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教师转岗当保安:教师退出机制在哪里

2015年10月14日 09:25

 

【事件介绍】

 

湖北172名教师转岗当保安 教育局称属临时性调整

从秋季新学期开始,湖北省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书30余年的陈冬(化名)在校门口当上了保安。像他一样,来自全县70所中小学和36所幼儿园的172名教师转岗做了专职保安,其中几人还是前任校长。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由于学生数量减少,导致部分教师资源富余。

昔日老师校门口值勤

“你是哪个班的,出去干什么?”陈冬教训学生的样子,仍像是一个站在讲台上严厉的老师。位于沙洋县津汉大道原沙洋师专的老校区,如今被沙洋县的两所高中和一所职高所代替。学校大门旁,悬挂着沙洋县后港中学和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招牌。

14日下午放学时分,53岁的陈冬身着保安制服,手拿电动栅栏门遥控器,警惕地注视着进出校门的车辆,以及总想溜出校门的调皮的住读学生。“学生安全工作不好管,责任重大。”陈冬曾是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历史老师,本科学历,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从教30余年,先后代过语文、政治和历史等课程。

谈及转岗,陈冬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表情。“教了30多年书,突然没有书教了,说起来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害怕提起这个话题。据一位同事介绍,接到转岗安排后,陈冬推迟了一周才正式到岗,“看来心结还没打开”。一位中学教师坦言,教师和保安两个岗位在社会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从教师到保安说出去不好听,面子上也挂不住”。

保安人选由学校推荐

沙洋一位中学校长说,根据当地教育局“责任心强、年富力强、男性”的要求,由各个学校推荐合适人选,上报教育局审核通过。他推荐的是该校的一位语文老师,48岁,身体好,是学校的篮球中锋。沙洋县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选择转岗教师的重要条件是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求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面对歹徒尖刀冲上去,切实保护学生安全,“不会出现书都教不好的人还去当保安”。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作为沙洋县教育局暑期重点工作之一,172名教师来到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进行了为期4天的封闭培训,学习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自我防护的措施,以及防刺手套、辣椒水喷雾器、安全叉、灭火器等以前从未接触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刑警还教他们“察言观色”,与陌生人搭讪。

若学生增加将回原岗

半个多月来,“教师转岗当保安”引发广泛讨论。沙洋县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由于该县财力无力承担专业保安公司人员工资等开支,加之全县教师队伍中特别是基层乡镇教师中存在富余资源,为“人尽其才”,经各个学校推荐,选拔培训了一批教师回到所在学校担任保安。他说,教师对学校环境和学生管理都十分熟悉,知道可能对学生产生伤害的因素有哪些,平常工作上可以有的放矢加强防护。

上述负责人解释说,随着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及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相应减少,加上一部分乡镇学生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部分学校集中办学等等原因,导致教师资源出现富余。这位负责人表示,“教师转岗当保安”只是应对学生减少的权宜之计,属临时性的调整,若学生人数增加时,这些保安会再回到教师岗位。

 

除了保安,还应给富余教师更多选择

尽管“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当教师走下三尺讲台,穿上保安服,用拿惯粉笔的手握起钢叉、盾牌,多少还是有点落差与伤感。换一所学校上岗、面对陌生面孔还好点,要是还在原来的学校,学生还是那拨学生,“保安老师”将情何以堪?

教师富余问题不是今天才浮出水面。从统计数字来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持续,全国中小学生招生数量连续十多年呈现下行态势,2014年初中招生人数比高峰期少了800多万人。若按教育部门规定的县城初中学校师生比1:16计,800多万初中生令初中教职工富余超过50万之众。从结构来看,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向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导致欠发达地区教师富余情况更为突出,一些地区十多年前问题就已出现,未来还在继续强化,“教师转岗当××”新闻恐会不断涌现。

教师富余不可避免,谁为这个问题埋单,如何维护这些教师应有的尊严与待遇,是摆在社会面前的现实问题,一声令下让富余教师都去当专职保安、后勤人员,终究不是最佳路径,他们必须得到更合理的安置。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富余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各项公共政策组合、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更多责任不在他们身上,不应让他们埋单;二是这些被贴上“富余”标签的教师,都有很长教龄,为教育事业作过很多贡献,许多人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功劳应该得到承认,“卸磨杀驴”对他们不公平。

