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第五空间”应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2015年10月20日 09:53
【事件介绍】
北京公厕将升级为“第五空间”:内设WiFi、取款机
在传统印象中,公厕就是解决内急的地方,而且大多脏乱差。最多环境好一些,卫生条件好一些,但基本功能不会变。你能想象,公厕里面能提供Wi-Fi、ATM机,还能给手机、电动车充电,甚至体检吗?
北京的公厕将升级为“第五空间”,并一改以往的形象和只能“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这里将覆盖Wi-Fi,设缴费设备、ATM机,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甚至能完成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项目。
北京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公厕将打造成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网络空间外的“第五空间”,标志也将从并不标准的“WC”改成阿拉伯数字“5”。
“我们还会借鉴日本公厕的做法,让测量血压、心率、尿检等简单的体检项目在这里完成。”同时还将设立人性化的母婴室,为老人、残疾人、盲人、带小孩的家长、携带大行李的人们提供各种便利。此外,还将在外立面开辟专门区域,大家可以在这里张贴寻物启事等各种“小广告”,变堵为疏,从而帮助解决城市“牛皮癣”。
对于这样的公厕是否太过“豪华”的疑问,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基本不变,占地面积基本不变,所以与现在的公厕的造价基本相同。”
打造的重点在于人性化设施,“比如,我们会增加女士补妆的梳妆台,一套梳妆台可能也就是几百元;会在坐便器旁边增加婴儿椅,这样就方便了抱小孩的妈妈如厕。”
据了解,年底前,“样板间”将在房山亮相。明年起,全新的“第五空间”将在顺义、昌平、延庆以及崇礼等地区全面开建。
建公厕“第五空间”亮瞎了眼的适用吗?
吃喝拉撒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厕难的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通病。如厕问题,看起来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考验着政府的形象观与以人为本的深度。城市配备好公厕资源,方便市民如厕,无疑很重要。据北京市环卫集团介绍,北京的公厕将打造成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网络空间外的“第五空间”。公厕不仅像机场、火车站一样覆盖WiFi,提供设缴费设备、ATM机服务,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甚至还能像医院、药店一样提供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服务。公厕服务如此高大上,与单一的如厕功能具有天壤之别。但是,城市为了提升形象,就造近乎“别墅”的豪华公厕,纳税人难免有意见。其实,公厕不一定要建得奢华、装扮得有形象,而要着眼于卫生、方便、适用。多建简易厕所,搭配好男女厕位比例,满足更多人的方便需求,才是公厕建设的务实方向。
当下,公厕建设似乎步入了两个误区,一个是片面追求豪华公厕,讲究所谓的公厕形象;比如,济南市舜玉路曾出现过投资超常的“济南首家豪华公厕”,没过多久,这家公厕就破败了。再比如,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也启用了一座四星级公厕,结果被市民批评为“败家子公厕”。安徽马鞍山市区欧尚游园中,修建了一座“别墅”型公厕,配备有沙发、茶几、藤椅,还有液晶电视。市民质疑“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另一个就是城市过分看重景观形象,忽视公厕建设。媒体曾报道,郑州火车站广场上58个生态公厕被全部拆除。建成不久的公厕,为何要拆除?该市综合整治指挥部解释说,拆除公厕是为维护窗口形象。对于目前公厕偏少、可能出现的如厕难问题,有关方面却没有建设规划。另据媒体报道:湖北省襄阳市滨江大道被誉为该市“最美的马路”,但这条长6公里的江滩边竟无一座公厕,游人深感不便。而环卫部门正在修建的一座公厕和垃圾转运站,被规划部门确认为违法建筑。
公厕过分追求高大上也好,城市只讲形象不建公厕也罢。都说明政府在公厕建设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在城市管理者看来,公厕建设或许应该让位于城市形象。但是如果市民提着裤子四处急寻公厕,再美的城市形象也会索然无味。因此,如何兼顾公厕建设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十分重要。事实上,公厕建设与城市形象并不矛盾。如果把城市的面子与市民的如厕需求,放在民意的天平上衡量,孰轻孰重,并不是一个疑难问题。小公厕对应大民生,如果公厕干净、卫生,布局合理,市民普遍感觉方便,比建设高大上、并不一定适用的豪华公厕,更受人待见。
当然,要确保实现公厕建设和管理目标,真正破解民众如厕难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公厕建设、管理的问题上摆正心态,自觉以人为本、按章行事。同时,我想给公厕服务提两点意见。一是公示公厕具体建设方案,并征求民众意见,与民众商量着办,以免扰民,以免只求豪华,不注重数量与布局;二是对公厕建设与服务不力者要明确处罚规则,启动问责程序。
公厕升级“第五空间”还方不“方便”?
