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最新消息
聚焦“三严三实”,破解基层难题
2015年10月19日 09:27
我们不仅要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体现在作风转变上,更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上。
“善接地气”是关键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严是基础,实是成果。乡村两级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最前沿,与群众距离最近,联系也最紧密,乡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一事一策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接地气”,善于“接地气”,乐于“接地气”,真正将“接地气”内化为一种为民情怀,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
“接地气”才能真正听民声,“接地气”才能真正问民计,“接地气”才能真正解民忧。要坚持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带着思考下去,带着问题回来,真正读懂基层实际,读懂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乡村两级干部作为落实上级决策、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落实者、执行者,要切实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多找方法和出路,不能让群众利益受损,更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小事拖成大事、小纠纷闹出大矛盾、小问题变成大瓶颈。
知行合一是根本
“为政贵在行”。身处基层一线,如何狠抓落实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个常青话题,必须天天提、时时提、刻刻提。抓落实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践行“三严三实”的风向标,落实有分量,发展才有含金量,抓落实就是讲政治、守规矩、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延津三级书记例会集中交办事项,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体现,就是要通过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把“严”的态度和“实”的作风融入到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去,让群众感受到,哪里有期盼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我们的责任担当。
抓落实须零延误,彰显忠诚马上办;抓落实须零距离,关注民生贴心办;抓落实须零梗阻,深化改革创新办;抓落实须有招数,把握关键有效办。
落实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是夯实工作基础的重要保证。要结合各自实际,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作为搞好基础性党建工作和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抓住每项制度建设的核心关键,更加准确、更加务实、更加有效地推动四项基础制度落地生根。尤其是在决策村内重大事务时,必须按照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执行,充分利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说了算,有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决策才能顺利实施。
锤炼党性是保障
衡量检验“三严三实”,关键要看“言”和“行”。没有过硬的党性修养,言就会不实,行就会不端,只有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才会更加自觉地践行“三严三实”。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立身之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从思想深处解决好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具体到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始终将为民、富民之责注入思想、融入血液、付诸于实践和行动。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敬畏群众,不断练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做到与群众说得上话,帮得上忙,办得成事。要从实处着手,从群众期盼的小事入手,真正经常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每年梳理出几件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好,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还要增强服务本领,提升品德修养,律己要严格,法纪要严守。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头脑中时刻树一把“戒尺”,亮一盏“红灯”,不闯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
(作者系中共延津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19/843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