除了转岗当保安,富余教师还应有更多、更合理的选择。譬如,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可以向外转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别的地区、学校继续得到重用;不愿外出的,通过转岗培训,使其进入新的教育领域,如中学转为小学教师、小学转幼儿教师等;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标准的,可通过公开招考,转为行政人员;年龄较大,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应为他们提供非教学岗位,或适当提前退休;愿意下海创业的,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待遇,以解其后顾之忧……只有秉持平等、尊重、公开、公正原则,富余教师群体才会安心。

正视“教师转岗当保安”背后的真问题

如不久前甘肃会宁“警察招考引发教师离职潮”一样,湖北沙洋“教师转岗当保安”的新闻无疑会再次惊爆舆论眼球。相对于甘肃会宁“教师争考警察”的“主动转岗”,湖北沙洋的“教师转岗做保安”可谓充满被动和无奈。当然,即便抛开教师、警察、保安之间的职业差异观感不说,单从社会一贯提倡的“科教兴国”来说,如此大规模的教师离职、转岗,不仅会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震荡,更会对当地社会公共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冲击。

如果甘肃会宁“教师争相考警察”的看点在于警察相比教师更加优厚的待遇,那么之于湖北沙洋那些被动转岗做保安的教师,该项政策无疑会被放置在更加苛刻的公共视野中审视。根据该县教育局一位官员回应,适龄入学儿童减少,部分学校集中办学,加上一些学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因而部分学校出现师资富余。可以看出,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也算是避免那些富余师资浪费吧。当然,除了做保安,“富余师资”应当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理解当地政府的苦衷。毕竟,各种原因导致师资富余,某种意义上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挑选一部分富余师资做专职保安也是无奈之举,而且“转岗做保安”只是临时性调整。毫无疑问,当地政府仍然需要承受舆论的压力。毕竟,让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转岗做保安,先不说两种职业之间的“技术含量”差异本就较大,即便是当事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压力也无法一时就能克服掉。

“教师转岗”的新闻总能让舆论哗然,不论是甘肃会宁警察招考引发的教师离职潮,还是湖北沙洋让那些富余的老师转岗做保安。其实,引发舆论侧目的“教师转岗”只是表面现象,众声喧哗背后存在着一些更加重要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真问题。会宁“教师争考警察”暴露出教师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沙洋“教师转岗做保安”则暴露出相关政策下的师资配置合理性与均衡性问题,以及作为公共产品的教育在供求间的短期凿枘。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生活品质是人的基本权利,这对教师同样如此,当有更好的“警察”职业可选择时,教师当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特殊人口政策下的入学儿童减少,众所周知的原因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乏争议的“撤点并校”政策下的集中办学,由此在某个地区出现暂时性的“师资富余”甚至“师资剩余”也是非常可能的。当然,如何合理配置那些“富余”师资,让他们有更多符合自身特质的选择,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确是一种考验。

相对于“教师转岗”所引起的口诛笔伐,其实我们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正视其背后的真问题。“教师转岗”引发的这些问题,不单单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它们在很大意义上甚至牵涉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准和基础质量。它们和其他问题一起,构成了改革深水区和发展攻坚期的错综复杂的弊端、问题和矛盾,因而更加证实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这些问题,只是情绪化的口诛笔伐显然无济于事,我们要做的是,在正视问题并综合剖析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推动公共治理体系和公共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启示与思考】

这样的“教师转岗当保安”现象,尽管会让一些老师感到难以接受,但站在目前我国基本人口变化趋势下审视,却并不意外。

而回到此事件本身,从沙洋县的具体“教师转岗”方案来看,这一“教师转岗当保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了目前我国教师管理体制的一种尴尬,也即,现行教师职业管理仍然缺乏一个充分合理的教师流动、退出机制。这些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对教师退出机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收获掌声的并不多。

不得不说,单纯“按年龄一刀切”,让“教师转岗”有些无奈也有些残酷。一方面,这会造成优质教师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给当地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教育部门是否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采取转岗、待岗培训、解聘和辞聘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呢?

引入退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形成完善的流动体制。对于那些曾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过贡献、面临退出的教师,最好别一退了之,各地还是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系统措施,以保障他们的权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14/8427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