所谓“第五空间”,就是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网络空间之外的又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发源于“解决内急”的公厕。这个飞跃简直让人感到恍惚——这还是“解决内急”的公厕么?因为,别说是寸土寸金的京城,就一般城市而言,“如厕难”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公厕不但要“解决内急”,而要升级为“第五空间”,其功能几乎让五星级酒店都要自愧弗如了。
这倒不是“第五空间”有多高档,而是人们无法一下子从“方便”难的现实中,“穿越”到太方便的“第五空间”。这种“一厕式”的多功能空间,将给人们带来“方便”以外的更多方便。这也使得“解决内急”的公厕功能,只不过像商场洗手间一样的附带。
丝毫不怀疑建造“第五空间”的技术和资金能力,但是,将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当前有关公厕的问题是数量太少,而不是质量不好,当务之急就是提供满足“解决内急”的公厕数量和分布密度。而公厕在数量和分布密度上的合理安排,在设计上是根据人流量和每个人如厕的平均时间推算的。那么,当公厕增加了“方便”以外的其他功能,势必大幅度延长使用时间。在“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基本不变,占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容纳来蹭免费wifi的,交水电煤气费的,给手机充电的?如果安排那些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项目的,更别说给电动汽车充电的。
在只具有“方便”功能的公厕都“一坑难求”的现实下,为了解决“如厕难”问题,该不该给本来就“压力山大”的公厕增加额外负担?如果出于提升城市形象,提供高质量的便民服务而建造的“第五空间”,也不该把公厕内入其中,更不能以公厕的名义。因为,公厕是解决人们无法忍耐的生理急需的,而当这种公共设施还不能满足需求时,就必须把资金和有限空间提供给解决“如厕难”的应急。这并非说公厕附带其他功能不好,而是这些功能带来的“如厕”压力,必将进一步加重“如厕难”问题。
不难想象,“第五空间”所提供的服务,将大大延长“如厕”的滞留时间。而且,在连一个卷筒纸都有人贪的社会现实下,具有这么多实用功能的“第五空间”,还不成了贪小便宜的人流连忘返的乐园?而对此的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是不是能负担起更多名副其实的公厕?除非建造“第五空间”无关解决“如厕难”的当务之急,只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但是,当人们还在因为“内急”走投无路时,是不是先把“第五空间”,化作五个独立的只要能让人“方便”的空间?
尽管人们也听说过“黄金厕所”,但作为北京公厕的升级,面临的首先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或许因其功能的扩展,让公厕原本存在的压力雪上加霜。本来,人们上厕所都是来去匆匆,在“第五空间”可能呆上半天都不嫌多,由此形成的拥挤局面,不知“第五空间”还方不“方便”?
公厕“第五空间”升级亟需监管发力
将厕所建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休闲和虚拟网络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不禁令人浮想联翩,想象着入厕的各种惬意、陶醉,这种高大上的感觉是何等的令人期盼!曾几何时,入厕这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生理需求也逐渐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指标”,蓝图固然完美,但若是离开了监管,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本来,近年来,全国各地厕所革命的力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全面消灭蹲式坑位,也有让旅游景点随处可以入厕,更有不让厕所出现一只苍蝇等等的奇葩改革,足见官方对厕所革命的重视和参与程度,都表明地方政府对提升城市文明从厕所开始的决心。应该说,至目前为止,中国前前后后经历了四场“厕所革命”,从上世纪60年代的“旱厕”一直到新世纪申奥成功后的升级改造,每一次革命都释放出了“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社会”的正能量,“人性化,完美化、延伸化”的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群众“获得感”也实现了升级。
其实,公厕由原来的“入厕难,难入厕”慢慢转变为现在的“好方便,美方便”,改革的历程虽然有些艰辛和坎坷,但开创厕所“第五空间”的梦想却越来越接近,国人也越来越感觉到被呵护,被服务的获得感,且不说各级各部门机关作风的转变之大,星级服务的态度和措施如何得到健全和完善,就连“入厕”这么细微的生活琐事都能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这是多么“高大上”的服务理念!“获得”就是幸福,获得就是满足,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第五空间”从服务项目上做了更为全面的补充完善,不管是ATM机,还是火车票代售点,也或是图书室,这些与时代接轨的硬件设施也在厕所里得到了延伸和扩展,既体现出服务型党组织的转型升级,又切合民意,收获了民心;从入厕环境的美化,再到入厕心境的转变,从入厕形式的单一化,再到一厕多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革命都在向民众利益要质量,都在以完美和人性彰显着党的优越性。
不过,蓝图固然完美,但要真正落实到位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笔者认为:要确保此次革命成功,一要有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不仅要保证资金落实的畅通无阻,还要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二要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在工程招标、验收等过程中要一律杜绝各种腐败和暗箱操作,要坚持公开到底的原则;三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职负责人,以便为责任倒查追究提供重要保障。
【启示与思考】
公厕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厕的建设,目前城市的公厕数量明显不够,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就近如厕的方便需求。北京要将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这是公厕理念的飞跃,体现了相关部门更重视公厕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市民在公厕中的享受。纵然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却没有必要给公厕附加过多的功能,过多的功能反而弱化了公厕最初的基本功能。
不管公厕如何升级,公厕最基本、最根本的定位是方便市民“方便”,让市民享有舒适、愉快的如厕环境,不会在如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不该有的尴尬和麻烦,这是公厕的首要功能。公厕升级为“第五空间”,会让公厕的功能更齐全、更人性化,可以满足市民更多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如厕。但是市民去公厕,说到底是为了方便,不会考虑其他因素,没人会把公厕当成享受生活的休闲场所。即使公厕附加了很多功能,恐怕使用的市民不会太多,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给手机充电、缴费、存取款,会特意跑去公厕办理。相反,公厕覆盖wifi,有可能会人为延长市民如厕时间,影响公厕基本功能的使用。公厕服务应当与时俱进,应当更加人性化,但关键要坚守实用性,没有必要附加太多额外功能。
公厕事虽小,但是却关系着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是为了方便民众,不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政绩。公厕不一定要建得奢华、装扮得有形象,但是要着眼于卫生、方便、适用。多建简易厕所,搭配好男女厕位比例,满足更多人的方便需求,才是公厕建设的务实方向。所以,相关部门在公厕问题上,应更多地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妮理念的创新,增加增值服务,更大化地提高民众满意度。只有以民众需求出发点,才是工作的重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20/843546.shtml