完了,啥问题都没有。这本身就是个问题。怎么可能什么问题都没有?你做到100%好了吗?那不可能。那么就是列出问题清单,然后一个一个对照着去改。这是习总书记抓得比较实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比如说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年深化改革决议之后,有二百多项改革。我和大家交流,包括给研究生上课,他们有很多在职的,我和他们聊,说这么多改革,还有时间表,到2020年要把这些改革都落实到位,2013年到2020年,就六七年的时间,它能到位吗?大家都深表质疑,说太难了。那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这届领导人,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落到实处。怎么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建立台账。就是列个表,200多项改革,这个改革由谁来推进?什么时候完成?给我列个表格,到时候是不是完成了,我就和你算账。列问题清单这一条,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落到实处,不容易。比如说高考制度改革,报志愿的方式,说了几年了,改不到位,有人说这么报好,有人说那么报好,结果吵了半天,最后怎么弄,说不清楚。包括大家关心更多的幼升小、小升初,说了多少年,发了多少文件,效果都不好。但是最近两年不太一样了,中央有文件说要教育部落实就近入学。教育部哪一年落实,哪个时间点落实,都是清清楚楚的,落实不了,出了问题,教育部长要承担责任的。那么从上到下都这么做,北京市教委也这么做,就近入学、划片入学必须落实到位,其实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一项一项对着改,只要认真,事情就会有成效。

第二,查出问题之后怎么办呢?存在着不严不实,要强调教育提高。不严不实是个作风问题,我们讲作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很多情况没有什么大问题,你说他违纪了吗?还不到违纪的程度,违法了吗?更不到违法的程度,他就是工作作风有问题。怎么办呢?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于群众意见大,不能认真查改的同志,没有明显改进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该换地方换地方,该免职的免职。那么大家知道,中央最近出台一个文件,很有意思,叫做《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能上能下,这是通俗的说法,那么现在中央正式文件题目就是能上能下。“能上”没问题,关键是“能下”。“能下”里面明确地标出什么情况下属于“能下”的范畴。组织调整,该调整就调整,针对不严不实的问题,建立制度,立规矩、强化刚性执行。

还有一个问题,要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也就是说,要和现实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是说现在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了,那今天不上班,然后一关门,你不来了,我们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三严三实”本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整顿这些问题的,要和促进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和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不能虚头巴脑,要和你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就是最后那句话,用事业发展的成果来衡量专题教育的成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目的是作风建设,作风建设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是为了什么?要推动工作。所以最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体现在哪儿?体现在你的工作上,有了一个落脚点。

另外,这次“三严三实”在落实的时候,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它不是一次活动,中央文件里明确这么说的。以前我们讲活动讲的很多,比如说去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说“三严三实”不是一次活动,什么意思?那就是长期要坚持的,就是要日常性来开展的,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要各级同步进行,融入到日常的干部学习教育之中。比如说党课、研讨会、中心组学习,那就是日常的、长期是这样的。这就是作风建设的一种思路。习近平讲,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什么叫“钉钉子”精神呢?不是钉子精神,是“钉钉子”的精神,“咔”一锤,钉子没进去,再来一锤,又往下走一走,还没进去,继续来。要持续不断去抓日常教育性活动。

所以我们看,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深学、细照、笃行,这是他的一个整体要求,最后要达到什么成效呢?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中见成效。前面我们讲了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在巩固成果上见成效。

 第二,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成效。第一个是具体的,第二个就是一个宏观目标了。表现出来是什么?政治生态要见成效,形成一种踏踏实实、又严又实的工作作风。把人的问题彻底解决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不是一个地方两个地方,而是整个的风气要发生根本性改变,要在这上面见成效。

最后,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成效。就是我刚才说的,解决人的问题体现在政治生态上,最后又体现在工作中,要在真抓实干,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上见成效,最终实现“四个全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12/8422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